CN217335682U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5682U
CN217335682U CN202220749028.5U CN202220749028U CN217335682U CN 217335682 U CN217335682 U CN 217335682U CN 202220749028 U CN202220749028 U CN 202220749028U CN 217335682 U CN217335682 U CN 217335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base
flat cab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90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正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uxvisions Innov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90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5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5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5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电连接至终端装置,且包括:底座、基板组件、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基板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一排线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一延伸段及电连接基板。第一延伸段位于第一连接端与电连接基板之间。第一连接端电连接至基板组件。电连接基板设置于底座的一侧,电连接基板具有多个焊盘,且电连接基板电连接至终端装置。第二排线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二延伸段及第三连接端。第二延伸段位于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之间。第二连接端电连接至基板组件。第三连接端设置于电连接基板上,且第三连接端通过多个焊盘以电连接至终端装置。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特定软排线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或是微型化,电子组件的设计与工艺受到了相当大的考验。举例来说,当元件与元件之间的空隙变得狭小,元件的形状设计与配置就会变得更加困难。除此之外,由于空间受限,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连接难度也大幅度地提高。以装配于手机上的摄像装置为例,其一般都是通过软排线将电子信号由感测芯片上传送至手机上。其中,软排线的一端连接于可动区上,另一端则设置于固定区上。然而,当电子产品的体积过小时,固定区可能没有充足的空间设置电连接用的焊盘。如此一来,固定区与软排线之间的电连接可能会大幅度受阻,甚至难以运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改良后的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排线的连接空间不足的问题,便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排线与固定区的空间不足,导致电连接不稳甚至难以运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电连接至终端装置,且包括:底座、基板组件、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基板组件设置于底座上。第一排线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一延伸段及电连接基板。第一延伸段位于第一连接端与电连接基板之间。第一连接端电连接至基板组件。电连接基板设置于底座的一侧,电连接基板具有多个焊盘,且电连接基板电连接至终端装置。第二排线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二延伸段及第三连接端。第二延伸段位于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之间。第二连接端电连接至基板组件。第三连接端设置于电连接基板上,且第三连接端通过多个焊盘以电连接至终端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线的第一延伸段与底座互相垂直,第二排线的第二延伸段与底座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具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位于底座靠近电连接基板的一侧,第一固定板与底座互相垂直,第一排线的第一延伸段沿着第一固定板弯折以使电连接基板平行于底座,且第二排线的第三连接端贴附于第一固定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具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底座上,第二固定板与底座互相垂直,且第一排线的第一延伸段与第二排线的第二延伸段贴附于第二固定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线的第一连接端与底座互相平行,第二排线的第二连接端与底座互相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线的电连接基板与底座互相平行,第二排线的第三连接端与电连接基板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还包括遮蔽框架,遮蔽框架具有顶表面、侧表面及底表面,遮蔽框架的底表面设置于底座上,遮蔽框架的侧表面环绕且遮蔽第一排线的第一延伸段以及第二排线的第二延伸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还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通过黏着剂与遮蔽框架的顶表面连接,且摄像组件电连接基板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还包括摄像组件,摄像组件设置于基板组件上并电连接基板组件,摄像组件包括镜头以及壳体,壳体具有摄像开口,镜头由摄像开口暴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组件包括芯片基板以及堆叠于芯片基板上的线圈基板,芯片基板与线圈基板通过弯折成U形的第三排线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排线被配置以具有电连接基板,且所述电连接基板同时电连接第二排线以及外部的终端装置。如此一来,摄像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处就可以不必配置有大量的焊盘,其仅需要针对第二排线设置有对应的焊盘即可。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了上述的配置,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排线与电连接基板的空间不足,导致电连接不稳甚至难以运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分解图;
图3及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板组件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5至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摄像装置1电连接至终端装置。举例来说,终端装置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或是任何与摄像装置1联动的电子产品,但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以及图2,其分别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的示意图及分解图。如图所示,摄像装置1包括:底座10、基板组件11、第一排线12及第二排线13,其中各个元件的用途及其细节如下文所述。
底座10用于承载位于其上的基板组件11、第一排线12、第二排线13及其他下文中提及的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可以是终端装置的一部份,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底座10可以是终端装置的外壳或是内壳,以使摄像装置1的其他组件设置于终端装置上或是终端装置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0也可以是独立设置的元件,并通过粘接、锁固、焊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固定于终端装置上。
基板组件11设置于底座10上,并电性连接摄像组件14(下文中将会提到)。具体地,基板组件11可以包括用于感测光线的芯片110或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元件。举例来说,芯片110可以包括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其用于将通过摄像组件14进入到基板组件11的外部光线转换为电子信号。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举例的元件、配置或是其种类仅是示例,本申请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其分别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板组件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组件11包括芯片基板11a以及线圈基板11b。其中,芯片基板11a与第一排线12及第二排线13连接,其用于接收或产生与影像有关的信号。另一方面,线圈基板11b上可选地设置有磁铁、线圈等用于控制各个元件进行相对运动的元件。进一步地,芯片基板11a以及线圈基板11b通过第三排线11c彼此电性连接,第三排线11c可以通过SMT工艺或是合适的方式固定于芯片基板11a以及线圈基板11b上。在本申请中,基板组件11是通过将第三排线11c反折,从而使线圈基板11b堆叠于芯片基板11a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排线11c连接会弯折成U形且不丧失其传输功效。与本申请的“先分开设置而后弯折连接”的方式相比,现有技术的“通过SMT工艺将线圈基板及其上元件打印在芯片基板上”的方式明显复杂。因此,本申请的基板组件11可以更加简易且快速地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经上述方式堆叠而形成的基板组件11还可以通过SMT工艺或是合适的工艺在其上形成有芯片110、线路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元件。
第一排线12设置于底座10上,且被配置以实现基板组件11与终端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第一排线12具有第一连接端120、第一延伸段121及电连接基板122。第一延伸段121位于第一连接端120与电连接基板122之间。第一连接端120电连接至基板组件11。电连接基板122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电连接基板122具有多个焊盘1220,且电连接基板122电连接至终端装置。在本申请中,电连接基板122的多个焊盘1220被配置以连接第二排线13。其中,电连接基板122的多个焊盘1220的相邻两个可以用0.1~8mm的间距彼此间隔,但不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第一排线12是一体成型的。亦即,第一排线12中的第一连接端120、第一延伸段121与电连接基板122可以通过相同的工艺同时或是依序制备出来,并形成一体化的元件。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端120、第一延伸段121及电连接基板122彼此之间不需要设置有连接组件/元件,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连接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线12为柔性材质。具体地,“柔性材质”指的是可挠曲、可弯折的材料。举例来说,第一排线12可以是薄型金属片或多条平行排列的金属线,但不限于此。如此一来,第一排线12可以配合摄像装置1的机构设计进行弯折,从而大幅度地提升空间利用性。
第二排线13设置于底座10上,且被配置以实现基板组件11与终端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第二排线13具有第二连接端130、第二延伸段131及第三连接端132。第二延伸段131位于第二连接端130与第三连接端132之间。第二连接端130电连接至基板组件11。第三连接端132设置于电连接基板122上,且第三连接端132通过多个焊盘1220以电连接至终端装置。换句话说,第二排线13的第三连接端132可以通过焊接以连接到电连接基板122的多个焊盘1220上。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端132还可以具有相对应于电连接基板122的多个焊盘1220的多个引脚,但不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排线13也是一体成型的。亦即,第二排线13中的第二连接端130、第二延伸段131与第三连接端132可以通过相同的工艺同时或是依序制备出来,并形成一体化的元件。也就是说,第二连接端130、第二延伸段131及第三连接端132彼此之间不需要设置有连接组件/元件,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连接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排线13为柔性材质。举例来说,第二排线13可以是薄型金属片或多条平行排列的金属线,但不限于此。如此一来,第二排线13可以配合摄像装置1的机构设计进行弯折,从而大幅度地提升空间利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排线13可以与第一排线12使用相同的材质,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5,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组装过程中,已成型的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平铺在水平面上。以第一排线12为例,将第一延伸段121的靠近第一连接端120的位置处朝向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弯折,以使第一延伸段121垂直于底座10。接着,再将第一延伸段121以环绕着底座10的方式弯折,以使第一延伸段121绕过摄像装置1的中心。进一步地,将第一延伸段121的靠近电连接基板122的位置处朝向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弯折,以使电连接基板122平行于底座10。平行于底座10的电连接基板122可以通过粘接、锁固、焊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固定于底座10上,但不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排线12的弯折区域可以是弧型,通过渐变的角度转换可以避免第一排线12断裂。通过上述步骤,第一排线12会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
另一方面,以第二排线13为例,将第二延伸段131的靠近第二连接端130的位置处朝向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弯折,以使第二延伸段131垂直于底座10。接着,再将第二延伸段131以环绕着底座10的方式弯折,以使第二延伸段131绕过摄像装置1的中心。其中,第二排线13是对应于第一排线12设置在底座10上。亦即,第一排线12的部份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二排线13的部份第二延伸段131彼此相对。通过上述步骤,第二排线13会形成如图7所示的结构。最后,将第三连接端132对齐于电连接基板122上的多个焊盘1220,并通过焊接或是插接的方式彼此连接,但不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排线13的弯折区域可以是弧型,通过渐变的角度转换可以避免第二排线13断裂。除此之外,通过上述的具体配置与加工工艺,本申请的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可以稳固地彼此连接,并进一步地连接至终端装置。
基于上述的加工工艺,本申请的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会以环绕底座10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排线12的第一连接端120与底座10互相平行,第二排线13的第二连接端130与底座10互相平行。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与底座10互相垂直,第二排线13的第二延伸段131与底座10互相垂直。第一排线12的电连接基板122与底座10互相平行,第二排线13的第三连接端132与电连接基板122互相垂直。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加工工艺的步骤及图式中所示出的元件具体配置。请参阅图8,其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排线12的第一连接端120位于底座10的一侧,而第二排线13的第二连接端130位于底座10的另一侧。亦即,第一排线12的第一连接端120与第二排线13的第二连接端130并不限于位在同一侧。同样地,第一排线12的第一连接端120也可以不与第二排线13的第二连接端130彼此相对,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出线的位置。
请复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摄像装置1具有防手震的功能时,摄像装置1中的各个元件可以根据作动的方式划分为可动部份与固定部份。“可动部份”指的是元件本身或其部份为浮动的状态,其可以有限度地在至少一个轴上进行微小的位移。反之,“固定部份”指的是元件本身或其部份为无法移动的状态,其无法在任意一个轴上进行微小的位移。举例来说,底座10、摄像组件14、第一排线12的一部份、第二排线13的一部份是固定部份,而第一排线12的另一部份、第二排线13的另一部份、基板组件11是可动部份。如此一来,通过可动部份相对于固定部份在三轴上的相对位移,可以减少用户在摄像过程中的抖动所造成的失焦影响。
承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强化第一排线12的固定部份的连接稳固度,以及为了强化第二排线13的固定部份的连接稳固度,底座10可以具有第一固定板100。第一固定板100由底座10向垂直方向凸出,并位于底座10靠近电连接基板122的一侧。第一固定板100与底座10互相垂直,但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固定板100可以与底座10夹有介于85至95度的角度。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沿着第一固定板100弯折以使电连接基板122平行于底座10,第二排线13的第三连接端132贴附于第一固定板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以及第二排线13的第三连接端132可以直接贴附于第一固定板100,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以及第二排线13的第三连接端132可以分别通过黏着剂的方式黏贴于第一固定板100上,以强化固定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也可以具有第二固定板101。第二固定板101由底座10向垂直方向凸出,并位于底座10上。第二固定板101与底座10互相垂直,且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二排线13的第二延伸段131贴附于第二固定板101。更具体地,第二固定板101位于底座10的周缘,且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二排线13的第二延伸段131环绕于第二固定板101上。虽然第一延伸段121及第二延伸段131邻近于第二固定板101的区域可能是浮动的,但通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01,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二延伸段131的过大偏移,从而提高摄像装置1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还可以包括遮蔽框架15,遮蔽框架15具有对应于底座10的形状。具体地,遮蔽框架15设置于底座10上,并具有容置空间。底座10上的基板组件11、第一排线12及第二排线13位于遮蔽框架15的容置空间中。其中,遮蔽框架15具有顶表面150、侧表面151及底表面152,遮蔽框架15的底表面152设置于底座10上,遮蔽框架15的侧表面151环绕且遮蔽第一排线12的第一延伸段121以及第二排线13的第二延伸段131。更具体地,遮蔽框架15用于遮蔽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以避免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在组装过程中受到非预期的碰撞而偏移或是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遮蔽框架15可以包括塑胶、陶瓷或是金属。举例来说,当遮蔽框架15包括金属时,遮蔽框架15可以进一步屏蔽来自于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或者,遮蔽框架15可以包括高硬度的陶瓷,以强化摄像装置1的耐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还包括摄像组件14,摄像组件14通过黏着剂16与遮蔽框架15的顶表面150连接,且摄像组件14电连接基板组件11。换句话说,遮蔽框架15除了可以保护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之外,还可以提供适于连接的界面(亦即,顶表面150),以稳固连接位于其上的摄像组件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组件14可以是不会移动的固定组件,而基板组件11可以是会移动的可动组件,两者通过第一排线12与第二排线13实现电连接(亦即,信号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组件14设置于基板组件11上并电连接基板组件11。具体地,摄像组件14可以包括镜头140以及壳体141,壳体141具有摄像开口1410,镜头140由摄像开口1410暴露。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摄像组件14并不受限于上述的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组件14还可以包括用于提升影像质量的滤光片、用于多轴防手震的旋转机构、用于对焦的线圈及磁铁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元件。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排线被配置以具有电连接基板,且所述电连接基板同时电连接第二排线以及外部的终端装置。如此一来,摄像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处就可以不必配置有大量的焊盘,其仅需要针对第二排线设置有对应的焊盘即可。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了上述的配置,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排线与电连接基板的空间不足,导致电连接不稳甚至难以运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含”、“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电连接至终端装置,且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底座;
基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一排线,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一延伸段及电连接基板,所述第一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电连接基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至所述基板组件,所述电连接基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电连接基板具有多个焊盘,且所述电连接基板电连接至所述终端装置;以及
第二排线,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二延伸段及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二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至所述基板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电连接基板上,且所述第三连接端通过所述多个焊盘以电连接至所述终端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的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底座互相垂直,所述第二排线的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底座互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电连接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底座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排线的所述第一延伸段沿着所述第一固定板弯折以使所述电连接基板平行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排线的所述第三连接端贴附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底座互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排线的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排线的所述第二延伸段贴附于所述第二固定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底座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排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底座互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的所述电连接基板与所述底座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排线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电连接基板互相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蔽框架,所述遮蔽框架具有顶表面、侧表面及底表面,所述遮蔽框架的所述底表面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遮蔽框架的所述侧表面环绕且遮蔽所述第一排线的所述第一延伸段以及所述第二排线的所述第二延伸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通过黏着剂与所述遮蔽框架的所述顶表面连接,且所述摄像组件电连接所述基板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组件上并电连接所述基板组件,所述摄像组件包括镜头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摄像开口,所述镜头由所述摄像开口暴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组件包括芯片基板以及堆叠于所述芯片基板上的线圈基板,所述芯片基板与所述线圈基板通过弯折成U形的第三排线连接。
CN202220749028.5U 2022-04-01 2022-04-01 摄像装置 Active CN217335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9028.5U CN217335682U (zh) 2022-04-01 2022-04-01 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9028.5U CN217335682U (zh) 2022-04-01 2022-04-01 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5682U true CN217335682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9028.5U Active CN217335682U (zh) 2022-04-01 2022-04-01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5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99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319424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9154674B2 (en) Camera module
EP3057306A1 (en) Camer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717605A (zh) 照相机模块
JP5464596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2036001A (zh) 照相机模块
JP2011015392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110096224A1 (en) Camera module package
KR20200097086A (ko) 이미지 센서용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10063158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40040219A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65276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30110229A (ko) 이미지 센서용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022961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080031570A (ko)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217335682U (zh) 摄像装置
JP201203407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端末
CN216751873U (zh) 图像传感器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086313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1918780A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220094823A1 (en) Sensor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CN216905063U (zh) 摄像装置
KR20210073243A (ko) 카메라 레이더 복합장치
CN214381088U (zh) 弹片、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