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5047U -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5047U
CN217335047U CN202220831023.7U CN202220831023U CN217335047U CN 217335047 U CN217335047 U CN 217335047U CN 202220831023 U CN202220831023 U CN 202220831023U CN 217335047 U CN217335047 U CN 217335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limiting
free
accommodating cavity
elastic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10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way Shenzh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10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5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5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5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包括本体和套筒组成的壳体、防水密封在套筒端部的防水密封螺母、端盖、止位板、金属弹片和扳柄。本体内设有容置腔,端盖上设有与扳柄的支配爪相配合的滑槽,滑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扳柄限位顶角相配合的限位台阶;金属弹片包括固定部和自由部,自由部在自由状态时能在弹力作用下使得自由部末端自动抵住在止位板下方;扳柄包括扳动部和两个支配爪,支配爪末端与金属弹片自由部相配合,支配爪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上设有与对应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限位顶角。整体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接线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技术,具体为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背景技术
现有防水接线柱通常包括内设容置腔的壳体,容置腔内设有电连接端子,壳体上设有多个防水密封螺母,多根电缆穿过对应的防水密封螺母进入容置腔内通过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在一起。通常壳体包括本体和防水密封设置在本体上的套筒,防水密封螺母设置在对应套筒的端部;容置腔设置在本体和套筒之间。
为了实现多根电缆连接,通常需要在容置腔内设置多个电连接端子,导致产品整体体积尺寸较大、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防水接线柱整体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包括本体和套筒组成的壳体、防水密封在套筒端部的防水密封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止位板、金属弹片和扳柄,其中,
本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纳金属弹片和止位板的容置腔;
端盖,固定连接在本体上所述容置腔的端部,其端面对应每个容置腔设有延伸至所述容置腔腔壁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两侧设有与扳柄的支配爪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电缆接入方向设置;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扳柄限位顶角相配合的限位台阶;
止位板,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靠近滑槽一侧的顶部;
金属弹片,设有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固定部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远离滑槽一侧的底部;所述自由部从固定部的两端分别沿电缆接入方向朝向止位板延伸至止位板下方,自由部在自由状态时能在金属弹力作用下使得自由部末端自动抵住在止位板下方;
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扳动部朝向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所述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支配爪末端与对应所述金属弹片的自由部相配合,所述两个支配爪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上靠近扳动部处设有与对应滑槽的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限位顶角;所述限位顶角与限位台阶形成线接触。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同一扳柄的两个支配爪的相对侧面上。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限位台阶包括挤压承载面,在扳柄转动过程中所述限位顶角沿所述挤压承载面滑动,使得扳柄的支配爪末端作用在金属弹片自由部上。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限位台阶还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连接设置在挤压承载面的初始端。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限位台阶还包括止位面,所述止位面连接设置在挤压承载面的末端。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止位面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顶角配合的止位凹槽。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止位面和挤压承载面的连接处设有止位台阶。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金属弹片自由部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支配爪末端相配合的限位板。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端盖和本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卡钩和卡孔。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所述容置腔设置为通孔,所述容置腔的两端部均设有所述端盖;每个所述金属弹片设有两个所述自由部,对应每个所述自由部设有一个所述扳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本体内设置容置腔,通过端盖将金属弹片和止位板定位固定在容置腔内;通过在端盖的延伸板设置与扳柄支配爪相配合的滑槽,使得扳柄支配爪能沿滑槽滑动。通过在延伸板的滑槽槽壁上设置与扳柄支配爪侧面设置的限位顶角相配合的限位台阶,使得扳柄在扳动过程中,其支配爪始终被限制在延伸板下方,保证支配爪始终位于容置腔内与金属弹片配合。
这样,通过将原电接线端子的金属弹片、止位板和扳柄一体化设置在本体内,从而大幅缩小了产品的整体尺寸,减少本体、端盖和套筒的用料,降低了成品的成本。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金属弹片的立体图;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本体的立体图;
图3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本体的主视图;
图3c所示为图3b的右视图;
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端盖的立体图;
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端盖的右视图;
图4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端盖的主视图;
图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扳柄的立体图;
图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扳柄的主视图;
图5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扳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支配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支配状态时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止位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优选实施例中止位状态时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本体;111-容置腔;111a-通孔;112a-第一插槽;112b-第二插槽;113-螺纹;114-卡孔;115-缺口;120-套筒;130-端盖;131-延伸板;132-滑槽;133-限位台阶;133a-挤压承载面;133a1-挤压承载面初始端;133a2-挤压承载面末端;133b-限位面;133c-止位面;133d-止位台阶;134-卡钩;135-定位板;140-止位板;150-金属弹片;151-固定部;152-自由部;153-限位板;153a-前限位板;153b-后限位板;160-扳柄;161-扳动部;163-支配爪;163a-支配爪末端;164-限位凸块;164a-限位顶角;200-防水密封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中,主要包括本体和套筒组成的壳体、防水密封在套筒端部的防水密封螺母、端盖、止位板、扳柄和金属弹片。其中本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置腔,用来容纳金属弹片和止位板;套筒方水密封连接在本体上;端盖固定连接在本体上容置腔的端部,端盖的端面设有延伸板,延伸板的两侧设有与扳柄的支配爪相配合的滑槽;滑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与扳柄的限位顶角相配合。止位板嵌设在容置腔内靠近滑槽一侧的顶部。金属弹片设有固定部和自由部,其固定部嵌设在容置腔内远离滑槽一侧的底部,自由部从固定部沿电缆接入方向朝向止位板延伸至止位板下方。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扳动部朝向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对应滑槽内,支配爪末端与对应金属弹片的自由部相配合;两个支配爪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上靠近扳动部处设有与对应滑槽的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限位顶角;限位顶角与限位台阶形成线接触。
如图1a、1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的优选实施例中,主要包括本体110和套筒120组成的壳体100、防水密封在套筒120端部的防水密封螺母200、端盖130、止位板140、金属弹片150和扳柄160。
如图1a、1b、3a、3b、3c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本体110优选设置为柱状,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置腔111,容置腔111内设置有一个金属弹片150和一个止位板140。优选在本体容置腔111内设置第一插槽112a,金属弹片的固定部151与该第一插槽112a相配合,从而限制金属弹片150在容置腔111内的上下左右的位移。同样可以在本体110内设置第二插槽112b,止位板140与该第二插槽112b相配合,从而限制金属弹片150在容置腔111内的位移。
套筒120防水密封连接在本体110上,具体地,可在本体中容置腔111的外侧壁上设置螺纹113,套筒120螺纹连接在本体110上,套筒120和本体110之间设置防水台阶(图中未示出),防水台阶上设置防水密封垫圈(图中未示出)。套筒120一端连接在本体110上,另一端连接设有防水密封螺母200。
如图1b、4a、4b、4c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端盖130固定连接在本体110上容置腔111的端部,当止位板140和金属弹片150装入容置腔111后,端盖130能限制止位板140和金属弹片150在容置腔111内的前后位移。优选在端盖130的端面对应每个容置腔111设置一块延伸板131,该延伸板131从端盖端面延伸至容置腔腔壁。在本体110的设有螺纹113的外侧壁上,对应每块延伸板131设置与延伸板131相匹配的缺口115,该缺口115大小与延伸板131两侧的定位板135相配合,使得端盖130固定连接在本体容置腔111端部时,延伸板131两侧的定位板135正好卡入该缺口115内,实现可靠连接。
延伸板131两侧分别设有滑槽132,该滑槽132与扳柄的支配爪163相配合,滑槽132沿电缆接入方向设置。具体地,从端盖的端面沿电缆接入方向延伸设置两块定位板135,该两块定位板135分别位于延伸板131两侧,滑槽132就设置在定位板135与延伸板131之间。该滑槽132可设置为通槽,方便扳柄160的安装。同时定位板135增加了端盖130和本体11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端盖130更可靠的固定在本体110上。
优选在滑槽132的槽壁上设置与扳柄限位顶角164a相配合的限位台阶133,具体地,可将限位台阶133设置在延伸板131上朝向容置腔111的一侧。
优选在端盖130和本体110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卡钩134和卡孔114,使得端盖130能可靠连接在本体110上。具体地,可容置腔腔壁上开设卡孔114,端盖130的端面上设置插入卡孔114的卡钩134。也可以在端盖130上的侧面设置第二延伸板(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延伸板上设置卡孔114,容置腔腔壁上开设与卡孔114相配合的卡钩134。
如图1b、5a、5b、5c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扳柄160包括扳动部161和由扳动部朝向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163,优选设置支配爪163为平板状;支配爪末端163a与对应金属弹片的自由部152相配合,两个支配爪163的侧面上都设有限位凸块164。具体地,设置扳动部161和限位凸块164分别位于扳柄160的两端,限位凸块164从支配爪末端163a的侧面延伸出来,使得板状的支配爪163中间部分能在滑槽132内自由滑动,而支配爪末端163a因为限位凸块164的限制而使得支配爪末端163a不能穿过滑槽132。在装配时,需将支配爪163中间部分插入滑槽132内。优选地,可将同一扳柄的两支配爪163上的限位凸块164设置在两支配爪163相对的侧面上(如图5b所示)。
优选在限位凸块164上靠近扳动部处设置与对应滑槽的限位台阶133相配合的限位顶角164a,该限位顶角164a设置在限位凸块164的柱面上,限位顶角164a与限位台阶133之间形成线接触。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将该限位顶角164a设置为圆弧形(即在限位顶角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设置限位台阶133包括挤压承载面133a,具体地,该挤压承载面133a可设置为平面或者圆滑曲面。如图7a、7b所示,该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处于支配状态,此时扳动扳柄160,限位顶角164a沿挤压承载面133a滑动,扳柄的支配爪末端163a作用在金属弹片自由部152上,使得金属弹片自由部152末端脱离或抵住止位板140,从而实现接线通道的打开或闭合。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限位台阶133上还包括限位面133b,该限位面133b连接设置在挤压承载面的初始端133a1。如图6a、6b所示,该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处于初始状态状态,此时扳柄160处于初始位置,限位顶角164a位于挤压承载面初始端133a1,即位于限位面133b处,该限位面133b能防止限位顶角164a脱离挤压承载面133a。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优选限位台阶133还包括止位面133c,所述止位面133c连接设置在挤压承载面末端133a2。优选在止位面133c和挤压承载面133a的连接处设置止位台阶133d。如图8a、8b所示,该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处于自锁状态,此时限位顶角164a位于挤压承载面末端133a2,限位顶角164a滑下止位台阶133d后贴紧在止位面133c上;此时停止扳动扳柄160,限位顶角164a无法自动从止位面133c越过止位台阶133d到达挤压承载面133a,扳柄160处于自锁状态,可以双手进行接线或脱线的操作。操作完后,再操作扳柄扳动部161,使得限位顶角164a越过止位台阶133d回到挤压承载面133a,可以解除自锁状态后,扳柄160在金属弹片150的复位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到初始状态。
如图1b、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金属弹片150设有固定部151和自由部152,其固定部151嵌设在容置腔111底部,自由部152从固定部151沿电缆接入方向朝向止位板140延伸至止位板140下方;自由部152在自由状态时能在弹力作用下使得自由部152末端自动抵住在止位板140下方。优选在金属弹片的自由部152的侧面设置限位板153,该限位板153与支配爪末端163a相配合,防止支配爪末端163a前后滑动。具体地,可设置限位板153为两块,包括分别位于支配爪163前侧的前限位板153a和位于支配爪163后侧的后限位板153b。
当扳动扳柄160的扳动部161时,支配爪163靠近扳动部161的部分在沿滑槽132滑动,其限位凸块164上的限位顶角164a被限制在限位台阶133下方不会被抬起;由于支配爪末端163a相对于限位顶角164a离扳动部161较远,此时支配爪末端163a绕限位顶角164a与限位台阶133的接触点旋转,向下按压金属弹片自由部152,使得自由部152的末端离开止位板140并在金属弹片自由部152的末端和止位板140之间形成接线空隙,此时可将电缆从电缆接入孔插入,并沿金属弹片自由部152滑动至接线空隙处。另外,当扳动扳柄的扳动部161时,限位顶角164a与限位台阶133的接触点会在扳柄扳动部161的作用下沿限位台阶133朝向金属弹片自由部152的末端滑动,进而加快支配爪末端163a抵压金属弹片的自由部152,使得接线空隙快速形成,提高了电连接线盒使用时的接线效率。
复位时,金属弹片150在弹力作用下,使得自由部152末端朝向止位板140复位,从而将电缆末端夹紧在自由部152末端和止位板140之间,形成电连接;同时,扳柄的支配爪末端163a在金属弹片自由部152的抬升作用下向上复位,而由于限位顶角164a被限位台阶133限制,使得整个扳柄160反向旋转复位。
通过扳柄支配爪的限位顶角164a与限位台阶133之间的配合,以及扳柄支配爪末端163a和金属弹片自由部152之间的配合的组合,使得扳柄160产生旋转中心不断平移的自我旋转,不需要在扳柄和壳体之间设置枢轴转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其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装配时,将扳柄160插入对应滑槽132,再将金属弹片150和止位板140插入容置腔111内,最后用端盖130固定连接在容置腔111的端部即可,装配起来非常方便快捷。同时,由于限位顶角164a设置在限位凸块164的侧面,限位顶角164a和限位台阶133之间形成线接触,使得扳柄160自转的旋转中心不会发生跳动而是沿限位台阶133发生连续的平移,方便确定扳柄160扳动角度和金属弹片自由部152弹性形变的角度,设计计算量更少,同时其内部结构更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将本体110设置为圆柱形,将容置腔111设置为通孔111a。此时包括两个上述端盖130,分别连接设置在容置腔111的两端部;其中容置腔111内的金属弹片150设有两个上述自由部152,分别位于金属弹片固定部151的两端;对应每个自由部152设有一个上述扳柄160。这样可以在本体110两端分别进行接线操作,使得电缆分别连接在本体110两端,进一步缩小产品的整体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本体110内设置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容置腔111,端盖130侧面对应每个容置腔111设有上述延伸板131;同时每个容置腔111内设有一个金属弹片150和止位板140,金属弹片150可以设有两个自由部152,每个容置腔111内对应每个自由部152都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扳柄160,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多相电缆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包括本体和套筒组成的壳体、防水密封在套筒端部的防水密封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止位板、金属弹片和扳柄,其中,
本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容纳金属弹片和止位板的容置腔;
套筒,防水密封连接在本体上;
端盖,固定连接在本体上所述容置腔的端部,其端面对应每个容置腔设有延伸至所述容置腔腔壁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两侧设有与扳柄的支配爪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电缆接入方向设置;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有与扳柄限位顶角相配合的限位台阶;
止位板,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靠近滑槽一侧的顶部;
金属弹片,设有固定部和自由部,所述固定部嵌设在所述容置腔内远离滑槽一侧的底部;所述自由部从固定部沿电缆接入方向朝向止位板延伸至止位板下方,自由部在自由状态时能在金属弹力作用下使得自由部末端自动抵住在止位板下方;
扳柄,包括扳动部和由扳动部朝向金属弹片延伸出的两个支配爪,所述两个支配爪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支配爪末端与对应所述金属弹片的自由部相配合,所述两个支配爪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上靠近扳动部处设有与对应滑槽的限位台阶相配合的限位顶角;所述限位顶角与限位台阶形成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同一扳柄的两个支配爪的相对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包括挤压承载面,在扳柄转动过程中所述限位顶角沿所述挤压承载面滑动,使得扳柄的支配爪末端作用在金属弹片自由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还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连接设置在挤压承载面的初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阶还包括止位面,所述止位面连接设置在挤压承载面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面和挤压承载面的连接处设有止位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自由部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支配爪末端相配合的限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和本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卡钩和卡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设置为通孔,所述容置腔的两端部均设有所述端盖;每个所述金属弹片设有两个所述自由部,对应每个所述自由部设有一个所述扳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与金属弹片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一插槽。
CN202220831023.7U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Active CN217335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1023.7U CN217335047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1023.7U CN217335047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5047U true CN217335047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1023.7U Active CN217335047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5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2152B1 (en) Power socket device having rotation-operated switch function
US8011940B1 (en) Power socket device having switches
CN217335047U (zh) 一种双向扳柄式防水接线柱
US20040147150A1 (en) Power adapter
KR200457427Y1 (ko) 콤팩트한 안전콘센트용 모듈
CN107348853B (zh) 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及含有其的电饭煲
CN201758218U (zh) 导电结构及接线盒
CN200941350Y (zh) 开关
CN110994208A (zh) 一种斜面挤压式接线结构
CN2147638Y (zh) 带有驱转机构的按压式开关
CN214013192U (zh) 一种压接式接线端子
CN217135095U (zh) 一种扳柄式电缆接线盒
CN212209781U (zh) 导线连接装置
CN115296096B (zh) 一种快速插拔小型化大电流连接器
CN209913151U (zh) 一种卡扣
CN216871801U (zh) 按键、按键模组以及储能电源
CN107248484B (zh) 一种断路器
CN214898904U (zh) 易于插线的端子台结构
KR101925207B1 (ko) 원터치형 콘센트
CN20094148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11129796A (zh) 一种自解锁连接器
CN201601060U (zh) 按钮及开关装置
CN218783269U (zh) 一种接线端子座
CN217468323U (zh) 用于量测塑壳断路器的脱扣结构
US1174261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unlatch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