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8202U - 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28202U CN217328202U CN202221019040.7U CN202221019040U CN217328202U CN 217328202 U CN217328202 U CN 217328202U CN 202221019040 U CN202221019040 U CN 202221019040U CN 217328202 U CN217328202 U CN 2173282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volving body
- bearing
- revolving
- input shaft
- clutch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其中,离合组件,包括:壳体;输入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第一回转体,安装于输入轴并能在输入轴的驱动下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能在输入轴上移动;输出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内;第二回转体,设置于输出轴,第二回转体能带动输出轴与之一同旋转;至少一个轴承,至少一个轴承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输出轴和壳体之间,至少一个轴承中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通过第一回转体在输入轴上移动,以不同的方式将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传动连接,可以使输出轴能够以不同的转速和转矩进行动力输出。通过设置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合组件,一种电机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机可以通过正反转输出不同的转速和转矩。由于丝杆推动主动轮与输出轮啮合,当输出轮运行至输出轴的轴承侧,且轴承相接触时,输出轮会对轴承产生轴向的冲击力,长期运行时,轴承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离合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离合组件,包括:壳体;输入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第一回转体,安装于输入轴并能在输入轴的驱动下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能在输入轴上移动;输出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内;第二回转体,设置于输出轴,第二回转体能带动输出轴与之一同旋转;至少一个轴承,至少一个轴承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输出轴和壳体之间,至少一个轴承中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组件包括壳体、输入轴、第一回转体、输出轴、第二回转体和至少一个轴承。其中,输入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第一回转体安装于输入轴,具体地,第一回转体可以在输入轴的驱动下与输入轴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能在输入轴上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回转体设于输出轴,并且第二回转体能带动输出轴与之一同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回转体能在输入轴上移动,通过第一回转体沿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上向第二回转体移动,可以实现将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相对接进行传动连接,实现输入轴对输出轴的直接驱动;当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分开时,借助其他传动件来连接,可实现输入轴对输出轴的间接驱动。通过第一回转体在输入轴上移动,以不同方式与输出轴传动连接,可以使输出轴能够实现不同的转速和转矩的输出。
进一步地,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的轴向承受力,并且能够承受输出轴转动过程中对轴承施加的径向力。可以理解的是,输入轴旋转推动第一回转体向输出轴方向移动,当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相啮合输出动力,且第一回转体会对第二回转体产生冲击,当第二回转体运动至轴承侧时,则对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将受到一定的轴向力冲击,长期运行容易造成轴承损坏。本申请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的轴向承受力和径向承受力,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轴承中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类型包括角接触球轴承或轴向受力大于等于200N的深沟球轴承。其中,基于靠近第二回转体的所述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则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相传动连接时对至少一个轴承施加的轴向力。通过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和径向力的特点,通过选择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进而可以提升至少一个轴承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入轴包括丝杆部,丝杆部的螺纹头数为N,头数N的取值范围为:2≤N≤8。
在该技术方案中,输入轴包括丝杆部,第一回转体安装于丝杆部,与丝杆部转动连接,通过改变丝杆部的转动方向,可以使与丝杆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回转体在丝杆部上往复运动。
本申请将丝杆部的螺纹头数N的取值范围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可以保证丝杆部在受力较大、长期负载运行的环境下,丝杆部的牙部产生一定磨损后依然可以保证正常工作,减少了因零件磨损而造成的离合组件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节省了零件检修成本,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将丝杆部的螺纹头数N的取值范围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8,可以保证丝杆部在受力较大,长期负载运行的环境下可以正常稳定工作,同时也维持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的平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丝杆部的螺纹升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18°≤α≤45°。
在该技术方案中,丝杆部的螺纹升角α,18°≤α≤45°,当α<18°时,丝杆部轴向分力较大,轴承所受的轴向力较大,长期运行时,容易造成轴承损坏。当α>45°时,输入轴相同转速时,第一回转体移动偏快,容易引起第一回转体对输出轴冲击,进而造成轴承的损伤,而且当α>45°时,需要加长丝杆部的长度,从而导致离合组件轴向长度增加,给整机的扁平化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通过将α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8°≤α≤45°,可以减少轴承所受的轴向力冲击,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节省丝杆部的长度,提高离合组件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离合组件还包括: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第三回转体,设置于壳体内,位于输入轴的一侧,第三回转体安装于转动轴,第三回转体能够带动转动轴旋转;其中,在动力源的驱动下,第一回转体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能够与第二回转体相传动连接;第一回转体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相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通过第三回转体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离合组件中将第一回转体设置为能沿输入轴移动,则在动力源驱动输入轴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实现传动连接以使输出轴以第一运行状态运行,而在输入轴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回转体通过在输入轴上移动而与第二回转体进行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通过第三回转体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实现输出轴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如此使得本申请的离合组件具有多种输出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到电器时,例如应用到烹饪器具中,可以是输出轴的第一运行状态为高速驱动的状态,满足例如果汁搅打需求,而在第二运行状态时,则为低速且大扭矩状态,可以满足例如和面等重载运行场景,从而满足人们对电器功能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三回转体包括两个相互传动连接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输入轴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与第一回转部相啮合,第二回转体与第二回转部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回转体包括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具体地,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相连接。当第一回转部转动的时候,第二回转部也会转动,同样的,当第二回转部转动的时候,第一回转部也会转动。
进一步地,输入轴在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时,第一回转体会沿着丝杆部向远离第二回转体的方向转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时,第一回转体将于与第一回转部相啮合,第二回转体与第二回转部相啮合。
通过将第一回转体与第一回转部相啮合,第二回转体与第二回转部相啮合,可以使输入轴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输出轴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如此使得本申请的离合组件具有多种输出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回转体的啮合部的端部或者在第一回转部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保证输入轴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可以顺利对接,以完成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相啮合。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在遇到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的啮合部的端部触碰的情况时,通过倒角形成的过度,使第一回转体可以顺利地与第一回转部相啮合。
通过在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有效的降低了因啮合部的端部碰撞,无法正常啮合的发生概率,保证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可以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回转体的啮合部的端部或者在第二回转部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保证输入轴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可以顺利对接,以完成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相啮合。
可以理解的,输入轴在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回转体的啮合部和第二回转部的啮合部的端部相接触,偶尔会出现啮合部的端部碰撞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在遇到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的啮合部的端部触碰的情况时,通过倒角形成的过度,使第二回转体可以顺利的向第二回转部方向划入,与第二回转部相啮合。
通过在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有效的降低了因啮合部的端部碰撞,无法正常啮合的发生概率,保证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可以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可选地,在第二回转体的啮合部和第二回转部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可以进一步减少啮合部的端部碰撞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情况的发生,确保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倒角小于30°时,啮合长度会变短,对第一回转体、第二回转体和第三回转体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而当倒角大于60°时,则影响会导向效果和啮合,故而将倒角设置在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的范围内可以保证传动效果,提升工作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上倒角的长度为L,长度L的取值范围:0.1×m≤L≤0.5×m,其中,m为第一回转体、第二回转体和第三回转体分别对应的齿轮模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回转体、第一回转体与第三回转体啮合时,偶尔出现啮合部的端部碰撞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通过在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中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以及在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中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上倒角的长度为L,长度L的取值范围:0.1×m≤L≤0.5×m。可以提高输出轴由第一方向切换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第一回转体和第一回转部,以及第二回转体和第二回转部的啮合效果。
通过将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上倒角的长度为L,长度L的取值范围:0.1×m≤L≤0.5×m。可以有效地保证啮合效果,同时不影响相关件的强度以及导向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离合组件还包括:复位件,设置于壳体,复位件用于向第二回转体施加沿输出轴朝向第一回转体方向的推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离合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用于驱动第二回转体沿输出轴上朝第一回转体方向运动。当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传动连接时,使得第二回转体受到第一回转体的驱动朝向背离输入轴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其与第三回转体不接触,并且复位件被压缩。
在第一回转体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处于分离状态下,复位件进而可以给第二回转体提供推力,使得第二回转体朝向输入轴方向运动,进而与第三回转体的第二回转部进行啮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复位件包括磁性件或弹性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复位件为能够提供以磁性力的磁铁,在复位件为磁性件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在壳体和第二回转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的一侧磁性相斥,使得第二回转体能始终具有沿输出轴朝向输入轴方向移动的趋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第一盖体,输入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相连接以围设出容纳腔,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均位于容纳腔内,输出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二盖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有相互盖合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即能拆卸分离的方式,还可以是在需要破坏结构情况下能分离的形式,如焊接。
本申请通过将壳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输入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输出轴转动安装于第二盖体,第三回转体和转动轴安装于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再安装其他零件后,将两个盖体对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包括:端盖;定子总成,设置于端盖;转子总成,设置于定子总成内,转子总成包括驱动轴;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离合组件;其中驱动轴与离合组件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输出轴用于驱动外部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离合组件,因而具有离合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端盖、定子总成和转子总成,其中,端盖是安装在电机后面的一个盖体结构。定子总成设置于端盖,转子总成设置于定子总成之内,其中,定子总成能够产生磁场和作为机械支撑,转子总成中包括驱动轴,转子总成能够进行旋转并将产生的动力通过驱动轴传递。驱动轴与离合组件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进而实现驱动轴的运动传动至输入轴,而输入轴再传动至输出轴,输出轴与外部构件相连接,以使得输出轴可驱动外部构件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工执行件;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离合组件;或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电机;其中,电机传动连接离合组件的输入轴,离合组件的输出轴与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加工执行件;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离合组件,或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电机,其中,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离合组件的输入轴,离合组件的输出轴与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因而具有离合组件或电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组件处于第一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处于第二运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轴承的轴向受力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的丝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的丝杆部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合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的第二回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离合组件的第二回转体的A-A向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离合组件,110壳体,112第一盖体,114第二盖体,116容纳腔,120输入轴,122丝杆部,130第一回转体,140输出轴,150第二回转体,160轴承,162第一轴承,164第二轴承,170转动轴,180第三回转体,182第一回转部,184第二回转部,190复位件,200电机,210驱动轴,220端盖,230定子总成,240转子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合组件100、电机200和烹饪器具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离合组件100,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离合组件100包括:壳体110、输入轴120、第一回转体130、输出轴140、第二回转体150和至少一个轴承160。
其中,输入轴120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110;第一回转体130安装于输入轴120并能在输入轴120的驱动下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输出轴140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110内;第二回转体150设置于输出轴140,第二回转体150能带动输出轴140与之一同旋转;至少一个轴承160套设于输出轴140上,位于输出轴140和壳体110之间,至少一个轴承160中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组件100包括壳体110、输入轴120、第一回转体130、输出轴140、第二回转体150和至少一个轴承160。其中,输入轴120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110,第一回转体130安装于输入轴120,具体地,第一回转体130可以在输入轴120的驱动下与输入轴120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回转体150设置于输出轴140,并且第二回转体150能带动输出轴140与之一同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通过第一回转体130沿输入轴120的轴线方向上向第二回转体150移动,可以实现将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相对接进行传动连接,实现输入轴120对输出轴140的直接驱动;当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分开时,借助其他传动件来连接,可实现输入轴120对输出轴140的间接驱动。通过使第一回转体130在输入轴120上移动,以不同方式与输出轴140传动连接,可以使输出轴140能够实现不同的转速和转矩的输出。
在具体的应用中,离合组件100作为一个动力传递的媒介,将动力源的动力以不同形式从输出轴140向外输出,在动力源的驱动下,如图1所示,当输入轴120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传动连接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一运行状态运行。如图2所示,当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沿输入轴120移动以与第二回转体150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130通过第三回转体18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150,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离合组件100可以是作为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中的一部分,当输出轴140的第一运行状态运行时,可以作为烹饪器具的一种功能模式,而在输出轴140的第二运行状态运行时,作为烹饪器具的另一功能模式,或者该同一烹饪器具通过离合组件100的设置可以使得输出轴140以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交替的方式运行,从而实现烹饪器具的多种功能模式。
进一步地,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并且能够承受输出轴转动过程中对轴承施加的径向力。可以理解的是,输入轴120旋转推动第一回转体130向输出轴140方向移动,当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相啮合输出动力,且第一回转体会对第二回转体产生冲击,当第二回转体运动至轴承侧时,则对轴承160造成轴向的冲击力,通过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能够承受更大的轴向力和径向力,进而提升轴承16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黑色箭头方向为轴承160所受的轴向力方向,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将受到一定的轴向力冲击,长期运行容易造成轴承160损坏。本申请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160,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和径向承受力,提高轴承16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轴承中靠近第二回转体的轴承类型包括角接触球轴承或轴向受力大于等于200N的深沟球轴承。
其中,基于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所述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则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相传动连接时对至少一个轴承施加的轴向力。通过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的特点,通过选择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进而可以提升至少一个轴承16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第二回转体150与输出轴140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设置一体式结构方便安装,且提升整体强度;或第二回转体150与输出轴140为分体式结构,第二回转体150安装于输出轴140,通过设置分体式结构,方便维修更换部件。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至少一个轴承160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为第一轴承162和第二轴承164,第一轴承162靠近第二回转体150设置,第一轴承162能够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第二轴承164为普通轴承。
可选地,也可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圆锥滚子轴承160。圆锥滚子轴承160属于分离型轴承160,轴承160的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圆锥滚子轴承160数分为单列、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160等不同的结构型式。单列圆锥滚子轴承160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单一方向轴向负荷。当轴承160承受径向负荷时,将会产生一个轴向分力,所以当需要另一个可承受反方向轴向力的轴承160来加以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输入轴120包括丝杆部122,丝杆部122的螺纹头数为N,头数N的取值范围为:2≤N≤8。如图5所示,丝杆为3头丝杆。
在该实施例中,输入轴120包括丝杆部122,第一回转体130安装于丝杆部122,与丝杆部122转动连接,通过改变丝杆部122的转动方向,可以使与丝杆部122转动连接的第一回转体130在丝杆部122上往复运动。
在第一回转体130在丝杆部122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丝杆部122承受的力较大,长期在负载环境下运行,丝杆部122的牙部容易产生磨损,造成离合组件100无法正常工作。
本申请将丝杆部122的螺纹头数N的取值范围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可以保证丝杆部122在受力较大、长期负载运行的环境下,丝杆部122的牙部产生一定磨损后依然可以保证正常工作,减少了因零件磨损而造成的离合组件100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节省了零件检修成本,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螺纹头数的增加,丝杆部122在长期在负载环境下保证正常工作的能力会一定程度的增强,但螺纹头数的增加会带来丝杆的加工难度增大,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申请将丝杆部122的螺纹头数N的取值范围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8,可以保证丝杆部122在受力较大,长期负载运行的环境下可以正常稳定工作,同时也维持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的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丝杆部122的螺纹升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18°≤α≤45°。
在该实施例中,丝杆部122的螺纹升角α,18°≤α≤45°,当α<18°时,丝杆部122轴向分力较大,轴承160所受的轴向力较大,长期运行时,容易造成轴承160损坏。当α>45°时,输入轴120相同转速时,第一回转体130移动偏快,容易引起第一回转体130对输出轴140冲击,进而造成轴承160的损伤,而且当α>45°时,需要加长丝杆部122的长度,从而导致离合组件100轴向长度增加,给整机的扁平化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通过将α的取值范围设置为:18°≤α≤45°,可以减少轴承160所受的轴向力冲击,提高轴承16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节省丝杆部122的长度,提高离合组件100的应用范围。
在实际的应用中,丝杆部122的螺纹分为三角牙螺纹、梯形牙螺纹、矩形牙螺纹等。可以根据离合组件100具体的应用环境选择适合的丝杆螺纹,本申请不做限定。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离合组件100,离合组件100还包括:转动轴170和第三回转体180。
其中,转动轴17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10;第三回转体180设置于壳体110内,位于输入轴120的一侧,第三回转体180安装于转动轴170,第三回转体180能够带动转动轴170旋转。
进一步地,在动力源的驱动下,第一回转体130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能够与第二回转体150相传动连接;第一回转体13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相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130通过第三回转体18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15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离合组件100中将第一回转体130设置为能沿输入轴120移动,则在动力源驱动输入轴120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二回转体150实现传动连接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一运行状态运行,而在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回转体130通过在输入轴120上移动而与第二回转体150进行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130通过第三回转体18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150实现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如此使得本申请的离合组件100具有多种输出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到电器时,例如应用到烹饪器具中,可以是输出轴140的第一运行状态为高速驱动的状态,满足例如果汁搅打需求,而在第二运行状态时,则为低速且大扭矩状态,可以满足例如和面等重载运行场景,从而满足人们对电器功能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第三回转体180包括两个相互传动连接第一回转部182和第二回转部184,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第二回转体150与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回转体180包括第一回转部182和第二回转部184。具体地,第一回转部182和第二回转部184相连接。当第一回转部182转动的时候,第二回转部184也会转动,同样的,当第二回转部184转动的时候,第一回转部182也会转动。
如图5所示,第一回转部182的直径大于第二回转部184的直径,在离合组件100由第一运行状态切换切换到第二运行状态时,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二回转体150沿着箭头方向移动,第一回转体130与直径大的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第二回转体150与直径小些的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实现离合组件100的第二运行状态运行。
进一步地,输入轴120在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行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会沿着丝杆部122向远离第二回转体150的方向转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时,第一回转体130将于与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
通过将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第二回转体150与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可以使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如此使得本申请的离合组件100具有多种输出模式。
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设置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时的转速小于第一运行状态运行时的转速,而第二运行状态运行时的扭矩大于第一运行状态运行时的扭矩,当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时,其以较低的转速和较大的扭矩进行输出,可以应用于例如面条机和面的场景,并且以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进行切换交替运行时,因为转速和扭矩的不同,特别适用于例如食材处理过程中搅拌混合、洗衣机洗衣过程中的反复揉搓、电吹风运行过程中风速快慢交替形成自然风效果的情形。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回转体130的啮合部的端部或者在第一回转部的182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保证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可以顺利对接,以完成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
可以理解的,输入轴120在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会沿着丝杆部122向远离第二回转体150的方向转动,当到达一定的位置时,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的啮合部的端部相接触,有时候会出现啮合部的端部碰撞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如图6所示,第一回转体130在沿着箭头方向移动时,下面的圆框内的结构偶尔会出现碰撞的情况,通过在第一回转体130啮合部的端部或者在第一回转部182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保证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可以顺利对接,以完成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在遇到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的啮合部的端部触碰的情况时,通过倒角形成的过度,使第一回转体130可以顺利地与第一回转部182相啮合。
通过在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有效的降低了因啮合部的端部碰撞,无法正常啮合的发生概率,保证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可以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可选地,在第一回转体130的啮合部和第一回转部182中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可以进一步减少啮合部的端部碰撞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情况的发生,保证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进一步地,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回转体150的啮合部的端部或者在第二回转部184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保证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可以顺利对接,以完成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
可以理解的,输入轴120在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回转体150的啮合部和第二回转部184的啮合部的端部相接触,偶尔会出现啮合部的端部碰撞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如图6所示,第二回转体150在沿着箭头方向移动时,上面的圆框内的结构偶尔会出现碰撞的情况。如图7所示,第二回转体150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通过在第二回转体150啮合部的端部或者在第二回转部184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保证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可以顺利对接,以完成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可以在遇到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的啮合部的端部触碰的情况时,通过倒角形成的过度,使第二回转体150可以顺利的向第二回转部184方向划入,与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
通过在啮合部的端部设置倒角,有效的降低了因啮合部的端部碰撞,无法正常啮合的发生概率,保证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可以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可选地,在第二回转体150的啮合部和第二回转部184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可以进一步减少啮合部的端部碰撞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情况的发生,确保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
在该实施例中,当倒角小于30°时,啮合长度会变短,对第一回转体130、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三回转体180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而当倒角大于60°时,则影响会导向效果和啮合,故而将倒角设置在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的范围内可以保证传动效果,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输入轴120的轴线方向上倒角的长度为L;
其中,第一回转体130对应的倒角的长度为L的取值范围为:0.1×m≤L≤0.5×m,其中,m为第一回转体130对应的齿轮模数。
第二回转体150对应的倒角的长度为L的取值范围为:0.1×m≤L≤0.5×m,其中,m为第二回转体150对应的齿轮模数。
第三回转体180对应的倒角的长度为L的取值范围为:0.1×m≤L≤0.5×m,其中,m为第三回转体180对应的齿轮模数。具体地,第二回转体150、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三回转体180啮合时,偶尔出现啮合部的端部碰撞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啮合输出动力。
通过在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中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以及在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中的啮合部的端部都设置倒角,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在输入轴120的轴线方向上倒角的长度为L,长度L的取值范围:0.1×m≤L≤0.5×m。可以提高输出轴140由第一方向切换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一回转部182,以及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二回转部184的啮合效果。
如图8所示,啮合侧倒角为θ,30°≤θ≤60°,倒角长度L,0.1m≤L≤0.5m。
通过将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60°,在输入轴120的轴线方向上倒角的长度为L,长度L的取值范围:0.1×m≤L≤0.5×m。可以有效地保证啮合效果,同时不影响相关件的强度以及导向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离合组件100,离合组件100还包括:复位件190。
其中,复位件190用于向第二回转体150施加沿输出轴140朝向第一回转体130方向的推力。
在该实施例中,离合组件100还包括复位件190,复位件190用于驱动第二回转体沿输出轴140上朝第一回转体方向运动。当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传动连接时,使得第二回转体150受到第一回转体130的驱动朝向背离输入轴120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其与第三回转体180不接触,并且复位件190被压缩。
在第一回转体13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处于分离状态下,复位件190进而可以给第二回转体150提供推力,使得第二回转体150朝向输入轴120方向运动,进而与第三回转体180的第二回转部184进行啮合。
进一步地,复位件190包括磁性件或弹性件。
在该实施例中,复位件190为能够提供以磁性力的磁铁,在复位件190为磁性件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10和第二回转体1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的一侧磁性相斥,使得第二回转体150能始终具有沿输出轴140朝向输入轴120方向移动的趋势。
具体地,在不同电流的接入情况下,磁性件产生不同方向的力实现对第二回转体150的相斥和相吸的效果,驱使第二回转体150沿着输出轴140的轴线方向移动,与第一回转体130的旋转方向相适配。当第一回转体13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磁性件产生相斥力,驱动第二回转体150与第二回转部184相啮合。
可选地,复位件190也可以为能够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壳体110和第二回转体150之间,当第一回转体130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相传动连接,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分离时,弹性件伸长会驱动第二回转体150运动。
进一步地,壳体110包括:第一盖体112,输入轴120通过轴承160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112;第二盖体114,第二盖体114与第一盖体112相连接以围设出容纳腔116,第一回转体130和第二回转体150均位于容纳腔116内,输出轴140通过轴承160转动安装于第二盖体114。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有相互盖合连接的第一盖体112和第二盖体114,第一盖体112和第二盖体11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即能拆卸分离的方式,还可以是在需要破坏结构情况下能分离的形式,如焊接。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盖体112和第二盖体114的材质、形状,只要其符合整体结构强度并且能收容内部的第一回转体130、第二回转体150和第三回转体180等零件的情况即可。
本申请通过将壳体110包括第一盖体112和第二盖体114,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输入轴120通过轴承160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112,输出轴140转动安装于第二盖体114,第三回转体180和转动轴170安装于第一盖体112或第二盖体114,再安装其他零件后,将两个盖体对接即可。
可选地,输入轴120和输出轴140的一端均伸出壳体110外,以能与外部构件相连输出动力。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200,如图9所示,电机200包括:端盖220;定子总成230,设置于端盖220;转子总成240,设置于定子总成230内,转子总成240包括驱动轴210;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离合组件100;其中,驱动轴210与离合组件100的输入轴120传动连接,输出轴140用于驱动外部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200包括端盖220、定子总成230和转子总成240,其中,端盖220是安装在电机200后面的一个盖体结构。定子总成230设置于端盖220,转子总成240设置于定子总成230之内,其中,定子总成230能够产生磁场和作为机械支撑,转子总成240中包括驱动轴210,转子总成240能够进行旋转并将产生的动力通过驱动轴210传递。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离合组件100包括壳体110、输入轴120、第一回转体130、输出轴140、第二回转体150和至少一个轴承160。其中,输入轴120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110,第一回转体130安装于输入轴120,具体地,第一回转体130可以在输入轴120的驱动下与输入轴120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回转体150安装在输出轴140上,并且第二回转体150能带动输出轴140与之一同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通过第一回转体130沿输入轴120的轴线方向上向第二回转体150移动,可以实现将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相对接进行传动连接,实现输入轴120对输出轴140的直接驱动;当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分开时,借助其他传动件来连接,可实现输入轴120对输出轴140的间接驱动。通过使第一回转体130在输入轴120上移动,以不同方式与输出轴140传动连接,可以使输出轴140能够实现不同的转速和转矩的输出。
在具体的应用中,如图1所示,当输入轴120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传动连接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一运行状态运行。如图2所示,当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沿输入轴120移动以与第二回转体150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130通过第三回转体18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150,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
进一步地,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160,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如图3所示,黑色箭头方向为轴承160所受的轴向力方向,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将受到一定的轴向力冲击,长期运行容易造成轴承160损坏。本申请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160,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提高轴承16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驱动轴210与离合组件100的输入轴传动连接,进而实现驱动轴210转动并传动至输入轴120,而输入轴120再传动至输出轴140,输出轴140与外部构件相连接,以使得输出轴140可驱动外部构件运动。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工执行件;以及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离合组件100;或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电机200,其中,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离合组件的输入轴,离合组件的输出轴与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离合组件100,或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电机200,通过离合组件将动力传递至加工执行件,以驱动加工执行件运行。
本申请提供的离合组件100包括壳体110、输入轴120、第一回转体130、输出轴140、第二回转体150和至少一个轴承160。其中,输入轴120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110,第一回转体130安装于输入轴120,具体地,第一回转体130可以在输入轴120的驱动下与输入轴120一同旋转,且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回转体150安装在输出轴140上,并且第二回转体150能带动输出轴140与之一同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回转体130能在输入轴120上移动,通过第一回转体130沿输入轴120的轴线方向上向第二回转体150移动,可以实现将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传动连接,实现输入轴120对输出轴140的直接驱动;当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分开时,借助其他传动件来连接,可实现输入轴120对输出轴140的间接驱动。通过使第一回转体130在输入轴120上移动,以不同方式与输出轴140传动连接,可以使输出轴140能够实现不同的转速和转矩的输出。
在具体的应用中,如图1所示,当输入轴120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与第二回转体150传动连接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一运行状态运行。如图2所示,当输入轴120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回转体130沿输入轴120移动以与第二回转体150分离,并且第一回转体130通过第三回转体180将动力传递至第二回转体150,以使输出轴140以第二运行状态运行。
进一步地,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160,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如图3所示,黑色箭头方向为轴承160所受的轴向力方向,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将受到一定的轴向力冲击,长期运行容易造成轴承160损坏。本申请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160,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提高轴承16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动力源传递动力至离合组件100,使输出轴140处于第一运行状态,输出轴140驱使烹饪器具中的加工执行件以高转速运行,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实现例如果蔬粉碎搅打的高速运行的破壁模式,或在第一工作模式,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研磨食材获得食材粉末的高速运行模式。烹饪器具还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动力源传递动力至离合组件100,使输出轴140处于第二运行状态,驱使烹饪器具中的加工执行件以低转速运行。第二工作模式下,可以用于粘稠状食材搅拌,例如和面或者其他食材混合处理,或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可以用于例如自动炒菜操作。
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离合组件100或电机200,通过电机200的正反转可以使得输出轴140输出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而第二运行状态和第一运行状态都可以根据离合结构中结合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转速,并且,通过将靠近第二回转体150的轴承160设置为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轴承160,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160的轴向承受力,提高轴承160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到烹饪器具中,可以是输出轴140的第一运行状态为高速驱动的状态,满足例如果汁搅打需求,而在第二运行状态时,则为低速且大扭矩状态,可以满足例如和面等重载运行场景,从而满足人们对电器功能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同时,本申请还通过上述设计,还可以实现同一个电器输出转速、旋转方向以及扭矩进行切换的不同速比的工作状态,如此可以在例如食材搅打搅拌过程中,搅拌糅合效果更好,或者在洗衣、电吹风头发干燥的气流驱动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输入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
第一回转体,安装于所述输入轴并能在所述输入轴的驱动下一同旋转,且所述第一回转体能在所述输入轴上移动;
输出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第二回转体,设置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回转体能带动所述输出轴与之一同旋转;
至少一个轴承,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位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至少一个轴承中靠近所述第二回转体的所述轴承能够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包括丝杆部;
所述丝杆部的螺纹头数为N,所述头数N的取值范围为:2≤N≤8;和/或,所述丝杆部的螺纹升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18°≤α≤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轴承中靠近所述第二回转体的所述轴承的类型包括角接触球轴承或轴向受力大于等于200N的深沟球轴承;
其中,基于靠近所述第二回转体的所述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则所述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所述第一回转体与所述第二回转体相传动连接时对所述至少一个轴承施加的轴向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第三回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第三回转体安装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三回转体能够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
其中,在动力源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回转体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回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回转体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回转体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回转体与所述第二回转体相分离,并且所述第一回转体通过所述第三回转体将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回转体;
所述第三回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回转部和第二回转部,所述输入轴以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回转体与所述第一回转部相啮合,所述第二回转体与所述第二回转部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一回转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所述第二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啮合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0°,且小于或等于60°;和/或
在所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倒角的长度为L,所述长度L的取值范围:0.1×m≤L≤0.5×m,其中,m为第一回转体、第二回转体和第三回转体分别对应的齿轮模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复位件用于向所述第二回转体施加沿所述输出轴朝向所述第一回转体方向的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盖体;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相连接以围设出容纳腔,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盖体。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
定子总成,设置于所述端盖;
转子总成,设置于所述定子总成内,所述转子总成包括驱动轴;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
其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离合组件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用于驱动外部构件。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执行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组件;或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
其中,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离合组件的输入轴,所述离合组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加工执行件传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19040.7U CN217328202U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19040.7U CN217328202U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28202U true CN217328202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4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19040.7U Active CN217328202U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28202U (zh) |
-
2022
- 2022-04-29 CN CN202221019040.7U patent/CN2173282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8035935A (ja) | 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動力工具 | |
CN113078773B (zh) |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 |
CN217328202U (zh) | 离合组件、电机和烹饪器具 | |
US20120013211A1 (en) | Electric motor having a selectively adjustable base speed | |
CN112523955B (zh) |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风力发电设备 | |
CN108799415B (zh) | 摆线型减速机 | |
JP6706510B2 (ja) | 発電装置を駆動する駆動装置 | |
CN103375351A (zh) | 内具偏置发电机的外回转式发电装置 | |
WO2023284374A1 (zh) | 离合变速结构、电机总成、烹饪器具以及电器 | |
CN215634747U (zh) | 离合变速结构、电机、烹饪器具、驱动装置以及电器 | |
KR100786205B1 (ko) | 하모닉 감속기 | |
CN114649903A (zh) | 电动接地开关一体化电机 | |
CN215634525U (zh) | 一种可快速联接的传动装置及其电动牙刷 | |
CN210630226U (zh) | 一种除草机及其驱动组件 | |
CN112555091A (zh) | 随风力大小对扭矩进行自适应调节的发电装置 | |
CN115596816A (zh) | 离合变速结构、电机、驱动装置、烹饪器具以及电器 | |
CN215928263U (zh) | 离合变速结构和食物处理机 | |
CN217422137U (zh) | 一种汽车发电机冷却风扇增速机构 | |
CN219420481U (zh) | 一种带少齿差行星结构及无刷外转子电机的微型伺服器 | |
CN215763087U (zh) | 离合变速结构和食物处理机 | |
CN217328200U (zh) | 离合机构、电机和烹饪装置 | |
CN115065201B (zh) | 一种输出转换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同步电机组件 | |
CN112523954B (zh) | 扭矩无级自适应调节的永磁风力发电机 | |
CN112523937B (zh) | 扭矩可自主调节的风力发电装置 | |
CN219107225U (zh) | 电机总成及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