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4416U -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4416U
CN217324416U CN202220535882.1U CN202220535882U CN217324416U CN 217324416 U CN217324416 U CN 217324416U CN 202220535882 U CN202220535882 U CN 202220535882U CN 217324416 U CN217324416 U CN 217324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ifying
arc
spinning
cham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358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电子
吕文娟
李鹏翔
康都羡
王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m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m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m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m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358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4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4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4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酰胺66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该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喷丝组件和冷却组件,喷丝组件包括设置在纺丝箱下方的喷丝板,设置在喷丝板外周的纺口加热器以及设置在纺口加热器外周的低聚物抽吸装置;冷却组件设置在喷丝组件下方的一侧,冷却组件包括风道管、整流室、侧吹风室和整流系统,整流室设置在风道管上方;侧吹风室靠近喷丝板的一侧设置有整流系统,整流系统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多孔板、滤网和弧形整流板,弧形整流板朝向丝束的一侧呈弧形。该装置的整流板含有多个并列设置的弧形整流单元,该整流系统对冷风整流后,能够有效诱导气流转向,并使冷风在大幅宽方向上均匀分布流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酰胺66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聚酰胺66纤维工业丝一般采用单头或双头纺,民用丝采用四头纺丝,纺丝冷却室设计宽度为0.3~0.5m,冷风的均匀性便于控制。之后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将聚酰胺66民用纺丝头数升级为8~12头,工业丝纺丝头数增加到4头以上,纺丝冷却室设计宽度增加到0.9~1.5m,此时纺丝吹风的均匀一致性差,风室两侧吹风速度低且不稳定,影响到丝饼质量均匀一致性,造成风室两端冷却成型的丝饼染色偏深,染色后形成明显色差条纹。生产过程中需要分批检验、包装、定向销售,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降等、劳动强度增加。
授权公告号为CN2151158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熔融法长丝纺丝冷却用侧吹风装置,它主要是以侧吹风装置为基础,在风道上增设过滤器,将风量调节器改为蜗轮蜗杆传动,又将多孔导流板截面改成直线和曲线结合的形式,同时在气流分配组件内增设多孔板,又在蜂窝形整流器正面设不锈钢网。另外在风仓上增设视镜,在通道下部设整流挡板。该实用新型吹风宽度较宽>800m/m(生产实践上不存在800m的纺丝风室,或者是采用自然风冷却);容纳冷却丝束较多,可同时冷却8束丝以上;同一水平面吹风速度极差≤15%。该实用新型主要是在风道上部的流道入口处设置了直线和曲线结合的多孔导流板,以提高风速分布均匀性。该实用新型适用于长方形的喷丝板,风速分配仍存在不均匀的问题,且不能根据纺丝头数和喷丝板孔数及分布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纺丝冷却装置中冷风分布均匀性以达到丝束染色均匀,提供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该装置的整流板含有多个水平并列设置的弧形整流单元,该整流板对冷风整流后,能够有效诱导气流转向,并使冷风在大幅宽方向上均匀分布流动。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喷丝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喷丝组件包括设置在纺丝箱下方的喷丝板,设置在喷丝板外周的纺口加热器以及设置在纺口加热器外周的低聚物抽吸装置,所述纺口加热器高40~120mm;所述低聚物抽吸装置通过负压抽吸低聚物。冷却组件设置在喷丝组件下方的一侧,冷却组件包括风道管,还包括整流室、侧吹风室和整流系统,所述整流室设置在风道管上方,整流室包括外层密封结构以及内层整流笼,所述整流笼为滤网结构,整流笼起到了气体导流缓冲的作用。所述侧吹风室位于整流室上方,整流室的顶部和侧吹风室的底部的大小形状相同,使得风道管的直径不论是大于侧吹风室底部的宽度还是小于侧吹风室底部的宽度,来自风道管的冷风都可在整流室中进行缓冲后进入侧吹风室,整流室内层整流笼的顶部滤网也进一步降低了来自风道管中冷风的压力。侧吹风室靠近喷丝板下部的一侧设置有整流系统,所述整流系统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多孔板、滤网和弧形整流板,所述弧形整流板朝向丝束的一侧呈弧形。
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所述喷丝板的下方设置有丝束保护筒。该丝束保护筒用来承接冷却后的丝束。丝束被冷却时所处的空间为冷却室。
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所述侧吹风室呈直角梯形,侧吹风室靠近喷丝板的一侧与底边的夹角均为直角。
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当喷丝板数量为2个以上时,弧形整流板中包含2个以上首尾相接的弧形水平平行分布的整流单元,喷丝板的数量与弧形整流单元的数量相同。
在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所述弧形整流板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斜边腰朝向喷丝板、上方的底边短于下方的底边。现有技术中聚酰胺66纤维的冷却方式采用侧吹风方式,冷却风的风速呈弧形分布,风速在距喷丝板300~400mm处最大,存在吹风不易均匀,特别是对圆形多孔喷丝板纺出的丝条冷却不均匀,容易造成丝条弯曲、飘丝、粘连,影响产品得率和线密度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使用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的弧形整流板后,可以使风速、风量保持均匀稳定,有效避免风压波动和形成紊流,使纺出的纤维质量均匀。一般情况下,喷丝板的孔数较多时,使用单弧形整流板;喷丝板孔数较少,或采用12头纺以上纺丝时,将另一块弧形整流板与本装置中的弧形整流板进行扣合,两个弧形整流板扣合后的横截面为矩形,使冷却气流的速度梯度和温度梯度降低,提高细旦多头纺的稳定性和丝条的均匀性。
在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所述整流单元上开设的是条形第一通风孔,整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风孔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的设置使得冷风可以更加均匀地通过弧形整流板。
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所述弧形整流板固定连接有支架,弧形整流板通过支架与侧吹风室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喷丝组件或清洁喷丝组件,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丝束所处的冷却室的不同位置的风速差由0.078米/秒降低到0.023米/秒,有效解决了同一锭位内外侧丝饼的染色不匀问题,染色合格率由95.5%提高至98.7%;对同一纺位不同位置纺丝生产稳定性增加,满筒得率由93.8%提高至94.1%;纤维的纤不匀率由0.35%降低至0.32%。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成型装置能够有效诱导气流转向,并使冷风在大幅宽方向上均匀分布流动,冷却室的不同位置的风速差降低0.055米/秒,有效解决了染色不匀的问题,纤维的均匀性和满筒得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丝束和丝束保护筒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的整流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的弧形整流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的弧形整流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的弧形整流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中,1为纺丝箱,2为喷丝板,3为纺口加热器,4为低聚物抽吸装置,5为风道管,6为整流室,61整流笼,62外层密封结构,7为侧吹风室,8为整流系统,81为多孔板,82为滤网,83为弧形整流板,831整流单元,832第一通风孔,833隔板,834第二通风孔,9为丝束,10为丝束保护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理解,但并不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喷丝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喷丝组件包括设置在纺丝箱1下方的喷丝板2,设置在喷丝板2外周的纺口加热器3以及设置在纺口加热器3外周的低聚物抽吸装置4,所述纺口加热器3高40~120mm;所述低聚物抽吸装置4通过负压抽吸低聚物。所述喷丝板2的下方设置有丝束保护筒10,该丝束保护筒10用来承接冷却后的丝束9。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喷丝板2,因聚酰胺66熔体极易生成环戊酮等凝胶,若使用方形喷丝板,会导致熔体流动死角,特别容易产生凝胶,造成纺况恶化。圆形喷丝板2的丝束根数分别为由中心向边缘递减,弧形整流板根据冷却丝束的分布,不同长度整流板有效诱导气流转向,并使冷风在大幅宽方向上均匀分布流动。
冷却组件设置在喷丝组件下方的一侧,冷却组件包括风道管5,还包括整流室6、侧吹风室7和整流系统8,所述整流室6设置在风道管5上方,整流室6包括外层密封结构62以及内层整流笼61,外层密封结构62和内层整流笼61可通过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如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内层整流笼61为滤网结构,外层密封结构62包括四周侧板和底部带有进风口的底板,来自风道管5的冷风从该进风口进入整流室6。所述侧吹风室7位于整流室6上方,整流室6的顶部和侧吹风室7的底部的大小形状相同,使得风道管5的直径不论是大于侧吹风室底部的宽度还是小于侧吹风室7底部的宽度,来自风道管5的冷风都可在整流室6中进行缓冲后进入侧吹风室7,整流室6内层整流笼61的顶部滤网也进一步降低了来自风道管5中冷风的压力。外层密封结构62顶部未设置顶板,使得冷风经过内层整流笼61的顶部滤网后,直接进入侧吹风室7。所述侧吹风室7呈直角梯形,侧吹风室7靠近喷丝板2的一侧与底边的夹角均为直角,高约2.6m。侧吹风室靠7近喷丝板2的一侧设置有整流系统8,所述整流系统8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多孔板81、滤网82和弧形整流板83,多孔板81为采用黄铜制成的带孔的板状结构,滤网82为采用不锈钢制成的结构。所述弧形整流板83朝向丝束9的一侧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头纺丝的需要,当喷丝板2数量为2个以上时,弧形整流板83中包含2个以上首尾相接的弧形整流单元831,喷丝板2的数量与弧形整流单元831的数量相同,如具体可设置6~12个喷丝板2以及对应的6~12个弧形整流单元831。冷却室的宽度最大可以为1.8m。所述弧形整流板8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斜边腰朝向喷丝板2、上方的底边短于下方的底边,该弧形整流板83上边宽18~20mm,下边宽22~25mm,高30~40cm。
所述弧形整流单元831上开设的是条形第一通风孔832,第一通风孔832作为导流单元对冷风进行导流,导流单元的上下板平行设置,上下板之间的距离为5~8mm(同一弧形整流板的上下板之间的距离相同),可保证同一水平上风速均匀分布;弧形整流单元831之间设置有隔板833,隔板833的设置,使得每个弧形整流单元831之间的吹出的冷风相互不干扰。所述隔板833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风孔832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孔833。第二通风孔833的设置使得冷风可以更加均匀地通过整流系统8。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喷丝板个数和喷丝板孔数及分布选择性使用弧形整流板,既能够单独使用1个弧形整流板,也可以将2个弧形整流板扣合后使用,扣合后的横截面为矩形,能够使冷却气流的速度梯度和温度梯度降低,提高细旦多头纺的稳定性和丝条的均匀性。
所述弧形整流板83固定连接有支架,弧形整流板83通过支架与侧吹风室7的外壳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喷丝组件或清洁喷丝组件,安装方便。
纺丝冷却流程:
从空调室输送过来的纺丝冷风(静压、温度、湿度符合工艺要求)进入风道管5,然后通过侧吹风室7底部整流室6进行过滤和发散到整个侧吹风室7。侧吹风室7中的冷风经整流系统8整流后对纺丝9进行冷却。从喷丝板2出来的熔融聚合物,在冷却室经过冷却后,被导到喷丝板2下方的丝束保护筒10内,再通过丝束保护筒10送到牵伸机牵伸而后被卷绕。
冷风的速度、温度、湿度三个参数中,冷风的速度均匀性对纤维成形影响最大,风速过大气流紊动因素增加将引起丝条振荡或飘动,风速过小则不能达到对丝条的冷却效果,不利于后拉伸,影响到可纺性和染色均匀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运转管理的重点是冷风的速度,冷风速度要定期测定,必须调到最佳速度,测定周期以2~3天左右为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喷丝组件和冷却组件,所述喷丝组件包括设置在纺丝箱(1)下方的喷丝板(2),设置在喷丝板(2)外周的纺口加热器(3)以及设置在纺口加热器(3)外周的低聚物抽吸装置(4);冷却组件设置在喷丝组件下方的一侧,冷却组件包括风道管(5),其特征在于,冷却组件还包括整流室(6)、侧吹风室(7)和整流系统(8),所述整流室(6)设置在风道管(5)上方,整流室(6)包括外层密封结构(62)以及内层整流笼(61),所述整流笼(61)为滤网结构,所述侧吹风室(7)位于整流室(6)上方,整流室(6)的顶部和侧吹风室(7)的底部的大小形状相同;侧吹风室(7)靠近喷丝板(2)的一侧设置有整流系统(8),所述整流系统(8)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多孔板(81)、滤网(82)和弧形整流板(83),所述弧形整流板(83)朝向丝束(9)的一侧呈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2)的下方设置有丝束保护筒(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吹风室(7)呈直角梯形,侧吹风室(7)靠近喷丝板(2)的一侧与底边的夹角均为直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喷丝板(2)数量为2个以上时,弧形整流板(83)中包含2个以上首尾相接的弧形整流单元(831),喷丝板(2)的数量与弧形整流单元(831)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整流板(83)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其斜边腰朝向喷丝板、上方的底边短于下方的底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整流单元(831)上开设的是条形第一通风孔(832),弧形整流单元(831)之间设置有隔板(833),所述隔板(833)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风孔(832)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孔(8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整流板(83)固定连接有支架,弧形整流板(83)通过支架与侧吹风室(7)的外壳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弧形整流板(83)扣合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结构。
CN202220535882.1U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Active CN217324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5882.1U CN217324416U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5882.1U CN217324416U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4416U true CN217324416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35882.1U Active CN217324416U (zh) 2022-03-12 2022-03-12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4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22C (zh) 用于纺合成长丝的纺丝装置
CN1013505B (zh) 冷却熔融纺丝材料的装置
CN104928772A (zh) 一种锦纶6深染弹力丝及其生产工艺
CN217324416U (zh)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CN1031469C (zh) 纺丝设备中的长丝冷却装置
CN100523317C (zh) 用于熔体纺丝多根长丝的设备
CN115584564A (zh) 扁平多孔半消光预取向丝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CN117488419B (zh) 一种低孔高匀微细聚酯纤维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4657653A (zh) 一种用于聚酰胺66纤维多头纺丝冷却成型装置
CN220079269U (zh) 一种冷却风多孔板及一种侧吹风箱
CN116288758A (zh) 一种丝绒棉纤维生产方法及生产设备
CN202482500U (zh) 一种化纤纺丝设备及其侧吹风冷却系统
CN112458554A (zh) 一种低线密度聚酯纤维的生产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17051486A (zh) 一种高模低缩丝生产方法
CN218115685U (zh) 一种微风液体雾化式冷却纺丝机构
CN217459683U (zh) 一种高匀度纤维的生产设备
CN106435784A (zh) 一种聚合物纤维负压熔融纺丝成形方法
CN217600924U (zh) 一种半消光超低f牵伸丝的生产设备
CN115652452A (zh) 一种高强聚乙烯纤维熔融纺丝节能生产方法及装置
CN210237847U (zh) 一种pla聚乳酸色丝纤维的生产装置
CN114574980A (zh) 一种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和制备方法
CN212451767U (zh) 一种化纤生产用环型吹风器
CN114775077A (zh) 一种生物基复合单丝纺丝卷绕装置
CN113957547A (zh) 一种多用途网织纤维原料的生产工艺方法
CN210154263U (zh) 纤维膜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