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434U -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434U
CN217310434U CN202120450840.3U CN202120450840U CN217310434U CN 217310434 U CN217310434 U CN 217310434U CN 202120450840 U CN202120450840 U CN 202120450840U CN 217310434 U CN217310434 U CN 217310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pressure
connecting ring
butt join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508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璟辉
王亚伟
王纪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4508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螺纹杆、蝴蝶螺丝、压力柱、伸缩杆、阻断环、连接柱、卡槽、转杆、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气囊和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通过转杆呈转动式连接,便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开合,卡槽的宽度大于螺纹杆的直径,通过旋拧蝴蝶螺丝与第二连接环挤压锁定,使医生在手术时能够将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快速锁定,压力柱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空腔,伸缩杆嵌套连接在圆柱形空腔内,且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圆形橡胶垫,伸缩杆通过橡胶垫与压力柱内部空腔密封连接,保证伸缩杆与压力柱之间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阻断器,具体为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属于血管阻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主动脉和大动脉的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左心室射血时,动脉内的压力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另一方面,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被动扩张,容积增大,左心室不再射血,后主动脉瓣关闭,但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可以发生弹性回缩,把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故主动脉和大动脉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作用,可以将左心室收缩时产生的能量、暂时以势能的形式贮存,故它们被称为弹性贮器血管。
由于主动脉断裂的伤员在手术时,医生需要将伤者主动脉进行及时阻断止血,因此,则需要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血管阻断器。
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血管阻断器上大多没有设置复位弹簧,导致在进行血管阻断后,装置上的伸缩杆无法快速复位,需要医生手动复位,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其二、现有的血管阻断器大多采用一体化结构,导致在手术结束后,医生无法将装置各部分拆分收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螺纹杆、蝴蝶螺丝、压力柱、伸缩杆、阻断环、连接柱、卡槽、转杆、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气囊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转杆连接在第二连接环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环和第一连接环共同构成该压力式血管阻断器主体支撑结构,所述螺纹杆固定在第一连接环的左端,所述蝴蝶螺丝旋拧连接在螺纹杆上,所述压力柱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中心处,所述伸缩杆连接在压力柱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阻断环连接固定在伸缩杆的顶端,所述连接柱固定在压力柱的尾端,所述卡槽设置在第二连接环的左端,所述转杆设置在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右端,所述第一软管连接在第二连接环上,所述第二软管连接在第一连接环上,所述第一对接头固定在第一软管的左端,所述第二对接头固定在第二软管的左端,所述气囊固定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的右端,所述复位弹簧嵌套连接在伸缩杆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力柱和阻断环固定。
优选的,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开合,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右端均设置有贯穿孔,转杆连接在贯穿孔内,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通过转杆呈转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医生在手术时能够将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快速锁定,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螺纹杆的直径,第一连接环通过螺纹杆卡放在卡槽内,并通过旋拧蝴蝶螺丝与第二连接环挤压锁定。
优选的,为了保证伸缩杆与压力柱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挤压气囊时,气囊内的气体漏出,进而导致伸缩杆无法伸缩运动,所述压力柱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空腔,伸缩杆嵌套连接在圆柱形空腔内,且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圆形橡胶垫,伸缩杆通过橡胶垫与压力柱内部空腔密封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伸缩杆能够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快速复位,所述伸缩杆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
优选的,为了便于软管与压力柱的安装与拆卸,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设置有旋拧螺纹,第一软管、第二软管通过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与连接柱旋拧连接,进而与压力柱呈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血管阻断器设计合理,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右端均设置有贯穿孔,转杆连接在贯穿孔内,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通过转杆呈转动式连接,便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开合,卡槽的宽度大于螺纹杆的直径,第一连接环通过螺纹杆卡放在卡槽内,并通过旋拧蝴蝶螺丝与第二连接环挤压锁定,使医生在手术时能够将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快速锁定,压力柱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空腔,伸缩杆嵌套连接在圆柱形空腔内,且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圆形橡胶垫,伸缩杆通过橡胶垫与压力柱内部空腔密封连接,保证伸缩杆与压力柱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挤压气囊时,气囊内的气体漏出,进而导致伸缩杆无法伸缩运动,伸缩杆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使伸缩杆能够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快速复位,连接柱的侧壁上设置有旋拧螺纹,第一软管、第二软管通过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与连接柱旋拧连接,进而与压力柱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软管与压力柱的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二A处放大图。
图中:1、第一连接环,2、第二连接环,3、螺纹杆,4、蝴蝶螺丝,5、压力柱,6、伸缩杆,7、阻断环,8、连接柱,9、卡槽,10、转杆,11、第一软管,12、第二软管,13、第一对接头,14、第二对接头,15、气囊和1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包括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螺纹杆3、蝴蝶螺丝4、压力柱5、伸缩杆6、阻断环7、连接柱8、卡槽9、转杆10、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第一对接头13、第二对接头14、气囊15和复位弹簧16;所述第一连接环1通过转杆10连接在第二连接环2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环2和第一连接环1共同构成该压力式血管阻断器主体支撑结构,所述螺纹杆3固定在第一连接环1的左端,所述蝴蝶螺丝4旋拧连接在螺纹杆3上,所述压力柱5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中心处,所述伸缩杆6连接在压力柱5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阻断环7连接固定在伸缩杆6的顶端,所述连接柱8固定在压力柱5的尾端,所述卡槽9设置在第二连接环2的左端,所述转杆10设置在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右端,所述第一软管11连接在第二连接环2上,所述第二软管12连接在第一连接环1上,所述第一对接头13固定在第一软管11的左端,所述第二对接头14固定在第二软管12的左端,所述气囊15固定在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的右端,所述复位弹簧16嵌套连接在伸缩杆6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力柱5和阻断环7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右端均设置有贯穿孔,转杆10连接在贯穿孔内,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通过转杆10呈转动式连接,便于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开合,所述卡槽9的宽度大于螺纹杆3的直径,第一连接环1通过螺纹杆3卡放在卡槽9内,并通过旋拧蝴蝶螺丝4与第二连接环2挤压锁定,使医生在手术时能够将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快速锁定,所述压力柱5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空腔,伸缩杆6嵌套连接在圆柱形空腔内,且伸缩杆6的底部设置有圆形橡胶垫,伸缩杆6通过橡胶垫与压力柱5内部空腔密封连接,保证伸缩杆6与压力柱5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挤压气囊15时,气囊15内的气体漏出,进而导致伸缩杆6无法伸缩运动,所述伸缩杆6通过复位弹簧16与连接柱8呈弹性连接,使伸缩杆6能够通过复位弹簧16的弹性快速复位,所述连接柱8的侧壁上设置有旋拧螺纹,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通过第一对接头13、第二对接头14与连接柱8旋拧连接,进而与压力柱5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软管与压力柱5的安装与拆卸。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血管阻断器时,先将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通过第一对接头13、第二对接头14与连接柱8旋拧连接,然后将血管置于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之间,然后将第一连接环1通过旋拧蝴蝶螺丝4与第二连接环2挤压锁定,在需要将血管进行阻断时,按压气囊15,气囊15将气体挤入压力柱5内部空腔中,伸缩杆6通过气体压力进行伸缩,进而通过阻断环7将血管进行阻断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螺纹杆(3)、蝴蝶螺丝(4)、压力柱(5)、伸缩杆(6)、阻断环(7)、连接柱(8)、卡槽(9)、转杆(10)、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第一对接头(13)、第二对接头(14)、气囊(15)和复位弹簧(16);所述第一连接环(1)通过转杆(10)连接在第二连接环(2)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环(2)和第一连接环(1)共同构成该压力式血管阻断器主体支撑结构,所述螺纹杆(3)固定在第一连接环(1)的左端,所述蝴蝶螺丝(4)旋拧连接在螺纹杆(3)上,所述压力柱(5)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中心处,所述伸缩杆(6)连接在压力柱(5)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阻断环(7)连接固定在伸缩杆(6)的顶端,所述连接柱(8)固定在压力柱(5)的尾端,所述卡槽(9)设置在第二连接环(2)的左端,所述转杆(10)设置在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右端,所述第一软管(11)连接在第二连接环(2)上,所述第二软管(12)连接在第一连接环(1)上,所述第一对接头(13)固定在第一软管(11)的左端,所述第二对接头(14)固定在第二软管(12)的左端,所述气囊(15)固定在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的右端,所述复位弹簧(16)嵌套连接在伸缩杆(6)上,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力柱(5)和阻断环(7)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的右端均设置有贯穿孔,转杆(10)连接在贯穿孔内,第一连接环(1)、第二连接环(2)通过转杆(10)呈转动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9)的宽度大于螺纹杆(3)的直径,第一连接环(1)通过螺纹杆(3)卡放在卡槽(9)内,并通过旋拧蝴蝶螺丝(4)与第二连接环(2)挤压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柱(5)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空腔,伸缩杆(6)嵌套连接在圆柱形空腔内,且伸缩杆(6)的底部设置有圆形橡胶垫,伸缩杆(6)通过橡胶垫与压力柱(5)内部空腔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6)通过复位弹簧(16)与连接柱(8)呈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8)的侧壁上设置有旋拧螺纹,第一软管(11)、第二软管(12)通过第一对接头(13)、第二对接头(14)与连接柱(8)旋拧连接,进而与压力柱(5)呈可拆卸式连接。
CN202120450840.3U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Active CN217310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0840.3U CN217310434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0840.3U CN217310434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434U true CN21731043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4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50840.3U Active CN217310434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41878U (zh) 一种无针正压输液接头
CN114848092A (zh) 用于配合取栓支架吸栓的双层导管系统
CN217310434U (zh) 一种压力式血管阻断器
CN213911648U (zh) 一种新型心房吸引管道
CN206508016U (zh) 一种多功能picc穿刺鞘
CN107823791A (zh) 一次性使用消毒输液接头
CN204379353U (zh) 一种多功能血管止血器
CN215273001U (zh) 一种眼科临床用眼睑扩撑器
CN213131076U (zh) 一种临床外科用引流装置
CN108056795A (zh) 一种心脏大血管手术用止血支架
CN114177408A (zh) 一种可调式无针输液接头
CN112245762B (zh) 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泵
CN211535922U (zh) 一种伤口冲洗装置
CN213158950U (zh) 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接头
CN208660008U (zh) 引流冲管一体装置
CN217772894U (zh) 一种用于膀胱冲洗的导尿管输液器连接装置
CN213220461U (zh) 一种尿道治疗及激光术后棉栓治疗包
CN217526065U (zh) 一种新型负压引流管
CN213048478U (zh)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引流仪
CN218528813U (zh) 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CN211156362U (zh) 牙齿根管冲洗装置
CN220193672U (zh) 一种妇科医用冲洗器
CN114533174A (zh) 一种心脏大血管手术用止血支架
CN219148678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灌洗和注药专用接头
CN215386403U (zh) 一种冲洗胃管专用一次性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