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0154U - 集尘基站 - Google Patents

集尘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0154U
CN217310154U CN202221062125.3U CN202221062125U CN217310154U CN 217310154 U CN217310154 U CN 217310154U CN 202221062125 U CN202221062125 U CN 202221062125U CN 217310154 U CN217310154 U CN 217310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base station
dust collection
fa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621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李方
宋炉国
陈仁
李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621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0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0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0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尘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和集尘箱,集尘箱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的周部相接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设形成集尘腔体,侧壁上设有第一进尘口,底壁上设有风机口,风机口靠近底壁的边缘设置,并远离第一进尘口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进尘口设于侧壁上,风机口靠近底壁的边缘设置,并远离第一进尘口设置,增加了风机口和第一进尘口之间的距离,更方便导风,从而提高了集尘效率。

Description

集尘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尘基站。
背景技术
集尘基站能够将集尘装置上集尘盒内的垃圾抽出,释放了用户的双手。然而,由于集尘装置自身携带的集尘盒空间有限,在集尘装置清扫一两次地面之后,需要用户将集尘盒从集尘装置上取下,清空之后再安装到集尘装置上。为了方便用户倾倒垃圾,有的集尘基站通过将集尘袋放置到集尘基站的集尘箱内,使得集尘基站能够将集尘装置上集尘盒内的垃圾转移到集尘袋中。当集尘袋被垃圾填满之后,用户可以取出集尘袋,将集尘袋中的垃圾倾倒出来,或者直接丢掉集尘袋。
但是,传统的集尘基站将风机设在集尘袋的正中心,这会导致集尘箱的集尘腔体内气流压力分布不均匀,在风机口附近,集尘袋容易因积尘而堵住风机口,进而导致集尘腔体内的气流流量及压力快速降低,降低了集尘袋的尘满率以及集尘效率。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集尘基站,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基站,以提高集尘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尘基站,包括基站主体和集尘箱,所述集尘箱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的周部相接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集尘腔体,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进尘口,所述底壁上设有风机口,所述风机口靠近所述底壁的边缘设置,并远离所述第一进尘口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包括沿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以及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风机口靠近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交界处设置;或者,所述风机口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交界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上凸出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部,若干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指向所述风机口设置,相邻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远离所述风机口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风机口的一端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流部设有折角结构,所述折角结构包括第一折角结构和第二折角结构,所述第一折角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靠近所述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折角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靠近所述风机口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包括若干侧导流部,若干所述侧导流部由所述侧壁朝向所述集尘腔体凸出设置,且所述侧导流部靠近所述底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导流部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导流部和所述第一导流部分别垂直于所述侧壁的长边和所述底壁的长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还包括两个卡接部,两个所述卡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尘口的两侧,且所述卡接部到所述底壁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进尘口到所述底壁的最大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上的侧导流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卡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口设有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的外周部与所述风机口的内侧壁相接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位于所述风机口处,且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风机口的最大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尘基站还包括辅助排风件,所述辅助排风件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且所述辅助排风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与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导流部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站主体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集尘管道,所述第二进尘口设于所述集尘箱的下方;所述集尘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尘口和所述第二进尘口相连通,垃圾经所述第二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管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尘基站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集尘箱的下方,并与所述风机口相连通,进入所述集尘箱内的气流在所述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经导流通道的导流通过所述风机口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尘口的上方,配置为与清洁设备匹配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进尘口设于侧壁上,风机口靠近底壁的边缘设置,并远离第一进尘口设置,增加了风机口和第一进尘口之间的距离,更方便导风,从而提高了集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集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集尘箱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集尘箱在第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集尘箱在第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集尘箱在第三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集尘箱在第四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1所示集尘箱在第五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集尘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集尘基站去掉外部壳体后在第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集尘基站去掉外部壳体后在第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集尘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集尘箱、1-底壁、11-风机口、111-第一台阶部、112-第二台阶部、113-格栅结构、12-第一导流部、121-导流通道、122-第一折角结构、123-第二折角结构、2-侧壁、2a-侧导流部、2b-斜导部、21-第一侧壁、212-卡接部、22-第二侧壁、221-第二导流部、23-第三侧壁、231-第三导流部、24-第四侧壁、241-第四导流部、211-第一进尘口、3-集尘腔体、
200-集尘基站、4-基站主体、41-第二进尘口、42-集尘管道、5-集尘袋、51-配合部、52-进风口、6-风机、7-定位结构、8-充电位、
300-清洁设、310-出尘口、32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箱100,可以应用于集尘基站200或者其他适用的集尘产品中,集尘箱100包括底壁1以及与底壁1的周部相接的侧壁2,底壁1与侧壁2围设形成集尘腔体3,侧壁2上设有第一进尘口211,底壁1上设有风机口11,风机口11靠近底壁1的边缘,并远离第一进尘口211设置,增加了风机口11和第一进尘口211之间的距离,从而更方便导风,进而提高了集尘箱100的集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箱100可以为任意形状,如长方体、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等结构,以能够实现集尘功能即可,于此不做过多限制。以下将以集尘箱100为长方体结构为例对集尘箱1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定义侧壁2的短边所在方向为侧壁2的宽度方向,侧壁2的长边所在方向为侧壁2的长度方向。那么,侧壁2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和第三侧壁23以及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22和第四侧壁24,第一侧壁21上设有第一进尘口211。风机口11可以设于底壁1的除其与第一侧壁21相交的其他外周部边缘处。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口11可以靠近底壁1靠近第二侧壁22与第三侧壁23的交界处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机口11也可以靠近底壁1靠近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的交界处设置。如此增加了风机口11和第一进尘口211之间的距离,从而更方便导风。当然,为了保证集尘效率,风机口11不宜太过靠近于第一侧壁21设置。
本实用新型将以集尘箱100应用于集尘基站200为例,详细说明集尘箱100和集尘基站200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及过程。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箱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适用的集尘产品中,于此不作过多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尘箱100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刚性材质等制成,以保证集尘过程中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具体地,底壁1和侧壁2均朝向集尘腔体3凸出设有导流部,使得集尘袋5与集尘腔体3的腔壁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隙,从而避免集尘袋5紧贴腔壁导致气流流动速率降低的现象发生。其中,侧壁2上的导流部对应为侧导流部2a。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壁1朝向集尘腔体3的一侧凸出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部12,即第一导流部12由底壁1朝向靠近集尘腔体3的一侧延伸形成,第一导流部12远离侧壁2的一端指向风机口11设置,而且,相邻第一导流部12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导流通道121,进入集尘箱100中的气流从第一进尘口211导入,然后经由导流通道121导流后从风机口11排出,如此可以在集尘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气流流量和压力,从而提高集尘效率。优选地,导流通道121远离风机口11的一端的距离大于导流通道121靠近风机口11的一端的距离,以优化导流通道121的空间布局。
如图2所示,若干第一导流部12长度不一,且若干第一导流部12长短交错设置在底壁1上,以进一步优化导流通道121的空间布局。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导流部12具有折角结构。优选地,折角结构包括第一折角结构122和第二折角结构123,其中,第一折角结构122设于第一导流部12靠近所述侧壁2的一端,第二折角结构123则设于第一导流部12靠近风机口11的一端。可选地,部分第一导流部12上仅设有第一折角结构122。折角结构的设置,可以优化导流通道121的空间布局,从而提高集尘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12还可以设计为纯直线型、波纹形等其他结构,以能够保证集尘腔体3内的气流流量和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即可,于此不做过多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上分别设有第二导流部221、第三导流部231和第四导流部241,即侧导流部2a包括第二导流部221、第三导流部231和第四导流部241,其中,侧导流部2a由侧壁2朝向集尘腔体3凸出设置,且侧导流部2a靠近所述底壁1的一端与第一导流部12相接,换言之,侧导流部2a和第一导流部12采用连续的折线工艺制成,工艺简单且生产效率高。可选地,侧导流部2a和第一导流部12分别垂直于侧壁2的长边和底壁1的长边设置,以提高集尘效率。第二导流部221、第三导流部231和第四导流部241均垂直于侧壁2设置。侧导流部2a远离底壁1的一端还设有斜导部2b,该斜导部2b上任一处的横截面积与该任一处到底壁1的距离呈负相关,如此可以很好地导向气流,从而提高集尘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221的数量等于第三导流部231的数量,且小于第四导流部241的数量。优选地,第二导流部221和第三导流部231的数量均为四个,第四导流部241的数量为五个。其中,第四导流部241包括与第二导流部221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骨以及位于风机口11的中心轴线上的一个第二导流骨,可以很好地导向气流,从而提高集尘效率。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三导流部2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导流骨、第四导流骨、第五导流骨以及第六导流骨,第三导流骨靠近第二侧壁22设置。其中,第三导流部231远离底壁1的一端端部在底壁1上的正投影长度自第三导流骨至第六导流骨逐渐减小。换言之,第三导流部231上的斜导部2b的斜面长度自第三导流骨至第六导流骨逐渐增大,且第三导流骨上的斜导部2b的斜面长度为零或接近于零,如此能够很好地调整气流流量和压力分布,以提高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此外,第六导流骨的宽度由第六导流骨靠近底壁1的一端朝向第六导流骨远离底壁1的一端逐渐减小,在提高气流流速的同时,还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12与底壁1,以及侧导流部2a与侧壁2之间均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12与底壁1,以及侧导流部2a与侧壁2之间也可以拼接组配形成一个整体。
如图2和图3所示,侧壁2还包括两个卡接部212,用于固定集尘袋5,两个卡接部212相对设置在第一进尘口211的两侧,且卡接部212到底壁1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进尘口211到底壁1的最大距离,在将集尘袋5固定于集尘腔体3内的同时,还可以保证集尘袋5靠近第一进尘口211的一侧在强力的吸风作用下能够保持足够的稳定性。此外,两个卡接部212均设有折角结构,以便于卡接集尘袋5。优选地,该折角结构的角度为90°。进一步地,侧导流部2a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高于卡接部212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能够提高集尘腔体3的顶部区域的气流流量,进而提高集尘袋5的尘满率和集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集尘箱100的侧壁2和底壁1设置凸起状的导流部,使得置于集尘腔体3内的集尘袋5与集尘腔体3之间留有间隙,可以优化第一进尘口211到风机口11的气流风道的长度,大大提升了集尘强度。其中,集尘袋5可以是一次性袋,集尘袋5的初始状态为扁平态,而在进入工作状态时,集尘袋5在气流的带动下充实集尘腔体3,并与集尘腔体3的内腔壁留有一定间隙。而且,若干第一导流部12同朝向设置,不同第一导流部12与风机口11之间的距离不同,对应的长度也相应有所差异,如此可以保证集尘腔体3内的气流流量和压力分布均匀,进而提高集尘袋5的尘满率和集尘效率,还减少了集尘袋5的浪费,节约了使用成本。
如图8和图9所示,底壁1设有第一台阶部111,第一台阶部111位于风机口11处,且第一台阶部111的最大尺寸大于风机口11的最大尺寸,以保证足够的气流流量。第一台阶部111上匹配抵接有辅助排风件(未图示),辅助排风件上设有辅助格栅结构,风机口11的内腔壁设有与辅助格栅结构对齐的格栅结构113,格栅结构113的外周部与风机口11的内侧壁2相接。辅助格栅结构和格栅结构113不仅可以避免集尘袋5因为风机6的强力抽吸作用堵住风机口11导致集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在集尘袋5破损的情况下,挡住尺寸较大的固体垃圾,避免其损坏风机6,从而保证整机在集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选地,辅助排风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与第一导流部12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相等,如此使得集尘袋5的底部到底壁1内表面的距离为一恒定值,从而可以保证集尘袋5的尘满率。除此之外,风机口11还设有与第一台阶部111相对设置的第二台阶部112,以便于和外部风机6的接口匹配套接,从而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口11可以为任意形状,优选为圆形,前述风机口11的最大尺寸即为其直径。
请参阅图10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集尘基站200,包括基站主体4、集尘袋5、风机6以及前述集尘箱100,集尘袋5置于集尘箱100内,基站主体4上设有第二进尘口41和集尘管道42,第二进尘口41设于集尘箱100的下方,集尘管道42的两端分别与集尘箱100的第一进尘口211和第二进尘口41相通设置,清洁设备300内的垃圾经第二进尘口41进入集尘管道42内,并通过第一进尘口211进入集尘箱100内。
集尘基站200还包括风机6,风机6置于集尘箱100的下方,并与集尘箱100的风机口11相通设置,进入集尘箱100内的气流在风机6的抽吸作用下,经导流通道121的导流通过风机口11排出。
进一步地,集尘袋5在与卡接部21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配合部51,集尘袋5通过卡接部212与配合部51的匹配卡接与集尘箱100可拆卸连接。此外,集尘袋5在与第一进尘口211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第一进尘口211匹配对接的进风口52。集尘管道42竖直设于第一侧壁21的外侧,集尘管道42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一进尘口211到基站主体4底部的距离合理设定,另外,集尘管道42的内径也可以根据具体集尘需要合理设定,于此不做过多限定。第二进尘口41设于集尘箱100的下方,第二进尘口41与清洁设备300上的出尘口310相匹配。此外,第一进尘口211和第二进尘口41可以为任意形状,优选地,第一进尘口211为圆形结构,第二进尘口41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基站主体4上还设有定位结构7,定位结构7设置在第二进尘口41的上方,并位于两个充电位8的中间靠下设置,配置为与清洁设备300匹配定位,以使得清洁设备300能够与集尘基站200内精准对接。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7为凸出基站主体4表面的凸缘,该凸缘呈楔形结构,在凸缘的下表面设有若干自下表面向第二进尘口41方向延伸的卡板,若干卡板平行设置,用于与清洁设备300匹配对接。在清洁设备300的出尘口310的上方设置有与该凸缘形状匹配的凹槽320,通过凸缘与凹槽320的配合连接,以辅助清洁设备300与集尘基站200精准对接,从而使得出尘口310能够与第二进尘口41精准对接,实现集尘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7也可以为凹槽320,而清洁设备300上设置凸缘,或者,定位结构7为其他能够实现准确定位的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集尘基站200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清洁设备300进入集尘基站200内,通过定位结构7实现清洁设备300和集尘基站200的精准对接,清洁设备300的出尘口310与集尘基站200的第二进尘口41实现匹配对接。在风机6的强力抽吸作用下,清洁设备300中的垃圾从出尘口310依次经第二进尘口41、集尘管道42、第一进尘口211进入集尘腔体3中,在导流通道121的导流下经风机口11排出,从而完成集尘基站200对清洁设备300内垃圾的收集功能,以便于清洁设备300进行后续的清扫工作。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扫地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进尘口211设于侧壁2上,风机口11靠近底壁1的边缘设置,并远离第一进尘口211设置,增加了风机口11和第一进尘口211之间的距离,更方便导风,从而提高了集尘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主体和集尘箱,所述集尘箱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的周部相接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设形成集尘腔体,所述侧壁上设有第一进尘口,所述底壁上设有风机口,所述风机口靠近所述底壁的边缘设置,并远离所述第一进尘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沿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以及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风机口靠近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交界处设置;或者,所述风机口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的交界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凸出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部,若干所述第一导流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端指向所述风机口设置,相邻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远离所述风机口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导流通道靠近所述风机口的一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流部设有折角结构,所述折角结构包括第一折角结构和第二折角结构,所述第一折角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靠近所述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折角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靠近所述风机口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若干侧导流部,若干所述侧导流部由所述侧壁朝向所述集尘腔体凸出设置,且所述侧导流部靠近所述底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导流部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两个卡接部,两个所述卡接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尘口的两侧,且所述卡接部到所述底壁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进尘口到所述底壁的最大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的侧导流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卡接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口设有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的外周部与所述风机口的内侧壁相接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位于所述风机口处,且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风机口的最大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基站还包括辅助排风件,所述辅助排风件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且所述辅助排风件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与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导流部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集尘管道,所述第二进尘口设于所述集尘箱的下方;所述集尘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尘口和所述第二进尘口相连通,垃圾经所述第二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管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基站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集尘箱的下方,并与所述风机口相连通,进入所述集尘箱内的气流在所述风机的抽吸作用下,经导流通道的导流通过所述风机口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尘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主体上还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尘口的上方,配置为与清洁设备匹配定位。
CN202221062125.3U 2022-05-06 2022-05-06 集尘基站 Active CN217310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2125.3U CN217310154U (zh) 2022-05-06 2022-05-06 集尘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62125.3U CN217310154U (zh) 2022-05-06 2022-05-06 集尘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0154U true CN21731015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62125.3U Active CN217310154U (zh) 2022-05-06 2022-05-06 集尘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0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83655U (zh) 一种尘盒、扫地机器人及清洁装置
CN105982621A (zh) 自动清洁设备的风路结构和自动清洁设备
CN102283611A (zh) 关于真空除尘器中的气流损耗的改良
WO2021208608A1 (zh) 集尘导通结构、清洁系统、充电站、移动机器人及尘盒
US20200237171A1 (en) Cyclonic separa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and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WO2023035565A1 (zh) 用于清洁设备的集尘盒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105982620A (zh) 自动清洁设备的风道结构、风路结构和自动清洁设备
CN217310154U (zh) 集尘基站
CN108888179A (zh) 一种吸尘器梳齿结构及吸尘器
CN211534245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12394799U (zh) 吸尘器的地刷及吸尘器
CN217310153U (zh) 集尘箱及集尘基站
CN209220124U (zh) 一种吸尘器梳齿结构及吸尘器
CN209404614U (zh) 壳体的风道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
CN106923740A (zh) 背包式吸尘器
CN213940613U (zh) 扫地机器人
US20220211235A1 (en) Vacuum cleaner main unit
CN213371775U (zh) 垃圾回收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0989980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及真空吸尘器
CN207253304U (zh) 背包式吸尘器
CN209901885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矩形风管的高效清洁系统
CN114343485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07640321U (zh) 一种吸尘口结构
CN217772198U (zh) 一种集尘箱及清洁机器人
US20230284854A1 (en) Robot cleaner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