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7840U -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7840U
CN217307840U CN202220038892.4U CN202220038892U CN217307840U CN 217307840 U CN217307840 U CN 217307840U CN 202220038892 U CN202220038892 U CN 202220038892U CN 217307840 U CN217307840 U CN 217307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arphone
voltage
mod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88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珠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388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7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7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7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本申请的耳机识别模组包括耳机接入端口、第一电压拉低模块、第二电压拉低模块、模式控制模块和导通模块。第一电压拉低模块用于拉低耳机接入端口的检测电压;第二电压拉低模块用于拉低耳机接入端口的检测电压;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输入指令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导通模块与第一电压拉低模块、第二电压拉低模块、耳机接入端口连接,用于根据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接通第二电压拉低模块。本申请设置第二电压拉低模块使得电脑、手机等设备在耳机静音模式下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提高了耳机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耳机识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大多数数码产品厂商取消了3.5mm接口,因此用户使用3.5mm耳机连接手机、笔记本等数码产品时需要使用转接线进行转接。
然而,通过转接线转接时,如果耳机的线控带有静音控制功能,则会出现数码产品无法识别耳机插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耳机识别模组,能够在静音状态下仍能识别耳机的插入,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耳机识别模组的耳机识别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耳机识别模组,耳机接入端口,用于当耳机接入时输出检测电压;
第一电压拉低模块,用于拉低所述耳机接入端口的所述检测电压;
第二电压拉低模块,用于拉低所述耳机接入端口的所述检测电压;
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输入指令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导通模块,所述导通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耳机接入端口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接通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接通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导通模块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或第二电压拉低模块,使得耳机输入端口的检测电压降低,从而使得电脑、手机等设备在耳机静音模式下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提高了耳机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拉低所述耳机接入端口的所述检测电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式控制模块为MKS22D12A芯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通模块包括: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连接;寄生二极管,所述寄生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寄生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PMOS管的源极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耳机识别装置,包括:
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耳机识别模组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并根据检测电压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上述耳机识别模组和处理器,能够根据检测电压对音频信号的输出进行控制,使得耳机在静音模式下,仍然能被识别并且传输音频信号,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客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检测电压被拉低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当所述检测电压未被拉低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音频信号从所述处理器输出。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识别模组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识别模组的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识别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
耳机接入端口100、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模式控制模块400、导通模块500、耳机识别模组600、处理器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模组600。
如1图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模组600,包括耳机接入端口100、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模式控制模块400和导通模块500。
耳机接入端口100用于当耳机接入时输出检测电压;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用于拉低耳机接入端口100的检测电压;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用于拉低耳机接入端口100的检测电压;模式控制模块400用于根据输入指令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导通模块500与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耳机接入端口100连接,用于根据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接通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
具体地,当耳机插入耳机接入端口100后,耳机接入端口100会持续输出检测电压。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耳机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非静音模式,第二模式为静音模式,即当用户选择第一模式时,用户能够从耳机获取到音频信号;而当用户选择第二模式时,耳机处于静音状态,用户则不会从耳机获取到音频信号。模式控制模块400则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控制工作模式的切换,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
当用户选择第一模式时,即非静音模式,导通模块500会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来拉低测试电压的大小;当用户选择第二模式时,即静音模式,导通模块500则会接通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来拉低测试电压。由于测试电压拉低,电脑、手机等设备就会识别到耳机的存在,从而保证音频信号能够从耳机向外传输,避免出现耳机处于静音模式时设备无法识别到耳机插入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模组600,设置导通模块500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或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使得耳机输入端口的检测电压降低,从而使得电脑、手机等设备在耳机静音模式下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提高了耳机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导通模块500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导通模块500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具体地,当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时,导通模块500会控制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接入到回路中,电流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传输到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从而导通模块500导通,使得耳机的麦克风接入。由于麦克风的接入,会使得检测电压被拉低,从而使得电脑、手机等设备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路用于拉低耳机接入端口100的检测电压。具体地,当导通模块500控制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接入回路时,由于充电电路会进行充电,会使得检测电压被拉低,从而使得电脑、手机等设备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因此,通过设置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使得耳机处于静音模式时电脑、手机等设备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导通模块500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地,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22kΩ、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为4.7μF。当检测电压输入时,第一电容C1会开始充电,使得检测电压被慢慢拉低,从而使得手机、电脑等设备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将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转接线将耳机与设备连接时,当耳机的工作模式处于静音模式时,由于耳机的麦克风无法接入到电路中,因此手机、电脑等设备则无法检测到耳机的插入;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组成的充电电路,会将检测电压拉低,使得手机、电脑等设备能够检测到耳机的插入,将音频信号仍从耳机输出。当切换到静音模式时,用户仍常能够通过耳机接收音频信号,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模式控制模块400为MKS22D12A芯片。具体地,当模式控制模块400的引脚1和引脚2连接、引脚4和引脚5连接时,耳机处于第一模式,即非静音模式,耳机的麦克风接入到电路中将检测电压拉低,从而使得设备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当模式控制模块400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引脚5和引脚6连接时,耳机处于第二模式,即静音模式,耳机的麦克风不会接入到电路中,但是由于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的设置,能够将检测电压拉低,从而使得设备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提高了耳机识别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通模块500包括PMOS管Q2Q1和寄生二极管D1,PMOS管Q2Q1的源极与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连接;寄生二极管D1的正极与PMOS管Q2Q1的漏极连接,寄生二极管D1的负极与PMOS管Q2Q1的源极连接。当电路中产生很大的瞬间反向电流时,通过设置寄生二极管D1能够保护PMOS管Q2Q1,防止PMOS管Q2Q1被电流击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耳机识别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耳机识别装置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机识别模组600和处理器700,处理器700与耳机识别模组600通信连接,用于获取并根据检测电压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出。
具体地,处理器700与耳机识别模组600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检测电压,并根据检测电压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出。当耳机处于第一模式时,导通模块500会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由于耳机的麦克风会接入到电路中,因此检测电压会被拉低,处理器700获取被拉低的检测电压,从而控制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当耳机处于第二模式时,导通模块500会接通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由于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中的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会充电,将检测电压拉低,从而处理器700会获取到北拉低的检测电压,将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当耳机未插入时,检测电压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处理器700会控制音频信号直接处理器700的麦克风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当检测电压被拉低时,处理器700控制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当检测电压未被拉低时,处理器700控制音频信号从处理器700输出。可以理解的是,麦克风可以是电脑、手机等设备。当该处理器700检测到检测电压被拉低时,则控制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去;当处理器700检测到检测电压未被拉低时,则控制音频信号从电脑、手机等设备的麦克风输出。
下面参考图1至图3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装置。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使用TYPE-C转3.5mm的转接线连接设备和耳机时,当耳机插入到耳机接入端口100时,耳机接入端口100会输出检测电压。用户能够通过模式控制模块400能够对耳机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处理器700能够对检测电压阿金行获取,并根据检测电压是否被拉低对音频信号的输出进行控制。当检测电压被拉低,则处理器700控制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当检测信号未被拉低,则处理器700控制音频信号从处理器700的麦克风输出。其中,处理器700可以为电脑或手机等设备。
当模式控制模块400的引脚1和引脚2连接、引脚4和引脚5连接时,耳机处于第一模式,即非静音模式,导通模块500将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接通。电流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传输到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从而将导通模块500导通,使得耳机的麦克风接入。由于耳机麦克风的接入,会将检测电压拉低,因此,处理器700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并控制音频信号从耳机的麦克风输出。
当模式控制模块400的引脚2和引脚3连接、引脚5和引脚6连接时,耳机处于第二模式,即静音模式,耳机的麦克风不能接入到电路中,因此,导通模块500将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接通。当检测电压输入时,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会开始充电,使得检测电压被慢慢拉低,从而使得处理器700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并控制将音频信号从耳机的麦克风输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识别装置,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通过设置导通模块500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接通第一电压拉低模块200或第二电压拉低模块300,使得耳机输入端口的检测电压降低,从而使得处理器700在耳机静音模式下仍然能够识别到耳机的插入,提高了耳机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8)

1.耳机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接入端口,用于当耳机接入时输出检测电压;
第一电压拉低模块,用于拉低所述耳机接入端口的所述检测电压;
第二电压拉低模块,用于拉低所述耳机接入端口的所述检测电压;
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输入指令控制耳机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导通模块,所述导通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耳机接入端口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时接通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接通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拉低所述耳机接入端口的所述检测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控制模块为MKS22D12A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模块包括:
PMOS管,所述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压拉低模块、所述第二电压拉低模块连接;
寄生二极管,所述寄生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寄生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PMOS管的源极连接。
7.耳机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识别模组;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耳机识别模组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并根据检测电压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电压被拉低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音频信号从耳机输出;当所述检测电压未被拉低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音频信号从所述处理器输出。
CN202220038892.4U 2022-01-05 2022-01-05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Active CN217307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8892.4U CN217307840U (zh) 2022-01-05 2022-01-05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8892.4U CN217307840U (zh) 2022-01-05 2022-01-05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7840U true CN217307840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8892.4U Active CN217307840U (zh) 2022-01-05 2022-01-05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7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9952B (zh) 一种多电池充放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1792183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어폰 시스템
JP6328795B2 (ja) Usb標準aコネクタを介したベースバンドpd通信
CN103686531B (zh) 耳机连接接口、包括耳机连接接口的终端及操作所述终端的方法
EP233689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identifying electronic accessory
KR100750197B1 (ko) 휴대 단말기에서 전원 공급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90042B1 (ko) 이어폰 시스템과 이를 지원하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이를 기반으로 하는 이어폰 운용 방법
US9407987B2 (en) Audio interface self-adaptation device
US2014030032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US20180083471A1 (en) Charging system
KR101568176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이어폰 인식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31708A (zh) 终端和识别耳机类型的方法
US20150016619A1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ype of audio interface
CN101102119A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及充电检测方法
CN108966085B (zh) 自适应音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US10194549B2 (en) Accessor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ierarchical connection
CN104735591B (zh) 音频接口适配电路与电子装置
KR20140129863A (ko) 음성 입력 경로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20230082918A1 (en) Charger, data cable, and charging device
US984827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CN109713511B (zh) 检测电路、耳机插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7995366U (zh) 一种耳机兼容电路及电子终端
CN217307840U (zh) 耳机识别模组及装置
KR20220146618A (ko) 전자기기
CN111615029A (zh) 无线耳机复位电路、无线耳机及复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