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6738U -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6738U
CN217306738U CN202220223503.5U CN202220223503U CN217306738U CN 217306738 U CN217306738 U CN 217306738U CN 202220223503 U CN202220223503 U CN 202220223503U CN 217306738 U CN217306738 U CN 217306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antenna
transparent substrate
conductive
nf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35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35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6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6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6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透明基材、天线本体,天线本体布置于透明基材,透明基材上形成有配合部,配合部被配置为与显示设备可拆连接,并将透明基材稳定在显示设备上。在天线为NFC天线,且在显示设备的应用中,天线本体与NFC模块连接形成回路,透明基材盖设于显示区域的前侧,从而实现NFC天线设置在显示设备前侧,便于用户利用NFC设备靠近NFC天线进行数据交换,在此状态下,用户可透过透明基板观看显示设备所显示的图像,降低了NFC天线对设备显示效果的影响。通过可拆装的连接方式,让显示设备在常规状态下不会被NFC天线影响其显示效。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设备中,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显示设备的边框内一般集成安装了用于实现不同增强屏幕交互功能的功能模块组件,例如各类信号收发模块的天线单元(NFC模块、人体感应模块等)等各种物理功能模块组件。各物理功能模块组件一般设置于显示屏边框内部,并通过边框以及盖板模组的丝印黑边对其进行遮挡。
为了让上述的天线单元具备良好的信号收发效果,天线单元一般会设置在边框内的前侧,而当天线单元具体为NFC天线时,由于设备整机背面不便于用户靠近使用,NFC天线也同样需要设置在边框的前侧,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但是,NFC天线由于其尺寸的限制,导致显示设备的需要设置一个宽度足以满足 NFC天线尺寸的边框,从而降低了显示设备整体的美观度,也无法满足目前全面屏显示设备的设计需求。
现有的全面屏或窄边框显示设备,为了将NFC天线设置在设备的前侧,其会将NFC天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从而降低NFC天线在显示设备前侧上对于安装空间需求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在显示设备的日常使用中,由于NFC天线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存在重合部分,其会对设备的显示效果构成影响,从而降低了用户的观感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NFC天线以及显示设备,解决天线在显示设备上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对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构成影响,以及无法适配不同类型显示设备的安装位置需求等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包括:
透明基材;
天线本体,布置于所述透明基材,所述天线本体的相对两端均至少部分露出所述透明基材以形成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用于与与显示设备上的通信模块电性连接,以使显示设备通过所述天线本体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透明基材上形成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被配置为与显示设备可拆连接,并将所述透明基材稳定在所述显示设备上,在所述透明基材与所述显示设备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述透明基材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NFC天线,包括:
如上所述的天线,所述天线本体包括多个线圈,多个所述线圈均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依次相连并呈螺旋状结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NFC模块;
边框,所述边框围合形成有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提供所述显示设备的图像显示区域;
如上所述的NFC天线,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边框可拆连接,当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边框连接时,所述天线本体与所述NFC模块之间电连接形成回路,且所述透明基材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天线通过透明基材作为天线本体的载体,天线本体布置于透明基材,透明基材为透明材质,透明基材上形成有配合部,配合部用于与显示设备可拆连接,并在与显示设备连接的状态下将透明基材稳定在显示设备上。
在天线为NFC天线,且在显示设备的应用中,天线本体与NFC模块连接形成回路,透明基材盖设于显示区域的前侧,从而实现NFC天线设置在显示设备前侧,便于用户利用NFC设备靠近NFC天线进行数据交换,在此状态下,用户可透过透明基板观看显示设备所显示的图像,降低了NFC天线对设备显示效果的影响。此外,NFC天线在非使用状态下能够与显示设备拆卸分离,确保显示设备在常规使用状态下不会被NFC天线对其显示效果构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NFC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与天线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与天线拆分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透明基材;11、天线本体;111、第一导电端;112、线圈; 12、配合部;121、导电层;20、显示设备;21、NFC模块;22、边框;221、连接位置;2211、第二导电端;23、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旨意在于解决显示设备20的天线收发灵敏度、用户使用体验度及显示设备20整机尺寸等问题。该天线是指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电子器件。具体可以为与NFC模块21连接的天线、 3G/4G通信模块天线、5G通信模块天线、WiFi通信模块天线等不同信号模块或感应模块所连接的天线,对应实现接收和/或发送对应模块的信号,在此,本实施例对天线所实现的具体功能不作具体限定。
该天线包括透明基材10,透明基材10主要采用透光材料制成,透明基材 10允许光通过而不分散,其可以为透光率较高的透明材质,如透光率在85-93%的透明塑料、透光率在85-90%的PC、透光率在90-93%的PMMA(有机玻璃)等,在此情况下,光子遵循斯奈尔定律。透明基材10也可以采用透光率较低的材料制成,其允许光线通过,但不一定符合斯奈尔定律。本实施例的透明基材10采用透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如涤纶树脂、有机玻璃、玻璃中的一种,其不仅允许光的传输,而且允许图像形成,从而让其在显示设备20的应用中能够让显示设备20的光线及其所显示的图像透过透明基材10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透明材料,为允许可见光(波长0.39-0.76μm)通过的材料。
在透明基材10上布置有天线本体11,天线本体11可至少部分设置在透明基材10的表面或至少部分内置于透明基材10中,而上述两个情况下,天线本体11的相对两端均至少部分露出透明基材10,天线本体11露出透明基材10的两端形成第一导电端111,第一导电端111用于与与显示设备20上的通信模块电性连接,以使显示设备20通过天线本体11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具体的,第一导电端111用于与对应的功能模块连接形成回路,以为与其连接的功能模块提供信号接收和/或发射功能。
接上述方案,透明基材10上形成有配合部12,配合部12被配置为与显示设备20可拆连接,并将透明基材10稳定在显示设备20上,在显示设备20的应用中,用户可根据显示设备20的使用需求将天线配置在显示设备20上,在天线与显示设备20配合的状态下,透明基材10通过配合部12连接在显示设备 20上,在透明基材10与显示设备20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透明基材10至少部分覆盖于显示设备20的显示区域23,节省显示设备20外部安装空间的同时,显示设备20的显示图像能够透过透明基材10对用户进行展示,降低天线对显示设备20所显示的内容的影响。这里所述的连接具体为可拆装连接,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可拆装连接定义为仅需对透明基材10通过施加一定外力即可实现配合部12与显示设备20之间的拆装,可以为通过磁吸件实现的磁吸连接、通过卡扣组件实现的卡扣连接、通过滑槽滑块实现的导向连接等无需采用外部连接件进行连接的连接方式,当然,天线与显示设备20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采用螺丝、螺钉、螺栓等连接件对天线以及显示设备20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方式,其也属于为一种可拆连接结构。
为了提高天现在显示设备20应用中的信号收发灵敏度,天线在与显示设备 20连接的状态下设置在显示设备20的前侧,以使天线的信号收发方向朝向用户及对应的交互设备所处方向,其信号收发范围能够覆盖用户及对应的交互设备的运动范围,透明基材10作为天线本体11的支撑载体,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需要使用对应的功能模块时,将与该功能模块所对应的天线安装在显示设备20对应区域中,这里所述的对应区域指的是,当天线设置在安装区域中时,第一导电端111能够与用户所要使用的功能模块连接形成回路,从而实现接收外部信号并将该外部信号传输至对应功能模块和/或在接收到对应功能模块所传输的信号时,将该信号发送至显示设备20外部。该状态下,由于天线支撑载体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在显示设备20边框22较宽,或黑边区域较宽的情况下,透明基材10可位于边框22或黑边区域的前侧,确保天线收发信号的灵敏度处于符合设备需求的状态。即使在显示设备20的边框22或显示区域23位于显示设备20前侧占比较大的情况下,透明基材10与显示设备20显示区域23 相重合也不会对显示设备20的显示效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减少天线在上述情况下对显示区域23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显示区域23的光和其所显示的图像能够透过透明基材10出射及成像,以供用户正常观看使用。
在使用完对应功能模块,或该功能模块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用户可将天线从显示设备20上进行拆卸,避免天线处于显示设备20的前侧,避免天线在非使用状态下仍然对用户的视觉体验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在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显示设备20而言,显示设备20包括设置在边框22 所围合形成的显示区域23内的盖板模组以及背板模组,盖板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用于提供显示设备20的显示图像,背板模组包括背光组件,用于提供显示设备 20的光源。在显示设备20的使用状态下,盖板模组用于提供显示图像并且一般情况下朝向用户的一侧为显示设备20的前侧,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前”的方向,盖板模组背离用户的一侧,即背板模组所朝向的一侧为显示设备20的后侧,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后”的方向。
为了让天线在显示设备20的应用状态下,进一步降低天线本体11对显示设备20的显示效果的影响,天线本体11由氧化铟锡、石墨烯、纳米银线中的一种制成。
氧化铟锡是一种混合物,透明茶色薄膜或黄偏灰色块状,由90%In2O3和10%SnO2混合而成,具有优良的透光率且厚度极小,将其布置在透明基材10上时,不会影响透明基材10的透光性能,确保显示设备20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石墨烯具有轻薄、坚硬的特性,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中,石墨烯导线可以达到几乎完全透明的效果,其仅吸收2.3%的光,而且石墨烯的电阻率极低,仅10-8Ω·m,其作为透明导体在设置于透明基材10上后,在显示设备20的使用状态下,能达到接近透明的视觉效果,降低天线对显示设备20显示效果的影响。
纳米银线除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之外,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以及较小的弯曲半径,且在弯曲时电阻变化率较小在透明基材10的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上述材料可利用镭射光刻、黄光、压印等工艺技术,刻画制成于透明基材 10上的纳米级别导电网络图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在与显示设备20配合状态下的稳定性,配合部12上设置有磁性件,磁性件用于将透明基材10磁吸稳定于显示设备20的边框22上,这里,边框22可采用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以供透明基材10在靠近边框 22时磁性件能够磁吸于边框22上,而边框22在采用非磁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等)时,边框22上可通过在对应位置上设置磁性材料,以供磁性件磁吸配合。通过磁吸配合的方式,能够让透明基材10稳定地位于显示设备20上。并且,在安装天线的过程中,用户仅需将透明基材10具有磁性件的一侧靠近显示设备20,即可利用磁性将透明基材10吸附在显示设备20上,完成装配,无需对其施加额外的装配方向的作用力,而在天线与显示设备20拆卸的过程中,用户仅需对透明基材10施加一定远离显示设备20方向上的作用力,其对透明基材10 所施加的作用力大于磁性件与边框22之间的磁吸力,透明基材10即可脱离与边框22之间的磁性连接,完成天线的拆卸,这样的拆装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天线的装配效率,降低天线装配难度,采用磁吸连接结构较卡扣结构、滑槽结构等装配结构而言,磁吸连接的方式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连接结构之间不会产生机械磨损,其使用寿命较其他连接结构而言更长。
为了增加天线与对应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接触面,透明基材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电层121,两个导电层121分别对应于两第一导电端111设置,并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导电端111电连接,导电层121在透明基材10上能够提供较大的电接触面,避免透明基材10在安装于显示设备20后,作为纳米导线的天线本体11在露出透明基材10的部分难以与对应功能模块引出的导线接触连接,进一步提高天线与显示设备20功能模块的连接稳定性,稳定地为对应功能模块提供信号收发功能。
导电层121可以采用在常规状态下具备导电性的金属材质制造,本实施例采用铜作为其生产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金、银、铝、铁、锡等材料制造而成,而导电层121可以为片状金属结构,也可以为金属膜片,其通过贴附、涂覆、印刷、压合等工艺方法形成于透明基材10表面并分别连接于天线本体11 两端的第一导电端111上,从而达到增加天线连接部分接触面积的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电端111均设置于配合部12,由于透明基材10通过配合部12与显示设备20进行连接,配合部12在天线安装于显示设备20的状态下为与显示设备20接触的状态,因此,将第一导电端111 设置在配合部12,与之对应的,导电层121也对应设置在配合部12与第一导电端111连接,在天线安装于显示设备20的状态下,天线既可通过配合部12实现与显示设备20的可拆装连接,也可通过配合部12上的导电层121实现功能模块与天线本体11的连接,从而提高了天线整体的结构紧凑性,避免了配合部 12上的连接结构以及导电层121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天线本体11设置在透明基材10上,天线本体11的两端朝透明基材10一侧的配合部12方向延伸并从配合部12露出形成上述的第一导电端111,位于配合部12上的两第一导电端111间隔设置,导电层121设置在配合部12露出第一导电端111的位置上,与对应的第一导电端111连接,配合部 12实现与显示设备20的连接以及天线本体11与功能模块的电连接,透明基材 10本身与天线本体11在实现信号收发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其对显示设备20显示效果的影响,提高用户在显示设备20使用上的体验。
如图1所示,进一步,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NFC天线,即上述天线具体为NFC天线,该NFC天线包括上述的天线结构,具体的,天线本体11包括多个线圈112,多个线圈112均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依次相连并呈螺旋状结构。
具体的,天线本体11设置在透明基材10上,其一端绕一圆心螺旋状环绕,并朝逐渐靠近圆心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从透明基板外侧到其内侧逐渐螺旋形成的线圈112结构,延伸至线圈112内部的天线本体11朝配合部12方向继续延伸,最终从配合部12处露出,在此过程中,位于线圈112内部并朝配合部12 延伸的天线本体11部分,与多个线圈112之间可设置绝缘层,用以实现重叠处的两个线圈112或导线与线圈112之间的电性隔离,避免短路。
这里所述的NFC天线在显示设备20的应用中对应连接NFC模块21,根据安培定律,电流流过一段天线本体11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磁场,且该磁场感应强度正比于线圈112匝数和线圈112面积,并随着距离的3次方衰减。而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变的磁场穿过闭合空间会产生感应电压。因此将该两个定律分别应用于NFC读写器、NFC卡片,读写器天线产生磁场耦合到NFC卡片天线产生电压能量启动NFC卡片中的芯片,由此进行能量、信号传输,提供用户近场通讯空间。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显示设备20,该显示设备20可以为不具备人机交互功能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中,以应用于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设备20为例,其也可应用于具有红外触控、电容触控、电磁感应功能等的显示设备20,显示设备20可以通过红外触控技术、电容触控技术、电磁感应技术对显示在盖板模组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其集成了投影机、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显示设备20的硬件部分由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和智能处理系统等部分所构成,由整体结构件结合到一起,同时也由专用的软件系统作为支撑,其中显示模组与触控膜组配合实现显示及触控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指或触控笔对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智能处理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生成书写笔迹并显示在显示屏中,或根据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生成控制操作以处理显示屏中的显示内容。
该显示设备20包括NFC模块21,NFC模块21设置于显示设备20内部,其一般写入有与其对应的显示设备20的设备标识,以使外部NFC设备在NFC天线安装于显示设备20时,能够透过NFC天线获取所述设备标识。
在显示设备20的外周设置有边框22,边框22围合形成有显示区域23,显示区域23提供显示设备20的图像显示区域23,盖板模组与背板模组均设置在显示区域23中并分别与边框22进行连接固定。
这里,边框22结构可以采用多段与盖板模组及背板模组各边缘长度相匹配的长条形结构,应用状态下,多段边框22分别与对应的盖板模组及背板模组沿其边缘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对显示设备20的具体结构没有具体限定,其与盖板模组以及背板模组结构相匹配。本实施方式中的盖板模组的正投影形状为矩形,多段边框22之间通过转角件等连接部件实现连接。边框22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焊接、扣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连接,进一步,边框22可通过挤压、辊压、折弯等工艺,其结构可选为型材结构或钣金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20为全面屏显示设备20,边框22的厚度以及显示面板上的黑边区域宽度较小。
上述的NFC天线中,其配合部12被配置为与边框22可拆连接,当配合部12与边框22连接时,配合部12安装于边框22,且天线本体11与NFC模块21 之间电连接形成回路,透明基材10盖设于显示区域23的前侧,即盖设于盖板模组的前侧并往显示区域23方向延伸,具体的,透明基材10至少部分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23重合,这样,透过上述的技术方案,NFC天线并不会对显示设备20的显示效果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边框22上形成有供配合部12安装的连接位置221,连接位置221 提供配合部12的安装空间;与NFC天线结构相对应的,连接位置221上设置有分别与两第一导电端111间距相同的第二导电端2211,两第二导电端2211分别与NFC模块21的信号收发端电连接,当配合部12安装于安装位置时,两第一导电端111分别与两第二导电端2211一一对应电连接。
这里,两第二导电端2211中的一个为输入端,另一个为输出端,其分别与 NFC模块21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端子相连接,第二导电端2211可通过导线从 NFC模块21处引出至边框22的安装空间上,并从边框22露出所形成,为了增加第二导电端2211与第一导电端111的接触面积,第二导电端2211也可以为金属包片或金属薄膜。
这里,连接位置221上也可设置有磁性件,用于与配合部12磁性连接,优选的,第二导电端2211可包括磁性材料以及导电材料,从而将电性连接功能及磁性连接功能集成在一个部件中。当连接位置221和/或第二导电端2211具有磁性的情况下,配合部12和/或第一导电端111则可仅为具备磁性的金属材料即可,反之,当配合部12和/或第一导电端111具有磁性的情况下,连接位置 221和/或第二导电端2211则可仅为具备磁性的金属材料即可。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试验,边框22上形成有多个连接位置221,多个连接位置221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每一连接位置221上均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NFC模块21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的第二导电端2211,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性地将NFC天线安装在边框22上不同的安装空间上,如安装在显示设备20的顶部任意一侧或底部、侧部的任意一侧上。
与显示设备20结构相匹配的,配合部12与透明基材10之间呈夹角设置,配合部12与透明基材10之间的角度,与边框22外侧表面及盖板模组表面之间的夹角相匹配,以使配合部12能够以挂置的形式安装在边框22的外侧面,并让透明基材10位于显示设备20前侧延显示区域23方向延伸。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基材(10);
天线本体(11),布置于所述透明基材(10),所述天线本体(11)的相对两端均至少部分露出所述透明基材(10)以形成第一导电端(111),所述第一导电端(111)用于与显示设备(20)上的通信模块电性连接,以使所述显示设备(20)通过所述天线本体(11)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透明基材(10)上形成有配合部(12),所述配合部(12)被配置为与显示设备(20)可拆连接,并将所述透明基材(10)稳定在所述显示设备(20)上,在所述透明基材(10)与所述显示设备(20)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述透明基材(10)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显示设备(20)的显示区域(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11)由氧化铟锡、石墨烯、纳米银线中的一种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10)由涤纶树脂、有机玻璃、玻璃中的一种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将所述透明基材(10)磁吸稳定于所述显示设备(20)的边框(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电层(121),两个所述导电层(121)分别对应于两所述第一导电端(111)设置,并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端(11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111)均设置于所述配合部(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121)包括导电材料以及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用于将所述透明基材(10)磁吸稳定于显示设备(20)上。
8.一种NFC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所述天线本体(11)包括多个线圈(112),多个所述线圈(112)均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依次相连并呈螺旋状结构。
9.一种显示设备(20),其特征在于,包括:
NFC模块(21);
边框(22),所述边框(22)围合形成有显示区域(23),所述显示区域(23)提供所述显示设备(20)的图像显示区域(2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NFC天线,所述配合部(12)与所述边框(22)可拆连接,在所述配合部(12)与所述边框(22)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天线本体(11)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端(111)与所述NFC模块(21)之间电连接形成回路,以使所述显示设备(20)通过所述天线本体(11)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且所述透明基材(10)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显示区域(23)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2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22)上形成有供所述配合部(12)安装的连接位置(221),所述连接位置(221)提供所述配合部(12)的安装空间;
所述连接位置(221)上设置有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导电端(111)相对应的第二导电端(2211),两所述第二导电端(2211)分别与所述NFC模块(21)的信号收发端电连接,当所述配合部(12)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时,两所述第一导电端(111)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导电端(2211)一一对应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2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22)上形成有多个所述连接位置(221),多个所述连接位置(221)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2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与所述透明基材(10)之间呈夹角设置。
CN202220223503.5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306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3503.5U CN21730673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3503.5U CN21730673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6738U true CN21730673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3503.5U Active CN217306738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6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513B (zh) 接口及通信装置
US1100518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NFC communication function
CN103337223B (zh)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CN105808000B (zh) 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5824359B (zh) 附带nfc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8028457A (zh) 电子设备
US97740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61344A1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
WO2022161405A1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
CN109375822A (zh) 触控屏、触控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WO2022161396A1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
TW201427315A (zh) 具有nfc天線的可擕式電子裝置
WO2022188720A1 (zh) 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
CN217306738U (zh) 一种天线、nfc天线及显示设备
WO2021027534A1 (zh)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WO2024027188A1 (zh) 一种电子设备、手写笔的无线充电耦合结构及供电器件
CN109584713B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7574388U (zh) 多功能保护膜
US11892731B2 (en) Backlight modul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apparatuses
CN112201946B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透明天线
CN206835461U (zh) 一种触控电路板和可穿戴设备
CN206991269U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201196917Y (zh) 非背光式显示的光照按键面板结构
CN217214085U (zh) 一种高压防静电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21200379U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汽车钥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