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6309U -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6309U
CN217306309U CN202220113981.0U CN202220113981U CN217306309U CN 217306309 U CN217306309 U CN 217306309U CN 202220113981 U CN202220113981 U CN 202220113981U CN 217306309 U CN217306309 U CN 217306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crew
connecting block
fixed
motor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39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刚
贾欣
张广庆
苏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b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b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b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b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39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6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6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6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绕线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移动板、转轴、第一连接块、第二丝杠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两侧与凹槽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内壁后端活动连接移动板,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内,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与第二丝杠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贯穿螺纹孔,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二长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前端固定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与转轴套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使得线圈缠绕整齐,同时可以使得线圈之间没有间隙,便于线圈生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绕线机在对变压器线圈进行缠绕时,会使得线圈缠绕不整齐,同时会使得线圈之间有间隙,不便于变压器线圈生产。
经过大量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栏:申请号CN201921595387.4,公开号CN210516480U,新型生产变压器用卧式绕线机,主要有电机,电机的顶端安装有电机皮带轮,电机皮带轮的上方安装有转轴皮带轮,转轴皮带轮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运动空间,固定板运动空间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弹簧,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板,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下端设置有两个滑杆,转轴的下方安装有径向收紧装置,径向收紧装置包括径向收紧机构保护壳。
现有的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在对线圈进行缠绕时,会使得线圈缠绕不整齐,同时会使得线圈之间有间隙,不便于变压器线圈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具备可以使得线圈缠绕整齐,同时可以使得线圈之间没有间隙,便于线圈生产的优点,解决了线圈进行缠绕时,会使得线圈缠绕不整齐,同时会使得线圈之间有间隙,不便于变压器线圈生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壳体、移动板、转轴、第一连接块、第二丝杠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两侧与凹槽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内壁后端活动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前端开设有第二长槽,所述移动板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圆孔,所述移动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内,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与第二丝杠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贯穿螺纹孔,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杠与第二长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前端固定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与转轴套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下表面呈矩形整列固定有四个支柱。通过支柱可以对壳体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端一侧固定有控制开关箱,控制开关箱前端从上到下依次嵌合安装有显示屏和按钮。通过控制开关箱可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壁后端开设有第一长槽,壳体一侧开设有圆孔,壳体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内,第二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一侧固定有第一丝杠,第一连接块一侧开设有螺纹孔,第一丝杠贯穿螺纹孔,并螺纹连接,第一丝杠一侧与第一长槽内壁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前端固定有移动板。通过第二电机为第一丝杠的转动提供了动力,使得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移动板。
优选的,所述半圆环与转轴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内,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与第二丝杠固定,第二连接块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第二丝杠贯穿螺纹孔,并螺纹连接,第二丝杠与第二长槽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前端固定有半圆环,半圆环与转轴套接,当在对线圈缠绕进行缠绕时,操作启动第一电机,使得半圆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移动板和半圆环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达到了可以使得线圈缠绕整齐,同时可以使得线圈之间没有间隙,便于线圈生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控制开关箱;3、凹槽;4、移动板;5、半圆环;6、第一电机;7、转轴;8、第二电机;9、支柱;10、螺纹孔;11、第一长槽;12、第一丝杠;13、第一连接块;14、圆孔;15、第二丝杠;16、第二连接块;17、第二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壳体1、移动板4、转轴7、第一连接块13、第二丝杠15和第二连接块16,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凹槽3用于开设第一长槽11,同时便于转轴7的转动连接,转轴7两侧与凹槽3内壁两侧转动连接,壳体1下表面呈矩形整列固定有四个支柱9,壳体1前端一侧固定有控制开关箱2,控制开关箱2前端从上到下依次嵌合安装有显示屏和按钮,支柱9用于对壳体1进行支撑,控制开关箱2用于控制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8的启动和停止。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控制开关箱2的提供司空见惯,其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
凹槽3内壁后端活动连接移动板4,凹槽3内壁后端开设有第一长槽11,壳体1一侧开设有圆孔14,壳体1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14内,第二电机8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一侧固定有第一丝杠12,第一连接块13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0,第一丝杠12贯穿螺纹孔10,并螺纹连接,第一丝杠12一侧与第一长槽1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13前端固定有移动板4,第二电机8用于固定第一丝杠12,同时为第一丝杠12的转动提供了动力,使得移动板4和半圆环5可以根据需要移动。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第二电机8的提供司空见惯,其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
移动板4前端开设有第二长槽17,移动板4用于开设圆孔14和第二长槽17,移动板4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圆孔14,移动板4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用于固定第二丝杠15,同时为第二丝杠15的转动提供了动力,使得半圆环5可以根据需要移动。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第一电机6的提供司空见惯,其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第一电机6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14内,第一电机6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与第二丝杠15固定,第二连接块16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0,第二丝杠15贯穿螺纹孔10,并螺纹连接,第二丝杠15与第二长槽17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6前端固定有半圆环5。
半圆环5与转轴7套接,半圆环5与转轴7相匹配,半圆环5用于和转轴7套接,使得半圆环5移动时,可以使得缠绕在转轴7上的线圈排列整齐,同时可以使得线圈排列紧密,便于变压器线圈生产。
工作原理:当对线圈进行缠绕时,线圈在转轴7上排列不紧密,同时排列不整体时,操作控制开关箱2,使得第一电机6启动,第二丝杠15转动,使得半圆环5和第二连接块1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操作控制开关箱2,使得第二电机8启动,第一丝杠12转动,移动板4和第一连接块13根据需要移动,使得半圆环5可以将缠绕在转轴7上的线圈排列整齐,同时可以使得排列紧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包括壳体(1)、移动板(4)、转轴(7)、第一连接块(13)、第二丝杠(15)和第二连接块(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转轴(7)两侧与凹槽(3)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凹槽(3)内壁后端活动连接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前端开设有第二长槽(17),所述移动板(4)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圆孔(14),所述移动板(4)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14)内,所述第一电机(6)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与第二丝杠(15)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16)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第二丝杠(15)贯穿螺纹孔(10),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杠(15)与第二长槽(17)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6)前端固定有半圆环(5),所述半圆环(5)与转轴(7)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表面呈矩形整列固定有四个支柱(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前端一侧固定有控制开关箱(2),控制开关箱(2)前端从上到下依次嵌合安装有显示屏和按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内壁后端开设有第一长槽(11),壳体(1)一侧开设有圆孔(14),壳体(1)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伸入圆孔(14)内,第二电机(8)转动连接的传动轴一侧固定有第一丝杠(12),第一连接块(13)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0),第一丝杠(12)贯穿螺纹孔(10),并螺纹连接,第一丝杠(12)一侧与第一长槽(1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13)前端固定有移动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环(5)与转轴(7)相匹配。
CN202220113981.0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Active CN217306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3981.0U CN21730630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3981.0U CN21730630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6309U true CN217306309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3981.0U Active CN217306309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6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5768B2 (en)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method for multi polar armature
CN201580853U (zh) 数控绕线机
CN103088570B (zh) 一种独立盘带绣装置及包含给独立盘带绣装置的绣花机
CN110189868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工机械专用自动化的绞线机
CN217306309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生产专用新型智能卧式绕线机
KR101153939B1 (ko) 인덕터용 코일 권선장치
CN210838826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电气接线盒
CN214692678U (zh) 一种加工生产涤纶工业丝用卷绕装置
CN112103078B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生产用具有限位机构的铜线缠绕装置
CN217273189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专业拼接墙底座
CN206558290U (zh) 一种智能化绕包装置
CN213011311U (zh) 一种合金丝切断收卷装置
CN210682821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防脱线卷线机
CN209544149U (zh) 一种高精度边滑式绕线机
CN211687710U (zh) 一种高效的漆包线绕线装置
CN220509784U (zh)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铜带屏蔽机
CN218707633U (zh) 一种用于土工膜生产的辅助卷收装置
CN215187062U (zh) 一种画质高清缝合视频制作用图像显示装置
CN219778701U (zh) 一种分线器
CN215496374U (zh) 一种绕线机传动装置
CN213185824U (zh) 一种电机用绕线机
CN220604497U (zh) 一种具有快速绕线结构的绕线机
CN219620551U (zh) 均匀绕线装置
CN219832302U (zh) 一种具有生产不同规格的大对数电缆绞合机
CN214152700U (zh) 一种电感线圈的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