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5122U - 前置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前置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5122U
CN217305122U CN202220052111.7U CN202220052111U CN217305122U CN 217305122 U CN217305122 U CN 217305122U CN 202220052111 U CN202220052111 U CN 202220052111U CN 217305122 U CN217305122 U CN 217305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reuse
sedimentation tank
primary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21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晨
李涵
金程
李天一
席国鑫
陈越
黄子豪
殷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Lang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Lang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Lang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Lang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21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5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5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5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置处理系统,包括:水源系统,被配置为容置待处理的水;水质检测装置,与水源系统连通以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以及水分流系统,与水质检测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以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

Description

前置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置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处理通常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或排放标准而采取的物理、化学措施。由于城市基础环境设施的不断改进,城市用水量也逐渐增大,水处理也被应用于建筑、能源、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量超过设计处理能力会导致水处理系统负荷增大,需额外增加设备和药剂等,还可能导致污水排放不达标。对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水量过大会导致设备故障,大大增加人力物力损耗。目前,降低水处理能耗及运行成本已经成为水处理过程中的研究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水处理系统无法应对处理的水量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置处理系统,包括:
水源系统,被配置为容置待处理的水;
水质检测装置,与水源系统连通以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以及
水分流系统,与水质检测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以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所述暂存集水池包括:
初沉池,被配置为容置水质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待处理的水,作为不可回用水;
回用池,被配置为容置水质参数符合水质标准的待处理的水,作为回用水。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固定在水源系统中,用于检测水源系统中的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
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设置在初沉池内,以检测初沉池内的水体水质参数。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所述水源系统包括2~12口降水井;
降水井不间断排水,将降水井分为两组,两组的注/放气时间交替运行,两组降水井轮流排水。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所述水分流系统包括:
螺杆机机组,被配置为作为空气压缩机提供气体动力;
控制箱,被配置为一端连接所述螺杆机机组,另一端连接多个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连接水气置换器,以将气体动力提供至水气置换器;
水气置换器,每个水气置换器对应布置在一个降水井中。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所述水分流系统包括:
降水管,被配置为一端与水气置换器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电磁阀;
电磁阀,被配置为下端与降水管连接,上端分为两路分别与回用水管和初沉池管连接,以将降水管的水流分流至回用水管和初沉池管;
回用水管,被配置为连接回用池,以将管内的水排入回用池;
初沉池管,被配置为连接初沉池,以将管内的水排入初沉池;
所述电磁阀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第一传感器固定在水气置换器腔室内部;
第一传感器根据所设置的检测标准将地下水分为可回用水和不可回用水;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当检测水质为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反馈信号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开启通往回用水管的通路,关闭初沉池管,地下水通过水气置换器流入回用水管,回用水管内水排入回用水主管后汇入回用池内,回用池内的水回收利用。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当第一传感器检测水质为不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反馈至PLC控制系统,此时,PLC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关闭通往回用水管的通路,地下水通过初沉池管排入初沉池主管,汇入初沉池内。
可选的,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初沉池内第二传感器检测初沉池内水质参数,并将信号反馈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该水质参数进行运行参数调节;
初沉池内第二传感器所检测标准根据水质种类进行选择,并将数据反馈到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此参数减少或增加药剂与系统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针对现有技术的困境,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水处理系统运行负荷大导致的水处理设备运行能耗大,增加人力物力损耗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可分级的水处理前置降水系统,率先检测出地下水水质标准,符合标准的水排入回用池,用于回收利用,不排入水处理系统,减少水处理系统进水量及杂质等,降低水处理运行负荷;另一部分不符合回用标准的水排入初沉池,初沉池内水经再次检测后,检测参数标准反馈到前置处理系统,前置处理系统可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参数调节。
基于以上洞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置处理系统,通过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水分流系统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实现了在现有水处理基础上,设计一种可分级的水处理前置降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水处理系统运行负荷,降低水处理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前置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前置处理系统运行示意图;
图中所示:1-螺杆机机组;2-控制箱;3-进气管;4-水气置换器;5-降水井;6-降水井;7-回用水管;8-初沉池管;9-回用水主管;10-初沉池主管;11-回用池;12-初沉池;13-PLC控制系统;14-电磁阀;15-第一传感器;16-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前置处理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另外,除非另行说明,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例如,可以用第二实施例中的某特征替换第一实施例中相对应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所得到的实施例同样落入本申请的公开范围或记载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水处理系统无法应对处理的水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置处理系统,包括:水源系统,被配置为容置待处理的水;水质检测装置,与水源系统连通以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以及水分流系统,与水质检测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以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处理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其示出了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包括:水源系统,被配置为容置待处理的水;水质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以及水分流系统,被配置为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分级的水处理前置降水系统,包括前置处理系统、传感器、电磁阀14、PLC控制系统13、暂存集水池,其中前置处理系统用于降低降水井5、降水井6内地下水。此设备可以率先检测出降水井5、降水井6井内地下水水质标准,符合标准的水排入回用池11,用于回收利用,不排入水处理系统,减少水处理系统进水量及杂质等,降低水处理运行负荷;另一部分不符合回用标准的水排入初沉池12,初沉池12内水经再次检测后,检测参数标准反馈到前置处理系统,前置处理系统可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参数调节。此水处理前置分级设备既可以降低水处理运行负荷,又能节约水处理运行能耗。
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所述暂存集水池包括:初沉池12,被配置为容置水质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待处理的水,作为不可回用水;回用池11,被配置为容置水质参数符合水质标准的待处理的水,作为回用水。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15,被配置为固定在水源系统中,用于检测水源系统中的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第二传感器16,被配置为设置在初沉池12内,以检测初沉池内的水体水质参数。所述水源系统包括2~12口降水井;例如,12口降水井不间断排水,将降水井分为两组,每组6口,两组的注/放气时间交替运行,两组降水井轮流排水。所述水分流系统包括:螺杆机机组1,被配置为作为空气压缩机提供气体动力;控制箱2,被配置为一端连接所述螺杆机机组1,另一端连接多个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用于连接水气置换器4,以将气体动力提供至水气置换器4;水气置换器4,每个水气置换器4对应布置在一个降水井中。
所述传感器所检测指标及标准应根据前置处理系统处理需求进行选择。第一传感器15固定在水气置换器4腔室内部;第一传感器15根据所设置的检测标准将地下水分为可回用水和不可回用水;所述第一传感器15和第二传感器16由PLC控制系统13进行控制。所述水分流系统包括:降水管,被配置为一端与水气置换器4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电磁阀14;电磁阀14,被配置为下端与降水管连接,上端分为两路分别与回用水管7和初沉池管8连接,以将降水管的水流分流至回用水管7和初沉池管8;回用水管7,被配置为连接回用池11,以将管内的水排入回用池11;初沉池管8,被配置为连接初沉池12,以将管内的水排入初沉池12;所述电磁阀14由PLC控制系统13进行控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处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其示出了水处理的整个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基于第一传感器15根据所设置的检测标准将地下水分为可回用水和不可回用水,当检测水质为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15反馈信号至PLC控制系统13,PLC控制系统13控制电磁阀14开启通往回用水管7的通路,关闭初沉池管8,地下水通过水气置换器4流入回用水管7,回用水管7内水排入回用水主管9后汇入回用池11内,回用池11内的水回收利用。当第一传感器15检测水质为不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15反馈至PLC控制系统13,此时,PLC控制系统13控制电磁阀14关闭通往回用水管7的通路,地下水通过初沉池管8排入初沉池主管10,汇入初沉池12内。在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中,初沉池12内第二传感器16检测初沉池内水质参数,并将信号反馈至PLC控制系统13,PLC控制系统13根据该水质参数进行运行参数调节;初沉池12内第二传感器16所检测标准根据水质种类进行选择,并将数据反馈到PLC控制系统13,PLC控制系统13根据此参数减少或增加药剂与系统内设备。
具体的,当设备启动时,设置设备参数,第一传感器15根据所设置的检测标准将地下水分为可回用水和不可回用水。当检测水质为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15反馈信号至PLC控制系统13,PLC控制系统13控制电磁阀14开启回用水管7通路,关闭初沉池管8,地下水通过水气置换器4流入回用水管7,回用水管7内水排入回用水主管9后汇入回用池11内,回用池11内的水可供回收利用。当第一传感器15检测水质为不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15同样反馈至PLC控制系统13,此时,PLC控制系统13控制电磁阀14关闭回用水管7通路,地下水通过初沉池管8排入初沉池主管10汇入初沉池12内。初沉池12内第二传感器16可检测初沉池12内水质参数,并将信号反馈至前置处理系统,前置处理系统可根据此数据进行运行参数调节。
初沉池内第二传感器16所检测标准应根据水处理系统处理水质(例如当此设备用于建筑施工场地时,回用池11内的回用水可用于施工场地生产用水、机械用水、消防用水等)而进行选择,根据水种类设置检测标准,并将检测得到的数据反馈到前置处理系统,检测数据和事先选择好的检测标准进行对比,水处理可根据对比结果减少或增加药剂与系统内设备。另外,两个传感器的类型可根据实际场地地下水情况进行选择。为了方便12口降水井不间断排水,降水井分为A、B两组,每6口为一组,A、B组的注/放气时间交替运行,两组降水井轮流排水。此处设置A、B两组的注/放气时间都为60s。此水处理前置分级设备不仅可以减少水处理进水量及杂质等,降低水处理沉淀池运行负荷;还可以减少水处理药剂等用量,节约水处理能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置处理系统,通过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水分流系统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实现了在现有水处理基础上,设计一种可分级的水处理前置降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水处理系统运行负荷,降低水处理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水处理前置分级设备,所述设备可应用于多个领域,所述设备内的水气置换器内固定有地下水水质检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检测出地下水水质标准,此标准为可进行回用的水和不可回用的水,所述可回用水排入回用池供场地二次使用,所述不可回用水排入初沉池,所述初沉池内也安装有水质检测传感器,此水质检测传感器可将初沉池内水质指标反馈给前置处理系统,前置处理系统可根据此数值调节运行参数。
本实施例的水处理前置分级设备内回用池内水可二次使用,不排入水处理系统,减少水处理进水量及杂质等,降低水处理沉淀池运行负荷;初沉池内水质指标反馈到前置处理系统后,可根据此数值减少药剂添加,节约水处理能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级的水处理前置降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水处理系统负荷过大,水处理能耗过高的问题。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前置处理系统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任何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构型基础上进行变换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源系统,被配置为容置待处理的水;
水质检测装置,与水源系统连通以检测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以及
水分流系统,与水质检测装置可通信地连接以根据水质参数将待处理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暂存集水池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集水池包括:
初沉池,被配置为容置水质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待处理的水以作为不可回用水;
回用池,被配置为容置水质参数符合水质标准的待处理的水以作为回用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传感器,被布置在水源系统中以检测水源系统中的待处理的水的水质参数;
第二传感器,被布置在初沉池内以检测初沉池内的水体水质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系统包括2~12口降水井,其中降水井不间断排水,将降水井分为两组,两组的注/放气时间交替运行,两组降水井轮流排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分流系统包括:
螺杆机机组,被配置为作为空气压缩机提供气体动力;
控制箱,被配置为一端连接所述螺杆机机组,另一端连接多个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连接水气置换器,以将气体动力提供至水气置换器;以及
水气置换器,每个水气置换器对应布置在一个降水井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流系统还包括:
降水管,被配置为一端与水气置换器的上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电磁阀;
电磁阀,被配置为下端与降水管连接,上端分为两路分别与回用水管和初沉池管连接,以将降水管的水流分流至回用水管和初沉池管;
回用水管,被配置为连接回用池,以将管内的水排入回用池;
初沉池管,被配置为连接初沉池,以将管内的水排入初沉池;以及
所述电磁阀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传感器固定在水气置换器腔室内部;和/或
第一传感器根据所设置的检测标准将地下水分为可回用水和不可回用水;和/或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检测水质为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反馈信号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开启通往回用水管的通路,关闭初沉池管,地下水通过水气置换器流入回用水管,回用水管内水排入回用水主管后汇入回用池内,回用池内的水回收利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第一传感器检测水质为不可回用水时,第一传感器反馈至PLC控制系统,此时,PLC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关闭通往回用水管的通路,地下水通过初沉池管排入初沉池主管,汇入初沉池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初沉池内第二传感器检测初沉池内水质参数,并将信号反馈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该水质参数进行运行参数调节;以及
初沉池内第二传感器所检测标准根据水质种类进行选择,并将数据反馈到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根据此参数减少或增加药剂与系统内设备。
CN202220052111.7U 2022-01-11 2022-01-11 前置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305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2111.7U CN217305122U (zh) 2022-01-11 2022-01-11 前置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2111.7U CN217305122U (zh) 2022-01-11 2022-01-11 前置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5122U true CN21730512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2111.7U Active CN217305122U (zh) 2022-01-11 2022-01-11 前置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5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5426A (zh)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20295B (zh) 智能调控农田面源湿地净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7305122U (zh) 前置处理系统
CN203173911U (zh) 一种沉淀装置
CN204185310U (zh) 净水系统
CN204590217U (zh) 污水分类收集系统
CN105417832B (zh) 一种集成化智能油田采油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2432098B (zh) 脉冲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及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204523211U (zh) 石料加工系统
CN207210041U (zh) 一种泥渣循环澄清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CN205473161U (zh) 一种集成化智能油田采油污水处理装置
CN106006772B (zh) 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方法
CN101574695A (zh) 大型火电厂高、低压加热器的汽侧冲洗方法及装置
CN105668780B (zh) 酸化快速恢复厌氧反应系统
CN209828354U (zh) 一种沉淀池虹吸系统的排泥管道疏通机构
CN204079733U (zh)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除砂装置、预处理装置
CN207608423U (zh) 一体化橇装工业污水净化装置
CN205838597U (zh) 氮肥厂肥料堆渗透物收集回收系统
CN206448107U (zh) 造纸污泥的纤维回收再利用设备
CN211570445U (zh) 一种污泥调理装置
CN104225997A (zh) 工具膜过滤机
LU505308B1 (en) Method for utilizing reuse water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of power plant to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water
CN219796921U (zh) 一种聚乙烯己烷回收罐废水排放系统
CN203768180U (zh)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
CN215049159U (zh) 一种用于土方开挖阶段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