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3702U - 扁管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扁管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3702U
CN217303702U CN202121293030.8U CN202121293030U CN217303702U CN 217303702 U CN217303702 U CN 217303702U CN 202121293030 U CN202121293030 U CN 202121293030U CN 217303702 U CN217303702 U CN 217303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flat
flat pipe
section
ben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30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文建
兰兆忠
梁新宇
王冠军
丁二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30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3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3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3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扁管及换热器,扁管的中部形成折弯段,扁管位于折弯段外的区域形成两个平直段,折弯段包括折弯部和两个扭转部,每个扭转部的两端分别和折弯段的一端以及一个平直段连接;其中,折弯部绕平行于扁管厚度方向的轴线弯曲,折弯部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Nmin,扁管的厚度为t,t<RNmin<5t。在该方案中,将折弯部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设置的比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折弯变形,这样可以减小折弯段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平直段的长度,进而提高了扁管以及应用该扁管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扁管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扁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扁管的换热器,为了增大换热面积并简化结构,一些换热器中将扁管进行折弯以形成双排结构。现有的换热器中扁管的折弯段的长度都较长,这相对缩短了非折弯段的长度,这样布置翅片的区域较小,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扁管及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换热器换热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扁管,所述扁管的中部形成折弯段,所述扁管位于所述折弯段外的区域形成两个平直段,所述折弯段包括折弯部和两个扭转部,每个所述扭转部的两端分别和所述折弯段的一端以及一个所述平直段连接;其中,所述折弯部绕平行于所述扁管厚度方向的轴线弯曲,所述折弯部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Nmin,所述扁管的厚度为t,t<RNmin<5t。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Nmax,t<RNmax<5t。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外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Wmin,t<RWmin<5t。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外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Wmax,t<RWmax<5t。
进一步地,RNmin为4.5t、4t或3t。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Nmax,RNmax≥5t;所述折弯部外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Wmin,RWmin≥5t。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扭转部和所述折弯部的交接处分别具有预设切线,两个所述预设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θ,两个所述平直段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θ。
进一步地,α≤90°。
进一步地,所述扁管具有预设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将所述折弯部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两个所述扭转部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平直段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相邻两个所述扁管的平直段之间设置有翅片。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扁管,扁管的中部形成折弯段,扁管位于折弯段外的区域形成两个平直段,折弯段包括折弯部和两个扭转部,每个扭转部的两端分别和折弯段的一端以及一个平直段连接;其中,折弯部绕平行于扁管厚度方向的轴线弯曲,折弯部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Nmin,扁管的厚度为t,t<RNmin<5t。在该方案中,将折弯部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设置的比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折弯变形,这样可以减小折弯段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平直段的长度,进而提高了扁管以及应用该扁管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常规折弯换热器折弯半径较大,折弯角度受到限制,尤其是角度下限,常规微通道换热器折弯半径普遍要求大于5t,以满足扁管折弯段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本方案公开一种更小折弯半径的扁管结构,并经过实验验证,在满足扁管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的同时,可进一步有效减小折弯段长度,相对增加翅片有效段长度。即有效换热面积相对于整体换热器的面积的占比会变大。同时,将与扁管折弯段相连的直线段适度向反方向外折,使换热器高度降低,而底部适当张开,可降低具有此扁管结构的换热器整体高度,并相对增大换热器迎风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扁管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扁管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扁管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换热器在扁管折弯前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折弯段;11、折弯部;12、扭转部;13、预设切线;20、平直段;30、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管,扁管的中部形成折弯段10,扁管位于折弯段10外的区域形成两个平直段20,折弯段10包括折弯部11和两个扭转部12,每个扭转部12的两端分别和折弯段10的一端以及一个平直段20连接;其中,折弯部11绕平行于扁管厚度方向的轴线弯曲,折弯部11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Nmin,扁管的厚度为t,t<RNmin<5t。其中,扁管的两个平直段20一侧的两个宽度方向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另一侧的两个宽度方向的表面位于相同的另一个平面,这样有利于应用该扁管的换热中多个扁管的排布以及翅片的布置。折弯部11外侧的曲率半径大于内侧的曲率半径。
在该方案中,将折弯部11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设置为t<RNmin<5t,这样最小曲率半径比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折弯变形,这样可以减小扁管的折弯段10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平直段20的长度,进而提高了扁管以及应用该扁管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具体地,RNmin可以设置为4.5t、4t或3t等尺寸。
在另一实施例中,t<RNmin<5t,折弯部11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Nmax,t<RNmax<5t。这样可保证折弯部11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比较小,以减小折弯段10占用扁管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平直段20的长度。在平直段20上可以布置翅片,这样增加了布置翅片的区域,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t<RNmin<5t,折弯部11外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Wmin,t<RWmin<5t。具体地,t<RNmin<4t,2t<RWmin<5t。这样可减小折弯部11的曲率,从而以较小的折弯半径弯曲成型,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折弯段10可减小长度。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t<RNmin<5t,折弯部11外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Wmax,t<RWmax<5t。具体地,t<RNmax<4t,2t<RWmax<5t。这样可在满足强度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折弯段10的长度。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t<RNmin<5t,折弯部11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Nmax,RNmax≥5t;折弯部11外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Wmin,RWmin≥5t。这样折弯部11便于弯曲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扭转部12和折弯部11的交接处分别具有预设切线13,两个预设切线13之间的夹角为θ,两个平直段20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θ。即折弯部11在弯曲成型后,将扁管的两个平直段20部分外折,这样减小了扁管的高度,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而且,扁管的底部适当张开,可降低具有此扁管结构的换热器整体高度,并相对增大换热器迎风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性能。
具体地,α≤90°。例如将α设置为30°或60°。
进一步地,扁管具有预设的对称面,对称面将折弯部11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两个扭转部12相对于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平直段20相对于对称面对称设置。这样便于扁管成型以及多个扁管的布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相邻两个扁管的平直段20之间设置有翅片30。在该方案中,将折弯部11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设置为t<RNmin<5t,这样最小曲率半径比较小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折弯变形,这样可以减小扁管的折弯段10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平直段20的长度,进而提高了扁管以及应用该扁管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常规折弯换热器折弯半径较大,折弯角度受到限制,尤其是角度下限,常规微通道换热器折弯半径普遍要求大于5t,以满足扁管折弯段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本方案公开一种更小折弯半径的扁管结构,并经过实验验证,在满足扁管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的同时,可进一步有效减小折弯段长度,相对增加翅片有效段长度。即有效换热面积相对于整体换热器的面积的占比会变大。同时,将与扁管折弯段相连的直线段适度向反方向外折,使换热器高度降低,而底部适当张开,可降低具有此扁管结构的换热器整体高度,并相对增大换热器迎风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管的中部形成折弯段(10),所述扁管位于所述折弯段(10)外的区域形成两个平直段(20),所述折弯段(10)包括折弯部(11)和两个扭转部(12),每个所述扭转部(12)的两端分别和所述折弯段(10)的一端以及一个所述平直段(20)连接;
其中,所述折弯部(11)绕平行于所述扁管厚度方向的轴线弯曲,所述折弯部(11)内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Nmin,所述扁管的厚度为t,t<RNmin<5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11)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Nmax,t<RNmax<5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11)外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Wmin,t<RWmin<5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11)外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Wmax,t<RWmax<5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RNmin为4.5t、4t或3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11)内侧的最大曲率半径为RNmax,RNmax≥5t;
所述折弯部(11)外侧的最小曲率半径为RWmin,RWmin≥5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扭转部(12)和所述折弯部(11)的交接处分别具有预设切线(13),两个所述预设切线(13)之间的夹角为θ,两个所述平直段(20)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α≤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具有预设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将所述折弯部(11)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两个所述扭转部(12)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平直段(20)相对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相邻两个所述扁管的平直段(20)之间设置有翅片(30)。
CN202121293030.8U 2021-06-09 2021-06-09 扁管及换热器 Active CN217303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3030.8U CN217303702U (zh) 2021-06-09 2021-06-09 扁管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3030.8U CN217303702U (zh) 2021-06-09 2021-06-09 扁管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3702U true CN21730370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3030.8U Active CN217303702U (zh) 2021-06-09 2021-06-09 扁管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3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0667B1 (en) Heat exchanger
US7900689B2 (en) Bend relief spacer
JPH07146089A (ja) 熱交換器
US5092397A (en) Fin for a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ing system using the fin
JPH10197180A (ja) コルゲート板
CN215063872U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217303702U (zh) 扁管及换热器
CN109269341B (zh) 换热器
JP2023529532A (ja) 熱交換器
WO2023174167A1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15451748A (zh) 扁管及换热器
US2023033284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CN215063873U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JP2014034061A (ja) 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チューブ、熱交換器のチューブ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314085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heat exchanger
CN210833200U (zh) 一种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10832630U (zh) 一种空调弯折冷凝器及空调
CN214173026U (zh) 一种具有较高换热效率的翅片式换热器
WO2023237110A1 (zh) 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09386875U (zh) 一种扁平换热管
JP3947833B2 (ja) 熱交換器
CN216745669U (zh) 翅片结构及换热器
CN219347481U (zh) 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20039221U (zh) 一种改形的椭圆形截面换热管及其构成的管束
CN218511547U (zh) 一种钎焊式翅片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