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9210U -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9210U
CN217299210U CN202220885263.5U CN202220885263U CN217299210U CN 217299210 U CN217299210 U CN 217299210U CN 202220885263 U CN202220885263 U CN 202220885263U CN 217299210 U CN217299210 U CN 217299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ipe
water
drainage
drai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52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涵
康晓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Boho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Boho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Boho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Boho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52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9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9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9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包括排水槽、安装于排水槽口部的井盖、设置于排水槽内的过滤组件和防臭组件、以及排水管;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搭设于排水槽内壁的锥形引流管,所述锥形引流管的底部连接有沥水篮,所述沥水篮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防臭组件包括设置于沥水篮下方的接水斗,接水斗内设置有与排水管连接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靠近于底端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引水管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有密封排水孔、且可沿引水管上下滑动的阻水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阻止垃圾杂质进入排水管,并能防止恶臭散发。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的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路面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
现有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开裂、松散及坑槽等,主要原因是树叶与人类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导致排水管道堵塞,在遇到大量积水时排水效率降低,水流浸入地下缓慢,积水不断浸入路面面层,沥青黏附性减小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水分的作用下,造成基层湿软,强度下降,进一步破坏道路结构的整体性,且在夏季,污积物易干燥变硬,阳光的照射易在底部沉积的泥沙中萌生植物,进而导致沉淀物锚积,造成排水通道的堵塞。
在天气炎热时,阳光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可达50~60℃左右,流入排水管道的污积物腐蚀并散发出恶臭气体,污染自然环境,人类通过呼吸道吸入这种气体,将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心理情绪与身体健康。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能够避免杂质进入下水道、并防止下水道恶臭散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包括排水槽、安装于排水槽口部的井盖、设置于排水槽内的过滤组件和防臭组件、以及排水管;
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搭设于排水槽内壁的锥形引流管,所述锥形引流管的底部连接有沥水篮,所述沥水篮内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防臭组件包括设置于沥水篮下方的接水斗,接水斗内设置有与排水管连接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靠近于底端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引水管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有密封排水孔、且可沿引水管上下滑动的阻水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包括安装于排水口的井盖、设置于排水槽内的过滤组件和防臭组件、以及排水管,通过锥形引流管将雨水引入过滤网去除杂质后,由沥水篮下落至接水斗,随着接水斗内雨水增多,利用水的浮力将阻水板往上顶起,露出排水孔,使雨水经引流管流入排水管,而当阴晴天气,无雨水时,弹簧将阻水板往下复位密封排水孔,从而有效防止恶臭散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可拆卸的安装于沥水篮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沥水篮的内壁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上悬挂有用于固定过滤网的固定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过滤网悬挂于所述挂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内设置有十字交叉臂,所述十字交叉臂上设置有提手。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在沥水篮的内壁设置挂板,在挂板上挂装有固定环,固定环上设置有挂钩,过滤网悬挂在挂钩上,并且在固定环内设置十字交叉臂,十字交叉臂上设置提手,从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过滤网内的杂质时,只需打开井盖,使用工具勾住提手,将固定环从沥水篮内提出,然后取下过滤网,倒出里面的杂质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沥水篮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沥水孔。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沥水孔便于释放雨水进入接水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管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球。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限位球,防止阻水板从引水管上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盖包括井箍和盖板,所述井箍嵌装于排水槽的口部,所述盖板可拆卸的安装于井箍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箍上设置有弧形的井盖安装槽,所述井盖安装槽设置有入口,井箍内壁设置有与井盖安装槽相接的避让槽,所述井盖上设置有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经入口旋入所述井盖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井盖安装槽扣合有扣板。
基于上述设计的好处在于,在安装盖板时,将安装耳板从入口处放入井盖安装槽,并通过旋转将安装耳板转入井盖安装槽内,并使用扣板扣在安装槽表面,防止盖板转动。当需要将盖板打开时,将扣板抠出,转动盖板,使安装耳板退出井盖安装槽,便可将盖板取出,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环的俯视图;
图3为井盖的俯视图;
图4为井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排水槽,2-井盖,201-井箍,202-盖板,203-井盖安装槽,204-入口,205-避让槽,206-扣板,207-安装耳板,208-柱杆,3-锥形引流管,4-沥水篮,5-过滤网,6-固定环,7-挂板,8-挂钩,9-十字交叉臂,10-提手,11-接水斗,12-引水管,13-排水孔,14-阻水板,15-复位弹簧,16-限位球,17-排水管,1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包括排水槽1、井盖2、过滤组件、防臭组件以及排水管17,所述井盖2安装于排水口处,过滤组件和防臭组件均设置于排水槽1内,所述排水管17设置于排水槽1下方。
具体的:
上述井盖2设置有若干进行孔,便于雨水进入排水槽1内。上述过滤组件包括通过膨胀螺钉固定安装于排水槽1内壁的锥形引流管3,所述锥形引流管3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沥水篮4,所述沥水篮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沥水孔,所述沥水篮4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5,过滤网5的口部正对锥形引流管3的出水口。通过过滤网5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树叶、垃圾等杂质,而可拆卸的结构方便将过滤网5取出,倾倒各类杂质垃圾,防止杂质垃圾同雨水一同流入排水管17。
所述防臭组件包括接水斗11,接水斗11位于沥水篮4的底部,接收沥水篮4滴落的雨水,所述接水斗11内设置有与排水管17连接的引水管12,引水管12延伸出接水斗11的底部一段高度,且在引水管12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球16,同时引水管12的底端管壁设置有排水孔13,所述引水管12上套装有用于密封排水孔13的阻水板14,所述阻水板14与限位球16之间的引水管12上套装有复位弹簧15。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工作原理是:
当雨水从井盖2进入锥形引流管3,沿着锥形引流管3流入过滤网5内,利用过滤网5过滤掉水中的落叶、垃圾等杂质,防止进入排水管17而堵塞;经过滤的雨水落入接水斗11,接水斗11内水位逐渐上升,利用水的浮力逐渐将阻水板14顶起,从而使排水孔13打开,雨水由引流管汇入排水管17。当排水结束后,阻水板14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往下移动,重新将排水孔13密封,从而防止恶臭散发。
实施例2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区别点在于:
本实施例中,上述沥水篮4的内壁设置有挂板7,挂板7上悬挂有用于固定过滤网5的固定环6。
具体的,上述挂板7呈平置“L”型,上述固定环6周向设置有若干固定孔18,固定环6通过固定孔18挂在所述挂板7上,从而方便挂钩8的安装和拆卸。上述固定环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挂钩8,过滤网5悬挂于所述挂钩8。同时在固定环6内设置有十字交叉臂9,所述十字交叉臂9上设置有提手10。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沥水篮4的内壁设置挂板7,在挂板7上挂装有固定环6,固定环6上设置有挂钩8,过滤网5悬挂在挂钩8上,并且在固定环6内设置十字交叉臂9,十字交叉臂9上设置提手10,从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过滤网5内的杂质时,只需打开井盖2,使用工具勾住提手10,将固定环6从沥水篮4内提出,然后取下过滤网5,倒出里面的杂质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实施例3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本相同,主要区别点在于:
本实施例中,上述井盖2包括井箍201和盖板202,所述井箍201嵌装于排水槽1的口部,所述盖板202可拆卸的安装于井箍201内。
具体的,上述井箍201上设置有弧形的井盖安装槽203,所述井盖安装槽203设置有入口204,井箍201内壁设置有与井盖安装槽203相接的避让槽205,所述井盖2上设置有安装耳板207,安装耳板207上设置有柱杆208,所述安装耳板207经入口204旋入所述井盖安装槽203内。同时在井盖安装槽203扣合有扣板206。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在安装盖板202时,将安装耳板207从入口204处放入井盖安装槽203,并通过旋转将安装耳板207转入井盖安装槽203内,并使用扣板206扣在安装槽表面,防止盖板202转动。当需要将盖板202打开时,将扣板206抠出,转动盖板202,使安装耳板207退出井盖安装槽203,便可将盖板202取出,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可以对雨水中的树叶、垃圾等杂质进行过滤,阻止杂质进入排水管17,避免排水管17堵塞。
2、通过设置防臭组件,当雨水落入接水斗11时,利用雨水的浮力将阻水板14顶起,露出排水孔13,从而使雨水排入排水管17,排水结束后,利用复位弹簧15将阻水板14复位,密封排水孔13,从而起到防止恶臭散发的目的。
3.通过在沥水篮4内设置可拆卸的过滤网5,从而方便取装过滤网5,便于清理网内垃圾杂质。
4、通过以转动的方式将盖板202安装于井箍201,从而方便盖板202的取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安装于排水槽口部的井盖、设置于排水槽内的过滤组件和防臭组件、以及排水管;
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搭设于排水槽内壁的锥形引流管,所述锥形引流管的底部连接有沥水篮,所述沥水篮内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防臭组件包括设置于沥水篮下方的接水斗,接水斗内设置有与排水管连接的引水管,所述引水管靠近于底端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引水管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有与密封排水孔、且可沿引水管上下滑动的阻水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可拆卸的安装于沥水篮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篮的内壁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上悬挂有用于固定过滤网的固定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过滤网悬挂于所述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内设置有十字交叉臂,所述十字交叉臂上设置有提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篮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沥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包括井箍和盖板,所述井箍嵌装于排水槽的口部,所述盖板可拆卸的安装于井箍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箍上设置有弧形的井盖安装槽,所述井盖安装槽设置有入口,井箍内壁设置有与井盖安装槽相接的避让槽,所述井盖上设置有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经入口旋入所述井盖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安装槽扣合有扣板。
CN202220885263.5U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Active CN217299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5263.5U CN217299210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5263.5U CN217299210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9210U true CN217299210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3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5263.5U Active CN217299210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9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77112U (zh) 市政排水结构
US7455766B1 (en) System for filtering stormwater-carried debris flowing through a gutter inlet into a catch basin
US7300574B1 (en) System for filtering stormwater-carried debris flowing through a gutter inlet into a catch basin
CN105332416B (zh) 一种自动翻转式雨水口截污装置
CN2093236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CN211898838U (zh) 一种快装型常闭式环保雨水箅子
CN210636250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
CN217299210U (zh)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用排水管预埋件
CN202324162U (zh) 城市下水管道排污器
CN21449780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KR101020719B1 (ko) 지하수 확보 및 악취 역류 방지용 빗물받이 구조
KR200318205Y1 (ko) 도로 집수정
KR200385529Y1 (ko) 우수 유입용 맨홀의 오물걸름장치
CN209412037U (zh) 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层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6768999U (zh) 弹盖式隔气地漏芯
CN220486678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装置
CN215562975U (zh) 雨水收集装置
CN21746075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收集系统
CN215829606U (zh) 一种适用高速公路绿化带的雨水净化渗灌装置
CN216304869U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生物滞留带
CN205063001U (zh) 一种防堵塞装置
CN209066587U (zh) 虹吸式雨水滞留收集罐
KR20150090577A (ko) 거름구가 구비된 콘크리트 구조물
CN212248615U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
CN210797749U (zh) 一种可防堵塞的水暖厨卫用排水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