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7612U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7612U
CN217297612U CN202221005832.9U CN202221005832U CN217297612U CN 217297612 U CN217297612 U CN 217297612U CN 202221005832 U CN202221005832 U CN 202221005832U CN 217297612 U CN217297612 U CN 217297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wetland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rural dome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58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朋
沙艳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idelong Liquid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idelong Liquid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idelong Liquid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idelong Liquid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058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7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7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7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顺序连通的组合生化池、潜流湿地和生态涵养塘,组合生化池包括格栅井、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生物填料,格栅垂直倾斜置于格栅井中,将格栅井分为左右两部分,格栅井、调节池、厌氧池依顺序连通,生物填料位于厌氧池悬浮区内,潜流湿地包括位于前端的布水渠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性水生植物、种植土层、填料层、垫层以及位于末端的集水渠,生态涵养塘内设有沉水性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该系统将生化法、湿地法和生态塘法相结合,深度净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稳定且成本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不同于城市集中式、密集型房屋建筑,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用水波动较大,污水排放呈现总量大、浓度低、时空分散、收集效率低下等局面,直接排放污染地表水源、影响农村水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成为水污染的主要组成因素。在我国农村污水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颇为严重,受到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较常用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硝化处理(曝气处理)、反硝化处理和人工湿地处理等。
土壤渗滤系统处理系统位于地下,无臭、无噪音、不影响地表景观,但基质容易堵塞、投资费用较高;稳定塘处理技术容易导致生态破坏变成黑臭水体;接触氧化处理效果较好,但污水处理基建费和污水处理运营费用较大;硝化处理设备不完善;人工湿地处理造成二次土地和大气污染等。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使农村污水处理效果稳定,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并通过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农村污水最大化综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效果不稳定、基建费用和运营成本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组合生化池、潜流湿地与生态涵养塘相结合的生态处理农村污水的系统,其污水处理效果稳定,且基建费用、运营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农村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保障出水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顺序连通的组合生化池、潜流湿地和生态涵养塘,所述组合生化池包括格栅井、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生物填料,所述调节池可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所述潜流湿地包括位于湿地前端的布水渠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性水生植物、种植土层、填料层、垫层以及位于末端的集水渠,所述生态涵养塘内设有沉水性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所述格栅垂直倾斜置于格栅井中,将格栅井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格栅井、调节池、厌氧池依顺序连通,所述生物填料位于厌氧池悬浮区内,由进水口进入的污水流经格栅井左部时经格栅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再由格栅井右部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出水经其底部的布水管进入厌氧池,厌氧池的出水经潜流湿地前端的布水渠进入潜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的出水经集水渠上端的布水管进入生态涵养塘。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涵养塘位于所述集水渠的下方,所述集水渠紧邻所述潜流湿地的一侧均为穿孔花墙水体通过穿孔花墙均匀布水,水体呈平流状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可与厌氧池合并。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填料层内的填料是火山岩滤料、生物陶粒、沸石填料、碳玲珑、锁磷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粒径大小及功能差异分层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为芦苇、香蒲、皇竹草和水葱中的一种或几种,挺水性水生植物覆盖度为60%-80%。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底部可布置曝气装置,以提升湿地系统的复氧能力及微生物活性,增强有机物的去除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涵养塘内的沉水性水生植物是苦草、刺苦草、小茨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沉水性水生植物覆盖度为60%-90%。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涵养塘内的水生动物是黑鱼、鳜鱼、鲈鱼、青虾、环棱螺、河蚌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处理步骤及原理如下:
将农村生活污水由进水口引入组合生化池的格栅井中,利用格栅去除污水中如树叶、塑料袋等大块的物质,格栅井的出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等,污水经调节池底部的布水管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硝化反应,底部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初步降解,污水中部分有机质转化为沼气等物质,沼气在随水流上升的过程中,携带部分颗粒污泥上浮,形成悬浮区,污水在连续进水水压的推动下,不断从污泥区进入悬浮区,并继续进行厌氧硝化,厌氧池的悬浮区设置有生物填料,经过一定的水力停留时,污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被生物填料截留,在生物填料上逐渐形成生物膜,该生物膜不仅截留悬浮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降解。
组合生化池中厌氧池的出水经布水渠进入潜流湿地,潜流湿地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挺水性水生植物、种植土层、填料层、垫层,布水渠紧邻潜流湿地的一侧以及集水渠紧邻生态涵养塘的一侧均为穿孔花墙,水体通过穿孔花墙均匀布水,呈平流状流动,污水在潜流湿地中的土壤、填料、植物、微生物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下,进一步降解剩余污染物。
潜流湿地上层的挺水性水生植物具有净化作用,污水和挺水性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网络进行接触,通过分泌粘液,成为微生物的附着基质,尤其是对污水中的残留杂质产生有效的微生物絮凝、沉淀、吸附、渗滤分解,从而实现将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及磷、氮等无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种植土层下层的填料层表面粗糙多微孔,比表面积大,生物化学稳定性好,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繁殖,不溶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填料层的过滤、沉淀和吸附等机械阻留作用被截留,可溶性有机物被附着的生物膜吸收和吸附。
潜流湿地流出的污水经集水渠上端的布水管进入生态涵养塘,生态涵养塘内含沉水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在沉水性水生植物光合产氧条件下,实现植物净化吸收,在良好的光热条件和营养条件下,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部分氮、磷营养物质得到吸收降解;植物的枝叶和根系可以成为自然的过滤层,能截获大量的悬浮物质,对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亦能产生积极影响;特别的,沉水植物的根系和整个叶面直接吸收水体和淤泥中营养物质,所需碳源直接从水体中吸收,产生的氧气直接对自下而上对整个水体产生巨大的净化力;以肉食性鱼类为主导的水生动物群落与水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维持“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稳定进行;恢复肉食性鱼类,建立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水环境三者之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同时充分发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净化能力及水生动物营养盐资源化作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净化。
此外,生态涵养塘的终端出水还可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及其他杂用水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生化池、潜流湿地和生态涵养塘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多级净化处理,确保水质稳定,且出水可用于农村农作物的灌溉用水,节水节肥,适合在农村广泛推广;2)采用生态的技术方法对其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不仅可以使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减少维护,而且还可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3)适合用于净化处理农村各种污水,可以村为单位进行分散处理,也可以城镇化小区、镇等为单位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组合生化池1;潜流湿地2;生态涵养塘3;进水口4;格栅井5;格栅 6;调节池7;布水管8;厌氧池9;生物填料10;布水渠11;挺水性水生植物12;种植土层13;填料层14;垫层15;集水渠16;布水管17;沉水性水生植物18;水生动物19;取水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顺序连通的组合生化池1、潜流湿地2和生态涵养塘3,所述组合生化池1包括格栅井5、格栅6、调节池7、厌氧池9、生物填料10,所述潜流湿地2包括位于湿地前端的布水渠 11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性水生植物12、种植土层13、填料层14、垫层15以及位于末端的集水渠16,所述生态涵养塘3内设有沉水性水生植物18和水生动物19,所述调节池7可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所述格栅6垂直倾斜置于格栅井5中,将格栅井5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格栅井5、调节池7、厌氧池9依顺序连通,所述生物填料10位于厌氧池9悬浮区内,由进水口4进入的污水流经格栅井5左部时经格栅6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树叶、纤维、碎皮、毛发、果皮、蔬菜、塑料制品等,再由格栅井5右部进入调节池7,调节池7的出水经其底部的布水管8进入厌氧池9,厌氧池9的出水经潜流湿地2前端的布水渠11进入潜流湿地2,潜流湿地 2的出水经集水渠16上端的布水管17进入生态涵养塘3。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涵养塘3位于所述集水渠16的下方,所述集水渠 16紧邻所述潜流湿地2的一侧均为穿孔花墙,水体通过穿孔花墙均匀布水,水体呈平流状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7可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7可与厌氧池9合并。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2填料层14内的填料10是火山岩滤料、生物陶粒、沸石填料、碳玲珑、锁磷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粒径大小及功能差异分层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2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12为芦苇、香蒲、皇竹草和水葱中的一种或几种,挺水性水生植物12覆盖度为60%-80%。
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2底部可布置曝气装置,以提升湿地系统的复氧能力及微生物活性,增强有机物的去除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涵养塘3内的沉水性水生植物18是苦草、刺苦草、小茨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沉水性水生植物18覆盖度为60%-90%。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涵养塘3内的水生动物是黑鱼、鳜鱼、鲈鱼、青虾、环棱螺、河蚌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步骤1、将农村生活污水引入一个第一处理系统-组合生化池,在所述的第一处理系统-组合生化池中,利用格栅去除污水中包括树叶、塑料袋在内的块状物质;将通过所述的格栅后的水体经过一个格栅井后引入一个调节池,利用所述的调节池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最后将水体引入厌氧池,在所述的厌氧池内设置生物填料,进行厌氧硝化反应,初步去除污染物,农村生活污水从进水口4进入组合生化池1,首先进入格栅井5,经格栅6 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后,进入调节池7,经调节池7调节进水水量和水质后经调节池7底部的布水管8进入厌氧池9,厌氧池9内的悬浮区设有生物填料 10,污水在厌氧池9内进行厌氧硝化反应;
步骤2、将第一处理系统-组合生化池的出水引入一个第二处理系统-潜流湿地,所述的第二处理系统-潜流湿地自下而上包括垫层、填料层、种植土层和水生植物,利用土壤、填料、植物和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水体中的剩余污染物,组合生化池1的出水经潜流湿地2前端的布水渠11流入潜流湿地2,布水渠11紧邻潜流湿地2的一侧以及集水渠16紧邻生态涵养塘3的一侧均为穿孔花墙,水体通过穿孔花墙均匀布水,水体呈平流状流动,潜流湿地2中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挺水性水生植物12、种植土层13、填料层 14、垫层15,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潜流湿地2中经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下,进一步降解;
步骤3、将第二处理系统-组合生化池的出水引入一个第三处理系统-生态涵养塘,潜流湿地2的出水经集水渠16上端的布水管17进入生态涵养塘3,生态涵养塘3内设置有沉水植物18、水生动物19等构成的水下生态系统,通过水下生态系统实现水体自净,生态涵养塘3的终端出水可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及其它杂用水等,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顺序连通的组合生化池、潜流湿地和生态涵养塘,所述组合生化池包括格栅井、格栅、调节池、厌氧池、生物填料,所述格栅垂直倾斜置于格栅井中,将格栅井分为左右两部分,所述格栅井、调节池、厌氧池依顺序连通,所述生物填料位于厌氧池悬浮区内,所述潜流湿地包括位于湿地前端的布水渠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性水生植物、种植土层、填料层、垫层以及位于末端的集水渠,所述生态涵养塘内设有沉水性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涵养塘位于所述集水渠的下方,所述集水渠紧邻所述潜流湿地的一侧均为穿孔花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与厌氧池合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填料层内的填料是火山岩滤料、生物陶粒、沸石填料、碳玲珑、锁磷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粒径大小及功能差异分层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为芦苇、香蒲、皇竹草和水葱中的一种或几种,挺水性水生植物覆盖度为60%-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底部布置曝气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涵养塘内的沉水性水生植物是苦草、刺苦草、小茨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沉水性水生植物覆盖度为60%-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涵养塘内的水生动物是黑鱼、鳜鱼、鲈鱼、青虾、环棱螺、河蚌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2221005832.9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Active CN217297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5832.9U CN217297612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5832.9U CN217297612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7612U true CN21729761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4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5832.9U Active CN217297612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7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0257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219339B (zh) 一种污染河道水体净化模块化系统及应用
CN105293841B (zh)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及装置
CN103951067A (zh) 一种使用以多种沉水植物组合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4556391A (zh) 一种废水的人工湿地净化方法
CN209652083U (zh) 山林地区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8996829A (zh) 一种高效净化畜禽养殖场污水的方法
CN105016579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10668575A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脱氮除磷潮汐流人工湿地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Huang et 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bypass combined artificial wetlands system to improve river water quality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8793609A (zh)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15367883B (zh) 折流式生态沟渠的截污系统
CN218478654U (zh) 一种微污染河流人工湿地治理系统
CN210764850U (zh) 一种人工红树林湿地污水深层处理系统
CN21729761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01065368Y (zh) 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
CN116119859A (zh) 用于雨污溢流口治理的生态过滤方法
CN20498149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9974416U (zh)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210261441U (zh) 污水自然处理结构
CN210457826U (zh) 一种四级耦合水处理生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