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3096U - 单轴马达 - Google Patents

单轴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3096U
CN217283096U CN202220712811.4U CN202220712811U CN217283096U CN 217283096 U CN217283096 U CN 217283096U CN 202220712811 U CN202220712811 U CN 202220712811U CN 217283096 U CN217283096 U CN 217283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driving
mounting plate
rotating shaft
shaf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128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念明
刘述伦
陈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de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128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3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3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3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轴马达,包括安装座、载体及至少一驱动组件;安装座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第二侧壁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安装板,载体包括一第二安装板以及凸设于其两端的第一、第二转轴,第一、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第一、第二侧壁;每一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臂以及记忆合金线,驱动臂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板,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于记忆合金线的一端,当记忆合金线受热收缩时,可使驱动臂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作用于第二安装板,从而驱动载体绕第一、第二转轴转动,转轴可减小转动过程中的跳动或晃动,使载体稳定旋转,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且该载体具有较大的旋转角度,从而使该单轴马达可用于实现扫描功能或实现防抖补偿功能,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单轴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角度大、调节功耗小的单轴马达。
背景技术
现在用户对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拍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设备上所配置的摄像头模组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全景拍摄、广角拍摄、长焦拍摄等等。
目前拍摄全景的方法一般都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在水平或竖直位置旋转,由相机记录下图像并通过软件合成得到全景照片,由于用户在旋转电子设备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抖动,旋转的速度也是时快时慢,因此导致最后合成的照片可能会产生错位或者拉伸,进而影响整体的画面画质。
另外一种定位于大焦距、远景拍摄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则是通过特殊光路设计,使对焦方向由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变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增加厚度的前提下,选用更大焦距的镜头,远景拍摄的性能、效果较佳。由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对光路进行了折叠,因此光学防抖(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要求更高,目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电磁驱动装置或电致变形驱动装置来驱动棱镜组件转动以实现光学防抖,但都存在防抖角度小,防抖效果不佳的缺点,另外,电磁式驱动装置还导致摄像头模组的体积较大,调节时的功耗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调节角度更大、调节功耗小、适用范围更广的单轴马达,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角度更大、调节功耗小、适用范围更广的单轴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单轴马达,适用于摄像头模组,其包括安装座、载体以及至少一驱动组件;其中,安装座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安装板;载体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并位于一直线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间隔;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臂以及记忆合金线,所述驱动臂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一端,当所述记忆合金线受热收缩时,可使所述驱动臂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作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从而驱动所述载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较佳地,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在轴线两侧的偶数组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偶数组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载体向相反方向转动,由于驱动组件直接作用于第二安装板,使得载体的受力点靠近其转轴,进而使载体的旋转角度增大,因此,当单轴马达用于实现扫描功能时,可扩大载体上的棱镜或平面镜的视场范围,进而增大取景角度,配合图像合成技术,可实现全景照片的效果,达到利用小图像传感器拍大视野的目的,而当单轴马达用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时,可增大防抖角度,从而具有更好的防抖效果。
较佳地,所述驱动臂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形变部以及驱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形变部可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记忆合金线,当所述记忆合金线施力于所述驱动部时可使所述形变部产生变形,从而使所述驱动部产生位移而作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较佳地,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驱动部的厚度,或/和所述形变部开设有通孔,通过厚度或/和通孔的设置,使形变部的形变至少大于驱动部,因此,固定部、驱动部之间通过形变部形成一个柔性铰接,增大驱动臂受力时产生形变的灵敏度,进而增大载体转动调节时的灵敏度。
较佳地,各所述驱动组件均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可分离地抵接,顶推块在与第二安装板相接触的过程中,起到耐摩擦以及减小摩擦系数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单轴马达还包括摩擦板,所述摩擦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与所述驱动部可分离地抵接,摩擦板起到绝缘、耐磨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单轴马达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载体,所述载体转动时可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时驱动所述载体复位。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臂,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载体转动时带动所述弹性臂产生形变。
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侧面还凸设有相间隔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
较佳地,所述单轴马达还包括外壳体以及电连接件,所述外壳体罩设于所述安装座外并具有使所述容置槽露出于其外的开口,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臂电连接且其一端凸伸出所述外壳体之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单轴马达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一、载体的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凸设有位于一直线上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载体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枢接于安装座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提高载体与安装座之间的装配精度,缩小批量生产的各单轴马达之间的误差,使得批量生产的单轴马达的良品率提高;二、载体绕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旋转进行调节,转轴可以减小转动过程中的跳动或晃动,使载体旋转更稳定,进而提高调节精度;三、采用记忆合金线进行驱动,相较于现有的电磁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化,减小调节时的功耗;四、记忆合金线受热收缩时使驱动臂直接作用于第二安装板以推动载体转动,使第二安装板的受力点靠近其转轴,进而使载体的旋转角度增大,因此,该单轴马达可用于一般摄像头模组中实现扫描功能,即,扩大载体上的棱镜或平面镜的视场范围,进而增大取景角度,通过对棱镜或平面镜的全视场范围进行扫描,再配合图像合成技术,可实现全景照片的效果,达到利用小图像传感器拍大视野的目的,并且该单轴马达还可用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以进行防抖补偿,并增大防抖角度,从而具有更好的防抖效果;因此,该单轴马达的适用范围更广;五、第一安装板、驱动组件、第二安装板的层叠式安装,使单轴马达的组装更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轴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图3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5是图4中安装座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载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驱动组件与电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图。
图11是图9中第二驱动组件的正视图。
图12是图9中第二驱动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一驱动臂的分解图。
图14是图4中一弹性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载体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与驱动组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拆除外壳体后的剖视图。
图18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单轴马达驱动棱镜旋转调节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或/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所描述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先结合图1-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单轴马达100,主要用于安装棱镜、平面镜或其他部件,以调节棱镜、平面镜或其他部件相对于图像传感器300的角度,并且具有较大的调节角度,因此,可用于一般摄像头模组中实现扫描功能,具体为,扩大棱镜或平面镜的视场范围,进而增大取景角度,配合图像合成技术,可实现全景照片的效果,达到利用小图像传感器拍摄大视野的目的,并且还可以用在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中,用以增大防抖角度,从而使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具有更好的防抖效果。
继续结合图1-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单轴马达100,其包括安装座110、载体120以及至少一组驱动组件130。其中,安装座110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安装板113。载体120包括第二安装板121,并且第二安装板121的两端凸设有位于一直线上的第一转轴122a及第二转轴122b,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分别枢接于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同时第二安装板121与第一安装板113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安装板121的远离第一安装板113的一侧面用于安装棱镜、平面镜或者其他部件。每组驱动组件130均包括至少一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线131以及至少一驱动臂132,驱动臂132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3,驱动臂132的另一端连接于SMA线131的一端,当SMA线131受热收缩时,可使驱动臂132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从而驱动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转动,载体120带动其上的棱镜或平面镜转动,从而调节棱镜或平面镜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的角度,进而扩大视场范围或者实现光学防抖。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SMA线来驱动载体120转动,相较于现有的电磁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载体120具有更大转角,进而扩大棱镜或平面镜的视场范围,使成像效果更佳,并且功耗更小,还使得单轴马达100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小型化生产。
更进一步地,所述单轴马达100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140,弹性件140分别连接于安装座110及载体120,载体120转动时可使弹性件140产生形变,弹性件140恢复形变时驱动载体120复位。
下面结合图1-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轴马达100包括一组驱动组件130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140,通过驱动组件130驱动载体120转动来实现调节,并利用弹性件140来驱动载体120复位。
继续结合图1-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轴马达100包括偶数组驱动组件130,偶数组驱动组件130分别位于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所在轴线两侧,具体而言,每组驱动组件130沿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所在轴线相对称设置,通过偶数组驱动组件130分别驱动载体120向相反方向转动,由此使载体120可实现两个方向的转动调节,并且利用驱动组件130来驱动载体120实现复位,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另外设置复位件。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轴马达100设有两组驱动组件130,通过两组驱动组件130来驱动载体120向相反方向转动,由此实现载体120的转动调节。
更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单轴马达100也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弹性件140,当任意一组驱动组件130驱动载体120转动时,均可使弹性件140产生形变,这种方式中利用弹性件140来增强载体120的复位功能,进而缩短载体120的复位时间,提高单轴马达100的响应速度。
下面再次结合图1-图17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之单轴马达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轴马达100包括两组驱动组件130以及两个弹性件140。为便于后续描述,将两组驱动组件130分别表述为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相间隔设置,具体为设于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所在轴线的两侧。两个弹性件140相对称的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21的正面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弹性件140沿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所在轴线设置,也即,两个弹性件140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21的X轴方向上的两端,如图3所示,并且每个弹性件140还连接于安装座110。当第一驱动组件130a或/和第二驱动组件130b驱动载体120转动时,都可以使两个弹性件140同时产生形变,两个弹性件140的设置可以使载体120的受力平衡,从而使提高载体120转动时的稳定性,提高调节精度,并且增加载体120的回复力,提高单轴马达100的响应速度。
可理解地,驱动组件130、弹性件140的数量、位置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为限,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组驱动组件130来分别驱动载体120,弹性件140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设置更多个,并且弹性件140可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21的其他位置。
再结合图1-图4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轴马达100还包括电连接件160及外壳体170,外壳体170罩设于安装座110之外,电连接件160的一端电连接于驱动组件130的驱动臂132,其另一端伸出外壳体170之外用于电连接供电部件,详见后述。
继续结合图1-图17所示,对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单轴马达100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先结合图3-4、图7-8、图15-17所示,所述载体120的第二安装板121的背面凸设有相间隔的第一连接板123a、第二连接板123b,第一连接板123a、第二连接板123b设于第二安装板121的X轴方向的两端并向后方凸伸,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分别凸设于第一连接板123a、第二连接板123b的侧壁,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位于同一直线而形成一条转轴,如图7-8所示。下面结合图15所示,当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与所述载体120配合安装后,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直接施力于第二安装板121的背面,因此使载体120的受力点靠近其转轴,进而使载体120的旋转角度增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载体通过弹性部件的形变来实现摆动(即,载体大致绕一虚拟的轴转动)进而实现调节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转动进行调节,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可以减小转动过程中的跳动或晃动,使载体120稳定旋转,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
更具体地,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可与第二安装板121一体成型或分别成型后固定连接。在一种优选方式中,将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与第二安装板121分别成型,以便于和安装座110进行安装。
继续结合图3-4、图7-8、图15、图17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板121的正面凸设有相间隔的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沿X轴方向相间隔,并且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均与第二安装板121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均优选呈三角形,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之间形成一容置槽120a,所述容置槽120a用于安装棱镜、平面镜或其他部件。当所述容置槽120a内安装棱镜时,棱镜(图未示)的反射面贴合于第二安装板121,同时棱镜的入光面、出光面位于第二安装板121的上方,并且棱镜的两侧面贴合于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当光线由棱镜的入光面入射后,经由其反射面反射至出光面出射,此过程中,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可防止光线由棱镜的两个侧面透出。
可理解地,当载体120用于安装平面镜或其他部件,所述容置槽120a的结构相应设置即可,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方式,不再详细描述。
继续结合图3-4、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板121的正表的两端还凸设有固定块125,该固定块125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柱126,第二连接柱126用于安装弹性件140(详见后述)。
下面参看图3-6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110还包括一支撑底板114以及一后侧壁115,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连接于支撑底板114的两端,后侧壁115连接于支撑底板114的后侧,并且后侧壁115的两端连接于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一安装板113相较于支撑底板114、后侧壁115均呈倾斜设置,第一安装板113的上端与后侧壁115之间、第一安装板113的下端与支撑底板114之间均具有过渡斜面或弧面。另外、第一安装板113上开设有第一穿设孔1131,后侧壁115开设有与第一穿设孔1131相对应的第二穿设孔1151,第一穿设孔1131、第二穿设孔1151用于安装电连接件160,详见后述。
继续参看图5-6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均大致呈直角三角形,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支撑底板114,并且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与支撑底板114的边缘之间均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使支撑底板114的横向上的两端凸出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的部分形成一挡边114a。同时,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后侧壁115,后侧壁115所在平面与支撑底板113的后侧的边缘之间均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使支撑底板113的后侧凸出于后侧壁115的部分同样形成挡边114a,如图6所示,所述挡边114a用于外壳体170的安装,详见后述。
结合图3-4、图17所示,当载体120枢接于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后,载体120的第二安装板121与第一安装板113相平行设置,如图17所示。并且,载体120与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支撑底板114、后侧壁115之间均具有间隙,从而保证载体120的枢转。另外,当整个单轴马达100受到较大外力时,后侧壁115、支撑底板114可对载体120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棱镜、弹性件140以及其他内部部件受到损坏。
结合图3-5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的斜边位于安装座110的前方,并且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的斜边上均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柱116,第一固定柱116用于安装弹性件140,详见后述。
下面结合图4、图9-13、图15-17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沿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所在轴线相对称设置,第一驱动组件130a优选设于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的上方,第二驱动组件130b则设于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的下方,如图10、图15所示。可理解地,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并不限于相对称设置,同时两者的位置也可互换。
由于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二驱动组件130b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结合图9-1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130b包括至少一根SMA线131及至少一个驱动臂132,驱动臂13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驱动臂132的另一端连接于SMA线131的一端,并且驱动臂132可产生弹性形变,当SMA线131通电受热收缩时,将施力于驱动臂132使其产生形变,使得驱动臂132产生位移而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以推动载体120转动。
继续参看图9-13、图16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驱动组件130具有一根SMA线131以及两个驱动臂132,两个驱动臂132沿X轴方向相对称地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具体参看图16所示,两个驱动臂132的相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的大致中部,两者的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连接于SMA线131的两端,通过两个驱动臂132对SMA线131进行供电。当SMA线131通电受热收缩时,SMA线131拉动两驱动臂132的相远离的一端,使两驱动臂132产生形变,进而使两驱动臂132的相远离的一端产生位移,通过两驱动臂132的相远离的一端共同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以推动载体120转动(参看图15)。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驱动臂132的相远离的一端推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的两端,可使第二安装板121的受力更平衡,从而使载体120在转动过程中更稳定。
可理解地,也可以将前述两个驱动臂132的相靠近的一端相固定或者成型为一体,使两个驱动臂132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说,将一个驱动臂132的大致中部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而该驱动臂132的两端连接于SMA线131。当然,还可以仅设置一个驱动臂132,利用一个驱动臂132的一端来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这种方式中,优选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的中部。以上实施方式都不影响驱动臂132的功能实现。
下面参看图11、图16所示,每个驱动臂132均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132a、形变部132b以及驱动部132c,形变部132b可产生弹性形变,固定部132a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驱动部132c的远离形变部132b的一端凸设有一端子132d。两个驱动臂132相对称设置,SMA线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端子132d。结合图9-14、图15所示,当SMA线131施力于端子132d时可使形变部132b产生变形,从而使驱动部132c产生位移,驱动部132c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以推动载体120转动。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a、驱动部132c均为刚性区域,形变量很小或者几乎不可产生形变,而形变部132b可产生弹性形变,并且具有较大形变量,通过形变部132b使得固定部132a、驱动部132c之间形成一个柔性铰接。更具体地,通过将形变部132b的厚度设置为小于驱动部132c的厚度,以使形变部132b获得较大形变量。或/和,还可在形变部132b开设通孔,使形变部132b形成弹臂的形式,以进一步增大形变部132b的形变量。当然,并不限于通过厚度或/和开设通孔的方式来实现形变部132b的形变,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形变同样是可行的。
更优选地,驱动部132c可设置成弯折或弯曲形状,如图15-16所示,当驱动臂132安装后,使得其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向远离第一安装板113的方向凸伸,也即,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向第二安装板121凸伸,由此使驱动臂132在较小形变下即可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
下面继续参看图9-13、图15-16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30b还包括一顶推块133,顶推块133优选通过绝缘材料一体成型,顶推块133固定于驱动部132c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并且顶推块133向远离第一安装板113的方向凸伸。当驱动臂132产生形变而移动时,使顶推块133与第二安装板121可分离地抵接,即,驱动臂132移动而通过顶推块133来推动第二安装板121,顶推块133在与第二安装板121相接触的过程中,起到耐摩擦以及减小摩擦系数的作用。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顶推块133呈球体结构,因此在驱动部132c上开设与顶推块133的直径相对应的安装孔132e,参看图13所示,将顶推块133卡设于所述安装孔132e内实现连接。当然,顶推块133并不限于前述形状以及安装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顶推块133也可以设置为片状结构,并将顶推块133直接粘贴于驱动部132c,或者在顶推块133上开设卡槽,利用卡槽将顶推块133卡合于驱动部132c,等等。
继续参看图9-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臂132的固定部132a、形变部132b、驱动部132c可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后再固定为一体。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臂132由相固定的金属板1321及弓形板1322、固定板1323相连接而成。其中,金属板1321具有较小的厚度以使其可产生弹性形变,并且进一步在金属板1321的大致中部开设通孔,以增强其形变量。金属板1321上具有通孔的区域形成所述形变部132b,金属板1321上位于通孔一侧的区域形成所述固定部132a,如图11-13所示,该固定部132a与固定板1323相固定;金属板1321上位于通孔另一侧的区域和弓形板1322的一端相固定,该弓形板1322的远离金属板1321的一端设有端子132d。
更具体地,所述弓形板1322呈弯折状。参看图13所示,其包括与金属板1321相固定的第一段13221、沿第一段13221向远离金属板1321的一侧延伸的弯折段13222、沿弯折段13222向远离金属板1321的一侧继续延伸的第二段13223,并且第一段13221、第二段13223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段13223的端部向下凸设有端子132d,该第二段13223还安装有上述顶推块133。参看图15-16所示,当驱动臂132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时,第二段13223远离第一安装板113并向第二安装板121凸伸。因此,金属板1321在较小形变下即可使其顶推块133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
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结构不再重复说明;其中,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端子132d向上凸伸,具体参看图9-10、图15-16所示。
下面参看图4、图17所示,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轴马达100还进一步包括摩擦板150,摩擦板150固定于第二安装板121的背面,并至少与推动块133相对应,因此,对摩擦板150的形状、大小均不作具体限定。在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中,将摩擦板150设置为矩形,并且其长度大于两个推动块133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两个摩擦板150分别固定于第二安装板121的背面,保证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推动块133均可与摩擦板150相接触。当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施力于第二安装板121时,通过推动块133作用于摩擦板150,摩擦板150起到绝缘、耐磨的作用。
再次结合图9-13、图15-17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载体120需沿图17中箭头F1所示方向向下翻转时,则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SMA线131通以较大的电流使其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SMA线131受热收缩而施力于两驱动臂132的端部,从而拉动两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相向移动,通过驱动臂132上设置的推动块133推动载体120的第二安装板121的上部,使载体120沿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向下翻转。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通以较小的电流使其处于张紧状,使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推动块133推动第二安装板121的下部,即,载体120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对载体120施以向上的推力,防止载体120只受一边推力而发生偏转,影响调节精度。
相对应地,当载体120需要复位时,则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通以较大的电流使其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SMA线131收缩而施力于两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从而拉动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相向移动,通过驱动臂132上的推动块133推动第二安装板121的下部,使载体120向上翻转,实现载体120的复位。此过程中,同样可以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SMA线131通以较小的电流使其收缩,以防止载体120偏转。
可理解地,对于载体120需沿图17中箭头F2所示方向向上转动时,则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通以较大的电流使其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载体120需向下转动复位时,则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SMA线131通以较大的电流使其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原理及过程均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描述。
下面结合图9-10、图15-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连接件160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电连接部161、第二电连接部162,具体为,第一电连接部161所在平面与第二电连接部162所在平面成一定夹角。其中,第一电连接部161设有至少两个电连接片,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第一电连接片1611以及两个第二电连接片1612,两个第一电连接片161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并相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电连接片1612位于第一电连接片1611的下方,并且两个第二电连接片1612相间隔设置。当然,第一电连接片1611、第二电连接片1612的位置可互换。
结合图2、图9、图15-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160与安装座11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并且注塑完成后,电连接件160的第一电连接部161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13的正面,同时,第二电连接部162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113上的第一穿设孔1131、安装座110的后侧壁115上的第二穿设孔1151,并凸伸出安装座170之外(见图2)。当然,电连接件160与安装座110并不限于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两者分别成型后再进行安装或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均是可行的。
当电连接件160与驱动组件130安装后,两个第一电连接片1611分别电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两驱动臂132,用于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两驱动臂132供电;两个第二电连接片1612分别电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两驱动臂132,用于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两驱动臂132供电。本实施方式中,将电连接件160与安装座11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并使其叠置于第一安装板113,然后与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驱动臂132形成电连接和支撑,使得单轴马达100的组装更简单,便于单轴马达100的批量生产。
继续结合图9-10、图15-16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连接部162具有并列设置的三个连接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1621、第二连接端1622以及第三连接端1623,其中,第一连接端1621同时连接于一第一电连接片1611及一第二电连接片1612,而第二连接端1622则连接于另一第一电连接片1611,第三连接端1623连接于另一第二电连接片1612,三个连接端均凸伸出安装座170之外,如图2所示。通过三个连接端实现两个第一电连接片1611的正负极电连接以及两个第二电连接片1612的正负极电连接。可理解地,并不限于三个连接端的设置方式,例如,设置四个连接端同样可实现第一电连接片1611、第二电连接片1612的正负极电连接。
下面结合图3-4、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弹性件14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为例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参看图4、图14所示,所述弹性件140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臂143,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中的一者连接于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中的另一者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21的正面,载体120转动时带动弹性臂143产生形变,利用弹性件140来增强载体120的复位能力。
更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41大致呈长条形结构,第一连接部14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11,第二连接部142呈片状或T形状结构,第二连接部142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41的大致中部设置并与之相间隔,第二连接部14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421,并且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的之间连接有相对称的两个弹性臂143,具体地,其中一弹性臂14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的上端,另一弹性臂14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的下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弹性臂143均优选具有多个支臂,各支臂之间优选呈S形,当然弹性臂143的形状以及其支臂的数量不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为限,弹性臂143可以呈弯曲形、弧形等其他任意具有较大形变量的形状及结构。另外,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的形状也不以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为限。
下面再次结合图3-4、图14所示,当弹性件140安装时,第一连接部141连接于第一连接柱116,第二连接部142连接于第二连接柱126,使得弹性件140的安装简单,并且固定块125的设置,使得弹性件140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然,根据载体120与安装座110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固定块125。当载体120沿向任意方向转动时,都将带动其两端的两个弹性件140的弹性臂143产生形变,由弹性臂143恢复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来驱动载体120复位。
再次参看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体170罩设于安装座110外并具有使所述容置槽120a露出于其外的开口171。更具体地,外壳体170呈矩形结构,开口171开设于外壳体170的顶面及一侧面,当外壳体170罩设于安装座110外之后,外壳体170的底部抵接于前述挡边114a,如图1-2所示,使外壳体170的安装方便。同时,载体120的第一挡板124a、第二挡板124b位于开口171内并封闭所述开口171,从而使载体120上的棱镜或平面镜露出于外壳体170。
下面结合图1-18所示,以具有第一驱动组件130a、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单轴马达100为例,以其驱动棱镜200转动调节为具体实施方式,对其工作原理及过程进行说明。
当载体120需沿图17中箭头F1所示方向向下翻转时,则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SMA线131通以较大的电流使其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SMA线131受热收缩而施力于第一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端部,拉动两驱动臂132的形变部132b产生形变,使两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相向移动,通过驱动臂132上设置的推动块133推动载体120的第二安装板121的上部,使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转动,进而使载体120沿箭头F1所示方向向下翻转。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通以较小的电流使其处于张紧状,使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推动块133推动第二安装板121的下部,即,载体120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对载体120施以向上的推力,防止载体120只受一边推力而发生偏转,影响调节精度。
在载体120沿图17中箭头F1所示方向向下翻转过程中,将带动两个弹性件140均产生形变。当载体120向下翻转到位后,SMA线131断电,首先可仅利用两个弹性件140恢复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来带动载体120向上转动复位。进一步地,还可以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通以一定的电流使其发生收缩,SMA线131受热收缩而施力于两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从而拉动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相向移动,通过驱动臂132上的推动块133推动第二安装板121的下部,使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转动而沿图17中箭头F2所示方向向上翻转,实现载体120的复位。通过SMA线131与弹性件140的共同作用,可驱动载体120快速复位,提高响应速度。
相对应地,当载体120需沿图17中箭头F2所示方向向上翻转时,则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通以较大的电流使其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SMA线131受热收缩而施力于驱动臂132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从而拉动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相向移动,通过驱动臂132上的推动块133推动第二安装板121的下部,从而推动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转动,使载体120沿箭头F2所示方向向上翻转。在此过程中,同样可以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SMA线131通以较小的电流使其处于张紧状态,使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推动块133推动第二安装板121的上部,即,对载体120施以向下的推力,防止载体120只受一边拉力而发生偏转,影响调节精度。
在载体120沿箭头F2向上翻转过程中,同样带动两个弹性件140均产生形变。当载体120向上翻转到位后,则对第二驱动组件130b的SMA线131断电,可以仅利用两个弹性件140恢复形变所产生的弹性力来带动载体120向下翻转复位。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对第一驱动组件130a的SMA线131通以一定的电流使其发生收缩,SMA线131受热收缩而施力于两驱动臂132的端部,从而拉动两驱动臂132的设有端子132d的一端相向移动,通过驱动臂132上设置的推动块133推动载体120的第二安装板121的上部,推动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转动而沿箭头F1所示方向向下翻转,实现载体120的复位。通过SMA线131与弹性件140的共同作用,同样驱动载体120快速复位,提高响应速度。
在上述过程中,驱动载体120向上或向下转动实现较大角度的调节,因此,当单轴马达100用于一般摄像头模组中时,可扩大棱镜200的视场范围,如图18中箭头F所示,增大取景角度,对棱镜200的全视场范围实现扫描,再配合图像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全景照片的效果,因此,利用小的图像传感器300即可拍摄大视野,不需要像现有方式中那样通过用户旋转电子设备来实现全景照片的拍摄;而当单轴马达100用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时,则驱动棱镜200转动以对摄像头模组或者电子设备的微小抖动进行补偿,由于载体120的调节角度大,因此可增大防抖角度,从而具有更好的防抖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单轴马达100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一、其载体120的第二安装板121的两端凸设有位于一直线上的第一转轴122a及第二转轴122b,载体120通过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枢接于安装座110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提高载体120与安装座110之间的装配精度,缩小批量生产的各单轴马达100之间的误差,使得批量生产的单轴马达100的良品率提高;二、载体120绕第一转轴122a、第二转轴122b旋转进行调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载体绕一虚拟的轴转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可以减小载体120转动过程中的跳动或晃动,使载体120旋转稳定,进而提高调节精度;三,采用SMA线131进行驱动,相较于现有的电磁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130的结构简化,并减小调节时的功耗;四、SMA线131受热收缩时使驱动臂132直接作用于第二安装板121以推动载体120转动,使第二安装板121的受力点靠近其转轴,进而使载体120的旋转角度增大,因此,该单轴马达100可用于一般摄像头模组中实现扫描功能,即,扩大载体120上的棱镜或平面镜的视场范围,进而增大取景角度,通过对棱镜或平面镜的全视场范围进行扫描,再配合图像合成技术,可实现全景照片的效果,达到利用小图像传感器拍大视野的目的,并且该单轴马达100还可用于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以进行防抖补偿,并增大防抖角度,从而具有更好的防抖效果;因此,该单轴马达的适用范围更广;五、第一安装板113、驱动组件130、第二安装板121的层叠式安装,使单轴马达100的组装更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单轴马达,适用于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安装板;
载体,其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并位于一直线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间隔;
至少一驱动组件,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臂以及记忆合金线,所述驱动臂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一端,当所述记忆合金线受热收缩时,可使所述驱动臂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作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从而驱动所述载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在轴线两侧的偶数组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偶数组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载体向相反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形变部以及驱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形变部可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记忆合金线,当所述记忆合金线施力于所述驱动部时可使所述形变部产生变形,从而使所述驱动部产生位移而作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小于所述驱动部的厚度,或/和所述形变部开设有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组件均还包括顶推块,所述顶推块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可分离地抵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板,所述摩擦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与所述驱动部可分离地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载体,所述载体转动时可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时驱动所述载体复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臂,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载体转动时带动所述弹性臂产生形变。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侧面凸设有相间隔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轴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以及电连接件,所述外壳体罩设于所述安装座外并具有使所述容置槽露出于其外的开口,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臂电连接且其一端凸伸出所述外壳体之外。
CN202220712811.4U 2022-03-29 2022-03-29 单轴马达 Active CN217283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2811.4U CN217283096U (zh) 2022-03-29 2022-03-29 单轴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2811.4U CN217283096U (zh) 2022-03-29 2022-03-29 单轴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3096U true CN21728309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2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12811.4U Active CN217283096U (zh) 2022-03-29 2022-03-29 单轴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30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696A (zh) * 2022-03-29 2022-06-03 广东海德亚科技有限公司 单轴马达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696A (zh) * 2022-03-29 2022-06-03 广东海德亚科技有限公司 单轴马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1015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115444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520160B2 (en) Optical device
CN108600599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装置
KR20210118129A (ko) 액체 렌즈를 구동하기 위한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보이스 코일 모터를 구비한 렌즈 어셈블리
CN107135344B (zh) 一种微型光学变焦模组
CN102778737B (zh) 透镜模块、摄像装置、电子系统和透镜模块的驱动方法
CN217283096U (zh) 单轴马达
CN112799202A (zh) 镜头模组
CN112911092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52092A (zh) 驱动机构及镜头防抖装置
CN114422700A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584696A (zh) 单轴马达
CN217283097U (zh) 单轴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WO2022062136A1 (zh) 电子设备、光学采集模组及反射模组
CN114531526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组装方法
CN214252704U (zh) 镜头模组
CN215453078U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位移技术的定焦马达结构
CN115550535A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22051B (zh) 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6852134U (zh) 防抖摄像头
CN114726986A (zh) 单轴马达及摄像头模组
CN212969812U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和车载设备
CN210273790U (zh) 防抖动机构
CN114257726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