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1660U -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1660U
CN217281660U CN202221016214.4U CN202221016214U CN217281660U CN 217281660 U CN217281660 U CN 217281660U CN 202221016214 U CN202221016214 U CN 202221016214U CN 217281660 U CN217281660 U CN 217281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ing
distribution room
air suction
gea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62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立斌
齐宗志
韩双江
梁志勇
杜贵君
隋智
李宝华
栾海斌
张俊健
赵博
刘鹏
胡一蒙
周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zhouli Dalai Lake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zhouli Dalai Lake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zhouli Dalai Lake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zhouli Dalai Lake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62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1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1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1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本设计可以实现进气和出气同时进行,提高配电室内部通风效果,可以进行加热干燥通风,可以起到防潮作用,其包括配电室,配电室的正面转动安装有箱盖,配电室的右上侧内嵌有吹风筒,配电室的右下侧内嵌有吸风筒,吹风筒内设置有吹风机构,吸风筒内设置有吸风机构,配电室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吹风机构和吸风机构均与动力机构相连,配电室的顶部内壁上安装有吹气盒,吹风筒与吹气盒之间连通有同一个管道,吹气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气口,吹气盒内部设置有发热丝,吹风筒的外侧设置有防尘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双轴电机安装在配电室的右侧内壁上。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潮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室,指带有低压负荷的室内配电场所;主要作用是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配电室内设有中压进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配电室需要保证通风和防潮,通常在配电室侧墙上设置有通风窗口。
现有的的通风窗口单纯依靠自然通风,通风效率低,且没有防潮功能,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本设计可以实现进气和出气同时进行,提高配电室内部通风效果,可以进行加热干燥通风,可以起到防潮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包括配电室,配电室的正面转动安装有箱盖,配电室的右上侧内嵌有吹风筒,配电室的右下侧内嵌有吸风筒,吹风筒内设置有吹风机构,吸风筒内设置有吸风机构,配电室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吹风机构和吸风机构均与动力机构相连,配电室的顶部内壁上安装有吹气盒,吹风筒与吹气盒之间连通有同一个管道,吹气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气口,吹气盒内部设置有发热丝,吹风筒的外侧设置有防尘机构。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双轴电机安装在配电室的右侧内壁上,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第一动力轴与吹风筒转动连接,第二动力轴与吸风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第一旋转杆上安装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位于吹风筒内,第一旋转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吹风齿轮,第一动力轴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吹风齿轮,第一吹风齿轮与第二吹风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吸风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转动安装在吸风筒内,第二旋转轴的外侧安装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位于吸风筒内,第二动力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吸风齿轮,第二旋转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吸风齿轮,第一吸风齿轮与第二吸风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吸风筒的外侧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盖。
优选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防尘网,防尘网的内端安装有两个磁性杆,支撑杆的外侧开设有两个吸引槽,两个吸引槽内均设置有磁铁块,磁性杆与磁铁块相互吸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双轴电机带动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旋转,第一动力轴通过第一吹风齿轮和第二吹风齿轮带动第一旋转杆旋转,第一旋转杆带动第一风扇旋转,第一风扇旋转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吹风筒内,通过管道将气体导入吹气盒内,然后通过多个吹气口导出对配电室内部进行吹气通风,同时第二动力轴通过第一吸风齿轮和第二吸风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带动第二风扇旋转,可以将配电室内部的气体吸入吸风筒内,然后通过排气孔排出,可以进行快速通风;
发热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吹气盒内部加热,通过吹气口吹出热气,可以对配电室内部进行初潮,可以起到防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计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设计的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设计中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设计中图2中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设计中的防尘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配电室;2、吹气盒;3、发热丝;4、吹气口;5、管道;6、吹风筒;7、支撑杆;8、第一旋转杆;9、第一风扇;10、防尘网;11、磁性杆;12、吸引槽;13、磁铁块;14、第一动力轴;15、第一吹风齿轮;16、第二吹风齿轮;17、双轴电机;18、第二动力轴;19、吸风筒;20、第二旋转轴;21、第一吸风齿轮;22、第二吸风齿轮;23、第二风扇;24、排气孔;25、防尘盖;26、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参见图1至图5,包括配电室1,配电室1的正面转动安装有箱盖26,配电室1的右上侧内嵌有吹风筒6,配电室1的右下侧内嵌有吸风筒19,吹风筒6内设置有吹风机构,吸风筒19内设置有吸风机构,配电室1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吹风机构和吸风机构均与动力机构相连,配电室1的顶部内壁上安装有吹气盒2,吹风筒6与吹气盒2之间连通有同一个管道5,吹气盒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气口4,吹气盒2内部设置有发热丝3,吹风筒6的外侧设置有防尘机构。
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包括双轴电机17,双轴电机17安装在配电室1的右侧内壁上,双轴电机17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动力轴14和第二动力轴18,第一动力轴14与吹风筒6转动连接,第二动力轴18与吸风筒19转动连接;双轴电机17带动第一动力轴14和第二动力轴18旋转。
本实施例中,吹风机构包括支撑杆7,支撑杆7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8,第一旋转杆8上安装有第一风扇9,第一风扇9位于吹风筒6内,第一旋转杆8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吹风齿轮15,第一动力轴1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吹风齿轮16,第一吹风齿轮15与第二吹风齿轮16相啮合;第一动力轴14通过第一吹风齿轮15和第二吹风齿轮16带动第一旋转杆8旋转,第一旋转杆8带动第一风扇9旋转,第一风扇9旋转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吹风筒6内。
本实施例中,吸风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20,第二旋转轴20转动安装在吸风筒19内,第二旋转轴20的外侧安装有第二风扇23,第二风扇23位于吸风筒19内,第二动力轴1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吸风齿轮21,第二旋转轴20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吸风齿轮22,第一吸风齿轮21与第二吸风齿轮22相啮合;二动力轴18通过第一吸风齿轮21和第二吸风齿轮22带动第二旋转轴20旋转,第二旋转轴20带动第二风扇23旋转,可以将配电室1内部的气体吸入吸风筒19内,然后通过排气孔24排出。
本实施例中,吸风筒19的外侧开设有排气孔24,排气孔24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盖25。
本实施例中,防尘机构包括防尘网10,防尘网10的内端安装有两个磁性杆11,支撑杆7的外侧开设有两个吸引槽12,两个吸引槽12内均设置有磁铁块13,磁性杆11与磁铁块13相互吸引;可以方便对防尘网10安装和拆卸。
工作原理,使用时,接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启动双轴电机17,双轴电机17带动第一动力轴14和第二动力轴18旋转,第一动力轴14通过第一吹风齿轮15和第二吹风齿轮16带动第一旋转杆8旋转,第一旋转杆8带动第一风扇9旋转,第一风扇9旋转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吹风筒6内,通过管道5将气体导入吹气盒2内,然后通过多个吹气口4导出对配电室1内部进行吹气通风,同时第二动力轴18通过第一吸风齿轮21和第二吸风齿轮22带动第二旋转轴20旋转,第二旋转轴20带动第二风扇23旋转,可以将配电室1内部的气体吸入吸风筒19内,然后通过排气孔24排出,可以进行快速通风,启动发热丝3,发热丝3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吹气盒2内部加热,通过吹气口4吹出热气,可以对配电室1内部进行初潮,可以起到防潮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包括配电室(1),配电室(1)的正面转动安装有箱盖(26),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室(1)的右上侧内嵌有吹风筒(6),配电室(1)的右下侧内嵌有吸风筒(19),吹风筒(6)内设置有吹风机构,吸风筒(19)内设置有吸风机构,配电室(1)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动力机构,吹风机构和吸风机构均与动力机构相连,配电室(1)的顶部内壁上安装有吹气盒(2),吹风筒(6)与吹气盒(2)之间连通有同一个管道(5),吹气盒(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气口(4),吹气盒(2)内部设置有发热丝(3),吹风筒(6)的外侧设置有防尘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双轴电机(17),双轴电机(17)安装在配电室(1)的右侧内壁上,双轴电机(17)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动力轴(14)和第二动力轴(18),第一动力轴(14)与吹风筒(6)转动连接,第二动力轴(18)与吸风筒(19)转动连接;所述吹风机构包括支撑杆(7),支撑杆(7)上转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8),第一旋转杆(8)上安装有第一风扇(9),第一风扇(9)位于吹风筒(6)内;所述第一旋转杆(8)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吹风齿轮(15),第一动力轴(1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吹风齿轮(16),第一吹风齿轮(15)与第二吹风齿轮(16)相啮合;所述吸风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20),第二旋转轴(20)转动安装在吸风筒(19)内,第二旋转轴(20)的外侧安装有第二风扇(23),第二风扇(23)位于吸风筒(1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轴(1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吸风齿轮(21),第二旋转轴(20)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吸风齿轮(22),第一吸风齿轮(21)与第二吸风齿轮(22)相啮合;所述吸风筒(19)的外侧开设有排气孔(24),排气孔(24)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盖(25);所述防尘机构包括防尘网(10),防尘网(10)的内端安装有两个磁性杆(11),支撑杆(7)的外侧开设有两个吸引槽(12),两个吸引槽(12)内均设置有磁铁块(13),磁性杆(11)与磁铁块(13)相互吸引。
CN202221016214.4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Active CN217281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6214.4U CN217281660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6214.4U CN217281660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1660U true CN21728166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9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6214.4U Active CN217281660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1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23074U (zh) 一种浴室多功能取暖器
CN205403039U (zh) 具有换气、新风功能的取暖装置
CN105890020A (zh) 带新风功能的吊顶取暖器
CN109000327A (zh) 一种双向通风的通风机
CN101334204B (zh) 一种多功能换气扇
CN101975179B (zh) 风扇结构
CN217281660U (zh) 一种配电室主动式防潮通风装置
CN205717732U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N106368966A (zh) 无叶吊扇
CN201748560U (zh) 分体式空气对流机
CN211209084U (zh) 一种具有散热通风功能的电气控制箱
CN210577375U (zh) 一种智能开关状态指示仪
CN208821261U (zh) 一种用于粮仓检测系统的通风机构
CN211204333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设备
CN208442047U (zh) 一种小型干湿两用吸尘器电风机
CN208871849U (zh) 一种室内取暖器
CN209013318U (zh) 一种新型集成吊顶电器
CN105509221A (zh) 一种空气对流式自动化排风系统
CN205402843U (zh) 一种带排风结构的吹油烟机的核心装置
CN205714884U (zh) 一种家用换气扇
CN205332386U (zh) 一种新风净化器
CN219494313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
CN205403030U (zh) 具有新风功能的换气装置
CN205261785U (zh) 一种能够控制温度的墙内空调系统
CN208793291U (zh) 一种多点式排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