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0605U - 高压直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高压直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0605U
CN217280605U CN202220278343.4U CN202220278343U CN217280605U CN 217280605 U CN217280605 U CN 217280605U CN 202220278343 U CN202220278343 U CN 202220278343U CN 217280605 U CN217280605 U CN 217280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rminal
relay
control board
electr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783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783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0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0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0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其中,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和辅助触点引出结构。继电器本体设有辅助触点,所述辅助触点显露于所述继电器本体外侧;辅助触点引出结构包括端子线和电控板,所述端子线设于所述继电器本体的外侧,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触点,另一端设于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有辅助引出端脚,所述辅助引出端脚通过所述电控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端子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简化继电器中的引出结构的同时,提高引出结构电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为监控主触点的开闭状态,高压继电器通常会携带一组辅助触点。现有技术中的辅助触点的引出往往需要增加复杂的结构,零部件成本也相对较高,复杂的引出结构影响产品美观同时也不利于客户部分工况的安装。另外,复杂的引出结构在受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旨在简化继电器中的引出结构的同时,提高引出结构电连接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和辅助触点引出结构。继电器本体设有辅助触点,所述辅助触点显露于所述继电器本体外侧;辅助触点引出结构包括端子线和电控板,所述端子线设于所述继电器本体的外侧,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触点,另一端设于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有辅助引出端脚,所述辅助引出端脚通过所述电控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端子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端子线具有延伸部、设于所述延伸部一端的连接端和设于所述延伸部另一端的引出端,所述连接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辅助触点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引出端连接于所述电控板。
可选地,所述端子线配置为软导线。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贴合所述继电器本体的一外侧面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延伸部包括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引出端的导电件,以及包覆于所述导电件外表面的绝缘套。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本体还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辅助触点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还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避让孔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避让孔设置,并与所述辅助触点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助触点与所述连接孔焊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继电器本体焊接。
可选地,所述继电器本体开设有线圈腔室,线圈架设于所述线圈腔室,线圈缠绕于所述线圈架,所述线圈架设有线圈端子,所述线圈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电控板还设有电源端脚,所述电源端脚通过所述电控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线圈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控板与所述线圈端子焊接并且固定于所述线圈架。
可选地,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线圈端子设有多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助引出端脚和所述电源端脚并行设于所述电控板的一侧,且朝远离所述电控板的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端子线将辅助触点电引出至电控板上,实现了对辅助触点的电检测,并且电控板设有辅助引出端脚,该辅助引出端脚通过电控板上的线路与端子线电连接,从而将辅助触点引出至外部,使得外部设备可以直接连接辅助触点。通过简单的端子线便能够实现辅助触点到辅助引出端脚的电引出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从辅助触点到电控板的引出结构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降低了引出结构的故障率。从而使得用户能够稳定地从辅助引出端脚对该高压直流继电器内部的元件进行检测,并监控继电器内的主触点的开闭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直流继电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继电器本体 11 辅助触点
12 线圈架 13 线圈
131 第一线圈 132 第二线圈
14 线圈端子 15 安装件
151 避让孔 152 限位槽
21 端子线 211 延伸部
212 连接端 213 引出端
214 连接孔 24 电源端脚
22 电控板 23 引出端脚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1和辅助触点11引出结构。继电器本体1设有辅助触点11,所述辅助触点11显露于所述继电器本体1外侧;辅助触点11引出结构包括端子线21和电控板22,所述端子线21弯曲设于所述继电器本体1的外侧,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触点11,另一端设于所述电控板22;所述电控板22设有辅助引出端213脚,所述辅助引出端213脚通过所述电控板22上的线路与所述端子线21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端子线21将辅助触点11电引出至电控板22上,实现了对辅助触点11的电检测,并且电控板22设有辅助引出端213脚,该辅助引出端213脚通过电控板22上的线路与端子线21电连接,从而将辅助触点11引出至外部,使得外部设备可以直接连接辅助触点11。通过简单的端子线21便能够实现辅助触点11到辅助引出端213脚的电引出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从辅助触点到电控板的引出结构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降低了引出结构的故障率。从而使得用户能够稳定地从辅助引出端213脚对该高压直流继电器内部的元件进行检测,并监控继电器内的主触点的开闭状态。
所述端子线21具有延伸部211、设于所述延伸部211一端的连接端212和设于所述延伸部211另一端的引出端213,所述连接端212开设有连接孔214,所述辅助触点11设于所述连接孔214,所述引出端213连接于所述电控板22。端子线21的延伸方向是由延伸部211决定的。参考图1中的端子线21,通过连接端212的连接孔214和辅助触点11实现电连接,并且通过延伸部211从继电器本体1的侧壁向下延伸,最终延伸至电控板22的位置处且与电控板22连接。通过上述的过程,端子线21可以将辅助触点11引出并与电控板22电连接,如此一来电控板22可以对辅助触点11进行电检测,检测辅助触点11连接的继电器的内部的电路是否正常导通工作。
可选地,所述端子线配置为软导线。软导线的设置使得延伸部211在延伸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长度余量,即使延伸部211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长度余量可以补足延伸部211对连接端212或引出端213带来的拉力,从而防止连接部在外力的作用下直接与连接的部分发生分离,如此一来,软导线的设置使电控板22与辅助触点11的连接具有更强的抗外部干扰的能力。
所述延伸部211贴合所述继电器本体1的一外侧面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延伸部211贴合继电器本体1的外侧面延伸能够减小延伸部211被拉扯的可能,从而降低继电器的故障率。
所述延伸部211包括电连接所述连接端212和所述引出端213的导电件,以及包覆于所述导电件外表面的绝缘套。具体而言,导电件具有一定延展性和可弯曲性,端子线21的延伸部211具有一定的弯曲能力,使得辅助端子和电控板22之间的连接为软连接,也即,拔插电控板22上的元件时,轻微或剧烈的震动都不会影响到电控板22和辅助端子之间的连接问题,以使得电控板22和辅助端子的连接更加可靠。
所述继电器本体1还设有安装件15,所述安装件15开设有避让孔151,所述辅助触点11穿设于所述避让孔151并与所述连接孔214电连接。避让孔151的设置既可以使得辅助触点11轻易穿过,并显露于安装件15的外侧,以方便实现继电器的电的引出,又方便实现辅助触点11和其他线路或引出端213脚的焊接固定。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15还设有限位槽152,所述连接端212设于所述限位槽152,所述避让孔151设于所述限位槽152,所述连接孔214对应所述避让孔151设置,并与所述辅助触点11电连接。限位槽152的设计使得连接端212可以限位安装于限位槽152内,使得连接端212不会轻易发生位移,从而避免了连接端212与辅助触点11之间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对于整个继电器而言,局部的牢固连接有利于提升整个继电器的可靠性。
为了提升辅助触点11、连接孔214和安装件15的连接的稳定,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触点11与所述连接孔214焊接;所述安装件15与所述继电器本体1焊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了导电的同时,还满足了牢固连接。
参考图2,所述继电器本体1开设有线圈13腔室,线圈架12设于所述线圈13腔室,线圈13缠绕于所述线圈架12,所述线圈架12设有线圈端子14,所述线圈端子14的一端与所述线圈1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控板22电连接;所述电控板22还设有电源端脚24,所述电源端脚24通过所述电控板22上的线路与所述线圈端子14电连接。电控板22朝一边缘引出的端脚分为电源端脚24和辅助引出端213脚,电源端脚24通过电控板22上的线路与线圈端子14电连接,而线圈端子14是与线圈13电连接的,也即,通过在电源端子上外接电源可以直接为电控板22进行供电,进而为继电器中的线圈13进行供电。辅助引出端213脚通过电控板22上的线路与端子线21电连接,再通过端子线21与辅助端子电连接。通过辅助引出端213脚能够直接检测继电器线路的工作情况,也可以用于排除故障。
可选地,所述电控板22与所述线圈端子14焊接并且固定于所述线圈架12,为了提高电控板22的安装强度,电控板22与线圈端子14焊接。于另一实施例中,电控板22固定安装于线圈架12上,如此一来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控板22的安装强度,使得电控板22能够牢牢固定于继电器的一侧,不会轻易发生掉落等问题。
可选地,参考图3,所述线圈13包括第一线圈131和第二线圈132,所述线圈端子14设有多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131或所述第二线圈132电连接。于其他实施例中,继电器可以是一个线圈13。也即,本申请中继电器的数量可但不限于单线圈或双线圈。对于双线圈来说,能够节约继电器使用的能力,降低损耗。
可选地,所述辅助引出端213脚和所述电源端脚24并行设于所述电控板22的一侧,且朝远离所述电控板22的方向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引出端213脚和电源端脚24均在外形和材料上是一样的,但其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样的,电源端脚24能够为继电器内部的线圈13提供电源,辅助引出端213脚用于辅助检测继电器的正常工作。于本实施例中,辅助引出端213脚和电源端脚24并行设于电控板22的同一侧有利于用户迅速掌握引出端213脚位置,并进一步地区分出引出端213脚的类型。于其他实施例中,引出端213脚还可以根据功能设置在不同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本体,设有辅助触点,所述辅助触点显露于所述继电器本体外侧;以及
辅助触点引出结构,包括端子线和电控板,所述端子线设于所述继电器本体的外侧,一端连接于所述辅助触点,另一端设于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有辅助引出端脚,所述辅助引出端脚通过所述电控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端子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线具有延伸部、设于所述延伸部一端的连接端和设于所述延伸部另一端的引出端,所述连接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辅助触点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引出端连接于所述电控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线配置为软导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贴合所述继电器本体的一外侧面延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引出端的导电件,以及包覆于所述导电件外表面的绝缘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本体还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辅助触点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还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避让孔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避让孔设置,并与所述辅助触点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触点与所述连接孔焊接;和/或
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继电器本体焊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本体开设有线圈腔室,线圈架设于所述线圈腔室,线圈缠绕于所述线圈架,所述线圈架设有线圈端子,所述线圈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
所述电控板还设有电源端脚,所述电源端脚通过所述电控板上的线路与所述线圈端子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板与所述线圈端子焊接并且固定于所述线圈架;和/或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线圈端子设有多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和/或
所述辅助引出端脚和所述电源端脚并行设于所述电控板的一侧,且朝远离所述电控板的方向延伸设置。
CN202220278343.4U 2022-02-10 2022-02-10 高压直流继电器 Active CN217280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8343.4U CN217280605U (zh) 2022-02-10 2022-02-10 高压直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8343.4U CN217280605U (zh) 2022-02-10 2022-02-10 高压直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0605U true CN21728060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78343.4U Active CN217280605U (zh) 2022-02-10 2022-02-10 高压直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0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7827B (zh) 用于断路器的控制器的隔离机构
CN103069283A (zh) 电流检测器
US6746275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having a protecting function
CN217280605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7009513U (zh) 电池模组输出组件、电池模组和车辆
JP5105530B2 (ja) 検電接地装置用短絡バー
CN21062866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210535755U (zh) 一种配电盒高压采样线束布线固定结构
CN209844154U (zh) 用电安全分析仪
CN218447733U (zh) 新型辅助触点引出结构和继电器
CN210897137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09524277A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组合式断路器
CN219961118U (zh) 走线结构和电源柜
CN216980460U (zh) 具有线圈端子连接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896902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结构
CN215527666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19575538U (zh) 一种弯钩型接地触头
CN220455408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的互感器结构
CN217936183U (zh) 一种电器盒
CN214378311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主回路结构及漏电断路器
CN111740282B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220419480U (zh) 一种电力系统运维故障诊断装置
CN214477270U (zh) 一种框架断路器用触头状态指示机构
CN111668074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866571U (zh) 用于电机系统的插接组件、电机系统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