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5008U -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5008U
CN217275008U CN202220339036.2U CN202220339036U CN217275008U CN 217275008 U CN217275008 U CN 217275008U CN 202220339036 U CN202220339036 U CN 202220339036U CN 217275008 U CN217275008 U CN 217275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storage
cold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storag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90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绵红
李红涛
张晓菲
刘占瑞
王利鑫
王浩
王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390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5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5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5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低温存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包括蓄冷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其中,蓄冷箱,设置于冷库的上部空间,所述蓄冷箱中充注有相变蓄热材料;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蓄冷箱内、且浸没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中,所述蒸发器用于降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冷库外部;压缩机,排气口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接口,回气口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接口;节流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接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接口。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冷库。

Description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温存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力基础设施落后但是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客观上有低温储存食品、药物的需求。但是由于电力的缺乏或供电的不稳定,传统的冷库很难稳定工作。电力中断后,冷冻机组停机,冷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冷库内温度会逐渐升高。如果电力中断时间较长,冷库内的温度会超出其设计储存温度。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相变储冷的冷冻冷库,包括冷库库体、制冷系统、储冷模块组件、货架以及控温系统;储冷模块组件设置于货架的顶部,并随货架一同架设于冷库库体内;制冷系统位于冷库库体的一侧,通过制冷系统产生冷风并输送至冷库库体内进行送冷;控温系统分别与位于冷库库体内、外的测温元件,以及位于储冷模块组件内的测温元件信号连接,同时控温系统与制冷系统通过电路连接,通过控温系统控制制冷系统的启停;储冷模块组件内设有低温相变材料,当制冷系统向冷库库体内送冷时,低温相变材料能够将冷能进行储存;当制冷系统停止工作时,低温相变材料能够释放冷能,维持冷库库体内的低温环境。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储冷模组通过与冷库内的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以储存冷量,储冷模组的温度不能低于冷库内环境的温度,储存的冷量较为有限,抑制冷库内温度上升的作用比较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以解决如何在制冷系统停机的情况下冷库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预设温度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包括蓄冷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其中,蓄冷箱,设置于冷库的上部空间,所述蓄冷箱中充注有相变蓄热材料;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蓄冷箱内、且浸没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中,所述蒸发器用于降低所述蓄冷箱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冷库外部;压缩机,排气口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接口,回气口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接口;节流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接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箱包括蓄冷箱底板、蓄冷箱侧板和隔板,其中,蓄冷箱底板,与冷库顶板之间有第一距离;蓄冷箱侧板,与底板围合形成储存空间;隔板,用于将所述储存空间分隔成多个储存单元,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孔,以使所述相变蓄热材料可以在多个储存单元之间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箱还包括固定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蓄冷箱的侧板,且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螺栓孔,用于与所述冷库顶板或所述冷库侧板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侧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蓄冷箱固定于冷库顶板或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蒸发器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蓄冷箱的所述多个储存单元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箱的底板遮覆所述冷库顶板的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冷库顶板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箱的底板为铝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为水溶液,所述水溶液的相变温度对应于冷库的预设冷藏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充注量小于或等于蓄冷箱容积的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太阳能发电板,设置于冷库顶板的上方,用于为所述压缩机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库包括上述的制冷装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蒸发器直接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可以使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小于或等于冷库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值,从而增加相变蓄热材料的蓄冷量,进而提高冷库在压缩机停机后保温时间;
2、通过蓄冷箱与冷库内空气的热量交换降低冷库内的温度,由于相变蓄热材料相变点的存在,在降低冷库内温度时可以避免将冷库温度降低至相变温度以下,防止冷库温度向下超出预设范围;
3、蒸发器通过蓄冷箱中的相变蓄热材料间接与冷库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降温过程比较温和,保温效果持久。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库去掉部分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库去掉部分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蓄冷箱;110:蓄冷箱底板;120:蓄冷箱侧板;130:隔板;131:连通孔;140:固定件;
210:蒸发器;220:冷凝器;230:压缩机;240:节流装置;
310:冷库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般地,冷库包括库体以及用于给库体内的冷藏空间制冷的制冷系统,现有冷库中,制冷系统一般是由冷藏空间的一侧直接将蒸发器表面的冷量吹送至冷藏空间,以降低冷藏空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压缩机停机,冷藏空间的温度缓慢上升,温度上升至预设值需要重新启动压缩机。该种形式的冷库在压缩机启动至停机的一个工作周期内制冷量较低,无法使冷藏空间长时间保持低温环境。
基于该现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其利用蒸发器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通过存储相变蓄热材料的蓄热箱与冷藏空间的热量交换降低冷藏空间的温度。压缩机停机以后,依靠相变蓄热材料存储的大量冷量,通过蓄热箱释放冷量来中和冷藏空间内热量从而可以使冷藏空间可以长时间保持低温环境。
结合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包括蓄冷箱100、蒸发器210、冷凝器220、压缩机230和节流装置240,其中,蓄冷箱100,设置于冷库的上部空间,蓄冷箱100中充注有相变蓄热材料;蒸发器210,设置于蓄冷箱100内、且浸没于相变蓄热材料中,蒸发器210用于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冷凝器220,设置于冷库外部;压缩机230,排气口连接于冷凝器220的第一接口,回气口连接于蒸发器210的第二接口;节流装置240,一端连接于冷凝器220的第二接口,另一端连接于蒸发器210的第一接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冷库的库板包括顶板和侧板,顶板和侧板围合出与外界环境相对独立的冷藏空间。冷库的库板优选使用保温材料或者采取保温措施,通过隔绝冷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提高冷库的保温性能。冷库还设置有制冷装置,用于降低冷库内的温度。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230、冷凝器220、节流装置240和蒸发器210,压缩机230、冷凝器220节流装置240和蒸发器210通过冷媒管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经过压缩机230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通过冷凝器220的第一接口进入冷凝器220,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温度被降低,经过节流装置240节流以液态形式从蒸发器210的第一接口进入蒸发器210,液态冷媒蒸发吸热从而降低蒸发器210的冷媒,蒸发后的冷媒通过蒸发器210的第二接口被压缩机230的回气口吸入。通过这样的循环蒸发器210所在位置的温度被不断降低。冷凝器220设置于冷库外部,冷凝器220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制冷装置还包括蓄冷箱100,蓄冷箱100设置于冷库的上部空间,蓄冷箱100中充注有相变蓄热材料,蒸发器210设置于蓄热箱内、且浸没于相变蓄热材料中。制冷装置中的冷媒循环时,蒸发器210吸收相变蓄热材料的热量,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蓄冷箱100与冷库上部空间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降低冷库上部空间的空气的温度。冷库上部空间的空气温度降低,密度增大,向下运动,同时冷库下部空间的空气上浮动。这样,依靠空气密度差形成冷库内空气的循环,从而均匀地降低冷库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当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降低至其相变点时,相变蓄热材料由液态成为固液两相的状态,直至全部凝结为固态。
固态相变材料的导热能力下降,蓄冷箱100整体的温度不容易继续降低,冷库内的温度维持在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点附近。压缩机停机以后,冷库内温度上升,相变蓄热材料吸收冷库的热量并发生相变。在相变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相变蓄热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保持其相变点温度,从而使冷库内部的温度也保持在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点附近。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装置,蒸发器210直接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可以使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小于或等于冷库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值,从而增加相变蓄热材料的储冷能力,进一步地,提高冷库在压缩机停机后保温时间。通过蓄冷箱与冷库内空气的热量交换降低冷库内的温度,由于相变蓄热材料相变点的存在,在降低冷库内温度时可以避免将冷库温度降低至相变温度以下,防止冷库温度向下超出预设范围。蒸发器210通过蓄冷箱1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间接与冷库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降温过程比较温和,保温效果持久。
可选地,蓄冷箱100包括蓄冷箱底板110、蓄冷箱侧板120和隔板130,其中,蓄冷箱底板110,与冷库顶板310之间有第一距离;蓄冷箱侧板120,与蓄冷箱底板110围合形成储存空间;隔板130,用于将储存空间分隔成多个储存单元,隔板130开设有连通孔131,以使相变蓄热材料可以在多个储存单元之间流动。
为了使冷库内的空气在冷热密度差的作用下进行自循环,蓄冷箱100设置于冷库的上部空间。蓄冷箱底板110与冷库顶板310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蓄冷箱侧板120和隔板130的高度,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与蓄冷箱侧板120围合形成储存空间,以充注相变蓄热材料。为了提高蓄冷箱100与冷库上部空间的空气之间的换热效果,蓄冷箱100的底部面积比较大,优选地覆盖冷库的整个顶板。隔板130将储存空间分隔成多个储存单元,隔板130起到增强蓄冷箱100结构强度的作用,防止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跨度太大发生变形甚至损坏。隔板130开设有连通孔131,相变蓄热材料可以在多个储存单元之间流动,从而使各个蓄冷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温度保持一致,液位保持一致。
可选地,连通孔131开设于隔板130与蓄冷箱底板110连接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形式,在蓄冷箱1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充注量比较少的情况下相变蓄热材料依然可以在多个储存单元之间流动,从而使各个蓄冷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保持相同的液位。
可选地,蓄冷箱100还包括固定件140,第一端固定于蓄冷箱100的蓄冷箱侧板120,第二端沿冷库顶板310或蓄冷箱侧板120延伸,固定件140的第二端设置有螺栓孔;其中,固定件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件140沿蓄冷箱侧板120间隔设置,以将蓄冷箱100固定于冷库顶板310或侧壁。
固定件140沿蓄冷箱侧板120间隔设置,蓄冷箱100固定于冷库顶板310或侧壁。当蓄冷箱100固定于冷库顶板310时,固定件140的第二端沿冷库顶板310延伸,通过螺栓固定于顶板。蓄冷箱100固定于冷库的蓄冷箱侧板120时,固定件140的第二端沿冷库的侧壁延伸,通过螺栓固定于侧壁。在具体的设置过程中,也可以一部分固定件140通过螺栓固定于顶板,一部分固定件140固定于侧壁。固定件140固定于蓄冷箱100的蓄冷箱侧板120,一方面实现了对于蓄冷箱100的固定,另一方面实现了对于蓄冷箱侧板120的侧向支撑。具体地,蓄冷箱侧板120受到相变蓄热材料的压力,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如果不对其进行侧向支撑,蓄冷箱侧板120有可能变形,导致相变蓄热材料溢出。固定件140固定连接于蓄冷箱侧板120,可以抵消蓄冷箱侧板120受到的来自相变蓄热水平方向的压力。这样的设置形式,有利于蓄冷箱100更好地储存相变蓄热材料。
可选地,蒸发器2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蒸发器21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蓄冷箱100的多个储存单元中。
隔板130将蓄冷箱100的储存空间分隔成多个储存单元,每个储存单元中设置有一个蒸发器210,可以均匀地降低蓄冷箱100中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隔板130开设有连通孔131,虽然多个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可以通过连通孔131保持相同的液位,但是相变蓄热材料在相邻的储存单元之间的交换量较少,相变蓄热材料在蓄冷箱100中为接近静态的形式存在。如果只设置一个蒸发器210,蒸发器210不同管段的温度不同,蓄冷箱100中不同位置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变化也不相同。设置有多个蒸发器210,有利于将不同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均匀地降低至预设温度。设置多个蒸发器210提高了蒸发器210与相变蓄热材料的换热效果,可以提高相变蓄热材料的降温速度。
可选地,每个蒸发器210均串联连接有控制阀,每个存储单元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存储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调整控制阀的开度。
受到冷媒分配不均、多个储存单元换热效率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制冷装置不能很好地使多个储存单元的相变蓄热材料温度同步降低。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得各个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如果其温度低于预设值,则减小与该储存单元对应的蒸发器210所串联的控制阀的开度,通过减小冷媒流量降低该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降温速度。反之则增大该储存单元对应的蒸发器210所串联的控制阀的开度,通过增大冷媒流量提高该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降温速度,从而使多个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可以均匀同步降低。
可选地,冷凝器220、节流装置240和压缩机230的数量为多个,每个蒸发器210均对应单独的冷凝器220、节流装置240和压缩机230,并与之形成独立的制冷单元。
这样的设置形式,有利于各个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独立控制,并且可以提高制冷装置对于蓄冷箱100中相变蓄热材料的降温速度。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冷库中靠近侧壁的位置与外界热交换较多,温度较高,可以提高蓄冷箱100中靠近侧壁的各个储存单元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从而对靠近冷库侧壁的区域与外界热交换的热量进行补偿,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库内温度的均匀性。这样的设置形式,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可操作性,使其可以通过单独控制各个制冷单元的启停和输出功率实现对冷库多种多样的降温策略。
可选地,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为金属蓄冷箱底板110。
蓄冷箱1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主要通过蓄冷箱底板110与冷库中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金属具有较好的热传递性能,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为金属,有利于制冷装置与冷库的空气之间热量交换的进行。此外,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为金属,蓄冷箱100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遮覆冷库顶板310的下表面。
制冷装置通过蓄冷箱100与冷库中空气的热量交换降低冷库内的温度。蓄冷箱100覆盖冷库顶板310的下表面,这样可以使蓄冷箱100获得与冷库内的空气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此外,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覆盖冷库顶板310的下表面,蓄冷箱100的蓄冷箱底板110在仰视视角下成为了冷库顶板310,蓄冷箱100蓄冷箱底板110覆盖冷库顶板310的下表面,可以使冷库获得整齐一致的外观。
可选地,冷凝器220和压缩机230设置于冷库顶板310的上表面。
冷凝器220和压缩机230设置于冷库顶板310的上表面,可以缩短冷凝器220和压缩机230与蒸发器210之间的冷媒管的长度,结余制冷装置的成本。此外,冷凝器220和压缩机230设置于冷库顶上,有效利用了空间,减小了制冷装置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蓄冷箱的底板为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结构强度,可以在提高蓄冷箱与冷库内环境的换热效率的同时使蓄冷箱保持利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蓄冷箱的底板为铝板,这样在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轻蓄冷箱自身的重量,降低蓄冷箱的安装难度。
可选地,相变蓄热材料为水溶液,水溶液的相变温度对应于冷库的预设冷藏温度。
水的比热容较大,而且成本较低容易取得。在水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改变水溶液的结冰温度,从而使其对应于冷库的预设冷藏温度。使用水溶液作为相变蓄热材料,可以降低制冷装置的成本,提高制冷装置对冷库内温度的控制能力。
可选地,相变蓄热材料的充注量小于或等于蓄冷箱100容积的80%。
水溶液结冰时,液态水中水分子排布不规则,凝固后,由于氢键的作用,水分子间形成四面体结构,使得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所以水变冰后体积增大,体积膨胀率约为9%。相变蓄热材料的充注量低于蓄冷箱100容积的80%,可以避免相变蓄热材料凝固时溢出蓄冷箱100或与冷库顶板310接触。
可选地,制冷装置还包括电阳能发电板320,设置于冷库顶板310的上方,用于为压缩机230供电。
太阳能发电板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可以利用电阳能为压缩机230提供电力。在白天,日光充足,依靠太阳能发电,压缩机230运行,蒸发器210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相变蓄热材料通过蓄冷箱100与冷库内的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降低冷库内的温度。冷库内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也即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后,相变材料发生相变,从而储存大量的冷量。在晚上,太阳能装置不能发电,相变蓄热材料缓慢释放出冷量,从而使冷库内的温度可以继续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这样的设置形式,制冷装置可以更节能环保地为冷库创造低温环境。
结合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库,包括上述的制冷装置。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库,蒸发器210直接降低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可以使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小于或等于冷库预设温度范围的最低值,从而增加相变蓄热材料的蓄冷量,进一步地,提高冷库在压缩机230停机后保温时间。通过蓄冷箱100与冷库内空气的热量交换降低冷库内的温度,由于相变蓄热材料相变点的存在,在降低冷库内温度时可以避免将冷库温度降低至相变温度以下,防止冷库温度向下超出预设范围。蒸发器210通过蓄冷箱100中的相变蓄热材料间接与冷库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降温过程比较温和,保温效果持久。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冷箱,设置于冷库的上部空间,所述蓄冷箱中充注有相变蓄热材料;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蓄冷箱内且浸没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中,用于降低所述蓄冷箱中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温度;
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冷库外部;
压缩机,排气口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接口,回气口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接口;
节流装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接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箱包括:
蓄冷箱底板,与冷库顶板之间有第一距离;
蓄冷箱侧板,与所述蓄冷箱底板围合形成储存空间;
隔板,用于将所述储存空间分隔成多个储存单元,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孔,以使所述相变蓄热材料可以在多个储存单元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箱还包括:
固定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蓄冷箱的侧板,第二端沿冷库顶板或冷库侧板延伸,且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螺栓孔,用于与所述冷库顶板或所述冷库侧板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侧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蓄冷箱固定于冷库顶板或冷库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蒸发器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蓄冷箱的所述多个储存单元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箱的底板遮覆所述冷库顶板的下表面;和/或,
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冷库顶板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箱的底板为铝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为水溶液,所述水溶液的相变温度对应于冷库的预设冷藏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蓄热材料的充注量小于或等于蓄冷箱容积的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太阳能发电板,设置于冷库顶板的上方,所述压缩机为直流压缩机,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用于为所述压缩机供电。
10.一种冷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
CN202220339036.2U 2022-02-18 2022-02-18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Active CN217275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9036.2U CN217275008U (zh) 2022-02-18 2022-02-18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9036.2U CN217275008U (zh) 2022-02-18 2022-02-18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5008U true CN21727500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9036.2U Active CN217275008U (zh) 2022-02-18 2022-02-18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5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306C (zh) 一种电冰箱
CN112460711B (zh) 一种冷水机组控制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
CN101441014A (zh) 太阳能光伏蓄能冰箱系统
US8136368B2 (en) Modular evaporator a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chillers
CN102427148B (zh) 大功率ups专用空调电池柜及调控蓄电池工作温度的方法
KR101371362B1 (ko) 멀티냉각방식 열교환기 일체형 p.c.m 축냉조
CN204460887U (zh) 一种太阳能环形热管型蓄冷冰箱
CN217275008U (zh) 用于冷库的制冷装置、冷库
WO2021189871A1 (zh) 冷水空调机组
CN106839575B (zh) 一种风冷无霜卧式冷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07950A (zh) 一种风冷冰箱制冷模块及其冰箱
CN2830999Y (zh) 一种电冰箱
CN204513877U (zh) 冰蓄冷式制冷装置
CN215892814U (zh) 一种带有储冷机构的微通道节能系统
CN212778142U (zh) 一种智能冷库
CN209960821U (zh) 一种带蓄冷功能的直冷式吹涨板蒸发器的冷藏箱
CN104534586A (zh) 系列化直接蒸发式高效多温蓄冰槽
CN2709888Y (zh) 一种蓄冷蒸发器
CN114076473A (zh) 一种智能冷库
CN206875803U (zh) 分布式光伏直驱果蔬保鲜冷藏系统
CN216204591U (zh) 一种具有电场保鲜功能的恒温冷库
CN206875817U (zh) 一种多层自循环饮料水柜
CN202333080U (zh) 大功率ups专用空调电池柜
CN220397719U (zh) 一种双凹蜂窝洞穴中空结构充冷站蓄能芯
CN105987557A (zh) 冰蓄冷式制冷装置及制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