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716U -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716U
CN217270716U CN202221047045.0U CN202221047045U CN217270716U CN 217270716 U CN217270716 U CN 217270716U CN 202221047045 U CN202221047045 U CN 202221047045U CN 217270716 U CN217270716 U CN 217270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ylinder
liquid
flange
hydrogen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70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杨
肖刚
黎卯
丁华云
袁波
苏开科
郑乐辉
黄宣
高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jiete Clea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jiete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jiete Clea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jiete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70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组合气缸;气缸法兰,设置于所述组合气缸的一端;端法兰,与所述气缸法兰连接;其中,所述气缸法兰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端法兰内形成有第二冷却腔,所述组合气缸内形成有冷却槽。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端法兰设有独立的冷却腔,通过循环冷却液可实现高温腔端部冷却;气缸法兰设有环绕排气阀的冷却腔,通过循环冷却液可实现对整个排气阀的冷却;组合气缸设有连通气缸法兰冷却腔的螺旋冷却槽,能高效的带走热量,另水槽与缸套外壁紧密配合,给与足够的强度支撑,则缸套壁可以设计相对稍薄,那么热传递就很快,冷却效果会比较明显。

Description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驱式氢气压缩机高温气体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液驱式氢气压缩机高温气体冷却虽然有多重渠道,但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若同时实施则成本会提高。
首先,压缩机缸套外加水套,对于缸套壁有一定的冷却作用,但缸套本身是受压元件,那么缸套强度要高,缸套壁必然设计相对很厚,那么必然导致热传递过慢,另外根据水套中冷却水流动特性,水流存在紊流的状态,靠近缸套壁的水温必定比远离缸套壁的水温高且流速慢,循环水不能彻底带走热量,效果甚微。
其次,在压缩机出口管路加水套,这段管路很短,高速流动的气体瞬间就通过了,冷却效果甚微,而且生产工艺不方便,提高了造价成本。
另外,在压缩机出口管路后端加一组或多组换热系统,根据热交换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颇大,虽然可以满足冷却工艺,但成本也会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
组合气缸;
气缸法兰,设置于所述组合气缸的一端;
端法兰,与所述气缸法兰连接;
其中,所述气缸法兰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端法兰内形成有第二冷却腔,所述组合气缸内形成有冷却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组合气缸、气缸法兰和端法兰。其中,在气缸法兰形成第一冷却腔,第一冷却腔能够输送冷却液,从而对气缸法兰进行冷却。在端法兰形成有第二冷却腔,第二冷却腔能够再次输送冷却液,从而对端法兰进行冷却。此外,在组合气缸形成有冷却槽,冷却液进入冷却槽后,对气缸本体进行冷却。本装置提供多个冷却通道,对气缸的各个结构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腔环绕组合气缸的排气阀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冷却液进入第一冷却腔后,由于第一冷却腔环绕排气阀,因此还能够对排气阀进行冷却过程,提高冷却阀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腔开设有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冷却槽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冷却液经第一进液口进入,并在第一冷却腔内完成冷却后,由第一出液口流出。第一出液口与冷却槽连通,确保冷却液再次进入冷却槽进行冷却过程,形成了冷却液完整的冷却回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冷却槽的连接处为三通结构,其中两个通道用于和第一出液口以及冷却槽连通,剩余一个通道直接排空。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出液口和冷却槽的连接处设置三通结构,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通,并且其中一个通道作为排空通道,能够避免大量的冷却液涌入冷却槽的情况,实现冷却液的流量调节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冷却腔形成在端法兰的内部,并构成梯形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冷却形成梯形的结构,一方面能够保证冷却液与端法兰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冷却液的缓冲,确保冷却液在第二冷却腔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冷却质量以及冷却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冷却腔开设有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延长线垂直。
在本技术方案中,冷却液经第二进液口进入第二冷却腔,并进过第二出液口直接排出,可以添加冷却液回收管路,将第二出液口直接连接在冷却液回收管路,以实现冷却液的回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槽呈螺旋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冷却槽呈螺旋结构,能够增加冷却液行程,从而增加冷却液和气缸结构的接触时间以及接触面积,保证最大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槽开设有第三出液口,经第一出液口进入冷却槽的冷却液由第三出液口排出。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三出液口可以直接排空,或者连接冷却液回收管路,保证冷却液的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端法兰设有独立的冷却腔,通过循环冷却液可实现高温腔端部冷却。
2.气缸法兰设有环绕排气阀的冷却腔,通过循环冷却液可实现对整个排气阀的冷却。
3.组合气缸设有连通气缸法兰冷却腔的螺旋冷却槽,其优势在于冷却液通道为单一的螺旋式,能高效的带走热量,另水槽与缸套外壁紧密配合,给与足够的强度支撑,则缸套壁可以设计相对稍薄,那么热传递就很快,冷却效果会比较明显。
4.通过从根源分别冷却受热部件大大提高冷却效率后,那么出口管路加的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根据热交换计算可以降低不少,既保证了换热效率又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的立体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组合气缸;2、气缸法兰;3、端法兰;4、第一冷却腔;41、第一进液口;42、第一出液口;5、第二冷却腔;51、第二进液口;52、第二出液口;6、冷却槽;61、第三出液口;7、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
组合气缸1;
气缸法兰2,设置于所述组合气缸1的一端;
端法兰3,与所述气缸法兰2连接;
其中,所述气缸法兰2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4,所述端法兰3内形成有第二冷却腔5,所述组合气缸1内形成有冷却槽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组合气缸1、气缸法兰2和端法兰3。其中,在气缸法兰2形成第一冷却腔4,第一冷却腔4能够输送冷却液,从而对气缸法兰2进行冷却。在端法兰3形成有第二冷却腔5,第二冷却腔5能够再次输送冷却液,从而对端法兰3进行冷却。此外,在组合气缸1形成有冷却槽6,冷却液进入冷却槽6后,对气缸本体进行冷却。本装置提供多个冷却通道,对气缸的各个结构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气质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
组合气缸1;
气缸法兰2,设置于所述组合气缸1的一端;
端法兰3,与所述气缸法兰2连接;
其中,所述气缸法兰2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4,所述端法兰3内形成有第二冷却腔5,所述组合气缸1内形成有冷却槽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包括组合气缸1、气缸法兰2和端法兰3。其中,在气缸法兰2形成第一冷却腔4,第一冷却腔4能够输送冷却液,从而对气缸法兰2进行冷却。在端法兰3形成有第二冷却腔5,第二冷却腔5能够再次输送冷却液,从而对端法兰3进行冷却。此外,在组合气缸1形成有冷却槽6,冷却液进入冷却槽6后,对气缸本体进行冷却。本装置提供多个冷却通道,对气缸的各个结构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气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腔4环绕组合气缸1的排气阀7设置。
具体地,冷却液进入第一冷却腔4后,由于第一冷却腔4环绕排气阀7,因此还能够对排气阀7进行冷却过程,提高冷却阀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腔4开设有第一进液口41以及第一出液口42,所述第一出液口42与所述冷却槽6连通。
具体地,冷却液经第一进液口41进入,并在第一冷却腔4内完成冷却后,由第一出液口42流出。第一出液口42与冷却槽6连通,确保冷却液再次进入冷却槽6进行冷却过程,形成了冷却液完整的冷却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口42与所述冷却槽6的连接处为三通结构,其中两个通道用于和第一出液口42以及冷却槽6连通,剩余一个通道直接排空。
具体地,第一出液口42和冷却槽6的连接处设置三通结构,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通,并且其中一个通道作为排空通道,能够避免大量的冷却液涌入冷却槽6的情况,实现冷却液的流量调节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腔5形成在端法兰3的内部,并构成梯形结构。
具体地,第二冷却形成梯形的结构,一方面能够保证冷却液与端法兰3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冷却液的缓冲,确保冷却液在第二冷却腔5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冷却质量以及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腔5开设有第二进液口51以及第二出液口52,所述第二进液口51和所述第二出液口52延长线垂直。
具体地,冷却液经第二进液口51进入第二冷却腔5,并进过第二出液口52直接排出,可以添加冷却液回收管路,将第二出液口52直接连接在冷却液回收管路,以实现冷却液的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槽6呈螺旋结构。
具体地,冷却槽6呈螺旋结构,能够增加冷却液行程,从而增加冷却液和气缸结构的接触时间以及接触面积,保证最大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槽6开设有第三出液口61,经第一出液口42进入冷却槽6的冷却液由第三出液口61排出。
具体地,第三出液口61可以直接排空,或者连接冷却液回收管路,保证冷却液的流出。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合气缸(1);
气缸法兰(2),设置于所述组合气缸(1)的一端;
端法兰(3),与所述气缸法兰(2)连接;
其中,所述气缸法兰(2)内形成有第一冷却腔(4),所述端法兰(3)内形成有第二冷却腔(5),所述组合气缸(1)内形成有冷却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4)环绕组合气缸(1)的排气阀(7)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4)开设有第一进液口(41)以及第一出液口(42),所述第一出液口(42)与所述冷却槽(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42)与所述冷却槽(6)的连接处为三通结构,其中两个通道用于和第一出液口(42)以及冷却槽(6)连通,剩余一个通道直接排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腔(5)形成在端法兰(3)的内部,并构成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腔(5)开设有第二进液口(51)以及第二出液口(52),所述第二进液口(51)和所述第二出液口(52)延长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6)呈螺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6)开设有第三出液口(61),经第一出液口(42)进入冷却槽(6)的冷却液由第三出液口(61)排出。
CN202221047045.0U 2022-04-29 2022-04-29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Active CN217270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7045.0U CN217270716U (zh) 2022-04-29 2022-04-29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7045.0U CN217270716U (zh) 2022-04-29 2022-04-29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716U true CN21727071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9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7045.0U Active CN217270716U (zh) 2022-04-29 2022-04-29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7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3137A (zh) * 2023-05-30 2023-09-15 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气缸及驱动总成
CN117386578A (zh) * 2023-10-19 2024-01-12 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体进出液的液驱循环液封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3137A (zh) * 2023-05-30 2023-09-15 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气缸及驱动总成
CN116753137B (zh) * 2023-05-30 2024-04-23 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气缸总成
CN117386578A (zh) * 2023-10-19 2024-01-12 烟台东德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体进出液的液驱循环液封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70716U (zh) 液驱式氢气压缩机缸套组冷却结构
CN109149007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液冷板
CN111509333A (zh) 一种电池包的分区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15324985B (zh) 自动调节式换热器
CN219082000U (zh) 一种带冷却功能的液压油箱
CN215771222U (zh) 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293533U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冷却系统
CN211079121U (zh) 一种发酵液快速冷却装置
CN110043355B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209594132U (zh) 一种液冷式充电电源散热装置、充电电源
CN208024453U (zh) 小型单缸水冷式柴油机
CN219319111U (zh) 无噪声无震动的蒸汽直接加热装置
CN211843379U (zh) 一种压机分段节能冷却系统
CN217236543U (zh) 一种双冷源并联换热的热交换系统
CN219323353U (zh) 饮水机冷胆及饮水机
CN220852613U (zh) 用于板栅连铸动模的导热油循环装置
CN219064219U (zh) 一种采用螺旋折流板的高效换热器
CN221076787U (zh) 一种高温电加热器内部隔热筒体结构
CN215413314U (zh) 仿生分形板式换热器
CN116608713B (zh) 一种仿生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17483313U (zh) 一种化工冷却器
CN212707937U (zh) 一种往复式循环水道筒体
CN219284029U (zh) 一种低碳节能型换热器
CN216658646U (zh) 一种热挤压模具的快速冷却机构
CN114941917B (zh) 半导体温差片制热制冷综合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