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536U -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536U
CN217270536U CN202220692632.9U CN202220692632U CN217270536U CN 217270536 U CN217270536 U CN 217270536U CN 202220692632 U CN202220692632 U CN 202220692632U CN 217270536 U CN217270536 U CN 217270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core
exhaust gas
gas recirculation
val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26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正海
项志中
杨庆刚
龙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26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包括阀芯组件和阀门壳体,阀芯组件包括相接的阀芯杆和阀芯筒,阀门壳体包括阀座和阀盖,阀芯杆套设于阀盖内且能够被驱动沿阀盖的内壁运动,阀芯筒套设于阀座内且能够跟随阀芯杆沿阀座的内壁在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之间运动;阀座第二端的端面设有多个出气孔,阀座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气孔;阀座的外部能够通过多个进气孔连通于阀芯筒内,阀芯筒能够通过多个出气孔连通于阀座外部。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于阀座侧壁的多个进气孔、设于阀座第二端端面的多个出气孔对气流紊流进行整流降速,进而大大降低了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工作时的噪音。

Description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是一种将发动机高温燃烧废气与进气混合导入气缸再次燃烧的技术,可以控制燃烧温度和降低NOx排放,并能改善燃油经济性,已在现代发动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采用EGR技术,一般需要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阀(简称,EGR阀)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目前EGR阀多采用蝶阀、摆动阀和提升阀等结构,这些阀的阀芯部分布置于流道中,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阀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包括:阀芯组件和阀门壳体,阀芯组件包括相接的阀芯杆和阀芯筒,阀门壳体包括阀座和阀盖,阀盖的第一端连接于阀座的第一端;
阀芯杆套设于阀盖内,且能够被驱动沿阀盖的内壁运动,阀芯筒套设于阀座内,且能够跟随阀芯杆沿阀座的内壁在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之间运动;
阀座第二端的端面设有多个出气孔,阀座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气孔;阀芯筒内部中空,阀座的外部能够通过多个进气孔连通于阀芯筒内,阀芯筒靠近多个出气孔的一端能够通过多个出气孔连通于阀座外部;
当阀芯筒处于封堵位置时,多个进气孔与阀芯筒的侧壁紧密贴合,以使得阀座外部无法通过多个进气孔连通阀芯筒内;
当阀芯筒处于非封堵位置时,多个进气孔中的至少部分进气孔未与阀芯筒的侧壁紧密贴合,阀座外部通过至少部分进气孔连通阀芯筒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废气能够在阀芯筒处于非封堵位置时通过阀座侧壁的进气孔进入阀芯筒内,进而通过阀座第二端的端面上的多个出气孔流出,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控制阀芯筒的位置控制进出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废气量,实现对废气流量的灵活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于阀座侧壁的多个进气孔、设于阀座第二端端面的多个出气孔对气流紊流进行整流降速,进而大大降低了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工作时的噪音,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阀芯杆沿阀盖内壁运动,因而阀盖内壁可理解为阀芯杆的一个导向区间,阀芯筒沿阀座内壁运动,因而阀座内壁可理解为阀芯筒的一个导向区间,通过两个导向区间能够有效避免阀芯杆和阀芯筒在运动时发生轴心线偏移,进而有助于防止废气泄漏。
可选的,多个进气孔环设于阀座的侧壁,多个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均呈蜂窝状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通过蜂窝状分布的多个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对气流紊流进一步进行整流降速并输出规则整齐的气流,可进一步降低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工作时的噪音。
可选的,阀门壳体还包括阀体,阀体套设于阀座外;阀体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连通于阀座的多个进气孔,出口连通于阀座的多个出气孔;
阀体内设有连通于多个进气孔和进口的集气环腔,集气环腔位于进口与阀座的多个进气孔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利用设于阀体内且连通于多个进气孔和进口的集气环腔,使得进入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废气在集气环腔处得到减速稳压,以消除紊流,从而进一步减小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工作时的噪音。
可选的,阀芯筒远离多个出气孔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平衡通道,平衡通道连通于阀芯筒内和阀芯筒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通过在阀芯筒上开设连通于阀芯筒内和阀芯筒外的平衡通道,可有效减小阀芯筒沿阀座内壁运动时的气体阻力,使得阀芯组件在较小驱动力作用下仍然能够工作,有助于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适用于更小的执行器,减小成本。
可选的,阀芯筒靠近多个出气孔的筒段为弧形筒段,弧形筒段朝向阀芯筒内弯曲;
阀座的内壁设有锥形密封面,当阀芯筒处于封堵位置时,弧形筒段密封抵接于锥形密封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芯筒靠近多个出气孔的筒段为弧形筒段且该弧形筒段朝向阀芯筒内弯曲,阀座的内壁设有锥形密封面,因而能够在阀芯筒处于封堵位置时,使得阀芯筒靠近多个出气孔的筒段与阀座的锥形密封面形成球面/锥面密封配合副,进而能够在阀芯筒的轴心线与阀座的轴心线发生偏移时也能保持贴合密封,具有较佳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阀座包括阀座套和衬套,衬套嵌套于阀座套内,阀芯筒沿衬套的内壁在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运动;多个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设于阀座套;
阀盖包括阀盖壳和轴套,轴套嵌套于阀盖壳内,阀芯杆沿轴套内壁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设于阀座套内的衬套、套设于阀盖壳内的轴套能够使得阀座和阀盖更耐磨,从而能够有效延长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活塞环和第二活塞环;
第一活塞环设于阀芯筒的外壁,第二活塞环设于阀芯杆的外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阀芯筒外壁和阀芯杆外壁分别设置活塞环,能够有效防止废气自阀芯筒外壁和阀座内壁之间的间隙以及阀芯杆外壁和阀盖内壁之间的间隙泄漏,提高了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密封性。
可选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阀芯杆沿阀盖的内壁运动;
驱动组件包括外壳、推杆、柔性膜盒和弹簧,推杆的一端固定于柔性膜盒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阀芯杆远离阀芯筒的一端;
柔性膜盒设于外壳内,并将外壳内的空间分割为相互独立且隔离的膜盒腔和环境腔;膜盒腔用于连通真空源,环境腔用于连通大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膜盒腔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膜盒腔的底部;在膜盒腔内的气压小于环境腔内的气压,且膜盒腔内的气压与环境腔内的气压差值大于阈值气压时,柔性膜盒的底部压缩弹簧朝远离环境腔的方向运动;推杆能够跟随柔性膜盒的底部沿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当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阀芯筒处于封堵位置;
当推杆处于第二位置时,阀芯筒处于非封堵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包括以上各实施例及其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阀芯筒的位置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位置信息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实施例及其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中阀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中阀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2:密封环;3:密封垫;
4:阀门壳体;
41:阀座;411:阀座套;4111:进气孔;4112:出气孔;4113:锥形密封面;4114:密封槽;4115:台阶;412:衬套;42:阀体;421:集气环腔;422:出口;423:进口;43:阀芯组件;431:阀芯筒;4311:平衡通道;4312:弧形筒段;432:阀芯杆;433:第一活塞环;434:第二活塞环;44:阀盖;441:阀盖壳;442:轴套;
5:驱动组件;
51:电气插口;52:真空管接口;54:推杆;55:柔性膜盒;550:膜盒腔;56:弹簧;57:外壳;570:环境腔;58:隔热罩;59:支架;590:位置传感器;
6:螺栓;
7:螺栓;
A1:圆心;
81:发动机本体;811:进气总管;812:排气总管;821:高压EGR冷却器;822:低压EGR冷却器;831:涡轮机;832:压气机;83:中冷器;84:三元催化器;85:空气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地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应用于废气再循环技术,能够通过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调节再次进入发动机气缸的废气量。其中,废气再循环技术是一种将发动机高温燃烧废气与进气混合导入气缸再次燃烧的技术,可以控制燃烧温度和降低NOx排放,并能够改善燃油的经济性。
请参考图1~图5,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包括阀芯组件43和阀门壳体4,阀芯组件43包括相接的阀芯杆432和阀芯筒431,阀门壳体4包括阀座41和阀盖44,阀盖44的第一端连接于阀座41的第一端。
阀芯杆432套设于阀盖44内,且能够被驱动沿阀盖44的内壁运动,阀芯筒431套设于阀座41内,且能够跟随阀芯杆432沿阀座41的内壁在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之间运动。
请参考图3和图4,阀座41第二端的端面设有多个出气孔4112,阀座41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气孔4111;阀芯筒431内部中空,阀座41的外部能够通过多个进气孔4111连通于阀芯筒431内,阀芯筒431靠近多个出气孔4112的一端能够通过多个出气孔4112连通于阀座41外部。其中,阀座41第二端的端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还可以圆弧面等等,可结合出气孔4112直径设计和布置方式,利用声波反射原理通过不同形状的端面实现更好的消声降噪效果。
当阀芯筒431处于封堵位置时,多个进气孔4111与阀芯筒431的侧壁紧密贴合,以使得阀座41外部无法通过多个进气孔4111连通阀芯筒431内,此时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可理解为处于关闭状态。
当阀芯筒431处于非封堵位置时,多个进气孔4111中的至少部分进气孔4111未与阀芯筒431的侧壁紧密贴合,阀座41外部通过至少部分进气孔4111连通阀芯筒431内。此时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可理解为处于开启状态,当部分进气孔4111连通阀芯筒431内时,可理解为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在0~100%之间,当全部进气孔4111连通阀芯筒431内时,可理解为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完全开启,即:开度为100%。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为了使得阀座41和阀盖44更实用耐磨,进而延长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的寿命,阀座41包括阀座套411和衬套412,衬套412嵌套于阀座套411内,阀芯筒431沿衬套412的内壁在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运动;多个进气孔4111和多个出气孔4112设于阀座套411。其中,衬套412可采用耐磨材料,例如可选用自润滑不锈钢粉末冶金烧结材料,其它举例中,也可以是其它耐磨材料,阀座套411的材质可例如为耐热不锈钢,也可采用其它材质。
阀盖44包括阀盖壳441和轴套442,轴套442嵌套于阀盖壳441内,阀芯杆432沿轴套442内壁运动。其中,轴套442可采用耐磨材料,例如可选用自润滑不锈钢粉末冶金烧结材料,其它举例中,也可以是其它耐磨材料,阀盖壳441的材质可例如为耐温合金铸铁。
阀芯组件43的材质不限,例如可以采用耐热不锈钢,也可采用其它材料。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废气能够在阀芯筒431处于非封堵位置时通过阀座41侧壁的进气孔进入阀芯筒431内,进而通过阀座41第二端的端面上的多个出气孔4112流出,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控制阀芯筒431的位置控制进出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的废气量,实现对废气流量的灵活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于阀座41侧壁的多个进气孔4111、设于阀座41第二端端面的多个出气孔4112对气流紊流进行整流降速,进而大大降低了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工作时的噪音,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中,阀芯杆432沿阀盖44内壁运动,因而阀盖44内壁可理解为阀芯杆432的一个导向区间,阀芯筒431沿阀座41内壁运动,因而阀座41内壁可理解为阀芯筒431的一个导向区间,通过两个导向区间能够有效避免阀芯杆432和阀芯筒431在运动时发生轴心线偏移,进而有助于防止废气泄漏。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和图4,多个进气孔4111环设于阀座41的侧壁,多个进气孔4111和多个出气孔4112均呈蜂窝状分布。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通过蜂窝状分布的多个进气孔4111和多个出气孔4112,对气流紊流进一步进行整流降速并输出规则整齐的气流,可进一步降低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工作时的噪音。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图2和图5,阀门壳体4还包括阀体42,阀体42套设于阀座41外;阀体42设有进口423和出口422,进口423连通于阀座41的多个进气孔4111,出口422连通于阀座41的多个出气孔4112;
阀体42内设有连通于多个进气孔4111和进口423的集气环腔421,集气环腔421位于进口423与阀座41的多个进气孔4111之间。
一种举例中,进口423可通过法兰连接于发动机的废气管路,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于发动机的废气管路。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利用设于阀体42内且连通于多个进气孔4111和进口423的集气环腔421,使得进入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的废气在集气环腔421处得到减速稳压,以消除紊流,从而进一步减小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工作时的噪音。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图5和图6,阀芯筒431远离多个出气孔411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平衡通道4311,平衡通道4311连通于阀芯筒431内和阀芯筒431外,进而能够确保阀芯杆432周围和阀芯筒431内的气体相通并基本处于同一压力状态,可减小阀芯组件43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通过在阀芯筒431上开设连通于阀芯筒431内和阀芯筒431外的平衡通道4311,可有效减小阀芯筒431沿阀座41内壁运动时的气体阻力,使得阀芯组件43在较小驱动力作用下仍然能够有效工作,有助于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适用于更小的执行器,减小成本。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图4和图6,阀芯筒431靠近多个出气孔4112的筒段为弧形筒段4312,弧形筒段4312朝向阀芯筒431内弯曲,阀座41的内壁设有锥形密封面4113,当阀芯筒431处于封堵位置时,弧形筒段4312密封抵接于锥形密封面4113。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弧形筒段4312的圆心A1位于阀芯筒431内,且位于圆筒中心轴线上,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位于阀芯筒431外的。
可见,由于阀芯筒431靠近多个出气孔4112的筒段为弧形筒段4312且该弧形筒段4312朝向阀芯筒431内弯曲,阀座41的内壁设有锥形密封面4113,因而能够在阀芯筒431处于封堵位置时,使得阀芯筒431靠近多个出气孔4112的筒段与阀座41的锥形密封面4113形成球面/锥面密封配合副,进而能够在阀芯筒431的轴心线与阀座41的轴心线即使发生偏移时也能保持贴合密封,具有较佳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还包括第一活塞环433和第二活塞环434;第一活塞环433设于阀芯筒431的外壁,第二活塞环434设于阀芯杆432的外壁。具体的,第一活塞环433可设于阀芯筒431的外壁和衬套412之间,第二活塞环434可设于阀芯杆432的外壁与轴套442之间。通过在阀芯筒431外壁和阀芯杆432外壁分别设置活塞环,能够有效防止废气自阀芯筒431外壁和阀座41内壁(例如衬套内壁)之间的间隙CL1(如图6所示)以及阀芯杆432外壁和阀盖44内壁(例如轴套内壁)之间的间隙CL2(如图6所示)泄漏,提高了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图2和图7,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还包括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阀芯杆432沿阀盖44的内壁运动,驱动组件的形式不限,例如可以是电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驱动组件5包括外壳57、推杆54、柔性膜盒55和弹簧56,推杆54的一端固定于柔性膜盒55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阀芯杆432远离阀芯筒431的一端。一种举例中,推杆54是铆接于柔性膜盒55的。
其中,柔性膜盒55可理解为具有一定柔性和刚性,在一定范围内可轴向移动的结构,例如可以是金属和橡胶膜组合形成的结构。
柔性膜盒55设于外壳57内,并将外壳57内的空间分割为相互独立且隔离的膜盒腔550和环境腔570;膜盒腔550用于连通真空源,真空源可例如车载真空罐,环境腔570用于连通大气。一种实施方式中,膜盒腔550是通过真空管接口52连接于真空源的,环境腔570是通过外壳与推杆54之间的间隙连通于大气的。
弹簧56的一端连接于膜盒腔550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膜盒腔550的底部;在膜盒腔550内的气压小于环境腔570内的气压,且膜盒腔550内的气压与环境腔570内的气压差值大于阈值气压时,柔性膜盒55的底部压缩弹簧56朝远离环境腔570的方向运动;推杆54能够跟随柔性膜盒55的底部沿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推杆54处于第一位置时,阀芯筒431处于封堵位置,当推杆54处于第二位置时,阀芯筒431处于非封堵位置。
其中,阈值气压可理解为:当膜盒腔550内的气压与环境腔570内的气压差值大于该阈值气压时,柔性膜盒55的底部能够克服弹簧56的预紧弹力,发生压缩变形后朝远离环境腔570的方向运动,弹簧56能够在膜盒腔550内的气压与环境腔570内的气压差值小于或等于该阈值气压时,利用弹簧56的弹力推动柔性膜盒55的底部复位至初始位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5还包括隔热罩58、电气插口51,电气插口51用于连接电源为驱动组件5供电,也可通讯连接于控制装置以读取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位置信息进而对驱动组件进行控制。隔热罩58可采用“三明治结构”,中间层为隔热棉、两侧为薄钢板进而对驱动组件内的电器件、橡胶件等非耐热材料进行隔热保护。
请参考图2和图7,一种举例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安装方式中,衬套412内嵌压紧阀座套411内壁(或可理解为过盈配合)后一起压紧嵌入阀盖壳441中,衬套412内嵌压紧阀座套411内壁可由阀座套411中部的台阶4115卡接定位,阀芯杆432螺纹连接于推杆54的一端,阀盖壳441通过若干螺栓6连接于阀体42,且阀盖壳441与阀体42之间设有密封垫3以防止气体外泄。阀座套411与阀体4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二者之间气体泄漏的密封环2,阀座套411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环2的密封槽4114(如图4所示),密封环2嵌设于密封槽4114内,且密封环2为V形圆环结构。驱动组件5通过支架59和螺栓7安装于阀盖壳441上。密封环2和密封垫3的材质不限,密封环2的材质可例如为镍基耐热合金,密封垫3的材质可例如为耐热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包括以上各实施例及其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和图8,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590(如图2所示)和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装置,通过触碰推杆54,感知阀芯组件43的实时位置。进一步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还包括连接于真空源和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之间的控制阀,例如电磁阀,该电磁阀用于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驱动组件中负压输入的大小,开启负压输入或者关闭负压输入等,进而达到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开度的目的。
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阀芯筒的位置信息(或可理解为位置信号)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装置(或可理解为控制器),控制装置根据位置信息和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预设开度(或可理解为监控信息)判断并向电磁阀发出指令,进而控制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以达到目标开度。其中,控制装置发出的指令可例如是通过向电磁阀发送PWM占空比实现的。
位置信息可例如阀芯组件的升程H(如图6中所示),阀芯组件43的升程H对应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通流面积,即通流面积=f(H)。控制装置根据升程H所对应的通流面积f(H)以及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预设开度(或可理解为监控信息),向控制装置发送PWM占空比,可见,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目标通流面积=f(PWM占空比)。
一种举例中,位置传感器590可设于推杆54,推杆54的位置与阀芯筒431的位置匹配,进而能够与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匹配,其它举例中,位置传感器590也可设于其它位置,例如设于阀芯杆432或阀芯筒431。
请参考图9,以下对一种举例中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适用于不同的排放需求或不同应用场景时,该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可以是其它结构和相应的其它工作过程。
环境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85去除空气中杂质后,流入增压器(包括压气机832和涡轮机831)的压气机832,气体被压缩后通过中冷器83冷却后达到非常高的密度,然后被导入发动机进气总管811和发动机本体81的气缸,缸内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总管812被排入增压器的涡轮机831对压气机832做功,然后废气进一步流入后处理装置的三元催化器84直至大气。废气再循环系统即EGR系统,主要有高压EGR和低压EGR两种方式,其中,高压EGR是通过涡轮机831上游的高压EGR冷却器821冷却废气和通过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控制废气量,将废气导入中冷器83下游。低压EGR是通过涡轮机831下游(从三元催化器84前或后导出废气)的低压EGR冷却器822冷却废气和通过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1控制废气量,将废气导入压气机832上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实施例及其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组件和阀门壳体,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相接的阀芯杆和阀芯筒,所述阀门壳体包括阀座和阀盖,所述阀盖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阀座的第一端;
所述阀芯杆套设于所述阀盖内,且能够被驱动沿所述阀盖的内壁运动,所述阀芯筒套设于所述阀座内,且能够跟随所述阀芯杆沿所述阀座的内壁在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阀座第二端的端面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阀座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阀芯筒内部中空,所述阀座的外部能够通过所述多个进气孔连通于所述阀芯筒内,所述阀芯筒靠近所述多个出气孔的一端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出气孔连通于所述阀座外部;
当所述阀芯筒处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多个进气孔与所述阀芯筒的侧壁紧密贴合,以使得所述阀座外部无法通过所述多个进气孔连通所述阀芯筒内;
当所述阀芯筒处于所述非封堵位置时,所述多个进气孔中的至少部分进气孔未与所述阀芯筒的侧壁紧密贴合,所述阀座外部通过所述至少部分进气孔连通所述阀芯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孔环设于所述阀座的侧壁,所述多个进气孔和所述多个出气孔均呈蜂窝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壳体还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套设于所述阀座外;所述阀体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连通于所述阀座的所述多个进气孔,所述出口连通于所述阀座的所述多个出气孔;
所述阀体内设有连通于所述多个进气孔和所述进口的集气环腔,所述集气环腔位于所述进口与所述阀座的所述多个进气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筒远离所述多个出气孔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平衡通道,所述平衡通道连通于所述阀芯筒内和所述阀芯筒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筒靠近所述多个出气孔的筒段为弧形筒段,所述弧形筒段朝向所述阀芯筒内弯曲;
所述阀座的内壁设有锥形密封面,当所述阀芯筒处于所述封堵位置时,所述弧形筒段密封抵接于所述锥形密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包括阀座套和衬套,所述衬套嵌套于所述阀座套内,所述阀芯筒沿所述衬套的内壁在所述封堵位置和非封堵位置运动;所述多个进气孔和所述多个出气孔设于所述阀座套;
所述阀盖包括阀盖壳和轴套,所述轴套嵌套于所述阀盖壳内,所述阀芯杆沿所述轴套内壁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活塞环和第二活塞环;
所述第一活塞环设于所述阀芯筒的外壁,所述第二活塞环设于所述阀芯杆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杆沿所述阀盖的内壁运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推杆、柔性膜盒和弹簧,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柔性膜盒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阀芯杆远离所述阀芯筒的一端;
所述柔性膜盒设于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分割为相互独立且隔离的膜盒腔和环境腔;所述膜盒腔用于连通真空源,所述环境腔用于连通大气;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膜盒腔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膜盒腔的底部;
在所述膜盒腔内的气压小于所述环境腔内的气压,且所述膜盒腔内的气压与所述环境腔内的气压差值大于阈值气压时,所述柔性膜盒的底部压缩所述弹簧朝远离所述环境腔的方向运动,所述推杆能够跟随所述柔性膜盒的底部沿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当所述推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筒处于所述封堵位置;
当所述推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筒处于所述非封堵位置。
9.一种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所述位置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阀芯筒的位置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系统。
CN202220692632.9U 2022-03-28 2022-03-28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7270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2632.9U CN217270536U (zh) 2022-03-28 2022-03-28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2632.9U CN217270536U (zh) 2022-03-28 2022-03-28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536U true CN217270536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2632.9U Active CN217270536U (zh) 2022-03-28 2022-03-28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2770B (zh) 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带双通道涡轮机壳体和用于通道连接的阀的涡轮机
EP1954929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two-stage turbo charging system
US8844283B2 (en) Exhaust-gas turbocharger with a bypass valve
US10119549B2 (en) Exhaust-gas turbocharger
US10961901B2 (en) Turbine for an exhaust turbocharger having a two-volute turbine housing and a linear valve for volute connection and wastegate control
CN102313067A (zh) 阀门控制设备
CN109154229B (zh) 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
EP2630353B1 (en) Turbocharger egr module
US10683795B2 (en) Turbine for an exhaust turbocharger having a dual branch turbine housing and valve arrangement for branch connection and waste gate control
JP2013509521A (ja) 調整可能なタービンジオメトリを備えるエグゾースト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ガイド装置及び内燃機関のエグゾースト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CN217270536U (zh) 废气再循环流量调节装置、系统及汽车
JP2016530433A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に吸気ガスおよび/または再循環排気ガスを導入するための装置
JPS5929726A (ja) エンジンのタ−ボチヤ−ジヤ制御装置
CN216518298U (zh) 集成式节气门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模块
JP4526709B2 (ja) ガス輸送装置
RU112280U1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ботой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дизеля с газотурбинным наддувом
CN105452745A (zh) 高温阀轴密封
CN217999748U (zh) 涡轮增压进气装置、发动机、混合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6518267U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废气旁通阀控制机构及涡轮增压器
CN220185896U (zh) 控制阀、发动机系统和车辆
KR100531603B1 (ko) 터빈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제어밸브 및 배기가스바이패스밸브와 일체로 된 터보차저
CN115680906A (zh) 集成式节气门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模块
JP2012219684A (ja) 排気ガス制御弁
CN116146716A (zh) 电控流量阀及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KR101231268B1 (ko) 터보차져의 과급압 조절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