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307U - 间歇式移变列车 - Google Patents

间歇式移变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307U
CN217270307U CN202220981380.1U CN202220981380U CN217270307U CN 217270307 U CN217270307 U CN 217270307U CN 202220981380 U CN202220981380 U CN 202220981380U CN 217270307 U CN217270307 U CN 21727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ection
driving
walking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13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东
张建铭
邬永权
艾兵
魏子良
罗剑
高军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Guoneng Shendong Co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dong Coal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13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歇式移变列车,间歇式移变列车包括:本体,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对称设置在本体的两侧,支撑件可对本体进行支撑;行走支架,可摆动地设置在本体的底部,行走支架的摆动方向与本体的长度的方向相同,行走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当行走支架处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处于悬空状态,当行走支架处于前伸位置时,支撑件支撑本体,行走支架在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之间切换以驱动本体行走;驱动件,设置在本体上;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件与行走支架之间,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行走支架相对本体摆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变列车无法自行移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间歇式移变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歇式移变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包括列车本体、行走支架、驱动件和传动组件,行走支架与列车本体固定连接,驱动件设置在列车本体上,传动组件分别与驱动件和行走支架连接,驱动件通过驱动传动组件以使行走支架在不同位置切换。但在现有方案中,移变列车需要借助牵引装置才能进行移动,如此不仅降低了移变列车的运输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移变列车的工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歇式移变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变列车无法自行移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歇式移变列车,间歇式移变列车包括:本体,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对称设置在本体的两侧,支撑件可对本体进行支撑;行走支架,可摆动地设置在本体的底部,行走支架的摆动方向与本体的长度的方向相同,行走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当行走支架处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处于悬空状态,当行走支架处于前伸位置时,支撑件支撑本体,行走支架在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之间切换以驱动本体行走;驱动件,设置在本体上;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件与行走支架之间,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行走支架相对本体摆动。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行走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主动转轴设置在行走支架的第一端和本体之间,从动转轴设置在行走支架的第二端和本体之间,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与主动转轴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油缸与从动转轴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配合以实现行走支架相对本体摆动。
进一步地,主动转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以及第三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对称设置在第三传动轴的两端,第一传动轴对称设置在第三传动轴的两端,且每个第一传动轴位于第二传动轴的远离第三传动轴的一侧,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三传动轴相互平行,第一传动轴与行走支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油缸与第二传动轴驱动连接,第三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上。
进一步地,从动转轴包括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第一从动轴对称设置在第二从动轴的两端,第一从动轴与第二从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块,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相互平行,第一从动轴与行走支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从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从动轴具有呈阶梯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段的外径,第一轴段与行走支架连接,第二轴段与第三连接块连接,且第二驱动油缸与第二轴段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行走支架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位于第二段的顶部,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段上的安装孔与主动转轴固定连接,第三段上的安装孔与从动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件具有顺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支撑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位于支撑段的顶部,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本体连接,支撑段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本体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多个第一安装座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本体的靠近行走支架的第一端的一端,第三传动轴穿设在多个第一安装座内。
进一步地,本体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座,多个第二安装座沿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本体的靠近行走支架的第二端的一端,第一从动轴穿设在多个第二安装座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体上设置行走支架,且行走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行走支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传动件在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摆动切换,在装置运行时,当行走支架处于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之间时,行走支架与地面不接触,此时本体上的支撑件处于支撑状态,支撑件与地面接触,本体通过支撑件进行支撑;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行走支架逐渐向前摆动至前伸位置,当驱动件继续运行时,行走支架再由前伸位置摆动至支撑位置,行走支架可与地面进行接触,此时支撑件由支撑状态逐渐向远离地面的位置移动,本体通过行走支架进行支撑,驱动件继续驱动行走支架运行时,此时能够通过行走支架带动本体向前移动。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装置可通过行走支架以及传动组件实现整体的自行移动功能,如此无需借助额外的牵引装置,从而提高了装置的运输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装置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歇式移变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转轴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从动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11、支撑件;
20、行走支架;
30、主动转轴;31、第一传动轴;32、第二传动轴;33、第三传动轴;34、第一连接块;35、第二连接块;
40、从动转轴;41、第一从动轴;42、第二从动轴;43、第三连接块;50、第一驱动油缸;60、第二驱动油缸;70、第一安装座;80、第二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间歇式移变列车,间歇式移变列车包括本体10、行走支架20、驱动件和传动组件。其中,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1,支撑件11对称设置在本体10的两侧,支撑件11可对本体10进行支撑,行走支架20可摆动地设置在本体10的底部,行走支架20的摆动方向与本体10的长度的方向相同,行走支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当行走支架20处于支撑位置时,支撑件11处于悬空状态,当行走支架20处于前伸位置时,支撑件11支撑本体10,行走支架20在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之间切换以驱动本体10行走,驱动件设置在本体10上,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件与行走支架20之间,驱动件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行走支架20相对本体10摆动。
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体10由多个型材组焊而成,如此能够保证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行走支架20和驱动组件沿间歇式移变列车的移动方向对称设置,如此能够保证装置整体结构的对称性,从而使得装置运行时更加平稳。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体10上设置行走支架20,且行走支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1,行走支架20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传动件在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摆动切换,在装置运行时,当行走支架20处于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之间时,行走支架20与地面不接触,此时本体10上的支撑件11处于支撑状态,支撑件11与地面接触,本体10通过支撑件11进行支撑;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行走支架20逐渐向前摆动至前伸位置,当驱动件继续运行时,行走支架20再由前伸位置摆动至支撑位置,行走支架20可与地面进行接触,此时支撑件11由支撑状态逐渐向远离地面的位置移动,本体10通过行走支架20进行支撑,驱动件继续驱动行走支架20运行时,此时能够通过行走支架20带动本体10向前移动。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装置可通过行走支架20以及传动组件实现整体的自行移动功能,如此无需借助额外的牵引装置,从而提高了装置的运输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装置成本。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转轴30和从动转轴40,行走支架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主动转轴30设置在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和本体10之间,从动转轴40设置在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和本体10之间,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油缸50和第二驱动油缸60,第一驱动油缸50与主动转轴30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油缸60与从动转轴40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油缸50和第二驱动油缸60配合以实现行走支架20相对本体10摆动。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将主动转轴30和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相连,从动转轴40和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相连,同时将第一驱动油缸50和第二驱动油缸60分别与主动转轴30和从动转轴40驱动连接,在装置运行时,分别通过单独的油缸对行走支架20的两端进行驱动,如此能够保证行走支架20的两端在运行时具有足够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使行走支架20的两端在摆动过程中的动作协调、一致,从而保证了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其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油缸50与第二驱动油缸60的运行行程相差一半,如此能够满足装置的运行要求,从而使得行走支架20的运行更加稳定,同时第一驱动油缸50与第二驱动油缸60均采用乳化液介质油缸,具体的油缸按照列车载重量选型,如此能够提高列车的适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主动转轴30包括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轴32以及第三传动轴33,第二传动轴32对称设置在第三传动轴33的两端,第一传动轴31对称设置在第三传动轴33的两端,且每个第一传动轴31位于第二传动轴32的远离第三传动轴33的一侧,第一传动轴31和第二传动轴3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块34,第二传动轴32和第三传动轴3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块35,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轴32和第三传动轴33相互平行,第一传动轴31与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油缸50与第二传动轴32驱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3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10上。如此设置,由于第一驱动油缸50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将主动转轴30设置为多轴传动形式,且多轴相互连接以形成曲轴结构,如此能够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从而可驱动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摆动,满足了行走支架20的使用需求,同时在多个传动轴之间设置多个连接块,如此能够避免传动轴之间产生干涉,从而保证了主动转轴30的正常使用。
其中,第一连接块34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结构,第二连接块35的横截面设置为椭圆形结构。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34和第二连接块35的形状还可设置为圆形或方形结构,只要能够满足装置的使用需求即可。
如图4所示,从动转轴40包括第一从动轴41和第二从动轴42,第一从动轴41对称设置在第二从动轴42的两端,第一从动轴41与第二从动轴42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块43,第一从动轴41和第二从动轴42相互平行,第一从动轴41与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从动轴42可转动地设置在本体10上。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驱动油缸60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将从动转轴40设置为多轴传动形式,且多轴相互连接以形成曲轴结构,如此能够将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从而可驱动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摆动,满足了行走支架20的使用需求,同时由于主动转轴30和第一端的驱动形式与从动转轴40和第二端的驱动形式相同,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行走支架20两端在运行时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装置的整体移动。
具体地,第一从动轴41具有呈阶梯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一轴段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段的外径,第一轴段与行走支架20连接,第二轴段与第三连接块43连接,且第二驱动油缸60与第二轴段驱动连接。上述设置结构简单,不仅合理地利用了第一从动轴41的空间,同时将第一从动轴41设置为外径不同的两段,能够保证第一从动轴41在与行走支架20和第二驱动油缸60连接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在满足从动转轴40与行走支架20连接的同时也可使第二驱动油缸60驱动从动转轴40运动,从而能够保证从动转轴40的正常运行,有利于维持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行走支架20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位于第二段的顶部,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段上的安装孔与主动转轴30固定连接,第三段上的安装孔与从动转轴40固定连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段设置为直线段且与地面平行设置,同时第一段和第三段通过安装孔分别与主动转轴30和从动转轴40固定连接,如此能够提高装置安装后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了装置运行时的安全性。
具体地,支撑件11具有顺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支撑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位于支撑段的顶部,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本体10连接,支撑段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0的长度方向相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支撑段均设置为直线段结构,上述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在能够满足装置支撑要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1还可设置为滚轮形式,只要能够满足装置的支撑要求即可。
进一步地,本体10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70,多个第一安装座70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本体10的靠近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的一端,第三传动轴33穿设在多个第一安装座70内。如此设置,当第三传动轴33转动至最高位置时,第一安装座70可将本体10抬高,从而能够使行走支架20同步上移,当第三传动轴33转动至最低位置时,行走支架20此时与地面接触,通过上述的循环运动,能够使装置进行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从而满足了装置的自移功能。
具体地,本体10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座80,多个第二安装座80沿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本体10的靠近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的一端,第一从动轴41穿设在多个第二安装座80内。如此设置,当第一从动轴41转动至最高位置时,第二安装座80可将本体10抬高,从而能够使行走支架20同步上移,当第一从动轴41转动至最低位置时,行走支架20此时与地面接触,上述设置可使行走支架20两端的运动轨迹同步,从而尽可能地保证了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体10上设置行走支架20,且行走支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在装置运行时,由于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1,且行走支架20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传动件在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摆动切换,在装置运行时,当行走支架20处于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之间时,行走支架20与地面不接触,此时本体10上的支撑件11处于支撑状态,支撑件11与地面接触,本体10通过支撑件11进行支撑;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行走支架20逐渐向前摆动至前伸位置,当驱动件继续运行时,行走支架20再由前伸位置摆动至支撑位置,行走支架20可与地面进行接触,此时支撑件11由支撑状态逐渐向远离地面的位置移动,本体10通过行走支架20进行支撑,驱动件继续驱动行走支架20运行时,此时本体10上的支撑件11处于支撑状态,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装置可通过行走支架20以及传动组件实现整体的自行移动功能,如此无需借助额外的牵引装置,从而提高了装置的运输效率,同时也能够装置工作时的成本。同时,支撑件11设置为多个直线段相连,在便于加工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移变列车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件(11),所述支撑件(11)对称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两侧,所述支撑件(11)可对所述本体(10)进行支撑;
行走支架(20),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10)的底部,所述行走支架(20)的摆动方向与所述本体(10)的长度的方向相同,所述行走支架(20)具有相对设置的支撑位置和前伸位置,当所述行走支架(20)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所述支撑件(11)处于悬空状态,当所述行走支架(20)处于所述前伸位置时,所述支撑件(11)支撑所述本体(10),所述行走支架(20)在所述支撑位置和所述前伸位置之间切换以驱动所述本体(10)行走;
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
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行走支架(20)之间,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行走支架(20)相对所述本体(10)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转轴(30)和从动转轴(40),所述行走支架(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主动转轴(30)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和所述本体(10)之间,所述从动转轴(40)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和所述本体(10)之间,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油缸(50)和第二驱动油缸(60),所述第一驱动油缸(50)与所述主动转轴(3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油缸(60)与所述从动转轴(4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油缸(50)和所述第二驱动油缸(60)配合以实现所述行走支架(20)相对所述本体(10)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轴(30)包括第一传动轴(31)、第二传动轴(32)以及第三传动轴(33),所述第二传动轴(3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轴(33)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轴(3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轴(33)的两端,且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31)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32)的远离所述第三传动轴(33)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轴(31)和所述第二传动轴(3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块(34),所述第二传动轴(32)和所述第三传动轴(3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块(35),所述第一传动轴(31)、所述第二传动轴(32)和所述第三传动轴(33)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31)与所述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油缸(5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32)驱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3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转轴(40)包括第一从动轴(41)和第二从动轴(42),所述第一从动轴(4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从动轴(42)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轴(41)与所述第二从动轴(42)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块(43),所述第一从动轴(41)和所述第二从动轴(4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从动轴(41)与所述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轴(41)具有呈阶梯设置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外径,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行走支架(20)连接,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第三连接块(43)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油缸(60)与所述第二轴段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20)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顶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段上的安装孔与所述主动转轴(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段上的安装孔与所述从动转轴(4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具有顺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支撑段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本体(10)连接,所述支撑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10)的长度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70),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座(70)沿所述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10)的靠近所述行走支架(20)的第一端的一端,所述第三传动轴(33)穿设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座(70)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歇式移变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座(80),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80)沿所述本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10)的靠近所述行走支架(20)的第二端的一端,所述第一从动轴(41)穿设在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80)内。
CN202220981380.1U 2022-04-26 2022-04-26 间歇式移变列车 Active CN21727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1380.1U CN217270307U (zh) 2022-04-26 2022-04-26 间歇式移变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1380.1U CN217270307U (zh) 2022-04-26 2022-04-26 间歇式移变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307U true CN217270307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9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1380.1U Active CN217270307U (zh) 2022-04-26 2022-04-26 间歇式移变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347B (zh) 全方向驱动装置以及使用该全方向驱动装置的全方向移动车
CN105644643A (zh) 一种地面移动机器人全向轮悬挂装置
CN103707282A (zh) 旋转轴以及具备该旋转轴的工业用机器人
CN107380296B (zh) 基于爬行机器人的化工物料混合装置
CN209938768U (zh) 一种履带间距可调的机器人底盘
CN101664926A (zh) 具有并联机构的四面体翻滚机器人
CN217270307U (zh) 间歇式移变列车
CN103328370A (zh) 固定有可拆卸的行走机构的集电车
CN107053157A (zh) 具有三自由度的蛇形机械臂主体模块和蛇形机械臂
CN103640639A (zh) 一种欠驱动行走机器人
CN210436135U (zh) 一种轨道变轨装置及轨道
CN116518203A (zh) 一种管道维护机器人
CN113602528B (zh) 一种用于火星探测的可重构轮腿移动装置
CN105109573A (zh) 一种可变形三棱柱机器人
CN210821698U (zh) 一种具有弹性悬挂功能的全向驱动轮组
CN109318186A (zh) 一种可连续回转的四自由度工作平台
CN210526699U (zh) 机器人行走机构
CN110254541B (zh) 一种永磁履带的设计方法、永磁履带及攀爬机器人
CN207859884U (zh) 一种自适应移动机器人驱动装置
CN214648556U (zh) 底盘及具有其的建筑作业设备
CN220391377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CN220523595U (zh) 一种管道机器人
CN217972308U (zh) 带升降平台的锚杆吊机
CN115303383B (zh) 一种基于新型凸轮行走机构的步行机器人
CN108555961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机械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