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7238U -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7238U
CN217267238U CN202123208085.7U CN202123208085U CN217267238U CN 217267238 U CN217267238 U CN 217267238U CN 202123208085 U CN202123208085 U CN 202123208085U CN 217267238 U CN217267238 U CN 217267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g
flood prevention
fixed
wate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8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080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7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7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7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阻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包括:水囊,且其内部具有储水腔,且水囊侧面底部开有进水口;支撑部,该支撑部固定在储水腔内;排气阀,该排气阀可拆卸连接在水囊顶部;搭接带,所述水囊两侧均固定搭接带;提拉带,所述提拉带固定在水囊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水囊储水,有效解决了传统防汛袋搬运使用时较为麻烦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使用时水囊内水位通过进水口灌入,通过注水后的水囊自重进行可以形成防汛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阻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背景技术
长时间降雨会增加城市的排水负担,由于在排水时会附带泥土杂物,造成排水管路堵塞,或者降雨量远远大于城市排放量,造成城市内涝,随着水位的提高,会造成房屋建筑内灌入雨水,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后期恢复较为麻烦,现有的是备用防汛袋,防汛袋内有沙土填充,由于建筑入口面积不同,从而需要大量的防汛袋,但是筑建出防水墙需要大量的人员搬运堆叠,不仅耗费时间和力气,可能会出现坍塌的问题,且雨后会产生大量垃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清理,所以需要一种便于搬运搭建的防汛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解决了需要大量防汛袋筑建挡水墙的不便,实现了通过水进入水囊内形成防汛墙,同时水囊内水位与外部水位联动升降,退水后水囊内没有水。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包括:
水囊,且其内部具有储水腔,且水囊侧面底部开有进水口;
支撑部,该支撑部固定在储水腔内;
排气阀,该排气阀可拆卸连接在水囊顶部;
搭接带,所述水囊两侧均固定搭接带;
提拉带,所述提拉带固定在水囊顶部。
进一步,所述水囊由六片防水尼龙布缝合而成的立方体。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个环状的矩形气囊和U型气囊,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依次上下重叠固定,所述U型气囊固定在最下层的矩形,且矩形气囊和U型气囊的外侧均与水囊内侧表面固定,且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之间连通,通过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支撑水囊成为立体的矩形结构,所述U型气囊开口处的水囊的上设置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矩形气囊侧面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穿过水囊与其中一个矩形气囊连通。
进一步,所述提拉带至少具有两对,两对所述提拉带分别固定在水囊顶部,两对提拉带呈矩形排列。
进一步,所述水囊相对壁面内部均固定有拉紧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水囊储水,有效解决了传统防汛袋搬运使用时较为麻烦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使用时水囊内水位通过进水口灌入,通过注水后的水囊自重进行可以形成防汛措施,同时可多次重复使用,不用时为折叠状态,便于搬运和搭建。
由于采用了环状的矩形气囊和U型气囊,有效解决了水囊注水后形状不规则,及防汛高度不够的问题,进而实现了通过矩形气囊充气限制水囊的注水后的形状,形成矩形的防汛墙,达到有效的防水防汛。
由于采用环形气囊,有效解决了水囊注水后形状不规则问题,进而实现了通过环形气囊充气限制水囊的注水后的形状,达到有效的防水防汛,有效的解决了隔绝低水位隔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水囊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囊;2-排气阀;3-搭接带;4-提拉带;5-矩形气囊;6-U型气囊;7-充气阀;9-拉紧带;10-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包括:
水囊1,且其内部具有储水腔,且水囊侧面底部开有进水口;
支撑部,该支撑部固定在储水腔内;
排气阀2,该排气阀2可拆卸连接在水囊1顶部;
搭接带3,所述水囊1两侧均固定搭接带3;
提拉带4,所述提拉带4固定在水囊1顶部。
进一步,所述水囊1放置在需要阻水的位置,同时使进水口位于防水的一侧,同时水囊1底部贴合地面,通过搭接带3与固定物体绑定,如果一个水囊1长度不足,可以采用多个水囊1通过搭接带3连接,然后通过支撑部将水囊1撑起,改变改变储水腔的形状,使水囊1形成立体结构,然后打开排气阀2,水位升高时,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水囊1的储水腔内,储水腔随着外部的水位升高而提升,通过储水腔内的水作用在水囊1底部,使水囊1稳定的竖立在地面上,同时通过支撑部对水囊1进行支撑,防止受水位升高变形,造成水囊1不稳定,储水腔内水位升高的同时,储水腔内顶部的空气通过排气阀排出,如果水位即将高于水囊1时,可以在水囊1商,在进行叠加一个水囊1,并通过搭接带3连接固定,同时位于底层的水囊的的排气阀2关闭。
通过提拉带4可以便于移动,同时增加水囊1顶部的结构强度。
水囊1采用尼龙材质,同时内部覆盖密封涂层。通过尼龙材质可以提高耐磨强度。
本实施例中水囊1可以通过多个进行配合使用,提高横向防汛阻水长度或叠加使用增加高度。
实施例2:
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个环状的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5依次上下重叠固定,所述U型气囊6固定在最下层的矩形,且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的外侧均与水囊1内侧表面固定,且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5之间连通,通过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5支撑水囊1成为立体的矩形结构,所述U型气囊6开口处的水囊1的上设置进水口。
实际使用时:气体填充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膨胀的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形成规则的矩形支撑结构,支撑水囊1成为立体的矩形结构,在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充气后,水囊1受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膨胀的限制不会出现储水腔进水向侧面膨胀的问题,从而形成阻水墙,达到防汛阻水的作用。
U型气囊6充气撑起,由于U型气囊6一侧具有开口,撑起后使进水口撑开,进水口形成矩形的进水口,通过U型气囊6的撑起,使进水口进水不会受阻,同时限制水囊1底部不会翘起。
实施例3: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矩形气囊5侧面设置有充气阀7,所述充气阀7穿过水囊1与其中一个矩形气囊5连通。
实际使用时:通过充气阀7与气泵连接,迅速对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内充气,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膨胀对水囊1进行支撑,然后在即可形成挡水墙。
本实施例中充气阀7可以向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内注水,水充满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后,可达到同样的支撑措施,同时还可以提高水囊1的自重。
实施例4:
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囊1底部位于进水口处固定有配重块8。
实际使用时:将配重块8通过水囊1的进水口放置在水囊底部,防止水位低于进水口时出现波浪,将水囊1位于进水口的一侧涌起,通过配重块8起到增重作用,防止水囊1底部由于杂质进入形成缝隙。
实施例5:
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提拉带4至少具有两对,两对所述提拉带4分别固定在水囊1顶部,两对提拉带4呈矩形排列。
实际使用时:提拉带4呈矩形排列分布在水囊1顶部,增加水囊顶部结构强度,用于充气后搬运水囊1和水囊1的储水腔内充水后,水囊1顶部大幅度向上鼓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带4两端均固定有连接环10,该连接环10用于辅助水囊1固定
实施例6:
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水囊1相对壁面内部均固定有拉紧带9。
实际使用时:通过拉紧带可以防止水囊1由支撑部撑起后,水囊1侧面向外鼓起,造成水囊1变形,从而致使两侧封堵不严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囊(1),且其内部具有储水腔,且水囊侧面底部开有进水口;
支撑部,该支撑部固定在储水腔内;
排气阀(2),该排气阀(2)可拆卸连接在水囊(1)顶部;
搭接带(3),所述水囊(1)两侧均固定搭接带(3);
提拉带(4),所述提拉带(4)固定在水囊(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由六片防水尼龙布缝合而成的立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个环状的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5)依次上下重叠固定,所述U型气囊(6)固定在最下层的矩形,且矩形气囊(5)和U型气囊(6)的外侧均与水囊(1)内侧表面固定,且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5)之间连通,通过若干个所述的矩形气囊(5)支撑水囊(1)成为立体的矩形结构,所述U型气囊(6)开口处的水囊(1)的上设置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侧面设置有充气阀(7),所述充气阀(7)穿过水囊(1)与其中一个矩形气囊(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带(4)至少具有两对,两对所述提拉带(4)分别固定在水囊(1)顶部,两对提拉带(4)呈矩形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相对壁面内部均固定有拉紧带(9)。
CN202123208085.7U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Active CN217267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8085.7U CN217267238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8085.7U CN217267238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7238U true CN21726723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9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8085.7U Active CN217267238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7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37058C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flood protection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ame
CN109024237A (zh) 折叠箱、浮桥及架设方法、桩基加载装置及荷载提供方法
WO2007121278A2 (en) Water-filled flood bags for emergency flood control
US8769880B2 (en) Portable barrier
CN217267238U (zh) 一种用于防汛阻水装置
US20100310315A1 (en) Inflatable flood barrier
US20150023733A1 (en) Reusable and removable flexible bag or cell flood wall protection system
CN111364487A (zh) 一种低水位组合围堰及施工方法
CN214613890U (zh) 一种用于管涌抢险的整体式柔性充水围井
US9708785B1 (en) Portable flood control apparatus
CN113216195A (zh) 一种气囊式钢筋骨架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8668799U (zh) 一种充气大棚的固定结构
GB2104934A (en) Tent having inflatable tubes
US9103135B2 (en) Portable barrier
CN211033577U (zh) 编织袋
CN213773197U (zh) 一种拉链式防洪袋
WO1994019231A1 (fr) Dispositif d'ancrage pour structures flottantes, et structure flottante
CN213978534U (zh) 一种警用过河辅助装置
CN217974235U (zh) 一种快速充气围井
CN214567398U (zh) 一种斜坡式软体液体储存罐
EP1260635A2 (en) Flood barrier
CN216339300U (zh) 防涝堤式注水袋
CN209353212U (zh) 折叠箱、浮桥及桩基加载装置
CN216839457U (zh) 一种气囊式钢筋骨架施工系统
CN101161945A (zh) 畜水堤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