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5921U - 一种扳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扳手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55921U CN217255921U CN202220834020.9U CN202220834020U CN217255921U CN 217255921 U CN217255921 U CN 217255921U CN 202220834020 U CN202220834020 U CN 202220834020U CN 217255921 U CN217255921 U CN 2172559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rench
- spanner
- head
- handle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扳手组件。该扳手组件包括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所述第一扳手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两端均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扳手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扳手的两端能够凸出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扳手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绕所述第二扳手的轴线转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扳手的轴线方向滑动。拆装螺栓或螺母时,操作人员可一只手操作第一扳手对螺母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拧转第二扳手进行螺栓紧固,操作较为便捷,尤其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螺栓紧固工作;也可一只手操作第二扳手对螺栓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拧转第一扳手进行螺母紧固。相较于多人配合的工作方式,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扳手组件。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
目前常用的扳手,在拧转狭小空间内的螺栓或螺母时,需要至少两个操作人员手持不同的扳手工具,一人夹持固定住螺母,另一人拧转螺栓,俩人合作的工作模式非常浪费人力,对工人配合度要求也较高;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扳手组件,解决了现有扳手拧转狭小空间内的螺栓或螺母时需要多人配合、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扳手组件,包括:
第一扳手,所述第一扳手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两端均具有开口;
第二扳手,所述第二扳手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扳手的两端能够凸出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扳手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绕所述第二扳手的轴线转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扳手的轴线方向滑动。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扳手包括:
第一扳手杆和第一扳手头,所述第一扳手头连接于所述第一扳手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扳手杆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扳手头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形成所述容纳腔。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扳手头为套筒扳手头。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扳手还包括:
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扳手杆的第二端相连,与所述第一扳手杆呈夹角设置,拧转所述第一把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扳手杆和所述第一扳手头转动,以对螺栓或螺母进行拧转。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扳手杆相垂直设置。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扳手包括:
相连接的第二扳手杆和第二扳手头,所述第二扳手头朝向所述第一扳手杆的第一端设置。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扳手头为内六角扳手头。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扳手还包括:
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扳手杆远离所述第二扳手头的一端相连,与所述第二扳手杆呈夹角设置,拧动所述第二把手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扳手杆和所述第二扳手头转动。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扳手杆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扳手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把手的中间位置。
作为上述扳手组件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扳手和所述第二扳手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扳手组件,设置有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第二扳手设置于第一扳手的容纳腔内,能够在容纳腔内绕第二扳手的轴线转动,并能够沿第一扳手的轴线方向滑动。拆装螺栓或螺母时,由于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嵌套为整体结构,操作人员可一只手操作第一扳手对螺母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拧转第二扳手进行螺栓紧固,操作较为便捷,尤其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螺栓紧固工作;也可一只手操作第二扳手对螺栓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拧转第一扳手进行螺母紧固。相较于多人配合的工作方式,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扳手;11、第一扳手杆;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第一扳手头;13、第一把手;
2、第二扳手;21、第二扳手杆;22、第二扳手头;23、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扳手组件,包括第一扳手1和第二扳手2,第一扳手1具有容纳腔,容纳腔两端均具有开口;第二扳手2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扳手2的两端能够凸出于开口,第二扳手2能够在容纳腔内绕第二扳手2的轴线转动,并能够沿第一扳手1的轴线方向滑动。拆装螺栓或螺母时,由于第一扳手1和第二扳手2嵌套为整体结构,操作人员可一只手操作第一扳手1对螺母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拧转第二扳手2进行螺栓紧固,操作较为便捷,尤其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螺栓紧固工作;也可一只手操作第二扳手2对螺栓进行固定,另一只手拧转第一扳手1进行螺母紧固。相较于多人配合的工作方式,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扳手1包括第一扳手杆11和第一扳手头12,第一扳手头12连接于第一扳手杆11的第一端111,第一扳手杆11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扳手头12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形成容纳腔。具体而言,第一扳手头12为套筒扳手头,可套于六角螺母或螺栓的外侧,用于对六角螺母或螺栓进行拧转操作。尤其适用于拧转空间位置狭小或凹陷较深的螺栓或螺母。
优选地,第一扳手1还包括第一把手13,第一把手13与第一扳手杆11的第二端112相连,与第一扳手杆11呈夹角设置,拧转第一把手13能够带动第一扳手杆11和第一扳手头12转动,以对螺栓或螺母进行拧转。更优选地,第一把手13与第一扳手杆11相垂直设置。第一把手13可采用管状中空结构,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扳手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扳手杆21和第二扳手头22,第二扳手头22朝向第一扳手杆11的第一端111设置。具体而言,第二扳手头22为内六角扳手头。内六角扳手头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用于与内六角螺丝配合,适用于拧转深孔内的内六角螺丝。
优选地,第二扳手2还包括第二把手23,第二把手23与第二扳手杆21远离第二扳手头22的一端相连,与第二扳手杆21呈夹角设置,拧动第二把手23能够带动第二扳手杆21和第二扳手头22转动。更优选地,第二把手23与第二扳手杆21相垂直设置,第二扳手杆21连接于第二把手23的中间位置,第二把手23与第二扳手杆21形成T字型,更加适合单手抓握。
优选地,第一扳手1和第二扳手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扳手(1),所述第一扳手(1)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两端均具有开口;
第二扳手(2),所述第二扳手(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扳手(2)的两端能够凸出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扳手(2)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绕所述第二扳手(2)的轴线转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扳手(1)的轴线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1)包括:
第一扳手杆(11)和第一扳手头(12),所述第一扳手头(12)连接于所述第一扳手杆(11)的第一端(111),所述第一扳手杆(11)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扳手头(12)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形成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头(12)为套筒扳手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1)还包括:
第一把手(13),所述第一把手(13)与所述第一扳手杆(11)的第二端(112)相连,与所述第一扳手杆(11)呈夹角设置,拧转所述第一把手(13)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扳手杆(11)和所述第一扳手头(12)转动,以对螺栓或螺母进行拧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3)与所述第一扳手杆(11)相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扳手(2)包括:
相连接的第二扳手杆(21)和第二扳手头(22),所述第二扳手头(22)朝向所述第一扳手杆(11)的第一端(11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扳手头(22)为内六角扳手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扳手(2)还包括:
第二把手(23),所述第二把手(23)与所述第二扳手杆(21)远离所述第二扳手头(22)的一端相连,与所述第二扳手杆(21)呈夹角设置,拧动所述第二把手(23)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扳手杆(21)和所述第二扳手头(22)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23)与所述第二扳手杆(21)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扳手杆(21)连接于所述第二把手(23)的中间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扳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手(1)和所述第二扳手(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34020.9U CN217255921U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扳手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34020.9U CN217255921U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扳手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55921U true CN217255921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7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34020.9U Active CN217255921U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扳手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55921U (zh) |
-
2022
- 2022-04-12 CN CN202220834020.9U patent/CN2172559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255921U (zh) | 一种扳手组件 | |
CN203067468U (zh) | 一种便于操作的侧销锁紧螺栓 | |
CN217292133U (zh) | 一种双头尖尾棘轮扳手 | |
CN212601532U (zh) | 多功能扳手装置 | |
CN212947499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套筒扳手 | |
CN204673531U (zh) | 一种多功能扳手 | |
CN211491275U (zh) | 一种卡头扳手 | |
CN110919578A (zh) | 一种卡头扳手 | |
CN208977688U (zh) | 一种新型扳手 | |
CN112757221A (zh) | 一种拔销器及使用方法 | |
CN217633349U (zh) | 多场合单边紧固装置 | |
CN2933724Y (zh) | 异型扳手 | |
CN212044426U (zh) | 双螺母螺杆拆装专用电动工具 | |
CN220007615U (zh) | 一种平面角度可调节组合式活动扳手 | |
CN220575758U (zh) | 多尺寸螺栓螺母安装拆卸结构 | |
CN221952193U (zh) | 一种钢筋弯曲用扳手 | |
CN211491268U (zh) | 一种多功能棘轮扳手 | |
CN221911508U (zh) | 复合式大力钳 | |
CN220128650U (zh) | 可调节六角扳手 | |
CN212578484U (zh) | 一种活动型三叉扳手 | |
CN217225310U (zh) | 一种双人快速操作可调力矩便携式f扳手 | |
CN220613812U (zh) | 一种多用途套筒扳手 | |
CN221064558U (zh) | 一种适用于电动扳手的钻头 | |
CN204487500U (zh) | 多功能拆装工具 | |
CN217434186U (zh) | 开口棘轮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