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3335U -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3335U
CN217253335U CN202220082704.8U CN202220082704U CN217253335U CN 217253335 U CN217253335 U CN 217253335U CN 202220082704 U CN202220082704 U CN 202220082704U CN 217253335 U CN217253335 U CN 217253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honing
pull rod
reaming
rea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27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悦
夏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id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id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id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ida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27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3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3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3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条、固定壳体、固定环、珩刀片、铰刀片,拉杆条插入拉杆固定壳体中,珩刀片及铰刀片穿过固定壳体与拉杆条相接触,并用固定环进行固定,拉杆条设置有杆身轴径变化区,杆身轴径变化区可根据拉杆条的上下移动,使得珩刀片与铰刀片进行伸出或收缩运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没有兼具珩磨与铰制的刀头的问题,通过控制拉杆条的轴径及刀片宽度的变化,调节刀片相对于装置外壳进行伸缩运动,以此提供变换所需使用的刀片;将珩磨及铰工艺通过一个装置实现,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提供了两种工艺的结合使用,提高了装置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降低了油石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背景技术
铰孔是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孔表面质量的方法。铰孔是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在生产中应用很广。对于较小的孔,相对于内圆磨削及精镗而言,铰孔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加工方法。
目前,常规的阀套加工流程是车削、去毛刺、珩磨。珩磨工艺的效率低,去除量小,但加工精度高,而铰工艺的效率高于珩磨,去除量也高于珩磨,但是加工精度低于珩磨。现有技术中缺少能将珩磨与铰制的刀头设为一体,以此提高阀套的加工效率及精度,并能够按需切换珩磨与铰制的刀头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胀铰珩一体刀,以此解决没有兼具珩磨与铰制的刀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条、固定壳体、固定环、珩刀片、铰刀片,所述固定壳体上开设有供珩刀片及铰刀片伸出的刀片通孔,且内腔开设有供拉杆条插入的拉杆通孔;所述拉杆条插入所述拉杆通孔,并可在所述拉杆通孔中上下移动;所述珩刀片及铰刀片均设置在所述拉杆条的杆身处,并通过所述刀片通孔伸出;所述固定环将珩刀片及铰刀片与固定壳体固定,防止其上下移动或脱落;所述拉杆条与珩刀片及铰刀片相接触的杆身处设置为杆身轴径变化区,所述杆身轴径变化区可根据拉杆条的上下移动,使得珩刀片与铰刀片在刀片通孔中进行伸出或收缩运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珩刀片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轴径最小的位置,所述铰刀片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轴径最大的位置,且所述珩刀片相对于所述铰刀片位于拉杆条的上方,位于所述珩刀片与铰刀片之间的拉杆条轴径逐渐变大,位于所述铰刀片下方的拉杆条轴径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珩刀片的刀面宽度设置成上宽下窄的斜坡状,所述铰刀片的刀面宽度设置成上窄下宽的斜坡状。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条与所述铰刀片下端接触的杆身设置一段轴径缩小段。
进一步地,所述珩刀片与铰刀片的上端及下端均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环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为呈/圆弧形的弹性钢丝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壳体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通过控制拉杆条的轴径及刀片宽度的变化,调节刀片相对于装置外壳进行伸缩运动,以此提供变换所需使用的刀片;将珩磨及铰工艺通过一个装置实现,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提供了两种工艺的结合使用,提高了装置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降低了油石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胀铰珩一体刀的刀片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胀铰珩一体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一种胀铰珩一体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拉杆条,2.固定壳体,3.固定环,4.珩刀片,5.铰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条1、固定壳体2、固定环3、珩刀片4、铰刀片5,所述固定壳体2上开设有供珩刀片4及铰刀片5伸出的刀片通孔,且内腔开设有供拉杆条1插入的拉杆通孔;所述拉杆条1插入所述拉杆通孔,并可在所述拉杆通孔中上下移动;所述珩刀片4及铰刀片5均设置在所述拉杆条1的杆身处,并通过所述刀片通孔伸出;所述固定环3将珩刀片4及铰刀片5与固定壳体2固定,防止其上下移动或脱落;所述拉杆条1与珩刀片4及铰刀片5相接触的杆身处设置为杆身轴径变化区,所述杆身轴径变化区可根据拉杆条1的上下移动,使得珩刀片4与铰刀片5在刀片通孔中进行伸出或收缩运动;当刀片位于杆身轴径最小的位置时,刀片会收缩进固定壳体2的片通孔中,当位于轴径较大位置时,会逐渐伸出,可按需调节,或按需设置所述杆身轴径变化区的变化弧度及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珩刀片4的刀面宽度设置成上宽下窄的斜坡状,所述铰刀片5的刀面宽度设置成上窄下宽的斜坡状,以此便于刀片的伸出或收缩运动,减少对于拉杆条1轴径大小的依赖。所述珩刀片4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1轴径最小的位置,所述铰刀片5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1轴径最大的位置,且所述珩刀片4相对于所述铰刀片5位于拉杆条1的上方,位于所述珩刀片4与铰刀片5之间的拉杆条1轴径逐渐变大,位于所述拉杆条1与所述铰刀片5下端接触的杆身设置一段轴径缩小段,以便于拉杆条1在上拉运动时,铰刀片5可以更快收入刀片通孔,且由拉杆条1的轴径缩小段继续支持铰刀片5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珩刀片4与铰刀片5的上端及下端均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环3的凹槽,便于固定环3的安置,加强了固定及固定后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固定环3为呈3/4圆弧形的弹性钢丝圈,以便于钢丝圈及刀片的安装及更换,也更能适应刀片的伸缩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体2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形,以便于插入所需加工的孔中。
使用时,装置位于初始位置,因为所述珩刀片4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1轴径最小的位置,所述铰刀片5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1轴径最大的位置,且刀具自身设有斜度,所以,珩刀片4处于收缩状态,铰刀片5处于伸出状态可进行作业;之后将需铰刀片5进行加工的部分通过固定壳体2下端的圆锥形部分插入对应的孔中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装置退出孔内,将拉杆条1进行上拉运动,铰刀片5因自身斜度及所述拉杆条1的轴径缩小段收缩回刀片通孔内,珩刀片4在自身斜度及拉杆条1轴径增大的作用下伸出刀片通孔,并重新插入孔中,进入使用状态;使用完成后,退出加工孔,拉杆条1回归初始状态,以此循环。在使用过程中,在珩磨前进行铰,可以在不降低最终珩磨效果的同时提升生产率,节约珩磨油石,进而节约成本,创造更高价值。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条(1)、固定壳体(2)、固定环(3)、珩刀片(4)、铰刀片(5),所述固定壳体(2)上开设有供珩刀片(4)及铰刀片(5)伸出的刀片通孔,且内腔开设有供拉杆条(1)插入的拉杆通孔;所述拉杆条(1)插入所述拉杆通孔,并可在所述拉杆通孔中上下移动;所述珩刀片(4)及铰刀片(5)均设置在所述拉杆条(1)的杆身处,并通过所述刀片通孔伸出;所述固定环(3)将珩刀片(4)及铰刀片(5)与固定壳体(2)固定,防止其上下移动或脱落;所述拉杆条(1)与珩刀片(4)及铰刀片(5)相接触的杆身处设置为杆身轴径变化区,所述杆身轴径变化区可根据拉杆条(1)的上下移动,使得珩刀片(4)与铰刀片(5)在刀片通孔中进行伸出或收缩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珩刀片(4)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1)轴径最小的位置,所述铰刀片(5)初始位于所述拉杆条(1)轴径最大的位置,且所述珩刀片(4)相对于所述铰刀片(5)位于拉杆条(1)的上方,位于所述珩刀片(4)与铰刀片(5)之间的拉杆条(1)轴径逐渐变大,位于所述铰刀片(5)下方的拉杆条(1)轴径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珩刀片(4)的刀面宽度设置成上宽下窄的斜坡状,所述铰刀片(5)的刀面宽度设置成上窄下宽的斜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条(1)与所述铰刀片(5)下端接触的杆身设置一段轴径缩小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珩刀片(4)与铰刀片(5)的上端及下端均开设有用于放置固定环(3)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3)为呈3/4圆弧形的弹性钢丝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胀铰珩一体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2)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形。
CN202220082704.8U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Active CN217253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2704.8U CN217253335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2704.8U CN217253335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3335U true CN21725333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9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2704.8U Active CN217253335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3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6636B (zh) 喷口的加工方法及喷口的加工装置
CN217253335U (zh) 一种胀铰珩一体刀
CN206677204U (zh) 一种粗精一体化镗孔组合刀具
CN102873416A (zh) 整体叶盘电解开槽用电极和整体叶盘电解开槽加工方法
CN105345187A (zh) 闭式整体叶盘电火花加工电极最大自由运动行程轨迹搜索方法
CN207615511U (zh) 一种机床冲头
CN108436119A (zh) 一种镗刀
CN2933669Y (zh) 交叉孔加工用钻头
CN106563858B (zh) 基于轮廓逼近法的回转体零件线切割加工方法
CN213410628U (zh) 一种深腔细长孔切削加工器具
CN209206541U (zh) 一种易于排屑的钻头
CN104690511B (zh) 细长型、薄壁台阶孔式内圆外方结构精加工方法
CN218965053U (zh) 一种顺序珩磨头及珩铰头技术集成结构
CN208289014U (zh) 一种镗刀
CN112589142A (zh) 一种整体式偏心反划刀具及方法
CN211201757U (zh) 一种采油用大直径扩孔辅助装置
CN204724873U (zh) 一种加工细长内腔孔可调节双刀头车刀
CN105252028B (zh) 用于小尺寸喷口锥形截面的刀具
CN210046052U (zh) 一种钻铰结合复合刀
CN109158677B (zh) 一种干刻下部电极表面涂层铣削加工刀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05393580U (zh) 一种基于弹性体振动的零件表面车花刀
CN209239081U (zh) 一种用于压壳机管体加工的复合刀具
CN211758736U (zh) 一种用于加工轴套的加工刀具
CN212191408U (zh) 一种一体磨削成型的硬质合金枪钻
CN212419794U (zh) 一种高精度槽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