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44971U -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 Google Patents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44971U
CN217244971U CN202122532629.9U CN202122532629U CN217244971U CN 217244971 U CN217244971 U CN 217244971U CN 202122532629 U CN202122532629 U CN 202122532629U CN 217244971 U CN217244971 U CN 217244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clamping
head holder
handl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26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岩
张永兴
叶招明
章增杰
莫现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1225326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44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44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44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第一持头器具有第一夹持头,第二持头器具有与第一夹持头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头,且所述的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之间形成基底座夹持空间,第一夹持头连接在持头器钳体的第一钳柄上,所述的第二夹持头连接在持头器钳体的第二钳柄上。优点在于:可夹持直径36mm的肱骨头与直径29mm的基底座,使肱骨头与基底座紧密贴合,有利于控制球头底面方向,避免并发症,对基底座起到牢固的握持作用。可卡紧反肩球头,使反肩球头与基底座紧密贴合。在安装反肩肱骨头时可以对基底座方向控制良好,使基底座与肱骨头紧密咬合。

Description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背景技术
因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人工肩关节翻修以及骨坏死、肿瘤、肩关节发育不良、陈旧性感染等损伤肩关节时,使肩关节的功能丧失,同时,感觉到激烈的疼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肩关节功能,需要进行人工肩关节的置换手术。例如,在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期间,通常分为以下阶段:肱骨准备、截骨导向器的组装、肱骨近端准备、关节盂准备、植入物插入、半关节成形术或全关节成形术、植入物插入(半/全关节成形术)并评估其稳定性、闭合。
现有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完全参照人体肩关节的解剖形状,其主要包括金属基底座和金属反肩球头,虽符合人体的日常行为运动特性,但是肩关节假体置入术中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目前存在的反肩持头器,无法牢固固定反肩球头,将球头安装在基底座的过程中无法控制球头底面的方向。(2)、术中充分暴露肩胛盂,安装基底座之后,由于空间狭窄,且不能直视基底座的方向。(3)、上述2个因素的联合作用,在现实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过程中,现有肩关节假体置入术中在安装反肩球头时未采取工具,在安装反肩球头经常出现对基底座方向控制不稳、金属基底座与金属反肩球头贴合度不佳、费时费力等弊端,使术者将球头安放在基底座上困难,非正常安装,将导致手术失败,即使反复安装,最终正确安装,将增加手术时间。因此,如何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快速、稳定的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旨在解决肩关节假体置入术中对基底座方向控制不稳、金属基底座与金属反肩球头贴合度不佳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包括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持头器具有第一夹持头,所述的第二持头器具有与第一夹持头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头,且所述的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之间形成基底座夹持空间,所述的第一夹持头连接在持头器钳体的第一钳柄上,所述的第二夹持头连接在持头器钳体的第二钳柄上。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均呈弧形,所述的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开口方向相对从而形成上述基底座夹持空间。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第一夹持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钳柄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头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钳柄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对倾斜设置从而形成与基底座夹持空间相连通的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且所述的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自与基底座夹持空间相连通的一端宽度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变小。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第一持头器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头和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一圆弧部,且所述的第一圆弧部一端与第一夹持头远离开口一侧的中部相连,另一端向下弯曲且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呈杆状且朝向第二持头器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第二持头器包括至少两个与第二夹持头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连的夹持连接部,所述的夹持连接部均朝向远离第二夹持头开口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连接部具有两个纵向设置且分别与夹持连接部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杆体,所述的连接杆体上端均通过第二圆弧部与夹持连接部远离第二夹持头的一端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体下端均连接有与连接杆体同轴向下设置的竖向支撑杆,且所述的竖向支撑杆均连接于横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杆上。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夹持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夹持头的两端,所述的夹持连接部一端均沿第二夹持头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或夹持连接部一端与第二夹持头端部呈交叉设置;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竖向支撑杆由横向支撑杆两端向上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朝向横向支撑杆中部倾斜设置,且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第一连接部、横向支撑杆以及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上述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有防滑组件。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防滑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一连接部周向外侧的第一胶套,且所述的竖向支撑杆以及横向支撑杆周向外侧套设有第二胶套。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持头器钳体包括中部相互交叉设置且通过铰接孔铰接设置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的第一钳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同轴相连,另一端通过朝向靠近第一持头器同一侧方向弯折的第一转角与第一手柄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手柄上设有第一握持部,所述的第二钳柄一端与横向支撑杆中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钳柄另一端通过与第一转角同向弯折的第二转角与第二手柄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手柄上设有第二握持部。
在上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中,所述的第一钳柄靠近第一持头器的一端和第二钳柄靠近第二持头器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夹角,且所述的第一夹角大小为10°-15°;所述的第二转角形成第二夹角,且所述的第二夹角大小为140°-16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的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可夹持基底座底部,当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夹角为12°时,可夹持直径36mm的肱骨头与直径29mm的基底座,使肱骨头与基底座紧密贴合,有利于控制球头底面方向,避免并发症。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中第一夹持头与第二夹持头可以对基底座起到牢固的握持作用。
2、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的胶套紧贴于反肩球头表面,增加肩关节持头器与反肩球头表面的摩擦力。位于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上的钳柄与横向支撑杆可卡紧反肩球头,使反肩球头与基底座紧密贴合。在安装反肩肱骨头时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可以对基底座方向控制良好,第一夹持头、第二夹持头、横向支撑杆与第一钳柄的相互作用可使基底座与肱骨头紧密咬合,克服传统方法在安装反肩球头时费时费力且对球头底面方向难以控制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第一持头器和第二持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持头器1、第一夹持头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圆弧部13、第二持头器2、第二夹持头21、第二连接部22、夹持连接部23、连接杆体24、第二圆弧部25、竖向支撑杆26、横向支撑杆27、基底座夹持空间3、持头器钳体4、第一钳柄41、第二钳柄42、铰接孔43、第一转角44、第一手柄45、第一握持部46、第二转角47、第二手柄48、第二握持部49、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防滑组件6、第一胶套61、第二胶套62、基底座7、反肩球头8、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包括第一持头器1和第二持头器2,第一持头器1具有第一夹持头11,第二持头器2具有与第一夹持头11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头21,且第一夹持头11和第二夹持头21之间形成基底座夹持空间3,第一夹持头11连接在持头器钳体4的第一钳柄41上,第二夹持头21连接在持头器钳体4的第二钳柄42上。优选地,这里的第一夹持头11和第二夹持头21均呈弧形,例如,这里的第一夹持头11可以为劣弧状,而第二夹持头21可以为优弧状或半圆环状,第一夹持头11和第二夹持头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开口方向相对从而形成上述基底座夹持空间3。显然,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中第一夹持头11与第二夹持头21与基底座7底部半径相同,可以卡住基底座7底部,提高握持的牢固度,为手术提供了便利,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也可以调节反肩球头8底面方向,避免传统反肩持头器无法控制球头底面方向等弊端。
优选地,这里的第一钳柄41靠近第一持头器1的一端和第二钳柄42靠近第二持头器2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且第一夹角α大小为10°-15°;当第一夹角α为12°时,第一夹持头11和第二夹持头21可夹持直径36mm的肱骨头与直径29mm的基底座7,使肱骨头与基底座7紧密贴合,有利于控制球头底面的方向,克服传统方法肱骨头与基底座7贴合不紧密的弊端。
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夹持头11通过第一连接部12与第一钳柄41相连,第一连接部12长度为16mm第二夹持头21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钳柄42相连,且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相对倾斜设置从而形成与基底座夹持空间3相连通的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且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自与基底座夹持空间3相连通的一端宽度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变小。
其中,第一持头器1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头11和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第一圆弧部13,第一圆弧部13半径为1.5mm且第一圆弧部13一端与第一夹持头11远离开口一侧的中部相连,另一端向下弯曲且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第一连接部12呈杆状且朝向第二持头器2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优选地,这里的第二持头器2包括至少两个与第二夹持头21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连的夹持连接部23,夹持连接部23均朝向远离第二夹持头21开口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连接部22具有两个纵向设置且分别与夹持连接部23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杆体24,连接杆体24上端均通过第二圆弧部25与夹持连接部23远离第二夹持头21的一端相连,第二圆弧部25半径为1.5mm,这样可以增强对肱骨头的把持作用。
优选地,这里的连接杆体24下端均连接有与连接杆体24同轴向下设置的竖向支撑杆26,连接杆体24为圆柱状结构,半径为2mm,长度为16mm,且竖向支撑杆26均连接于横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杆27上。竖向支撑杆27为圆柱状结构,半径为2.5mm,长度为52.5mm,向上连接杆体24,向下转变为横向支撑杆27。横向支撑杆27为圆柱状结构,半径为2.5mm,长度为35mm。
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连接部2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夹持头21的两端,夹持连接部23一端均沿第二夹持头21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或夹持连接部23一端与第二夹持头21端部呈交叉设置;竖向支撑杆26的数量为两个且竖向支撑杆26由横向支撑杆27两端向上弯折而成,第一连接部12朝向横向支撑杆27中部倾斜设置,且竖向支撑杆26、第一连接部12、横向支撑杆27以及第一钳柄41之间形成上述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
更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连接部12和/或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防滑组件6。防滑组件6包括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2周向外侧的第一胶套61,且竖向支撑杆26以及横向支撑杆27周向外侧套设有第二胶套62。增加肩关节持头器与反肩球头8表面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的持头器钳体4包括中部相互交叉设置且通过铰接孔43铰接设置的第一钳柄41和第二钳柄42,该铰接孔43呈偏心设置,其离横向支撑杆27较近,从而能够减小阻力臂,增大动力臂,起到省力功效。
其中,第一钳柄41和第二钳柄42为圆柱状结构,半径为2.5mm,铰接孔43圆心距第一钳柄41和第二钳柄42顶端61.2mm,铰接孔43圆心距第二握持部49中心的距离为135.9mm。
优选地,这里的第一钳柄41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同轴相连,另一端通过朝向靠近第一持头器1同一侧方向弯折的第一转角44与第一手柄45相连,第一转角44为120°,为圆弧状结构,内径为34.6mm,外径45.2mm,为第一钳柄41与第一手柄45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一手柄45上设有第一握持部46,第一握持部46为圆环状结构,内径为20mm,外径为25mm,可容纳大拇指进入。
优选地,第二钳柄42一端与横向支撑杆27中部相连,且第二钳柄42另一端通过与第一转角44同向弯折的第二转角47与第二手柄48相连,第二转角47为圆弧状结构,第二转角47角度为150°,内径为34.6mm,外径为45.2mm。且第二手柄48上设有第二握持部49。第二握持部49为圆环结构,内径为20mm,外径25mm。第二转角47形成第二夹角β,且第二夹角β大小为150°。
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中第一夹持头11与第二夹持头21可以对基底座7起到牢固的握持作用。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12上的第一胶套61与竖向支撑杆26、横向支撑杆27上的第二胶套62紧贴于反肩球头8表面,增加肩关节持头器与反肩球头8表面的摩擦力。分别位于第一持头器1和第二持头器2上的横向支撑杆27与第一钳柄41可卡紧反肩球头8,使反肩球头8与基底座7紧密贴合。在安装反肩肱骨头时可以控制反肩球头8底面的方向,第一连接部12、竖向支撑杆26、横向支撑杆27与第一钳柄41的相互作用可使基底座7与反置关节盂头紧密咬合,克服传统方法在安装反肩球头8时费时费力且对球头底面的方向难以控制的弊端,为手术提供了便利,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持头器1、第一夹持头11、第一连接部12、第一圆弧部13、第二持头器2、第二夹持头21、第二连接部22、夹持连接部23、连接杆体24、第二圆弧部25、竖向支撑杆26、横向支撑杆27、基底座夹持空间3、持头器钳体4、第一钳柄41、第二钳柄42、铰接孔43、第一转角44、第一手柄45、第一握持部46、第二转角47、第二手柄48、第二握持部49、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防滑组件6、第一胶套61、第二胶套62、基底座7、反肩球头8、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包括第一持头器(1)和第二持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持头器(1)具有第一夹持头(11),所述的第二持头器(2)具有与第一夹持头(11)相对应的第二夹持头(21),所述的第一夹持头(11)和第二夹持头(21)均呈弧形,所述的第一夹持头(11)和第二夹持头(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开口方向相对从而形成基底座夹持空间(3),所述的第一夹持头(11)通过第一连接部(12)与持头器钳体(4)的第一钳柄(41)相连,所述的第二夹持头(21)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持头器钳体(4)的第二钳柄(42)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相对倾斜设置从而形成与基底座夹持空间(3)相连通的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且所述的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自与基底座夹持空间(3)相连通的一端宽度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持头器(1)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头(11)和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第一圆弧部(13),且所述的第一圆弧部(13)一端与第一夹持头(11)远离开口一侧的中部相连,另一端向下弯曲且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呈杆状且朝向第二持头器(2)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持头器(2)包括至少两个与第二夹持头(21)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连的夹持连接部(23),所述的夹持连接部(23)均朝向远离第二夹持头(21)开口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22)具有两个纵向设置且分别与夹持连接部(23)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杆体(24),所述的连接杆体(24)上端均通过第二圆弧部(25)与夹持连接部(23)远离第二夹持头(21)的一端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体(24)下端均连接有与连接杆体(24)同轴向下设置的竖向支撑杆(26),且所述的竖向支撑杆(26)均连接于横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杆(2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连接部(2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夹持头(21)的两端,所述的夹持连接部(23)一端均沿第二夹持头(21)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设置或夹持连接部(23)一端与第二夹持头(21)端部呈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支撑杆(26)的数量为两个且竖向支撑杆(26)由横向支撑杆(27)两端向上弯折而成,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朝向横向支撑杆(27)中部倾斜设置,且所述的竖向支撑杆(26)、第一连接部(12)、横向支撑杆(27)以及第一钳柄(41)之间形成上述多点式反肩球头夹持空间(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和/或第二连接部(22)上设有防滑组件(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组件(6)包括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2)周向外侧的第一胶套(61),且所述的竖向支撑杆(26)以及横向支撑杆(27)周向外侧套设有第二胶套(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持头器钳体(4)包括中部相互交叉设置且通过铰接孔(43)铰接设置的第一钳柄(41)和第二钳柄(42),所述的第一钳柄(41)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同轴相连,另一端通过朝向靠近第一持头器(1)同一侧方向弯折的第一转角(44)与第一手柄(45)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手柄(45)上设有第一握持部(46),所述的第二钳柄(42)一端与横向支撑杆(27)中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钳柄(42)另一端通过与第一转角(44)同向弯折的第二转角(47)与第二手柄(48)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手柄(48)上设有第二握持部(4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钳柄(41)靠近第一持头器(1)的一端和第二钳柄(42)靠近第二持头器(2)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且所述的第一夹角(α)大小为10°-15°;所述的第二转角(47)形成第二夹角(β),且所述的第二夹角(β)大小为140°-160°。
CN202122532629.9U 2021-10-20 2021-10-20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Active CN217244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629.9U CN217244971U (zh) 2021-10-20 2021-10-20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629.9U CN217244971U (zh) 2021-10-20 2021-10-20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44971U true CN21724497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2629.9U Active CN217244971U (zh) 2021-10-20 2021-10-20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44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08163U (zh) 一种全髋关节置换术用组合式髋臼定位器械
US8974537B2 (en) Method for an articulating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N100486539C (zh) 复位工具
CN201147359Y (zh) 颈椎前路复位器
CN202235617U (zh) 一种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定位型髋臼锉
CN217244971U (zh)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CN110538007B (zh) 肘关节假体
CN114099095B (zh) 反置式肩关节系统手术持头器
CN201684006U (zh) 脊柱复位工具
CN203524812U (zh) 一种外卡固定式高功能性人工腕关节假体装置
CN110916857A (zh) 一种便于假体植入的持髁器
CN111743613B (zh) 一种可调式骨折复位器
CN1158978C (zh) 万向节式人工肩关节
CN214761636U (zh) 一种用于取出胫骨假体的把持工具
CN209004113U (zh) 一套自体腓骨植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工具
CN208371845U (zh) 一种上翘咬骨钳
CN212490277U (zh) 一种胫骨单髁假体把持器
CN219000740U (zh) 指骨假体结构
CN215307050U (zh) 一种桡骨小头假体
CN215839400U (zh) 一种针对髋臼骨折移位复位的装置
CN218305219U (zh) 一种活动可调节的双指关节面假体和单指关节面假体
CN215307048U (zh) 一种股骨柄假体
CN215839718U (zh) 一体化翻修型髋臼假体
CN207186717U (zh) 解剖型近端固定翻修股骨柄
CN210962464U (zh) 升降式椎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