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7809U -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7809U
CN217237809U CN202220076600.6U CN202220076600U CN217237809U CN 217237809 U CN217237809 U CN 217237809U CN 202220076600 U CN202220076600 U CN 202220076600U CN 217237809 U CN217237809 U CN 217237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body
cable
infrared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66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涛
王晶
白锦豪
蔡翠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dle East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dle East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dle East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dle East Cab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66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7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7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7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涉及电缆检测的领域,其包括装置本体、设在装置本体上用于运送电缆的运送组件、装置本体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装置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空腔内部设有摄像头装置,装置本体上还设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缆进入装置本体内部时输出检测信号,照明单元,设置在装置本体的空腔中,并且与检测单元连接,响应检测信号并进行照明。本申请具有便于采集更清楚的电缆外观图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用于电力传输或信号传输等领域,电缆通常由多层结构组成,电缆最内层为用于传输电力或信号的缆芯,其余层用于对缆芯进行保护。
当电缆外层损坏时,可能会影响缆芯的工作。因此需要对电缆的外观进行检测,例如查看电缆外层是否存在破损。目前通常使用外观检测设备对电缆外观进行检测,外观检测设备通过摄像头装置采集电缆外观图像并进行分析,摄像头装置通常设置在外观检测设备内部,电缆进入外观检测设备内部后,内部光照强度低,摄像头装置采集到的电缆图像可能会不清楚,从而使得检测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采集更清楚的电缆外观图像,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在装置本体上用于运送电缆的运送组件、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摄像头装置;
所述装置本体上还设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缆进入装置本体内部时输出检测信号;
照明单元,设置在装置本体的空腔中,并且与检测单元连接,响应所述检测信号并进行照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本体用于安装运送组件、摄像头装置、检测单元和照明单元等。工作人员将电缆从装置本体的进口运送进装置本体,检测单元检测到电缆进入装置本体内的空腔后输出检测信号,照明单元响应检测信号并进行照明,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能够更好地对电缆采集图像,最后电缆从装置本体的出口移出装置本体。通过检测电缆是否进入装置本体内部,在电缆进入装置本体内部时照明单元进行照明,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能够更好地采集电缆外观图像,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运送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壁上的第一输送辊、设置在装置本体内壁上的第二输送辊和设置在装置本体内壁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输送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辊与第二输送辊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的周向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周向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从进口进入装置本体内的空腔后,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输送辊转动,电缆移动到第一输送辊上时,电缆位于凹槽内,第一输送辊上的凹槽和第二输送辊上的凹槽对电缆起到限位作用,电缆不容易发生横向移动。转动中的第一输送辊开始运送电缆,第二输送辊对电缆同样起到限位作用,电缆在穿过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后不容易发生晃动,从而使得电缆在运送过程中更稳定。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设置在装置本体的进口处,所述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发射端朝向所述红外接收管的红外接收端;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接地;
红外接收管未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后,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线,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之间没有物体阻挡时,红外接收管能够接收到红外线进而导通。电缆移动至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时,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线而断路,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检测电缆是否进入装置本体内部更方便。
可选的,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多个照明灯;所述照明单元并联连接在所述红外接收管发射极与接地端之间;
多个所述照明灯的正极电性连接在电源VCC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之间,多个所述照明灯的负极接地;多个照明灯响应到检测信号后亮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照明灯设置在装置本体的空腔中,照明灯响应到检测信号后亮起,从而照亮装置本体的空腔,进而便于摄像头装置拍摄更清晰的图像。
可选的,所述红外发射管的阳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连接有限流电阻器R1,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连接有负载电阻器R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流电阻器R1限制流过红外发射管的电流,从而使红外发射管不容易被烧坏。负载电阻器R2用于分压并对红外接收管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电机的正极电性连接在电源VCC与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电缆进入装置本体的空腔中时,电机响应检测信号后转动,从而对电缆起到运送的效果。通过电机响应检测信号转动,减少工作人员启动电机的步骤,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可选的,所述装置本体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均穿过装置本体,两个所述滑杆的一端位于装置本体的外侧、另一端位于装置本体的空腔内;两个所述滑杆位于装置本体空腔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承接环,所述第二输送辊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承接环并且与承接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杆位于装置本体外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块,两个所述滑杆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接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对第二输送辊起到导向的作用,承接环用户承接第二输送辊并且便于第二输送辊转动,第二输送辊沿滑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运送组件运送不同直径的电缆。弹簧压缩向第二输送辊施加压力,从而使得第二输送辊对不同直径的电缆起到稳定作用。
可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空腔内设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呈漏斗状,所述引导管开口小的一端与装置本体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导管开口大的一端靠近装置本体的进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管对电缆起到引导作用,电缆从引导管开口大的一端进入引导管,引导管对电缆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便于电缆沿引导管移动到装置本体的出口。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装置本体用于安装运送组件、摄像头装置、检测单元和照明单元等。工作人员将电缆从装置本体的进口运送进装置本体,检测单元检测到电缆进入装置本体内的空腔后输出检测信号,照明单元响应检测信号并进行照明,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能够更好地对电缆采集图像,最后电缆从装置本体的出口移出装置本体。通过检测电缆是否进入装置本体内部,在电缆进入装置本体内部时照明单元进行照明,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能够更好地采集电缆外观图像,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2. 当检测到电缆进入装置本体的空腔中时,电机响应检测信号后转动,从而对电缆起到运送的效果。通过电机响应检测信号转动,减少工作人员启动电机的步骤,进一步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装置本体;11、进口;12、出口;13、空腔;2、运送组件;21、第一输送辊;22、第二输送辊;23、电机;24、凹槽;3、摄像头装置;4、检测单元;41、红外发射管;42、红外接收管;5、照明单元;51、照明灯;6、滑杆;61、限位块;7、承接环;8、弹簧;9、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的运送组件2、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的摄像头装置3、设置在装置本体1上的检测单元4和照明单元5。装置本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进口11和出口12,并且进口11和出口12连通。装置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13,并且运送组件2和摄像头装置3均位于空腔13内。电缆从进口11进入装置本体1的空腔13内,检测单元4检测到电缆进入装置本体1内的空腔13后输出检测信号,照明单元5响应检测信号后进行照明,照明单元5将空腔13照亮,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3能够采集到更清楚的电缆图像。运送组件2对进入空腔13内的电缆进行运送,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3对电缆的不同位置进行采集拍摄。
参照图1和图3,检测单元4包括红外发射管41和红外接收管42,红外发射管41和红外接收管42均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进口11处。红外发射管41的红外发射端朝向红外接收管42的红外接收端。红外发射管41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红外发射管41的阴极接地。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红外接收管42的发射器接地。红外发射管41通电后发出红外线,当红外发射管41与红外接收管42之间没有物体遮挡时,红外接收管42能够接收到红外发射管41发射的红外线从而导通。红外接收管42将照明单元5短路,照明单元5没有电流经过从而无法亮起。当红外发射管41与红外接收管42之间有物体遮挡时,红外接收管42接收不到红外线,说明电缆位于红外发射管41与红外接收管42之间,红外接收管42断路,红外接收管42输出检测信号。
参照图2和图3,照明单元5包括多个照明灯51,多个照明灯51均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空腔13内。多个照明灯51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内壁上。多个照明灯51的正极均通过导线连接在电源VCC与红外接收管42集电极之间,多个照明灯51的负极均接地。多个照明灯51响应到检测信号后,电源VCC向多个照明灯51供电,多个照明灯51所在回路导通,多个照明灯51亮起,从而照亮装置本体1的空腔13。使得摄像头装置3能够采集到更清楚的电缆外观图像。
参照图2,运送组件2包括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和电机23,第一输送辊21与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输送辊21的两端穿过装置本体1的侧壁。第一输送辊21水平设置。并且第一输送辊21的轴线垂直于电缆的移动方向。电机23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外侧壁上,电机23的输出轴与第一输送辊21的转轴连接。第二输送辊22位于第一输送辊21的上方。第二输送辊22的两端转轴上设有承接环7,第二输送辊22的转轴与承接环7转动连接。承接环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6,滑杆6穿出装置本体1的顶部并且与第二输送辊22的轴线垂直。滑杆6位于装置本体1外的一端设有限位块61,限位块61对滑杆6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滑杆6无法全部进入装置本体1的空腔13内。滑杆6上套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承接环7上。第一输送辊21和第二输送辊22的轴线平行,第一输送辊21和第二输送辊22的轴向外壁上均设有凹槽24。凹槽24沿圆周开设,凹槽24两端向中间延伸并且高度逐渐降低,从而使得第一输送辊21和第二输送辊22呈沙漏状。
电机23转动带动第一输送辊21转动,第一输送辊21转动从而运送电缆,当电缆移动到第一输送辊21上时,电缆与第一输送辊21抵接。电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输送辊21运送电缆。电缆处在凹槽24的中间位置,凹槽24对电缆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电缆不容易发生横向位移。第二输送辊22与电缆抵接,并且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弹簧8向第二输送辊22施加压力,从而使得第二输送辊22压住电缆。第二输送辊22,对电缆起到稳定作用,从而使得电缆不容易出现晃动。电缆在运送过程中带动第二输送辊22转动,从而使得电缆在运送过程中更顺畅。第二输送辊22沿滑杆6的移动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第二输送辊22与第一输送辊21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得运送组件2能够运送不同直径的电缆。提高了运送组件2的适应性。
参照图3,电机23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在电源VCC与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之间,电机23的负极接地。电机23响应检测信号后转动。即红外发射管41和红外接收管42检测到电缆进入装置本体1的空腔13内后,红外接收管42断路,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电机23响应检测信号,电源VCC向电机23供电并转动,从而对电缆起到运送作用。电机23通过响应检测信号转动减少了工作人员启动电机23的步骤,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参照图4,为了便于电缆能够更好的通过装置本体1的出口12,在装置本体1上还设有引导管9。引导管9呈漏斗状,引导管9开口小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出口12连通,引导管9开口大的一端靠近装置本体1的进口11。当电缆通过运送组件2之后,电缆从引导管9开口大的一端进入引导管9内部,并且沿引导管9逐渐移动至出口12处。引导管9对电缆起到引导作用,便于电缆移动出装置本体1,使得电缆不容易停留在装置本体1的空腔13内。
参照图3,红外发射管41与电源VCC之间串联连接有限流电阻器R1。限流电阻器R1限制流过红外发射管41的电流,从而使红外发射管41不容易被烧坏。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连接有负载电阻器R2。负载电阻器R2对红外接收管42起到分压作用,红外接收管42导通时不容易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红外发射管41发出红外线,当电缆通过红外发射管41和红外接收管42之间时,电缆挡住红外线以使得红外接收管42接收不到红外线。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照明灯51响应检测信号后通电进行照明,从而使得摄像头装置3能够拍摄到更清晰的电缆外观图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设在装置本体(1)上用于运送电缆的运送组件(2)、所述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进口(11)和出口(1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13),所述空腔(13)内部设有摄像头装置(3);
所述装置本体(1)上还设有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电缆进入装置本体(1)内部时输出检测信号;
照明单元(5),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空腔中,并且与检测单元(4)连接,响应所述检测信号并进行照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组件(2)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壁上的第一输送辊(21)、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壁上的第二输送辊(22)和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壁上的电机(23);所述电机(23)的输出轴与第一输送辊(21)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辊(21)与第二输送辊(2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输送辊(21)和第二输送辊(22)的周向外壁上均开设有凹槽(24),所述凹槽(24)延周向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4)包括红外发射管(41)和红外接收管(42);所述红外发射管(41)和红外接收管均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进口处,所述红外发射管(41)的红外发射端朝向所述红外接收管(42)的红外接收端;所述红外发射管(41)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41)的负极接地;所述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42)的发射极接地;
红外接收管(42)未接收到红外发射管(41)发射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输出检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5)包括多个照明灯(51);所述照明单元(5)并联连接在所述红外接收管(42)发射极与接地端之间;
多个所述照明灯(51)的正极电性连接在电源VCC与所述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之间,多个所述照明灯(51)的负极接地;多个照明灯(51)响应到检测信号后亮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41)的阳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连接有限流电阻器R1;所述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连接有负载电阻器R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3)的正极电性连接在电源VCC与红外接收管(42)的集电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6),两个所述滑杆(6)均穿过装置本体(1),两个所述滑杆(6)的一端位于装置本体(1)的外侧、另一端位于装置本体(1)的空腔内;两个所述滑杆(6)位于装置本体(1)空腔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承接环(7),所述第二输送辊(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承接环(7)并且与承接环(7)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杆(6)位于装置本体(1)外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块(61),两个所述滑杆(6)上均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接环(7)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空腔内设有引导管(9),所述引导管(9)呈漏斗状,所述引导管(9)开口小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出口连通,所述引导管(9)开口大的一端靠近装置本体(1)的进口。
CN202220076600.6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237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6600.6U CN217237809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6600.6U CN217237809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7809U true CN217237809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0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6600.6U Active CN217237809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7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37809U (zh) 一种智能识别的电缆外观检测装置
CN109613020B (zh) 一种夹持式烟支孔洞尺寸检测装置
CN103705200B (zh) 基于无线供能的胃肠道癌前病变无创检测系统
GB2359887A (en) Recognising and dealing with contaminants in a fibre-processing machine
CN106023418A (zh) 一种回转式纸币分拣设备
CN215066222U (zh) 一种传输带系统
CN208798118U (zh) 一种用于近红外相机的成像帧率检测系统
CN213749664U (zh) 烟用打孔接装纸孔洞情况检测器
CN207365918U (zh) 一种手持式线宽检测仪
CN217561313U (zh) 一种烟支滤嘴内部塑料件缺陷检测装置
CN110199683A (zh) 基于ir与tcs的自识别水果采摘装置及水果采摘方法
CN210376115U (zh) 基于EtherCAT的组合式传感器
CN212664244U (zh) 一种镀膜水钻色差均匀度检测装置
CN213580719U (zh) 旋转式烟支孔洞尺寸检测设备
CN107362984A (zh) 一种双孢蘑菇在线智能分级设备
CN213580721U (zh) 一种翻转式烟支孔洞尺寸检测设备
CN209805963U (zh) 一种手持式视频检测仪
CN114527147A (zh) 一种用于圆织机布匹检测的图像采集系统
CN109506900A (zh) 一种用于近红外相机的成像帧率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6942179B (zh) 全自动储粮害虫诱捕检测系统
CN213422990U (zh) 一种适用于印刷片状电阻的外观检测装置
CN220563446U (zh) 移动式烟包指标检测组件
CN210185542U (zh) 一种带有照明功能的医用内窥镜
CN210438737U (zh) 一种自动吸入、弹出试纸的宠物疾病检测仪
CN204705582U (zh) 一种集成便携式led光源检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