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1221U - 一种干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1221U
CN217231221U CN202220854886.6U CN202220854886U CN217231221U CN 217231221 U CN217231221 U CN 217231221U CN 202220854886 U CN202220854886 U CN 202220854886U CN 217231221 U CN217231221 U CN 217231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drying
air
clothes
cover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48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妙玉
周亮
李啟聪
陈梓泓
黄安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tata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48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1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1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1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衣系统,包括:晾衣机和干衣罩,干衣罩与晾衣机围成一干衣空间,晾衣机上设置有主风机,主风机用于自上朝下向干衣空间提供干衣气流;干衣空间的底部具有阻挡面,阻挡面用于阻挡干衣气流以使干衣气流向上回流;晾衣机上或干衣罩的上部或晾衣机与干衣罩之间设置有与干衣空间连通的回流口。本干衣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风机提供的干衣气流流至干衣空间的底部后,能够被阻挡面阻挡而向上回流至进入回流口,如此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充分地流经干衣空间内衣物的各处,并能够增强空气流动,能够有效提高干衣效率、缩短干衣时间,更为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干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晾衣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晾衣机已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晾衣机通常配备有风机,能够通过风机向衣物送风来提高晾干效率以及在阴雨天气下吹干衣物,大部分晾衣机还会配备加热装置来使得风机能够送出热风。
为了进一步提高晾干效率,目前部分晾衣机配备有干衣罩,使用时将衣物晾挂在干衣罩内,风机再向干衣罩内送风,使得风量更为集中,特别是开启加热装置送出热风时,能够有效减少热量浪费,提高烘干效率。
现有的晾衣机其风机通常是从外界吸取空气再送入干衣罩内,为平衡干衣罩内外气压,干衣罩通常采用上下贯通的筒式结构,风机自干衣罩顶部送风,经过衣物后再从干衣罩底部开口流出。受限于晾衣机的尺寸等因素,风机的功率通常有限,并且在衣物自身的遮挡作用下,衣物下段的风速和风量都会大为减弱,并且会存在较多部位难以被风机送出的风吹到,此外,加热装置提供的热量也会快速地从干衣罩底部流失,多种因素作用下,会使得衣物下段等较多部位的晾干速度大大降低,影响了干衣效率,相应需要更长时间的送风和加热作业,能耗较大,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用户的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干衣效率、降低能耗的干衣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干衣系统,包括:
晾衣机和干衣罩,所述干衣罩与所述晾衣机围成一干衣空间,
所述晾衣机上设置有主风机,所述主风机用于自上朝下向所述干衣空间提供干衣气流;
所述干衣空间的底部具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阻挡所述干衣气流以使干衣气流向上回流;
所述晾衣机上或所述干衣罩的上部或所述晾衣机与干衣罩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干衣空间连通的回流口。
优选的,所述干衣罩是封闭的,且所述干衣罩与所述晾衣机封闭连接以形成所述干衣空间,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晾衣机上。
优选的,所述主风机包括至少一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具有横向间隔一距离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内循环风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从所述干衣空间抽取空气,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抽取的空气吹送入所述干衣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靠近所述干衣罩的内侧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出风口沿左右方向分布,并在前后方向上交替靠近所述干衣罩的前内侧缘和后内侧缘;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干衣罩顶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呈平行于左右方向的长条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各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沿前后方向对齐。
优选的,所述主风机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一外循环风机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所述干衣空间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外循环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从外界吸取空气及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干衣空间提供干衣气流;所述晾衣机上还设置有第二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二外循环风机具有与所述干衣空间连通的第三进风口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外循环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进风口从所述干衣空间内吸取空气及通过所述所述第三出风口将吸取的空气排出至外界,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三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干衣罩上设置有副风机,所述副风机用于自所述干衣空间的底部向上供风,且所述副风机的供风方向与所述主风机的干衣气流方向横向错开;所述副风机上设置有第三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晾衣机上设置有吊挂槽或吊挂件,所述干衣罩上相应设置有吊挂件或吊挂槽,所述吊挂件可插设在所述吊挂槽内以将所述干衣罩挂设在所述晾衣机上,且所述干衣罩相对所述晾衣机向上移动至使所述吊挂件移离所述吊挂槽;所述晾衣机和干衣罩上设置有磁吸装置,所述磁吸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干衣罩相对晾衣机向上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干衣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风机提供的干衣气流流至干衣空间的底部后,能够被阻挡面阻挡而向上回流至进入回流口,如此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充分地流经干衣空间内衣物的各处,并能够增强空气流动,能够有效提高干衣效率、缩短干衣时间,更为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晾衣机的主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内循环气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外循环气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内循环风机的结构及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外循环风机的结构及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外循环风机的结构及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晾衣机;11、内循环风机;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一加热装置;114、导风件;115、第二电机;12、第一外循环风机;121、第二加热装置;13、第二外循环风机;141、第二进风口;142、第二出风口;143、第三进风口;144、第三出风口;151、第一电机;152、风轮;16、主机;17、第二晾杆;20、干衣罩;21、干衣空间;22、连接筒;23、弹簧;241、主罩体;242、定型筋;243、拉链;25、第一晾杆;251、晾挂槽;26、小晾杆;27、支撑架;31、吊挂槽;32、吊挂件;33、磁铁;34、吊挂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干衣系统,包括:晾衣机10和干衣罩20,干衣罩20与晾衣机10围成一干衣空间21,晾衣机10上设置有主风机,主风机用于自上朝下向干衣空间21提供干衣气流;干衣空间21的底部具有阻挡面,阻挡面用于阻挡干衣气流以使干衣气流向上回流;晾衣机10上或干衣罩20的上部或晾衣机10与干衣罩20之间设置有与干衣空间21连通的回流口。本干衣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风机提供的干衣气流流至干衣空间21的底部后,能够被阻挡面阻挡而向上回流至进入回流口,如此使得气流能够更为充分地流经干衣空间21内衣物的各处,并能够增强空气流动,能够有效提高干衣效率、缩短干衣时间,更为经济实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将干衣罩20的底部封闭,利用干衣罩20的底面作为阻挡面,如此能够有效减少气流自干衣空间21的底部外泄,有助于规范气流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干衣罩20的底部也可适当开设排水孔等来供积水或水汽排出,或者在干衣罩20内增设挡板等作为阻挡面,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干衣罩20是封闭的,且干衣罩20与晾衣机10封闭连接以形成干衣空间21,回流口位于晾衣机10上,如此能够有效减少气流外泄,能够有效控制气流方向,有利于提高干衣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回流口也可设置在干衣罩20的上部侧壁上,或者也可使干衣罩20与晾衣机10之间留下一定缝隙而作为回流口,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4和图7,本实施例中,主风机包括至少一内循环风机11,内循环风机11具有横向间隔一距离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回流口包括第一进风口111;内循环风机11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111从干衣空间21抽取空气,以及通过第一出风口112将抽取的空气吹送入干衣空间21,如此能够在干衣空间21内形成内循环气流,能够有效减少气流外泄,在进行烘干作业过程中,也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发,有助于提高干衣效率、降低能耗。在本实施例中,内循环风机11上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113,如此使得内循环风机11能够向干衣空间21送出热风,从而进行衣物的烘干作业,能够提高干衣效率。
第一出风口112靠近干衣罩20的内侧缘,如此第一出风口112吹送出来的风能够经由干衣罩20的侧壁导向而向下流动,经由干衣罩20内底面的阻拦后,再从干衣空间21的中部或另一侧向上流动,能够更为稳定地形成空气循环,有助于提高晾干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也可选择设置在其他适宜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的数量为两个,各第一出风口112沿左右方向分布,并在前后方向上交替靠近干衣罩20的前内侧缘和后内侧缘;第一进风口111位于干衣罩20顶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如此两第一出风口112吹送的风能够分别在干衣空间21的前部和后部向下流动,再在干衣空间21的中部向上流动,从而分别形成空气循环,能够有效增大供风功率,并能够有效减少干扰,使空气流动更为稳定,由此助于提高干衣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也可选择一个、三个等其他适宜数量,当第一出风口112的数量为三个或以上时,其可以按照本实施例中的分布方式进行布置,当然也可选择其他适宜的布置方式如均布置在干衣空间21的同一侧等,同样第一进风口111的位置也可选择设置在干衣空间21的侧部等其他适宜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均呈平行于左右方向的长条形,如此能够增大供风和吸风范围,有助于提高衣物风干均匀度,也能够覆盖沿横向方向晾挂的多件衣物,有利于提高晾干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42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圆口、方形口等其他适宜形状,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一进风口11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各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沿前后方向对齐,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空气流动,使得干衣空间21内能够更为可靠地形成稳定的空气流动,不易出现相互干扰,有助于提高干衣效率和干衣均匀度。在本实施例中,两第一出风口112左右方向的长度之和与干衣空间21的左右长度相近,相应的,两第一出风口112左右方向的长度之和也与干衣空间21的左右长度相近,使得内循环空气能够有效覆盖干衣空间21,有助于提高干衣效率、降低能耗。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一进风口111的数量、分布方式等也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参照图1、图2、图4、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主风机包括一第一外循环风机12,第一外循环风机12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41和与干衣空间21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42,第一外循环风机12用于通过第二进风口141从外界吸取空气及通过第二出风口142向干衣空间21提供干衣气流;晾衣机10上还设置有第二外循环风机13,第二外循环风机13具有与干衣空间21连通的第三进风口143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三出风口144,第二外循环风机13用于通过第三进风口143从干衣空间21内吸取空气及通过第三出风口144将吸取的空气排出至外界,回流口包括第三出风口144;在使用中,第一外循环风机12可以主动抽取外界空气送入干衣空间21内,第二外循环风机13则能够主动将干衣空间21内的空气抽出,如此能够有效排出干衣空间21内的水汽,并且第一外循环风机12和第二外循环风机13能够增强干衣空间21内的气流,有利于提高干衣效率。在使用中,第一外循环风机12和第二外循环风机13可以在干衣过程中根据设定的运行程序或者干衣空间21内空气湿度的检测结果等间断开启,也可以在干衣过程中保持常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循环风机12上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121,如此能够对送入干衣空间21内的气流进行预加热,能够有效维持干衣空间21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干衣效率。第一加热装置113和第二加热装置121分别设置在内循环风机11和第一外循环风机12的风道内部,可采用电热丝、电热管、PTC发热体等常用加热结构,在此不另作详述。本实施例中,内循环风机11、第一外循环风机12和第二外循环风机13均通过由第一电机151驱动的驱动的风轮152形成空气流动,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循环风机11、第一外循环风机12和第二外循环风机13也可选择其他常用的风机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仅采用第一外循环风机12来给干衣空间21内供风,而不同时设置内循环风机11,即主风机仅包括第一外循环风机12,同样能够在干衣空间21内形成回流气流。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干衣罩20上设置副风机,副风机用于自干衣空间21的底部向上供风,且副风机的供风方向与主风机的干衣气流方向横向错开;如此能够增强回流的气流,有助于提升干衣效率,副风机上还可设置第三加热装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干衣效率。副风机的进风方式可以选择从干衣空间21内抽取空气,也可以直接从外界抽取空气。
参照图4和图7,本实施例中,晾衣机1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口112出风方向的风向调节装置,如此能够灵活调整风向,并能够使风向来回变化形成摆风,能够更为充分地吹干衣物的各处部位,有利于提高干衣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可摆动设置在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2处的导风件114,导风件114内设置有导风通道,一第二电机115驱动导风件114摆动从而调整出风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风向调节装置也可选择其他适宜的导风结构如导风板等,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干衣罩20上设置有可上下伸缩的连接筒22,连接筒22用于向上压紧在晾衣机10上以使干衣罩20与晾衣机10围成干衣空间21;干衣罩2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筒22向上伸展的弹性装置,在干衣罩20上移的过程中,连接筒22可以与晾衣机10抵接并而被压缩,弹性装置提供的弹性力能够保证连接筒22与晾衣机10的压紧,能够有效防止泄漏,并且能够有效防止连接筒22与晾衣机10产生挤压而导致损坏变形,具有优良的适用性,并且,在干衣空间21内气压过大或过小时,连接筒22也可以在气压作用下压缩而与晾衣机10之间形成供空气进出的缝隙,有利于维持内外气压平衡,避免干衣罩20和连接筒22受压过大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筒22采用了波纹管结构,弹性装置为环绕连接筒22设置的多个弹簧23,弹簧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筒22顶部和底部的两环板上,通过推动连接环上移来使连接筒22伸展。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装置也可选择弹性垫、弹性拉绳等其他常用弹性装置,并不局限于此。
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直接采用弹性的连接筒22,利用连接筒22自身的弹性来使连接筒22伸展,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干衣罩20通过连接筒22与晾衣机10的主机16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干衣罩20也可采用其他常用方式来与晾衣机10进行连接,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干衣罩20包括软质的主罩体241,主罩体241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定型筋242,定型筋242用于在横向方向上维持主罩体241的形状,如此使得干衣罩20能够沿上下方向折叠收纳,和在展开时维持形状,不易因干衣空间21和外界的气压差产生过大变形而影响干衣作业。主罩体241可采用布料、塑料等常用软质材质,定型筋242则需要一定的硬度,当然其同样可以同时具有变形性能,其可选用塑料、尼龙、金属等适宜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主罩体241也可直接采用硬质材质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定型筋242呈环绕主罩体241设置的环形形状,能够有效维持主罩体241的横向形状,减少主罩体241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定型筋242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结构和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主罩体241的前侧设置有拉链243,通过拉链243可以开启和封闭主罩体241的前侧,方便取放衣物,便于使用。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干衣空间21内的第一晾杆25,第一晾杆25上设置有用于供衣架钩挂的晾挂槽251,如此能够方便晾挂衣物,并能够防止衣架沿第一晾杆25滑移,使得衣物不易出现层叠,抱枕干衣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用晾挂孔来替代晾挂槽251,或者同时采用晾挂孔和晾挂槽2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晾杆25设置在干衣空间21的顶部中件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晾杆25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干衣空间21内还设置有两小晾杆26,小晾杆26可用于晾挂内衣、袜子、毛巾等小件物品,使用更为灵活方便,晾挂量也更大;在本实施例中,主罩体24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27,第一晾杆25和小晾杆26均设置在支撑架27上。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晾衣机10上设置有吊挂槽31,干衣罩20上相应设置有吊挂件32,吊挂件32可插设在吊挂槽31内以将干衣罩20挂设在晾衣机10上,且干衣罩20相对晾衣机10向上移动至使吊挂件32移离吊挂槽31,如此能够有效方便干衣罩20的拆装,便于操作和使用;晾衣机10和干衣罩20上设置有磁吸装置,磁吸装置用于限制干衣罩20相对晾衣机10向上的移动,如此能够有效防止干衣罩20意外松脱,并且在拆卸干衣罩20时也只需克服磁吸装置的磁力即可,无需额外操作,方便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吊挂件32呈杆形并设置在干衣罩20的支撑架27上,晾衣机10在其第二晾杆17设置安装有吊挂座34,吊挂槽31设置在吊挂座34上,同时吊挂座34上设置有磁铁33,吊挂件32为磁性金属材质,由此能够吸附吊挂件32限制吊挂件32上移;在其他实施例中,吊挂件32、吊挂槽31、和磁吸装置的结构、设置位置等也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吊挂件32和吊挂槽31的设置位置也可互换,并不局限于此。
在其他实施例中,干衣罩20也可选择通过粘接、螺钉、拉链243等其他常用方式直接固定在晾衣机10上,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都是根据晾衣机10正常使用状态设定的,仅为便于描述和理解,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晾衣机和干衣罩,所述干衣罩与所述晾衣机围成一干衣空间,
所述晾衣机上设置有主风机,所述主风机用于自上朝下向所述干衣空间提供干衣气流;
所述干衣空间的底部具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阻挡所述干衣气流以使干衣气流向上回流;
所述晾衣机上或所述干衣罩的上部或所述晾衣机与干衣罩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干衣空间连通的回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罩是封闭的,且所述干衣罩与所述晾衣机封闭连接以形成所述干衣空间,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晾衣机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机包括至少一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具有横向间隔一距离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内循环风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从所述干衣空间抽取空气,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将抽取的空气吹送入所述干衣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靠近所述干衣罩的内侧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第一出风口沿左右方向分布,并在前后方向上交替靠近所述干衣罩的前内侧缘和后内侧缘;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干衣罩顶部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呈平行于左右方向的长条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各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沿前后方向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机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一外循环风机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所述干衣空间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外循环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从外界吸取空气及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向所述干衣空间提供干衣气流;所述晾衣机上还设置有第二外循环风机,所述第二外循环风机具有与所述干衣空间连通的第三进风口和与外界连通的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外循环风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进风口从所述干衣空间内吸取空气及通过所述第三出风口将吸取的空气排出至外界,所述回流口包括所述第三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罩上设置有副风机,所述副风机用于自所述干衣空间的底部向上供风,且所述副风机的供风方向与所述主风机的干衣气流方向横向错开;所述副风机上设置有第三加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机上设置有吊挂槽或吊挂件,所述干衣罩上相应设置有吊挂件或吊挂槽,所述吊挂件可插设在所述吊挂槽内以将所述干衣罩挂设在所述晾衣机上,且所述干衣罩相对所述晾衣机向上移动至使所述吊挂件移离所述吊挂槽;所述晾衣机和干衣罩上设置有磁吸装置,所述磁吸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干衣罩相对晾衣机向上的移动。
CN202220854886.6U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干衣系统 Active CN217231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4886.6U CN217231221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干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4886.6U CN217231221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干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1221U true CN217231221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4886.6U Active CN217231221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干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1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8103U (zh) 衣物整理机
CN104695191A (zh) 热泵洗衣干衣机
CN217231221U (zh) 一种干衣系统
CN205568851U (zh) 干手器
CN109137425A (zh) 衣物整理机
CN114875645A (zh) 一种烘干系统
CN106192327A (zh) 一种集中排出热空气的高效石墨烯干衣机
CN206553785U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智能晾衣架
CN206337432U (zh) 一种集中排出热空气的高效石墨烯干衣机
CN21048182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柜式干衣机
CN213272850U (zh) 空调器的挡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3232864U (zh) 一种烘干装置
CN210481823U (zh) 一种柜式干衣机
CN210215938U (zh) 一种内循环衣物烘干机
CN203802191U (zh) 快干衣架
CN217266488U (zh) 一种循环供风主机及晾衣机
CN116200919A (zh) 一种衣撑及晾衣机
CN206521636U (zh) 具有烘干功能的便携晾衣架
CN114875643A (zh) 一种干衣主机及晾衣机
CN207035786U (zh) 一种烘干机的进风结构
CN103668914A (zh) 基于智能控制的带导风板的防变形衣架
CN211704405U (zh) 一种智能烘干的毛巾架
CN211395068U (zh) 智能晾衣架的控制柜及智能晾衣架
CN213453828U (zh) 一种多功能电暖器
CN210227981U (zh) 一种新型热风烘干毛巾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