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0721U -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0721U
CN217230721U CN202221050284.1U CN202221050284U CN217230721U CN 217230721 U CN217230721 U CN 217230721U CN 202221050284 U CN202221050284 U CN 202221050284U CN 217230721 U CN217230721 U CN 217230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chamber
culture
sterilization
channe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02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争艳
樊星
罗琼
鲁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10502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0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0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0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顺序布置的培养室,箱体内于培养室的外侧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循环杀菌气路中设置有风机和气路杀菌装置,定义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培养室分别为上侧培养室和下侧培养室,各培养室串联于循环杀菌气路或者并联于循环杀菌气路中。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循环杀菌气路持续向各培养室内通入无菌气体的方式,来保证微生物的无菌培养环境,培养室并联和串联于循环杀菌气路中,可以保证持续地向各培养室内通入无菌气体,从而保证微生物在无菌环境中长时间持续培养。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比如说厌氧微生物需要无菌、低氧的培养环境。
为了向微生物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就需要借助相应的微生物培养箱,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杀菌装置,杀菌装置通常为紫外杀菌灯。
紫外杀菌灯不仅可以杀灭有干扰作用的杂菌也能够杀死待培养的微生物,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只能在装有微生物的透明玻璃培养皿放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之前,通过杀菌装置对箱体内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关闭杀菌装置,再将装有微生物的透明玻璃培养皿放置于微生物培养箱内进行培养。然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培养箱内部的杂菌会逐渐增殖并抑制待培养的微生物的生长。现有技术中无法打开杀菌装置对这些杂菌进行处理,需要将培养皿转移到其它的微生物培养箱中,因此,实验室需要配备较多的微生物培养箱才能满足微生物培养的需求,这无疑会增加实验室的运行成本。此外,在转移的过程中,培养皿可能会受到空气中细菌的二次污染,增加了待培养微生物纯化培养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顺序布置的培养室,箱体内于培养室的外侧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循环杀菌气路中设置有风机和气路杀菌装置,定义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培养室分别为上侧培养室和下侧培养室,培养室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循环杀菌气路包括位于各培养室左侧的竖向通道,各培养室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竖向通道相连的培养室进气口,下侧培养室的右端顶部设置有与上侧培养室相通的连通气口,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培养室出气口。
第二种设置方式,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称为两个端培养室,其余的培养室为位于两个端培养室之间的中间培养室,其中一个端培养室上设置有培养室进气口,另外一个端培养室上设置有培养室出气口,中间培养室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其相邻培养室相连的连通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循环杀菌气路持续向各培养室内通入无菌气体的方式,来保证微生物的无菌培养环境,具体的各培养室与循环杀菌气路连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设置方式,各培养室与循环杀菌气路并联设置,第二种方式,各培养室串联于循环杀菌气路上,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可以保证持续的向各培养室内通入无菌气体,从而保证微生物在无菌环境中长时间持续培养。
进一步的,循环杀菌气路包括位于各培养室右侧的竖向通道和位于各培养室下侧的底部横向通道,气路杀菌装置包括设置于竖向通道中的循环杀菌气路杀菌灯,风机设置于底部横向通道内。
进一步的,竖向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横向通道对应布置的二氧化碳进气口,二氧化碳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口电磁阀。
进一步的,竖向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培养室出气口相连的排气口,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口电磁阀。
进一步的,排气口与竖向通道之间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阀门,循环杀菌气路阀门包括阀口和通过旋转来打开和关闭阀口的旋转挡板。
进一步的,各培养室内均设置有培养室杀菌灯。
进一步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竖向通道的底部为与底部横向通道连通的进气侧,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培养室出气口,箱体内于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上侧设置有左侧与竖向通道相连、右侧与培养室出气口相通的顶部横向通道。
进一步的,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左端设置有所述培养室进气口,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培养室出气口。
进一步的,箱体内于底部横向通道和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左侧设置有连通所述底部横向通道与所述培养室进气口的连通通道。
进一步的,顶部横向通道内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地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地部分,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连通气口与横向隔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循环杀菌气路杀菌灯;3、杀菌通道;4、右侧竖向隔板;5、二氧化碳进气口;6、底部横向通道;7、风机;8、左侧竖向隔板;9、竖向通道;9、培养室进气口;10、顶部横向通道;11、横向隔板;12、培养室;13、培养室杀菌灯;14、连通气口;15、培养室出气口;16、排气口;17、旋转挡板;18、连通通道;19、竖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左侧竖向隔板8和右侧竖向隔板4,右侧竖向隔板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左侧竖向隔板8、右侧竖向隔板4将箱体分隔成沿左右方向顺序布置的竖向通道19、中间腔室和杀菌通道3。
中间腔室被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横向隔板11分隔成多个沿上下方向顺序布置的培养室12,定义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培养室12分别为上侧培养室和下侧培养室。箱体内于培养室的外侧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循环杀菌气路中设置有风机7和气路杀菌装置。
杀菌通道3和竖向通道构成循环杀菌气路的一部分,气路杀菌装置包括设置于杀菌通道中的循环杀菌气路杀菌灯2,循环杀菌气路杀菌灯2为竖向布置的紫外杀菌灯。循环杀菌气路还包括位于各培养室下侧的底部横向通道6,风机7设置于底部横向通道6内。
底部横向通道6的右端与杀菌通道3底部相通,底部横向通道6的左端与竖向通道19底部相通,因此竖向通道的底部构成进风侧。
各培养室的左侧壁上均设置有与竖向通道相连的培养室进气口9,下侧培养室的右端顶部设置有与上侧培养室相通的连通气口14,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培养室出气口15。
杀菌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横向通道对应布置的二氧化碳进气口5,二氧化碳进气口5处设置有进气口电磁阀。杀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培养室出气口15相连的排气口16,排气口16处设置有排气口电磁阀。排气口16与杀菌通道之间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阀门,循环杀菌气路阀门包括阀口和通过旋转来打开和关闭阀口的旋转挡板17。
各培养室内均设置有培养室杀菌灯13,培养室杀菌灯13为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紫外杀菌灯。
箱体内于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上侧设置有左侧与竖向通道相连、右侧与培养室出气口相通的顶部横向通道10。顶部横向通道10内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
在对微生物进行持续培养时,当氧气浓度传感器显示氧气浓度过高时,打开排气口电磁阀,箱体内气体从顶部的排气口排出,二氧化碳从底部的二氧化碳进气口通入,直至氧气浓度达到要求,然后可以关闭排气口电磁阀和进气口电磁阀,箱体内气体停止由排气口排出,提高了箱体内的气体置换效率,继续实现无菌低氧气体的内循环。
杀菌通道杀菌灯持续对气体进行杀菌处理,杀死气体中的杂菌,抑制杂菌滋生,避免杂菌对待培养菌的培养造成干扰。期间还可以间隔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定期抽气排气,以保证二氧化碳气体在培养箱内均匀分布。
本设计通过设定风机和特定的气路回路,强制气体循环,结合紫外杀菌,实现气体环流灭菌,可以有效抑制外界杂菌对待培养菌的干扰。培养室杀菌灯与杀菌通道杀菌灯的布置形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灭菌场景,在微生物培养期间,可以开启风机和杀菌通道杀菌灯,进行持续灭菌。由于培养空间的右侧竖向隔板不透光,杀菌通道杀菌灯不会伤害待培养微生物。在培养箱空置期,可以开启培养室室右侧的培养室紫光灯进行灭菌,可以快速灭菌,且可避免使用环流系统灭菌带来的风机电耗。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培养室串联在一起。
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称为两个端培养室,其余的培养室为位于两个端培养室之间的中间培养室,培养室进气口9仅设置于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左端,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培养室出气口15。
中间培养室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其相邻培养室相连的连通气口14。箱体内于底部横向通道6和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左侧设置有连通所述底部横向通道与所述培养室进气口的连通通道18。
这样气体经过最靠下的培养室左端的培养室进气口进入,然后经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右端进入上侧的培养室的右端,再经上侧的培养室的左端进入更上一层培养室的左端,如此强迫气体做“S”形上升运动,避免出现通风死角。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顺序布置的培养室,箱体内于培养室的外侧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循环杀菌气路中设置有风机和气路杀菌装置,定义上下方向上相邻两个培养室分别为上侧培养室和下侧培养室,培养室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循环杀菌气路包括位于各培养室左侧的竖向通道,各培养室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竖向通道相连的培养室进气口,下侧培养室的右端顶部设置有与上侧培养室相通的连通气口,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培养室出气口;
第二种设置方式,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称为两个端培养室,其余的培养室为位于两个端培养室之间的中间培养室,其中一个端培养室上设置有培养室进气口,另外一个端培养室上设置有培养室出气口,中间培养室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其相邻培养室相连的连通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循环杀菌气路包括位于各培养室右侧的杀菌通道和位于各培养室下侧的底部横向通道,杀菌通道竖向设置,气路杀菌装置包括设置于杀菌通道中的循环杀菌气路杀菌灯,风机设置于底部横向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杀菌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横向通道对应布置的二氧化碳进气口,二氧化碳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口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杀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与培养室出气口相连的排气口,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口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排气口与杀菌通道之间设置有循环杀菌气路阀门,循环杀菌气路阀门包括阀口和通过旋转来打开和关闭阀口的旋转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各培养室内均设置有培养室杀菌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种设置方式,竖向通道的底部为与底部横向通道连通的进气侧,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培养室出气口,箱体内于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上侧设置有左侧与竖向通道相连、右侧与培养室出气口相通的顶部横向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第二种设置方式,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左端设置有所述培养室进气口,位置最靠上的培养室的右端设置有所述培养室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箱体内于底部横向通道和位置最靠下的培养室的左侧设置有连通所述底部横向通道与所述培养室进气口的连通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顶部横向通道内设置有氧气浓度传感器。
CN202221050284.1U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Active CN217230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0284.1U CN217230721U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0284.1U CN217230721U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0721U true CN217230721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2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0284.1U Active CN217230721U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07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9189A (zh) * 2022-09-02 2022-11-22 广州市华粤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培养箱的气路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9189A (zh) * 2022-09-02 2022-11-22 广州市华粤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培养箱的气路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30721U (zh) 一种能够实现持续无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培养箱
KR20200122578A (ko) 미생물 배양장치
KR20030095441A (ko) 무균 자동포장기와 연결된 버섯 종균 또는 미생물 고상발효기 및 발효방법
CN208113566U (zh) 一种木耳菌包灭菌装置
CN211570634U (zh) 一种医学检测用微生物培养箱
KR20130131930A (ko) 다목적 유용미생물 배양기 사용방법
CN215947308U (zh) 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箱
KR101137507B1 (ko) 고체배양기
CN212357206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12025358U (zh) 一种紫外灭菌型细菌生物被膜培养装置
CN101224915B (zh) 养鱼池循环水模块式紫外线杀菌装置
CN218755784U (zh) 一种益生菌接种培育装置
CN215799572U (zh) 一种til治疗实体瘤高效灭菌式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7149186U (zh)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微生物群体培养装置
CN212894702U (zh) 一种生物制药用发酵装置
CN216473229U (zh) 一种细胞培养用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1322655U (zh) 一种昆虫培养用的培养箱
CN214654831U (zh) 好氧光合微生物培养罐
CN110669668A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6438394U (zh) 细胞转运培养箱
CN218451345U (zh) 一种基于食用菌加工用杀菌炉
CN220685145U (zh) 蜂窝式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3250010U (zh) 一种实用染毒系统
CN219032152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1367554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气源管路原位灭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