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1432U - 一种塔式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式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1432U
CN217221432U CN202220374810.3U CN202220374810U CN217221432U CN 217221432 U CN217221432 U CN 217221432U CN 202220374810 U CN202220374810 U CN 202220374810U CN 217221432 U CN217221432 U CN 217221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distribution
tower body
water distrib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48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鹿
王子凡
董连东
蒋士龙
张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s System Engineering No2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s System Engineering No2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s System Engineering No2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s System Engineering No2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48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1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1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1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式反应器,其能激活塔式反应塔下部的流体流动,消除流动死区,从而大大促进布水均匀性;同时还能使流体呈现螺旋上升流态,增加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提升反应效率,同时配合螺旋型分离器,提升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处理效果。其包括塔体,塔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布水器,塔体内的上部安装有分离器,布水器包括分流管、布水管,布水管与分流管连接并且围绕分流管分布,布水管上开设有布水孔,相邻的两根布水管位于不同高度,相间两根布水管位于同一高度,布水管向下倾斜设置,布水孔位于布水管的斜下处,布水孔的直径逐渐增大,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逐渐增大;分离器包括支柱和旋片,旋片呈螺旋上升状。

Description

一种塔式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混合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塔式反应器。
背景技术
伴随工业化4.0的快速推进,各个行业快速发展,水处理、发酵等装备对塔式反应器需求日益增长,而在塔式反应器内部配置布水器,能够控制进水量、进水均匀性以及液体在塔式反应器的流动状态,同时配合分离器实现多相分离。现有的塔式反应器中的布水器一般安装在塔式反应器的底部,其通过与进水管连接来通入液体并通过布水器来将液体扩散,而分离器安装在塔内顶部一般呈一个或者多个人字型。现有的布水器在使用时,液体从布水器中排出后会在进水压力作用下直线上升,不能形成理想流态,在布水器周边容易形成死区,易在塔式反应器内形成局部涡流,无法满足液体在塔式反应器内部停留的时长,导致布水不均匀,同时配合分离器多相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反应器布水不均匀、多相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式反应器,其能激活塔式反应塔下部的流体流动,消除流动死区,从而大大促进布水均匀性;同时还能使流体呈现螺旋上升流态,增加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提升反应效率,同时配合螺旋型分离器,提升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包括塔体,塔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布水器,塔体内的上部安装有分离器,所述布水器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器包括分流管、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所述分流管连接并且围绕所述分流管分布,所述布水管上开设有布水孔,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布水管位于不同高度,间隔一根布水管的两根布水管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布水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布水孔位于所述布水管的斜下处,所述布水管上沿着远离所述分流管的方向上的所述布水孔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布水管上沿着远离所述分流管的方向上的所述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逐渐增大;所述分离器包括支柱和旋片,所述支柱与所述塔体连接,所述旋片与所述支柱连接,所述旋片呈螺旋上升状。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塔体上部还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回流管连接,所述回流管、原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控制阀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回流管之间连接有流量阀,所述控制阀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支柱内部中空,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塔体内的部分开设有分离孔,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塔体外的部分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支柱通过所述排气孔与气体收集器连接;
所述布水管通过固定器安装在所述塔体内;所述布水管远离所述分流管的端部采用半球形件封闭;
相邻的布水管的轴线的高度差为5~10mm;所述布水管向下倾斜的角度为0.5°~1°;
当反应器呈竖直状态时,所述布水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70°;
所述布水管上沿着远离所述分流管的方向上的相邻布水孔的孔径相差0.01~0.02mm;
相邻的两个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差值为0.05°~0.1°;
所述旋片的母线与所述塔体的轴线的夹角为50°-70°。
有益效果:通过上述布水管、布水孔的设置能够提升靠近反应塔壁面的布水量,激活塔式反应塔下部的流体流动,消除流动死区,从而大大促进布水均匀性;同时这种结构使得流体呈现螺旋上升流态,增加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提升反应效率,同时配合螺旋上升状的分离器能够让流体在螺旋运动过程中实现多相分离,提高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布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布水管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包括塔体14,塔体14内的底部安装有布水器,塔体14内的上部安装有分离器10,塔体14上部还连接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一端与排水口19连接,另一端通过流量阀18与回流管20连接,回流管20、原水管21与水泵1连接,水泵1通过控制阀3与进水总管4连接,控制阀3与控制器2连接,其中,布水器与进水总管4的进水管5连接。
结合图1、图2,布水器包括分流管6、布水管7(可以采用不锈钢),布水管7通过固定器8安装在塔体14内;布水管7远离分流管6的端部采用半球形件封闭;布水管7与分流管6连接并且围绕分流管6分布,布水管7上开设有布水孔9,相邻的两根布水管7位于不同高度(高度差为5~10mm),间隔一根布水管7的两根布水管7位于同一高度,布水管7斜向下倾斜设置(向下倾斜的角度为0.5°~1°),布水孔9位于布水管7的斜下处单列布置(具体如图2所示,当反应器呈竖直状态时,布水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70°,优选60°),布水管7上沿着远离分流管6的方向上的布水孔9的直径逐渐增大(具体相邻布水孔的孔径相差0.01~0.02mm),结合图4,布水管7上沿着远离分流管6的方向上的布水孔9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a逐渐增大(相邻的两个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差值为0.05°~0.1°,最接近分流管6的布水孔夹角a的值优选90°)。
结合图1、图3,分离器10包括支柱11和旋片12(均可采用不锈钢一体制作或焊接连接),支柱11与塔体14连接,旋片10与支柱12连接,旋片12呈螺旋上升状,从塔式反应器底部往上看,旋片12呈顺时针旋转,从最底端到最顶端的总旋转角度为720°,旋片12的母线与塔体14的轴线的夹角为50°-70°,支柱11内部中空,支柱11位于塔体内的部分开设有分离孔13,支柱11位于塔体外的部分开设有排气孔15,支柱11通过排气孔15与气体收集器17连接。
使用时,水泵1开启工作,控制器2通过控制阀3控制流体进入进水总管4,控制阀3根据需求控制流体的流量和压力,从进水总管4通过进水管5连接到分流管6,通过分流管6将流体分流给若干条布水管7,流体从布水管7上的若干个布水孔9流入到塔式反应器中,与塔式反应器中的待处理的液体反应,达到处理的目的,通过布水管7、布水孔9、旋片12、分离孔13的相互配合,使得流体在塔体14中呈现螺旋流;反应产生的气相通过分离器10、分离孔13的分离作用,流入到气体收集器17。反应完的液相通过分离器10、旋片12的分离作用,流入到排水管16,一部分直接通过排水口19直接排出,另一部分通过流量阀18、回流管20重新回到水泵21入口。
布水管倾斜设置,相邻布水管存在高度差,布水孔在布水管上斜朝下开孔,布水孔的孔径逐渐增加,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夹角逐渐增大,显著提升靠近反应塔壁面的布水量,激活塔式反应塔下部的流体流动,消除流动死区,从而大大促进布水均匀性;同时这种结构使得流体呈现螺旋上升流态,增加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提升反应效率,从而提高处理效果。再加上螺旋上升状的旋片的配合使用,使得布水器与螺旋型分离器达到理想配合,提升多相流体分离效果,进一步促进有效反应流体停留时间,从而提升处理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塔式反应器,其包括塔体,塔体内的底部安装有布水器,塔体内的上部安装有分离器,所述布水器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布水器包括分流管、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所述分流管连接并且围绕所述分流管分布,所述布水管上开设有布水孔,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布水管位于不同高度,间隔一根布水管的两根布水管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布水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布水孔位于所述布水管的斜下处,所述布水管上沿着远离所述分流管的方向上的所述布水孔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布水管上沿着远离所述分流管的方向上的所述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逐渐增大;所述分离器包括支柱和旋片,所述支柱与所述塔体连接,所述旋片与所述支柱连接,所述旋片呈螺旋上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上部还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回流管连接,所述回流管、原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控制阀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回流管之间连接有流量阀,所述控制阀与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内部中空,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塔体内的部分开设有分离孔,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塔体外的部分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支柱通过所述排气孔与气体收集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通过固定器安装在所述塔体内;所述布水管远离所述分流管的端部采用半球形件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布水管的轴线的高度差为5~10mm;所述布水管向下倾斜的角度为0.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反应器呈竖直状态时,所述布水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上沿着远离所述分流管的方向上的相邻布水孔的孔径相差0.01~0.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布水孔的轴线与布水管的轴线的夹角差值为0.05°~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片的母线与所述塔体的轴线的夹角为50°-70°。
CN202220374810.3U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塔式反应器 Active CN217221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4810.3U CN217221432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塔式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4810.3U CN217221432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塔式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1432U true CN217221432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6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4810.3U Active CN217221432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塔式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1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52281U (zh) 一种旋流式膨胀厌氧污泥床废水处理装置
CN104196516A (zh) 双筒式两级轴流井下脱气装置
CN102824817A (zh) 一种无导流板的环流进料分布器
CN207046945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
CN217221432U (zh) 一种塔式反应器
CN204352850U (zh) 一种多组分层式浸没撞击流反应器
CN208166666U (zh) 一种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8483641A (zh) 一种多级自循环厌氧消化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0984490Y (zh) 提高气液分布器液流量精度的壁流布液器
CN208485667U (zh) 一种多级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5731641A (zh) 一种3米以上大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4126627U (zh) 双筒式两级轴流井下脱气装置
CN108483640A (zh) 一种涡流自循环厌氧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14327261U (zh) 一种连续循环涡流式厌氧反应器
CN112474087B (zh) 液体分配器、多级高效分配器及洗涤液喷淋方法
CN212425543U (zh) 一种污泥重力浓缩池
CN114522514A (zh) 一种丙烯氧化法制丙烯酸的气相急冷循环吸收塔
CN211246051U (zh) 一种燃煤电站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泡沫收集破碎装置
CN209778442U (zh) 一种涡流反应布水装置
CN208279372U (zh) 一种多级自循环厌氧消化反应器
CN208440369U (zh) 水上生态氧泡产生装置
CN112591884A (zh) 一种双旋流布水器及厌氧反应器
RU183944U1 (ru)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экстрактор
CN102872711B (zh) 石灰/石灰石湿法脱硫塔浆液流场导向装置
CN206799258U (zh) 一种水解酸化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