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7107U -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7107U
CN217217107U CN202220371901.1U CN202220371901U CN217217107U CN 217217107 U CN217217107 U CN 217217107U CN 202220371901 U CN202220371901 U CN 202220371901U CN 217217107 U CN217217107 U CN 217217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plac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chamber
hol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19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iehui Industry &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iehui Industry &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iehui Industry &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iehui Industry &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19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7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7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7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箱体及主控单片机箱体,所述主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本机控制器的第一容纳腔、用于放置分控器及电池组的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单片机箱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主控单片机组的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器件的合理布局,使得矿山用电器箱的整体重量更加均衡,保证矿山用电器箱的正常使用,延长矿山用电器箱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箱体,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背景技术
为了控制工矿设备的运转需要使用电器控制箱,现有电器箱内放置的各电器件往往杂乱无章,导致其电器箱内的重量分布不均衡,电器箱歪斜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电器箱的正常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其通过对壳体内进行合理布局,使得电器箱体整体重量均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箱体及主控单片机箱体,所述主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本机控制器的第一容纳腔、用于放置分控器及电池组的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单片机箱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主控单片机组的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壳体及盖合于壳体顶部开口处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底部对应第二容纳腔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盖合于第二容纳腔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风扇安装孔,所述风扇安装孔设置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分控器或电池组的放置单元,所述放置单元设置至少两个且各放置单元均匀分布于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单元为具有顶部开口的框体,所述放置单元包括底板及环绕底板四周设置的围板,所述围板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进一步地,各放置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容纳腔中心处设置的第二隔板均匀隔开,位于第二隔板一侧的各放置单元沿第二容纳腔轴向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扇安装孔且各风扇安装孔分别对应第二隔板的两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用于放置分控器的放置单元靠近第一容纳腔设置,用于放置电池组的放置单元靠近第三容纳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单元内设置有用于将放置于放置单元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进行紧固的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紧固条,所述紧固条的两端为自由端且分别与放置单元内的底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便于实现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吊装使用的吊耳,所述吊耳设置多个且各吊耳沿主箱体的顶部均匀设置,所述主箱体及主控单片机箱体的底部外侧铺设有用于实现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承载的支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电器件的合理布局,使得矿山用电器箱整体重量均衡,保证其正常使用,同时这种布局方式充放电方便,节约了制作成本,提高了矿山用电器箱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主箱体上设置维修窗口,便于对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的电器件进行更换和维修。
(3)在第二容纳腔中,将用于放置分控器的放置单元靠近第一容纳腔设置,用于放置电池组的放置单元靠近第三容纳腔设置,提高对分控器的降温效率,延长分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第二容纳腔内电器件分布更加合理,便于提高整体结构重量均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除分盖板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部分结构第一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部分结构第二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放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矿山用电器箱体的使用状态轴测图;
图中:100、主箱体;200、主控单片机箱体;210、散热窗;110、第一隔板;111、风扇安装孔;120、盖板;130、加强板;140、加强筋;150、放置单元;151、底板;152、围板;1521、散热孔;160、第二隔板;170、紧固条;181、第一维修窗口;182、第一可拆卸盖板;183、第二维修窗口;184、第二可拆卸盖板;300、吊耳;400、方钢支架;510、本机控制组件;521、1号分控箱;522、2号分控箱;523、3号分控箱;524、4号分控箱;525、1号电池组;526、2号电池组;527、3号电池组;528、4号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1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如图1-8所示,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箱体100及主控单片机箱体200,所述主箱体100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本机控制器的第一容纳腔、用于放置分控器及电池组的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单片机箱体200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主控单片机组的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为长方体,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沿主箱体100及主控单片机箱体200的连接方向依次设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使得放置于矿山用电器箱体内的电器件重量分布更加合理,进而实现整体电器箱体重量均衡。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00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壳体及盖合于壳体顶部开口处的盖板120,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隔板110。具体的,第一隔板110上设置有用于走线的走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20的底部对应第二容纳腔设置有加强板130,所述加强板130盖合于第二容纳腔上。
具体的,所述盖板120上对应第二容纳腔设置有分盖板120,所述加强板130位于分盖板120的底部,该加强板130的设置对第二容纳腔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进行进一步加强保护,同时可以进一步避免灰尘及水汽进入第二容纳腔内对第二容纳腔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的污染,延长了第二容纳腔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130的顶底两面上均设置有加强筋140,该加强筋140的结构呈倒L形。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40设置多个且各加强筋140均匀分布于加强板130的顶底两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11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风扇安装孔111,所述风扇安装孔111设置至少一个。通过在风扇安装孔111上安装风扇等散热装置可以对第二容纳腔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进行降温处理,避免由于分控器及电池组长时间工作造成过热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分控器或电池组的放置单元150,所述放置单元150设置至少两个且各放置单元150均匀分布于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单元150为具有顶部开口的框体,所述放置单元150包括底板151及环绕底板151四周设置的围板152,所述围板152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1521。
具体的,散热孔1521设置多个且各散热孔1521沿围板152表面在保证放置单元150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多的设置,以提高分控器或电池组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放置单元150为具有顶部开口的长方形框体,该长方形框体中的围板152由四块立板拼接而成,四块立板之间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各放置单元150之间通过第二容纳腔中心处设置的第二隔板160均匀隔开,位于第二隔板160一侧的各放置单元150沿第二容纳腔轴向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隔板1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扇安装孔111且各风扇安装孔111分别对应第二隔板160的两侧设置。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个隔板上设置有两个风扇安装孔111,两个风扇安装孔111分别对应第二隔板160的两侧腔体设置,以分别对第二隔板160两侧的电器件进行降温。本实施例中,该放置单元150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二隔板160的高度且高度差为位于加强板130底表面的加强筋140的高度,以使加强板130可以同时与放置单元150及第二隔板160固定连接,加强了第二容纳腔内各结构件之间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用于放置分控器的放置单元150靠近第一容纳腔设置,用于放置电池组的放置单元150靠近第三容纳腔设置,提高对分控器的降温效率,延长分控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第二容纳腔内电器件分布更加合理,便于提高整体结构重量均衡性。
优选的,所述放置单元150内设置有用于将放置于放置单元150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进行紧固的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紧固条170,所述紧固条170的两端为自由端且分别与放置单元150内的底板151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该紧固条170呈几字形,且该紧固条170的两端与放置单元150内的底板151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该安装孔的配合实现紧固条170与放置单元150内底板151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紧固条170呈倾斜设置,对向设置的两条紧固条170均向两条紧固条170中心处倾斜。本实施例中,每个放置单元150内设置有四条紧固条170。使用时,将电器件放置于放置单元150内,通过几字形的紧固条170将电器件紧固在放置单元150内。当需要放特殊控制器元件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使用紧固条170对其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00的顶部设置有便于实现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吊装使用的吊耳300,所述吊耳300设置多个且各吊耳300沿主箱体100的顶部均匀设置,所述主箱体100及主控单片机箱体200的底部外侧铺设有用于实现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承载的支架
具体的,该支架为方钢支架400,且该方钢之间平铺于主箱体100及主控单片机箱体200的的底部外侧,对矿山用电器箱体进行整体的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片机箱体200上对应第三容纳腔设置有散热窗210,散热窗210环绕第三容纳腔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主箱体100中,壳体上对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用于安装插头的插头安装孔。
优选的,壳体上对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便于维修其内部电器件的第一维修窗口181,对应第一维修窗口181设置有第一可拆卸盖板182。本实施例中,第一维修窗口181于第一可拆卸盖板182对应设置有三组且各组环绕第一容纳腔设置。
优选的,壳体上对应第二容纳腔设置有便于维修及更换其内部电器件的第二维修窗口183,该第二维修窗口183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维修窗口183对称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的两侧,对应第二维修窗口183设置有第二可拆卸盖板184,该第二可拆卸盖板184盖合与第二维修窗口183上且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更换第二容纳腔内的电器件时,打开第二可拆卸盖板184,并拆卸对应放置单元150中的立板,对该放置单元150内的电器件进行对应检修及更换,其作用在于减少了盖板120及加强板130的拆卸概率,降低维修成本及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水分及灰尘通过壳体顶部进入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的概率,加强对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电器件的保护。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作举例说明如下:如图9-10所示,将本机控制组件510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内对应本机控制组件510设置有导电铜片,实现便捷充放电功能,将1号分控箱521、2号分控箱522、3号分控箱523、4号分控箱524靠近第一容纳腔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对应的放置单元150内,通过紧固条170进行位置固定(图中未示出),将1号电池组525、2号电池组526、3号电池组527、4号电池组528靠近第三容纳腔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对应的放置单元150内,通过紧固条170进行位置固定(图中未示出),在第三容纳腔内放置主控单片机组,完成走线后,将主箱体100中的加强板130及盖板120进行安装,对主控单片机箱进行盖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实现放置于箱体内的电器件重量均衡,同时充放电方便,分布更加合理,节约了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主箱体及主控单片机箱体,所述主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本机控制器的第一容纳腔、用于放置分控器及电池组的第二容纳腔,所述主控单片机箱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主控单片机组的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及第三容纳腔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壳体及盖合于壳体顶部开口处的盖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部对应第二容纳腔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盖合于第二容纳腔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的风扇安装孔,所述风扇安装孔设置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分控器或电池组的放置单元,所述放置单元设置至少两个且各放置单元均匀分布于第二容纳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单元为具有顶部开口的框体,所述放置单元包括底板及环绕底板四周设置的围板,所述围板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各放置单元之间通过第二容纳腔中心处设置的第二隔板均匀隔开,位于第二隔板一侧的各放置单元沿第二容纳腔轴向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风扇安装孔且各风扇安装孔分别对应第二隔板的两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用于放置分控器的放置单元靠近第一容纳腔设置,用于放置电池组的放置单元靠近第三容纳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单元内设置有用于将放置于放置单元内的分控器及电池组进行紧固的紧固单元,所述紧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紧固条,所述紧固条的两端为自由端且分别与放置单元内的底板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用电器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便于实现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吊装使用的吊耳,所述吊耳设置多个且各吊耳沿主箱体的顶部均匀设置,所述主箱体及主控单片机箱体的底部外侧铺设有用于实现矿山用电器箱体整体承载的支架。
CN202220371901.1U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Active CN217217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901.1U CN217217107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901.1U CN217217107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7107U true CN217217107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1901.1U Active CN217217107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7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51657B2 (en) Battery apparatus
CN106410081A (zh) 一种电池包
CN105190938B (zh) 电池封装件
CN206194812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7217107U (zh) 一种矿山用电器箱体
CN211429180U (zh) 一种电力转换器用散热装置
CN111883703A (zh) 移动储能装置
KR102029131B1 (ko) 웨이트 밸런싱 가능한 산업용 전기차의 중대형 전지팩
CN217824381U (zh) 一种高效率的充电器
WO2023040066A1 (zh)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
CN113437415B (zh) 电池模组、深潜器及潜艇
CN113905552A (zh)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113904398A (zh)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113595212A (zh)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215816156U (zh) 电池包组件及储能设备
CN114498805A (zh) 一种用于多槽充电器的散热结构及多槽充电器
CN113890130A (zh) 一种用于多槽充电器的提手组件及多槽充电器
CN210957334U (zh) 一种多操作室的低压配电柜柜体
CN112172565B (zh) 一种充电机机柜及充电机
CN200986569Y (zh) 电表箱
CN212934751U (zh) 一种锂电池包
CN216055564U (zh)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215772620U (zh) 一种用于多槽充电器的提手组件及多槽充电器
CN220604853U (zh) 一种电池箱安装结构
CN216413939U (zh) 一种多槽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