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6125U -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6125U
CN217216125U CN202220254589.8U CN202220254589U CN217216125U CN 217216125 U CN217216125 U CN 217216125U CN 202220254589 U CN202220254589 U CN 202220254589U CN 217216125 U CN217216125 U CN 217216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ator core
winding
stator
end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545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麒
于文魁
董大为
赵帅
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vel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ijing Mawe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vel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ijing Mawe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vel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ijing Mawei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vel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545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6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6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6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开设有进油口,且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设置;第一端部绕组和第二端部绕组,所述第一端部绕组和所述第二端部绕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相对两端;以及第一挡油盒和第二挡油盒,所述第一挡油盒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的轴向外侧,所述第二挡油盒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的轴向外侧。第一挡油盒和第二挡油盒可以阻挡冷却液向内流道转子组件上,保证转子组件转动正常,进而保证转子的转动效率和驱动电机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在国家提倡的节能降耗,减轻环境污染等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将电能作为动力能源的一类汽车,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的核心组件为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的主要构件为定子绕组,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定子绕组的线圈具有电阻,因此驱动电机工作时线圈必然会发热,且电流在定子铁芯中产生涡流也会发热,如不及时进行散热处理,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温度势必会超出正常范围而损坏定子线圈绝缘,导致电机烧毁,或者导致转子磁钢退磁,影响驱动电机工作性能。针对于此,行业中会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设计,然而定子铁芯与机壳的水道接触,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被水道中流动的液体带走,但定子端部绕组由于很难接触到液体,因此热量很难被带走而达到散热降温目的。基于此,还会采用端部喷油冷却的方式对于定子端部绕组进行进一步散热处理,但采用端部喷油冷却,冷却油会流到转子上,流动的冷却液会阻碍转子正常转动,进而影响转子的转动效率,最终影响电机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冷却液流到转子上,造成转子转动异常,影响转子转动效率和驱动电机运行效率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开设有进油口,且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设置;
第一端部绕组和第二端部绕组,所述第一端部绕组和所述第二端部绕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相对两端;以及
第一挡油盒和第二挡油盒,所述第一挡油盒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的轴向外侧,所述第二挡油盒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的轴向外侧。
上述方案的定子绕组应用装备于驱动电机中,具体用以与驱动电机的机壳以及转子组件组装配合。工作时,冷却液从机壳上的进液嘴流入并通过进油口流入定子铁芯内部的过流通道,在沿着过流通道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定子铁芯上安装的线圈进行圆周方向的冷却,从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进一步地,过流通道内的冷却液最终流出至第一端部绕组和第二端部绕组上,并在自身重力下沿圆周方向流动,从而能够对第一端部绕组和第二端部绕组起到散热降温作用,解决了端部绕组无法被冷却的问题。且与此同时,第一挡油盒和第二挡油盒可以阻挡冷却液向内流道转子组件上,保证转子组件转动正常,进而保证转子的转动效率和驱动电机的运行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油口沿着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过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端延伸贯穿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相通,所述第二分流道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端延伸贯穿并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均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油盒包括第一安装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一端的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一安装环插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的内侧,所述第一挡油环挡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一端部绕组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配合形成第一容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油盒包括第二安装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端的第二挡油环,所述第二安装环插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的内侧,所述第二挡油环挡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油环、所述第二端部绕组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配合形成第二容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油盒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油盒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粘接固定。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驱动电机,其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壳壁开设有进液嘴,所述进液嘴与所述进油口对位连通;
如上所述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形成有装配腔;以及
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开设有排液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子和动平衡板,所述转动轴转动穿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转子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并可随动于所述转动轴,所述动平衡板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转子的端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转动套接,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转动套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定子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驱动电机;10、机壳;11、进液嘴;20、定子绕组;21、定子铁芯;211、进油口;212、第一分流道;213、第二分流道;22、第一端部绕组;23、第二端部绕组;24、第一挡油盒;25、第二挡油盒;30、转子组件;31、转动轴;32、转子;33、动平衡板;34、第一轴承;35、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100,其装备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中,用于输出汽车行驶所需的驱动力。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是指纯电动汽车或者油电混合汽车。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示例性地,驱动电机100包括:机壳10、定子绕组20以及转子组件30。所述定子绕组20包括:定子铁芯21,所述定子铁芯21的外周面开设有进油口211,且所述定子铁芯21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油口211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贯穿所述定子铁芯21的轴向两端设置;第一端部绕组22和第二端部绕组23,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和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21的轴向相对两端;以及第一挡油盒24和第二挡油盒25,所述第一挡油盒24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的轴向外侧,所述第二挡油盒25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的轴向外侧。
所述机壳10的壳壁开设有进液嘴11,所述进液嘴11与所述进油口211对位连通;所述定子绕组20安装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定子铁芯21的内部形成有装配腔;所述转子组件30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定子绕组应用装备于驱动电机100中,具体用以与驱动电机100的机壳10以及转子组件30组装配合。工作时,冷却液从机壳10上的进液嘴11流入并通过进油口211流入定子铁芯21内部的过流通道,在沿着过流通道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定子铁芯21上安装的线圈进行圆周方向的冷却,从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进一步地,过流通道内的冷却液最终流出至第一端部绕组22和第二端部绕组23上,并在自身重力下沿圆周方向流动,从而能够对第一端部绕组22和第二端部绕组23起到散热降温作用,解决了端部绕组无法被冷却的问题。且与此同时,第一挡油盒24和第二挡油盒25可以阻挡冷却液向内流道转子组件30上,保证转子组件30转动正常,进而保证转子32的转动效率和驱动电机100的运行效率。
可选地,上述用于起到冷却散热作用的冷却液可以是但不限于水、油或者其它流动的冷却介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机壳10还开设有排液嘴。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流动的冷却液最终可从排液嘴排出,以保证始终有流动的冷却液循环参与对线圈、第一端部绕组22和第二端部绕组23的冷却作用,提高冷却效果。
可以理解的,从排液嘴排出的冷却液回流至冷却液箱进行回收,之后再被送入定子绕组20中以实现循环冷却使用,提高使用率,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211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油口211沿着所述定子铁芯21的轴向间隔排布。如此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流入过流通道中的冷却液量,使有更多的冷却液参与散热降温。具体地,所述过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道212和第二分流道213,所述第一分流道212朝向所述定子铁芯21的第一端延伸贯穿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相通,所述第二分流道213朝向所述定子铁芯21的第二端延伸贯穿并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相通。第一分流道212和第二分流道213对冷却液具备分流作用,保证同时有足够多的冷却液流向两端的第一端部绕组22和第二端部绕组23,提高对第一端部绕组22和第二端部绕组23的冷却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6,较佳地,为了进一步加强散热降温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分流道212和所述第二分流道213均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212和所述第二分流道213沿所述定子铁芯21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油盒24包括第一安装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一端的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一安装环插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的内侧,所述第一挡油环挡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远离所述定子铁芯21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和所述定子铁芯21之间配合形成第一容油槽。从第一分流道212流出的冷却液可被容纳于第一容油槽内,而不会流到转子组件30中影响转子组件30转动效能,同时冷却液还可沿着第一容油槽进行环向流动,与第一端部绕组22接触时间延长,散热降温效果增强。
同理,所述第二挡油盒25包括第二安装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端的第二挡油环,所述第二安装环插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的内侧,所述第二挡油环挡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远离所述定子铁芯21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油环、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和所述定子铁芯21之间配合形成第二容油槽。从第二分流道213流出的冷却液可被容纳于第二容油槽内,而不会流到转子组件30中影响转子组件30转动效能,同时冷却液还可沿着第二容油槽进行环向流动,与第二端部绕组23接触时间延长,散热降温效果增强。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油盒24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22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油盒25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23粘接固定。粘接的连接加工方式简单,可实施性强,便于制造成型,降低制造成本。当然了,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螺接、磁吸连接等方式组装固定为一体,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组件30包括转动轴31、转子32和动平衡板33,所述转动轴31转动穿设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转子32套接于所述转动轴31上并可随动于所述转动轴31,所述动平衡板33设置于所述转动轴31上并与所述转子32的端部抵接。工作时,定子铁芯21上的线圈产生磁场力,从而驱动转子32带动转动轴31绕轴线旋转;转动轴31的其中一端伸出机壳10上预设的孔位,以用于与传动机构相连实现动力的传输。动平衡板33具体为两块,且分别对应安装在转子32的相对两端,以提高转子32和转动轴31转动时的动平衡水平。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转动轴31和转子32安装定位且转动平稳,所述转子组件30还包括第一轴承34和第二轴承35,所述第一轴承34和所述第二轴承35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且所述第一轴承34与所述转动轴31的第一端转动套接,所述第二轴承35与所述转动轴31的第二端转动套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包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开设有进油口,且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贯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设置;
第一端部绕组和第二端部绕组,所述第一端部绕组和所述第二端部绕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相对两端;以及
第一挡油盒和第二挡油盒,所述第一挡油盒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的轴向外侧,所述第二挡油盒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的轴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油口沿着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过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一端延伸贯穿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相通,所述第二分流道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第二端延伸贯穿并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均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盒包括第一安装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一端的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一安装环插接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的内侧,所述第一挡油环挡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一端部绕组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配合形成第一容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油盒包括第二安装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端的第二挡油环,所述第二安装环插接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的内侧,所述第二挡油环挡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油环、所述第二端部绕组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配合形成第二容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盒与所述第一端部绕组粘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油盒与所述第二端部绕组粘接固定。
7.一种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壳壁开设有进液嘴,所述进液嘴与所述进油口对位连通;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定子铁芯的内部形成有装配腔;以及
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开设有排液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子和动平衡板,所述转动轴转动穿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转子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并可随动于所述转动轴,所述动平衡板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并与所述转子的端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转动套接,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转动套接。
CN202220254589.8U 2022-02-08 2022-02-08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Active CN217216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4589.8U CN217216125U (zh) 2022-02-08 2022-02-08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54589.8U CN217216125U (zh) 2022-02-08 2022-02-08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6125U true CN217216125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54589.8U Active CN217216125U (zh) 2022-02-08 2022-02-08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6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656A1 (zh) 一种定子铁芯冷却结构及电机冷却系统
JP4704137B2 (ja) 電動モータの冷却構造及び同電動モータを搭載した建設機械車両
WO2021004102A1 (zh) 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
WO2021042465A1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US9729027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2234771B (zh) 一种牵引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
CN106505791B (zh) 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机构一体化结构
WO2021042466A1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US20230040957A1 (en) Motor unit
WO2022178868A1 (zh) 动力总成及电动车
CN209860741U (zh) 电机总成及车辆
JP2021052521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217216125U (zh) 定子绕组及驱动电机
CN110868022A (zh) 一种油冷电机结构、主驱电机及电机冷却系统
CN216564760U (zh) 电机及车辆
US11855510B2 (en) Drive motor for vehicle
CN112787456B (zh) 车辆、电机及壳体结构
CN110323895B (zh)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其驱动电机油冷系统
CN218648637U (zh) 油冷电机及车辆
CN218633605U (zh) 电机冷却机构和电动车
CN218040965U (zh) 电机转子及电机
CN213072357U (zh) 用于水泵的循环水冷电机
CN215042019U (zh) 电驱动装置、壳体及冷却环路
CN212012351U (zh) 一种高转矩圆周回形水路的高效高散热永磁轮毂电机装置
CN216121967U (zh) 一种风冷永磁直驱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