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5189U -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5189U
CN217215189U CN202123424605.8U CN202123424605U CN217215189U CN 217215189 U CN217215189 U CN 217215189U CN 202123424605 U CN202123424605 U CN 202123424605U CN 217215189 U CN217215189 U CN 217215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ductive elastic
connection
post
electrod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46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黄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246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5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5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5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该导电极柱用于与电连接件连接,导电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弹性件,极柱本体的一端端面设有自端面朝向极柱本体内凹陷的容纳腔,第一导电弹性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导电弹性件不突出于极柱本体的一端端面,容纳腔用于供电连接件的一端插入,且极柱本体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与电连接件浮动电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导电弹性件能够与电连接件形成浮动电连接;在汽车处于诸如震动等工况下或换电池的插拔过程中,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当电连接件插入导电极柱中时,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压缩过程能够对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安装面上的异物进行作用,使得该安装面能够被清洁。

Description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用的电连接技术中,电连接器中的高低压线为固定出线,在接线端是刚性连接方式,由于环境、温度、车体震动等各种影响,有可能导致接触点断开,电连接不稳定,甚至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现象。
以及,现有的电连接器的极柱处的电连接端面通常为平面,由于使用中的磨损和绝缘异物垫在极柱接触表面,将导致接触电阻加大,甚至出现接触不良现象,对车辆行驶中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的电动汽车除充电外还可以通过更换电池储备能量,对于通过更换电池储备能量的方式,亏电电池需要从汽车上拆卸,并将满电电池安装于汽车上,电池的电连接处与汽车的电连接处需要经常插拔,在插拔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电连接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气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的缺陷,提供一种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导电极柱,用于与电连接件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导电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弹性件,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端面设有自所述端面朝向极柱本体内凹陷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不突出于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端面,所述容纳腔用于供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插入,且所述极柱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电连接件浮动电连接。
在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当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时,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一导电弹性件能够与电连接件接触,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电连接件形成浮动电连接;在汽车处于诸如震动等工况下或换电池的插拔过程中,仍能够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电连接,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的电连接失效而造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者,当电连接件插入导电极柱中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被压缩,该压缩过程能够对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安装面上的异物进行作用,使得该安装面能够被清洁,避免接触不良,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和/或轴向浮动连接。
在本方案中,根据第一导电弹性件设置的位置不同,能够形成径向和/或轴向浮动连接,进一步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凹槽,以与所述电连接件抵接。
在本方案中,第一导电弹性件安装并凸出于凹槽,从而能够与电连接件接触,以使得导电极柱与电连接件浮动电连接;另外凸出的部分还能够在与电连接件接触时还能形成抵接的效果,提升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凹槽可为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形变预留有空间,有效防止第一导电弹性件产生损坏。
较佳地,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均呈环状,且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均环绕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本方案中,环状的第一导电弹性件和凹槽,能够增大导电极柱与电连接件的接触面积,还能够使得电连接件的受力均匀,增长使用寿命和提升电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环绕于所述电连接件的侧壁面,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浮动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第一导电弹性件环绕设于电连接件的侧壁面,也即第一导电弹性件位于导电极柱容纳腔的内壁面和电连接件的侧壁面之间,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的径向方向上形成浮动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容纳腔具有内壁面,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内壁面的周向方向设置,并自所述内壁面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向外凹陷。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环绕设于所述电连接件的端面,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轴向浮动电连接;所述容纳腔具有底面,所述凹槽环绕设置于所述底面上,并沿着所述极柱本体的轴向方向向所述极柱本体的另一端凹陷。
在本方案中,第一导电弹性件环绕设于电连接件的端面,也即第一导电弹性件位于导电极柱容纳腔的底面和电连接件的端面之间,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的轴向方向上形成浮动电连接。在上述方案中,凹槽可以设置于容纳腔的内壁面上,也可以设置于容纳腔的底面上,也即第一导电弹性件可以与电连接件的侧壁连接,也可以与电连接件的端面连接。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宽度。
在本方案中,槽口的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从而能够将第一导电弹性件限制于凹槽内,避免第一导电弹性件从槽口移动出去,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型。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的高度的一半。
在本方案中,第一导电弹性件的一部分将稳定固定于凹槽内,并另一部分可以突出凹槽外。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深度是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的高度的60%~80%。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为导电弹簧或导电板簧。
在本方案中,导电弹簧和导电板簧的弹性高,性能好,除去外力后易恢复原状。并且在压缩过程中,均能产生位移,对安装面上异物进行作用。
较佳地,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电连接件进入所述容纳腔内。
一种导电连接组件,其特点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上述的导电极柱,以及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导电极柱的第一导电弹性件浮动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导电连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的导电极柱,在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当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时,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一导电弹性件能够与电连接件接触,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电连接件形成浮动电连接;在汽车处于诸如震动等工况下或换电池的插拔过程中,仍能够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电连接,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的电连接失效而造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者,当电连接件插入导电极柱中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被压缩,该压缩过程能够对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安装面上的异物进行作用,使得该安装面能够被清洁,避免接触不良,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弹性件,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本体过盈配合,且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导电极柱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电连接件也具有第二导电弹性件,并与导电极柱电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导电极柱与电连接件的连接松动,进一步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对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之间异物的清除能力,使得电连接更为可靠。
较佳地,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的表面,以与所述导电极柱抵接。
在本方案中,第二导电弹性件的凸出部分能够与导电极柱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连接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导电极柱的极柱本体,沿所述极柱本体的轴向浮动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导电极柱的第一导电弹性件和电连接件的第二导电弹性件处于不同位置处,从而能够从多个方向上同时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进行接触抵接,提升导电连接组件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侧壁面和端面,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侧壁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相抵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相抵接。
在上述方案中,导电极柱的第一导电弹性件和电连接件的第二导电弹性件,一个位于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的侧壁之间,另一个则位于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的端面之间,从而能够在轴向和径向上均形成浮动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二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电连接件进入所述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如上述的导电连接组件。
在本方案中,电连接器通过采用上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在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当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时,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一导电弹性件能够与电连接件接触,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电连接件形成浮动电连接;在汽车处于诸如震动等工况下或换电池的插拔过程中,仍能够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电连接,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的电连接失效而造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者,当电连接件插入导电极柱中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被压缩,该压缩过程能够对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安装面上的异物进行作用,使得该安装面能够被清洁,避免接触不良,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当电连接件插入容纳腔时,设置于容纳腔内的第一导电弹性件能够与电连接件接触,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电连接件形成浮动电连接;在汽车处于诸如震动等工况下或换电池的插拔过程中,仍能够使得导电极柱和电连接件电连接,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的电连接失效而造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者,当电连接件插入导电极柱中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被压缩,该压缩过程能够对第一导电弹性件的安装面上的异物进行作用,使得该安装面能够被清洁,避免接触不良,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连接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电连接件插入导电极柱中;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极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端连接部设有导电极柱;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该车端连接部设有电连接件;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极柱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导电极柱内安装有第一导电弹性件。
附图标记说明
电连接器1
导电连接组件10
导电极柱100
极柱本体110
容纳腔111
内壁面1111
底面1112
第一导向斜面1113
凹槽112
第一导电弹性件120
电连接件200
连接本体210
端面211
侧壁面212
第二导向斜面213
第二导电弹性件220
车端连接部11
电池端连接部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极柱100,如图1所示,用于与电连接件200连接;其中,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分别设置于两个待电连接的部件上,当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后,两个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中的一个设置于汽车上,另一个设置于电池包上,当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连接后,电池包便与汽车电连接,以对汽车进行供电。
如图1-3所示,导电极柱100可以包括极柱本体110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极柱本体110的一端端面211设有自端面211朝向极柱本体110内凹陷的容纳腔111,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设置于容纳腔111内;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不突出于极柱本体110的一端端面211,容纳腔111用于供电连接件200的一端插入,且极柱本体11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与电连接件200浮动电连接。
在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内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当电连接件200插入容纳腔111时,设置于容纳腔111内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能够与电连接件200接触,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与电连接件200形成浮动电连接;在汽车处于诸如震动等工况下或换电池的插拔过程中,仍能够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电连接,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的电连接失效而造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者,当电连接件200插入导电极柱100中时,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会被压缩,该压缩过程能够对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安装面上的异物进行作用,使得该安装面能够被清洁,避免接触不良,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当电连接件200插入极柱本体110内后,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位于极柱本体11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能够被压缩变形,并分别与极柱本体110和电连接件200抵接接触,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形成浮动电连接。
极柱本体110与电连接件20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极柱本体110的径向浮动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极柱本体110与电连接件200也可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极柱本体的轴向浮动连接,或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同时沿极柱本体的径向和轴向浮动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当电连接件200插入极柱本体110内后,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着极柱本体110的径向方向位于极柱本体11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从而形成径向的浮动连接。
下面将结合附图1-4,具体说明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实现电连接的方式,但不应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方式仅限于下面的描述。
如图2和3所示,容纳腔111内设有凹槽112;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安装于凹槽112中,且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凸出于凹槽112,以与电连接件200抵接。
如图3所示,在容纳腔111内设置凹槽112安装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一方面能够将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约束于凹槽112内,避免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在容纳腔111内窜动,致使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连接失效;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过多占用容纳腔111内容纳电连接件200的空间。凹槽112具体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浮动连接的方向相应地设置,在以下内容将作具体描述。
此外,如图1和2所示,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安装并凸出于凹槽112,从而能够与电连接件200接触并被电连接件200压缩,以使得导电极柱100与电连接件200浮动电连接;另外凸出的部分还能够在与电连接件200接触时还能形成抵接的效果,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凹槽112可为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形变预留有空间,有效防止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产生损坏。
如图2所示,凹槽112和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均呈环状,且凹槽112和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均环绕于容纳腔111内。
在具体实施时,凹槽112的形状与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形状相匹配,如图1和2所示,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可以为螺旋弹簧,且该螺旋弹簧的轴线为环形,沿着其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均可受挤压压缩。环状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和凹槽112,能够增大导电极柱100与电连接件200的接触面积,还能够使得电连接件200的受力均匀,增长使用寿命和提升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环绕于电连接件200的侧壁面212,极柱本体110与电连接件20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极柱本体110的径向浮动电连接。
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环绕设于电连接件200的侧壁面212,也即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位于导电极柱100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和电连接件200的侧壁面212之间,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的径向方向上形成浮动电连接。
如图3所示,容纳腔111具有内壁面1111,凹槽112环绕内壁面1111的周向方向设置,并自内壁面1111沿极柱本体110的径向向外凹陷。
如图1所示,周向方向设置并沿着径向方向凹陷的凹槽112,使得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能够位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上,并抵接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和电连接件200的侧壁面212之间。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容纳腔111具有底面1112,凹槽112环绕设置于底面1112上,并沿着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方向向极柱本体110的另一端凹陷,极柱本体110与电连接件20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浮动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环绕设于容纳腔底面的凹槽内,也即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位于导电极柱100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和电连接件200的端面211之间,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的轴向方向上形成浮动电连接。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和底面1112均可设有凹槽112,并均安装有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其中内壁面1111上的凹槽112可以环绕内壁面1111的周向方向设置,并自内壁面1111沿极柱本体110的径向向外凹陷,使得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环绕于电连接件200的侧壁面212,极柱本体110与电连接件20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极柱本体110的径向浮动电连接;底面1112上的凹槽112可以环绕设置于底面1112上,并沿着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方向向极柱本体110的另一端凹陷,使得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环绕设于电连接件200的端面211,极柱本体110与电连接件200通过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浮动电连接。
以上的三种实施方式,即凹槽112设置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上,安装于凹槽112内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位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和电连接件200的侧壁面212之间。以及凹槽112设置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上,安装于凹槽112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位于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和电连接件200的端面211之间的方式。以及,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和底面1112均具有凹槽112并安装有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情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的具体结构以及电连接需求,相应设置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位置。
以上以环状螺旋弹簧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比如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可以为压缩弹簧,即轴线为直线的螺旋弹簧;该压缩弹簧具有多个,且环绕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沿着极柱本体1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或环绕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沿着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且该压缩弹簧凸出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或底面1112。以及,在容纳腔111相应的位置处设有凹槽112,以安装该压缩弹簧,比如,多个凹槽112可以在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上沿着极柱本体110的径向方向凹陷,或者多个凹槽112可以在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上沿着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方向凹陷,使得压缩弹簧的轴向方向承受挤压压缩。
以环状螺旋弹簧为例,以下进一步说明凹槽112的一些实施方式。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凹槽112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112的槽底宽度。从而能够将第一导电弹性件120限制于凹槽112内,避免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从槽口移动出去,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在装配时,以环状螺旋弹簧为例,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能够受挤压变形,因此螺旋弹簧也便于安装于凹槽112内。
在具体实施时,凹槽11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燕尾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112还可以具有其他的截面形状,比如中心角大于180°的圆形。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凹槽11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高度的一半。从而,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一部分将稳定固定于凹槽112内,并另一部分可以突出凹槽112外。优选地,凹槽112的深度是第一导电弹性件120的高度的60%~8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压缩弹簧,用于安装该压缩弹簧的凹槽112也可以是槽口宽度小于槽底宽度,以将压缩弹簧限于凹槽112内。凹槽112的深度也可以大于或等于导电弹性件的长度的一半。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为导电弹簧或导电板簧。导电弹簧和导电板簧的弹性高,性能好,除去外力后易恢复原状。并且在压缩过程中,均能产生位移,对安装面上异物进行作用。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容纳腔111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1113,用于引导电连接件200进入容纳腔111内。
如图1-3所示,以上导电极柱100可以用于高压电连接,相应地,也可以应用于低压电连接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电连接组件10,如图1所示,导电连接组件10包括上述的导电极柱100,以及电连接件200;电连接件200的一端连接于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内,且与导电极柱100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浮动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电连接件200和导电极柱100还分别与待电连接的两个部件连接,如车端电连接部和电池端电连接部,使得当电连接件200连接于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内后,两个待电连接的部件能够实现电连接。并且,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设于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和电连接件200之间,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浮动电连接,提升导电连接组件10对两个待电连接的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电连接件200包括连接本体210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弹性件220,连接本体210的一端插入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内;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与连接本体210过盈配合,且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与导电极柱100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当电连接件200的连接本体210插入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内后,电连接件200和导电极柱100便形成电连接,电连接件200和导电极柱100之间可以具有第一导电弹性件120,该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可以设置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和/或底面1112,以在径向和/或轴向形成浮动连接。进一步,如图1和4所示,电连接件200也具有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并与导电极柱100电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导电极柱100与电连接件200的连接松动,进一步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以及对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异物的清除能力,使得电连接更为可靠。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凸出于连接本体210的表面,以与导电极柱100抵接。从而,第二导电弹性件220的凸出部分能够与导电极柱100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连接本体210通过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与导电极柱100的极柱本体110,沿极柱本体110的轴向浮动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可以在径向设于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可以在轴向设于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之间,导电极柱100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和电连接件200的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处于不同位置处,从而能够从轴向和径向上同时使得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进行接触抵接,提升导电连接组件10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4所示,连接本体210包括侧壁面212和端面211,连接本体210的端面211与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相对设置;
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与侧壁面212相抵接,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安装于连接本体210的端面211上,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与容纳腔111的底面1112相抵接。
作为另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第一导电弹性件120与连接本体210的端面211相抵接,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安装于连接本体210的侧壁面212上,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与容纳腔111的内壁面1111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导电极柱100的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和电连接件200的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一个位于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的侧壁之间,另一个则位于导电极柱100和电连接件200的端面211之间,从而能够在轴向和径向上均形成浮动电连接。并且,根据需求,第一导电弹性件120和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可以设置多个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连接本体210的端面211设有第二导向斜面213,用于引导电连接件200进入导电极柱100的容纳腔111内。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导电连接组件10可以用于高压电连接,也可以用于低压电连接。第二导电弹性件220可以为导电弹簧或导电板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如图5-7所示,电连接器1包括如上述的导电连接组件10。
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1可以同时具有高压电连接和低压电连接,高压电连接和低压电连接均可以采用上述的导电连接组件10,图5中示出了上述导电连接组件10应用于高压电连接的示例。当其使用于汽车上时,能够避免减轻汽车环境、温度、车体震动对汽车的电连接的影响。当其使用于可更换电池包的汽车上时,还能够在电池包更换的过程中,减少电连接件200插入导电极柱100之间的碰撞磨损,还能提升电池包更换完成后,电池包与汽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5-7所示,电连接器可以包括车端连接部11和电池端连接部12。如图5和6所示,导电极柱100可以为电池端连接部12的高压极柱,如图5和7所示,电连接件200可以为车端连接部11的高压极柱。沿着导电极柱100的径向方向,导电极柱100内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120;沿着导电极柱100的轴向方向,电连接件200内设有第二导电弹性件220;从而当电池端连接部12和车端连接部11连接时,能够形成轴向和径向浮动,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车辆的电连接失效而造成汽车的安全问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导电极柱,用于与电连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弹性件,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端面设有自所述端面朝向极柱本体内凹陷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不突出于所述极柱本体的一端端面,所述容纳腔用于供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插入,且所述极柱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电连接件浮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和/或轴向浮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凹槽,以与所述电连接件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均呈环状,且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均环绕于所述容纳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环绕于所述电连接件的侧壁面,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浮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具有内壁面,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内壁面的周向方向设置,并自所述内壁面沿所述极柱本体的径向向外凹陷。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具有底面,所述凹槽环绕设置于所述底面上,并沿着所述极柱本体的轴向方向向所述极柱本体的另一端凹陷,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沿所述极柱本体的轴向浮动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的高度的一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是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的高度的60%~8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为导电弹簧或导电板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电连接件进入所述容纳腔内。
14.一种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极柱,以及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导电极柱的第一导电弹性件浮动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弹性件,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本体过盈配合,且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导电极柱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连接本体的表面,以与所述导电极柱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导电极柱的极柱本体,沿所述极柱本体的轴向浮动电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侧壁面和端面,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侧壁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相抵接。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相抵接。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的端面设有第二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电连接件进入所述导电极柱的容纳腔内。
2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如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连接组件。
CN202123424605.8U 2021-12-31 2021-12-31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215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4605.8U CN2172151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4605.8U CN2172151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5189U true CN217215189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4605.8U Active CN2172151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5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5342B (zh) 电池组和设置有电池组的车辆
CN109390794B (zh) 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换电式电池箱
CN103718387A (zh) 连接器
CN110829100A (zh) 换电连接器
WO2018233711A1 (zh) 极柱组合件、高压组件和电连接器
CN114204334A (zh) 用于水平方向对接的车端电连接器和电动汽车
KR102098404B1 (ko) 자동차용 고전압 커넥터
EP414457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having power and signal terminals
CN217215189U (zh) 导电极柱、导电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08571103U (zh) 一种万向浮动式连接器
US10177496B2 (en) Plug connection for coupling high-voltage terminals and a system with such a plug connection
CN210074339U (zh) 电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多功能连接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17768674U (zh) 电池转接结构、电池连接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
CN217444773U (zh) 快换连接器及具有该快换连接器的车辆
US11996646B2 (en) Charging connector for vehicle
EP4091864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for vehicle
CN211126215U (zh) 换电连接器
CN211789654U (zh) 大功率电池连接器及热拔插控制系统
CN210985107U (zh) 防火花电连接器
EP4094974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for vehicle
CN213124793U (zh) 一种扭簧插孔的连接结构
CN218498501U (zh) 连接器及汽车
CN213278475U (zh) 扁插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6929644U (zh) 硬连接连接器、充换电电源及充电供电系统
CN21983313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