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4041U -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4041U
CN217214041U CN202122498191.7U CN202122498191U CN217214041U CN 217214041 U CN217214041 U CN 217214041U CN 202122498191 U CN202122498191 U CN 202122498191U CN 217214041 U CN217214041 U CN 217214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conductive contact
light
mounting area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81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ch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981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4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4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4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焊盘及多个通孔,焊盘设置于通孔周围,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导电触片,多个焊盘和多个导电触片通过设置在基板上的导电线路电连接,还包括显示屏主体,显示屏主体包括显示屏基板,以及置在显示屏基板上的安装区和非安装区,安装区和非安装区均设置有发光显示单元,电连接器固定在安装区上且部分遮蔽安装区,安装区的上发光显示单元分别透过多个通孔对外发光,非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通过设置在显示屏基板的导电线路与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电连接;该连接器及显示屏具有结构合理,可提高显示屏有效显示面积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屏具有不遮挡阳光、透视的效果,常用于玻璃幕墙大楼、机场、酒店、舞台、商店橱窗等场合。例如,办公楼、展览中心、机场、酒店、舞台等都是商业综合体的大型建筑和商业空间的室内环境,是比较理想的保留了空间的视觉深度,以此同时还能让炫酷多媒体效果展现出更具有视觉层次感和冲击大型商场、连锁店的应用场景,透明显示屏在现代艺术美与金属的造型完美的结合了一起,展示出了高通透的优势,即透明显示屏安装之后不影响原有的建筑风格,不影响采光,在产品造型上是具有质感,也是现代建筑广告的新产品,它可以在玻璃幕墙、大型商场、玻璃隔断等都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显示屏在使用时是需要与外部控制电路进行连接的,而显示屏通常为玻璃材质,为了避免刚性连接可能对显示屏造成损伤或是显示效果的影响,因此通常使用FPC连接器实现显示屏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形成柔性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在使用时存着会降低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或是显示效果的问题;具体来说,显示屏中存在着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而为了避免信号回路和电源回路交叉而形成干扰,同时也为了布线的简洁(显示屏上只能单侧布线),因此在显示屏上的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线端需要分成两排,进一步来说,当连接器与显示屏连接后,FPC上的电源焊盘相对于显示屏主体6来说位于最接近发光单元(灯珠或像素单元)的上方,而信号端焊盘则靠近显示屏玻璃电路的边缘,最接近发光单元(灯珠或像素单元)的下方,同时,由于显示屏上的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线端分成两排,因此也就使得FPC电路板会对位于显示屏上的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线端之间的发光单元(显示像素点)造成遮挡而形成发光盲区,进而降低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或者说影响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提高显示屏有效显示面积或者说降低显示盲区的显示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焊盘及多个通孔,且在厚度方向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所述焊盘设置于所述通孔周围,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导电触片,所述多个焊盘和所述多个导电触片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线路电连接。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通孔排列成行,所述多个焊盘也排列成行。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信号端焊盘和多个电源端焊盘,所述多个信号端焊盘排列成行所述和多个电源端焊盘也排列成行。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信号端焊盘和所述电源端焊盘的行线之间;
或者至少部分通孔与所述信号端焊盘交错;
或者至少部分通孔与所述电源端焊盘交错。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所述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分别与对应的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电连接。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分别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或者,所述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混合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包括正极导电触片和负极导电触片,所述正极导电触片和负极导电触片排列成行;
所述正极导电触片位于行中部,所述负极导电触片分布于所述正极导电触片的两侧;或者所述负极导电触片位于行中部,所述正极导电触片分布于所述负极导电触片的两侧。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两面,且位于所述基板两面的信号端焊盘相互对应,以及所述电源端焊盘相互对应;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多个过孔,且每个所述过孔分别与每个所述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相对应。
作为对所述连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宽度。
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屏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显示屏主体包括显示屏基板,所述显示屏基板的发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区和非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和非安装区均设置有多个发光显示单元,所述电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安装区上且部分遮蔽所述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分别透过所述多个通孔对外发光并与所述焊盘电连接,所述非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基板的导电线路与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电连接。
作为对所述显示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连接器控制所述安装区和非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
作为对所述显示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安装区上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呈多行多列分布,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排列成一行,且所述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非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的列数相同,所述电连接器上的多个通孔也排列成一行,且与所述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一一对应。
作为对所述显示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屏基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对所述显示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屏由多个显示屏主体拼接而成,每个所述显示屏主体均与至少一个所述电连接器连接,所述电连接器朝背向所述发光侧的方向被折弯,且部分所述电连接器夹持于相邻两显示屏主体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基板上开设与显示屏上的行或列发光单元(像素单元)相互对应的通孔,即,在基板上的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之间开设有与显示屏上的行或列发光单元(像素单元)相互对应的通孔,从而使得显示屏上相对于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之间发光单元不被遮挡,进一步的,增大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或者说减小了显示屏的边侧的黑边宽度。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与显示屏连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板1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连接区2和第二连接区3;其中,第一连接区2内设置有多个焊盘及多个通孔23,每个所述通孔分别用于对应显示屏主体上的一个发光显示单元,且在厚度方向上通孔23贯穿基板1,焊盘设置于通孔23周围,第二连接区3内设置有多个导电触片,多个焊盘和多个导电触片通过设置在基板1上的导电线路4形成电连接。进一步的,多个通孔23排列成行,同时,多个焊盘也排列成行;第一连接区2内的焊盘包括有多个信号端焊盘21和多个电源端焊盘22,多个信号端焊盘21排列成行和多个电源端焊盘22皆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其中,通孔23位于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的行线之间,进一步的,相对于信号端焊盘21和/或电源端焊盘22的排列行线,至少部分通孔23与信号端焊盘21交错,或者至少部分通孔23与电源端焊盘22交错;或者说在纵向方向上,通孔23位于列线之间。具体来说,在显示屏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供电线路和信号线路,而为了避免显示屏的信号线路和电源线路交叉而对信号线路形成干扰,同时也为了布线的简洁,因此在显示屏上的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线端需要分成两排,进一步来说,当连接器与显示屏连接后,FPC上的电源焊盘相对于显示屏主体6来说位于最接近发光单元(灯珠或像素单元)的上方,而信号端焊盘21则靠近显示屏玻璃电路的边缘,最接近发光单元的下方,同时,由于显示屏上的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线端分成两排;传统方式中的连接器会对位于显示屏上的电源接线端和信号接线端之间的发光单元(显示像素点)造成遮挡而形成发光盲区;而通过在连接器的基板1上开设与显示屏上的行或列发光单元(像素单元)相互对应的通孔23,即,在基板1上的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之间开设有与显示屏上的行或列发光单元(像素单元)相互对应的通孔23,从而使得显示屏上相对于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之间发光单元不被遮挡,进一步的,增大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或者说减小了显示屏的边侧的黑边宽度。
如图1-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3内的导电触片包括有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31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32,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31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32分别与对应的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电连接。其中,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31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32分别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或者,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31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32混合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通过将信号端导电触片31和电源端导电触片32分别排列成两行时可以减小第二连接区3的宽度,即位于该处的基板1的宽度。进一步的,使用信号端导电触片31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32的方式可以便于显示屏与外部控制电路板的便捷连接,如插接。进一步的,基板1上还铺设多根导电线路4,每个信号端焊盘21与信号端导电触片31之间分别通过导电线路4形成电连接,每个电源端焊盘22与电源端导电触片32之间分别通过线路4形成电连接;其中,导电线路4为铺设在基板1表面的铜箔。
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32包括正极导电触片和负极导电触片,正极导电触片和负极导电触片排列成行,其中,正极导电触片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而负极导电触片用于连接电源的负极。进一步的,正极导电触片位于行中部,负极导电触片分布于正极导电触片的两侧;或者负极导电触片位于行中部,正极导电触片分布于负极导电触片的两侧。具体来说,当连接器相对于外部控制电路板的接口插反时,不会导致显示屏因为插反而烧坏的问题,即正负极接反而导致显示屏被烧坏。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区3内还设置有结构加强件(未图示),结构加强件铺设在基板1的一面,信号端金手指31和电源端金手指32皆铺设于基板1的另一面,且结构加强件与第二连接区3相对。基板1的表面还覆盖有保护层(未图示),线路4位于基板1与保护层之间,保护层为阻焊油墨,且基板1为柔性基板。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基板1为柔性基板1,例如FPC基板,因此其相对较软,不易于其与控制电路板进行插接,而加了结构加强件,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加强件为硬质塑料,从而便于连接件与外部控制电路板进行插接。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基板1上还设置有多个检测点位5,每个检测点位5分别与每根线路4相对应;当显示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对相应的检测点位5上的参数进行测量,进而便于判断故障的具体情况。
如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分别位于基板1的两面,且位于基板1两面的信号端焊盘21相互对应,以及电源端焊盘22相互对应;基板1上还开设有多个过孔24,且每个过孔24分别与每个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相对应。双面的信号端焊盘21和电源端焊盘22更易于连接器与显示屏主体6的连接,具体来说,当显示屏与连接器的焊盘之间通过接线柱连接时,此时,接线可以从过孔24中穿出,最后再进行钎焊作业;当显示屏与连接器的焊盘之间同样是通过焊盘连接时,在纤焊时焊料则可以流动并经由过孔24和显示屏上的焊盘形成连接。基板1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连接区2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区3的宽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屏主体6以及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显示屏主体6包括显示屏基板62,显示屏基板62的发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区和非安装区,安装区和非安装区均设置有多个发光显示单元61,电连接器固定在安装区上且部分遮蔽安装区,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61分别透过多个通孔23对外发光并与焊盘电连接,非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61通过设置在显示屏基板62的导电线路与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61电连接。进一步的,显示屏还包括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区3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控制电路板通过电连接器控制安装区和非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61。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单个显示屏主体6面积相对较大时,即显示屏主体6的安装区长度相对较大时;此时,可以使用多个电连接器与显示屏主体6相连接,进一步来说,多个电连接器沿着安装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安装区上的发光显示单元61分别与电连接器上的通孔23一一对应。
如图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非安装区上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61呈多行多列分布,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61排列成一行,且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61的数量与非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61的列数相同,电连接器上的多个通孔23也排列成一行,且与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61一一对应。其中,显示屏基板62由透明材料制成。进一步的,当需要组成大尺的显示屏时,此时的显示屏由多个显示屏主体6拼接而成,每个显示屏主体6均与至少一个电连接器连接,电连接器朝背向发光侧的方向被折弯,且部分电连接器夹持于相邻两显示屏主体6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基板上开设与显示屏上的行或列发光单元(像素单元)相互对应的通孔,即,在基板上的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之间开设有与显示屏上的行或列发光单元(像素单元)相互对应的通孔,从而使得显示屏上相对于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之间发光单元不被遮挡,进一步的,增大了显示屏的有效显示面积,或者说减小了显示屏的边侧的黑边宽度。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焊盘及多个通孔,且在厚度方向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所述焊盘设置于所述通孔周围,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导电触片,所述多个焊盘和所述多个导电触片通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线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排列成行,所述多个焊盘也排列成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信号端焊盘和多个电源端焊盘,所述多个信号端焊盘排列成行所述和多个电源端焊盘也排列成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信号端焊盘和所述电源端焊盘的行线之间;
或者至少部分通孔与所述信号端焊盘交错;
或者至少部分通孔与所述电源端焊盘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所述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分别与对应的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分别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或者,所述多个信号端导电触片和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混合排列成行,且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源端导电触片包括正极导电触片和负极导电触片,所述正极导电触片和负极导电触片排列成行;
所述正极导电触片位于行中部,所述负极导电触片分布于所述正极导电触片的两侧;或者所述负极导电触片位于行中部,所述正极导电触片分布于所述负极导电触片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两面,且位于所述基板两面的信号端焊盘相互对应,以及所述电源端焊盘相互对应;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多个过孔,且每个所述过孔分别与每个所述信号端焊盘和电源端焊盘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宽度。
10.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显示屏主体包括显示屏基板,所述显示屏基板的发光侧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区和非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和非安装区均设置有多个发光显示单元,所述电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安装区上且部分遮蔽所述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分别透过所述多个通孔对外发光并与所述焊盘电连接,所述非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通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基板的导电线路与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连接器控制所述安装区和非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安装区上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呈多行多列分布,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发光显示单元排列成一行,且所述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的数量与所述非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的列数相同,所述电连接器上的多个通孔也排列成一行,且与所述安装区的发光显示单元一一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基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由多个显示屏主体拼接而成,每个所述显示屏主体均与至少一个所述电连接器连接,所述电连接器朝背向所述发光侧的方向被折弯,且部分所述电连接器夹持于相邻两显示屏主体之间。
CN202122498191.7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Active CN217214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8191.7U CN217214041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8191.7U CN217214041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4041U true CN217214041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1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8191.7U Active CN217214041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4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189A (zh) * 2021-10-15 2022-01-18 广州市祺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0189A (zh) * 2021-10-15 2022-01-18 广州市祺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4126B1 (ko) Led화소점, 발광부재, 발광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WO2017005225A2 (zh) Led发光组件、led发光面板和led显示屏
KR101188748B1 (ko) 투명전광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542790B1 (ko) 발광체 및 그 발광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2945845B (zh) 一种显示屏用的led器件及显示模组
CN11332751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214041U (zh)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CN210574793U (zh) 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及透明显示屏
WO2023185101A1 (zh) 一种 led 载板及其显示设备
CN111047993A (zh) 一种可弯曲透明led显示屏及加工方法
CN113950189A (zh) 一种连接器及显示屏
CN111180431B (zh) 双面显示封装结构
CN218767711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026503U (zh) 一种显示屏用的led器件及显示模组
CN214481454U (zh) 柔性电路板、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37028A (zh) 一种led显示屏显示单元生产方法
JP4119593B2 (ja) ドット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CN113506520A (zh) 一种无边缘布线的led透明显示屏及其生产方法
CN113363246A (zh) 一种四合一灯的小间距共阴节能软模组
CN216817744U (zh) 一种led灯板及应用其的led显示屏
CN11131209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1857996U (zh) 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及透明显示屏
CN220821001U (zh) 基于多pcb基板的led发光显示与透明显示两用装置
CN214956883U (zh) 一种四合一灯的小间距共阴节能软模组
CN221080040U (zh) 一种发光led灯珠及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8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008, 1718,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Qingch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1453 4th floor, daligao clothing Park (complex building of No. 2 Office workshop), Dongyong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