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6502U -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6502U
CN217206502U CN202221229952.7U CN202221229952U CN217206502U CN 217206502 U CN217206502 U CN 217206502U CN 202221229952 U CN202221229952 U CN 202221229952U CN 217206502 U CN217206502 U CN 217206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balancing weight
connecting block
magne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299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朝星
景德全
聂瑞科
苏江
杨小玉
徐倩倩
王京龙
何卫斌
陶嵩
李培金
董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Engineering Bureau 4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Engineering Bureau 4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Engineering Bureau 4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Engineering Bureau 4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299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6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6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6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包括弧形板和隧道层,所述弧形板设置在所述隧道层的下表面,且弧形板的表面开设有深槽,并且弧形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且连接块的正剖视为倒“U”型。该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在收纳时,往上推动连接块,此时连接块在深槽内部往上移动,连接块带动卡块移出卡槽,此时连接轴和弧形板不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连接轴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旋转,连接轴带动配重块在滑槽内部旋转,配重块旋转90度之后,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互吸磁力,稳定的停留在弧形板内,此时支撑板处于水平的状态,便于工作人员的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自流输水隧洞建设日趋增多,隧洞施工前岩体处于天然平衡状态,施工开挖扰动了岩体,掌子面处于临空面,并在围岩周围形成岩石松动圈,当岩盘岩体应力状态达到临界破坏点,就会产生突水、突泥。塌方、冒顶等现象,特别是遇见洞内围岩较差的情况,需要施工大量使用到支撑架,如公开号为CN210440056U的一种隧洞施工用支撑结构,它将力均匀的分散到支撑架主体和第三支撑杆上,使得在支撑时不会单独一点受力导致损坏而发生危险,为施工人员提供足够的逃跑时间,避免造成人员伤害,通过强力弹簧的回弹力推动支撑架主体一直向上,使得支撑架主体与土层之间紧密接触,提高支撑效果;
但是该支撑结构不具有较好的循坏使用的功能,在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该支撑结构时,不方便快速的将该装置折叠收纳,也不方便在使用时,快速的打开,工作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有较好的循坏使用的功能,在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该支撑结构时,不方便快速的将该装置折叠收纳,也不方便在使用时,快速的打开,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包括弧形板和隧道层,所述弧形板设置在所述隧道层的下表面,且弧形板的表面开设有深槽,并且弧形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且连接轴关于所述弧形板的中心对称分布,并且弧形板的下表面为凹陷型;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且连接块的正剖视为倒“U”型。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且配重块的表面开设有卡槽,并且配重块转动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在工作时,配重块通过卡槽和卡块与弧形板构成卡合结构,即连接轴与弧形板处于卡合的状态,便于支撑板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内壁与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贴合,且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卡块,并且弧形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配重块对应的滑槽,在需要收回支撑板时,往上推动连接块,而弧形板的内壁与连接块的表面贴合,即连接块只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连接块带动卡块同步移动,最终卡块移出卡槽,此时连接轴和弧形板不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连接轴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旋转。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旋转角度为0°~90°,且配重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磁铁对应的第二磁铁,配重块和滑槽,限制了连接轴的旋转范围,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磁铁上表面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铁左侧的磁极相反,连接轴带动配重块在滑槽内部旋转,配重块旋转90°之后,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互吸磁力,稳定的停留在弧形板内,此时支撑板处于水平的状态,便于工作人员的收纳。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等间距的固定安装有起到弹性复位作用的微型弹簧,且微型弹簧的另外一侧与所述弧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而在需要使用支撑板时,往下按压支撑板,支撑板带动连接轴在弧形板内部旋转,连接轴旋转时,带动配重块在滑槽内部滑动,配重块旋转至与卡块接触时,配重块推动卡块和连接块往上移动,此时微型弹簧被挤压,在配重块旋转90°之后,卡块和卡槽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此时卡块在微型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到卡槽内,即连接轴与弧形板重新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使支撑板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其具体内容如下:
(1)该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在收纳时,往上推动连接块,此时连接块在深槽内部往上移动,连接块带动卡块同步移动,最终卡块移出卡槽,此时连接轴和弧形板不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连接轴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旋转,连接轴带动配重块在滑槽内部旋转,配重块旋转90°之后,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互吸磁力,稳定的停留在弧形板内,此时支撑板处于水平的状态,便于工作人员的收纳;
(2)该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而在需要使用支撑板时,往下按压支撑板,支撑板带动连接轴在弧形板内部旋转,连接轴旋转时,带动配重块在滑槽内部滑动,配重块旋转至与卡块接触时,配重块推动卡块和连接块往上移动,此时微型弹簧被挤压,在配重块旋转90°之后,卡块和卡槽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此时卡块在微型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到卡槽内,即连接轴与弧形板重新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使支撑板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板和连接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和第一磁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板;2、连接轴;3、支撑板;4、深槽;5、配重块;6、连接块;7、微型弹簧;8、卡块;9、滑槽;10、第一磁铁;11、卡槽;12、第二磁铁;13、隧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包括弧形板1和隧道层13,弧形板1设置在隧道层13的下表面,且弧形板1的表面开设有深槽4,并且弧形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还包括:
支撑板3,支撑板3固定连接在连接轴2的表面,且连接轴2关于弧形板1的中心对称分布,并且弧形板1的下表面为凹陷型;
连接块6,连接块6滑动设置在弧形板1的内部,且连接块6的正剖视为倒“U”型。
连接轴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5,且配重块5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1,并且配重块5转动设置在弧形板1的内部。
弧形板1的内壁与连接块6的表面贴合,且连接块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卡槽11对应的卡块8,并且弧形板1的内部开设有与配重块5对应的滑槽9。
配重块5的旋转角度为0°~90°,且配重块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0,弧形板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磁铁10对应的第二磁铁12,第二磁铁12上表面的磁极与第一磁铁10左侧的磁极相反。
在工作时,连接轴2通过卡块8和卡槽11与弧形板1构成卡合结构,在工作人员需要收纳弧形板1和支撑板3时,往上推动连接块6,此时连接块6在深槽4内部往上移动,连接块6带动卡块8同步移动,最终卡块8移出卡槽11,此时连接轴2和弧形板1不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连接轴2在配重块5的作用下旋转,连接轴2带动配重块5在滑槽9的内部旋转,在配重块5旋转90°之后,配重块5与滑槽9的另外一侧接触,此时配重块5通过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2之间互吸磁力,稳定的停留在弧形板1内,此时支撑板3处于水平的状态,装置整体的高度下降,便于工作人员的收纳。
连接块6的上表面等间距的固定安装有起到弹性复位作用的微型弹簧7,且微型弹簧7的另外一侧与弧形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
而在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支撑板3时,往下按压支撑板3,支撑板3带动连接轴2在弧形板1的内部旋转,连接轴2旋转时,带动配重块5在滑槽9内部滑动,配重块5旋转至与卡块8接触时,配重块5推动卡块8和连接块6往上移动,此时微型弹簧7被挤压,在配重块5旋转90°之后,卡块8和卡槽11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此时卡块8在微型弹簧7的作用下,进入到卡槽11内,即连接轴2与弧形板1重新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使支撑板3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需要进行工作的位置,根据图1-5,在工作人员需要收纳弧形板1和支撑板3时,往上推动连接块6,此时连接块6带动卡块8移出卡槽11,此时连接轴2和弧形板1不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连接轴2在配重块5的作用下旋转,配重块5与滑槽9的另外一侧接触时,配重块5通过第一磁铁10和第二磁铁12之间互吸磁力,稳定的停留在弧形板1内,此时支撑板3处于水平的状态,装置整体的高度下降,便于工作人员的收纳;
而在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支撑板3时,往下按压支撑板3,支撑板3带动连接轴2在弧形板1的内部旋转,当卡块8和卡槽11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时,卡块8在微型弹簧7的作用下,进入到卡槽11内,即连接轴2与弧形板1重新处于卡合的状态,进而使支撑板3在工作时,更加稳定。
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包括弧形板(1)和隧道层(13),所述弧形板(1)设置在所述隧道层(13)的下表面,且弧形板(1)的表面开设有深槽(4),并且弧形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2)的表面,且连接轴(2)关于所述弧形板(1)的中心对称分布,并且弧形板(1)的下表面为凹陷型;
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滑动设置在所述弧形板(1)的内部,且连接块(6)的正剖视为倒“U”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配重块(5),且配重块(5)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1),并且配重块(5)转动设置在所述弧形板(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1)的内壁与所述连接块(6)的表面贴合,且连接块(6)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卡槽(11)对应的卡块(8),并且弧形板(1)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配重块(5)对应的滑槽(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5)的旋转角度为0°~90°,且配重块(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10),所述弧形板(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磁铁(10)对应的第二磁铁(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铁(12)上表面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铁(10)左侧的磁极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6)的上表面等间距的固定安装有起到弹性复位作用的微型弹簧(7),且微型弹簧(7)的另外一侧与所述弧形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
CN202221229952.7U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Active CN217206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9952.7U CN217206502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9952.7U CN217206502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6502U true CN21720650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0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29952.7U Active CN217206502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6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98189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渠道侧壁支撑固定装置
CN110219476A (zh) 一种市政建筑专用支撑架
CN217206502U (zh) 一种可循环支撑的隧洞施工用支撑架
CN107265335A (zh) 一种重物用水平支撑装置
CN20778113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行政管理公告架
CN207399105U (zh) 一种太阳能板支撑架
CN108561687A (zh) 一种平面设计用高度可调节增高架
CN210827319U (zh) 一种装配式水利用临时防汛装置
CN210690311U (zh) 一种铅蓄电池极板孔隙率检测装置
CN216615868U (zh) 一种岩土工程基坑边坡防护装置
CN108429935A (zh) 一种方便壁挂的无线路由器
CN207676930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板边材打孔装置的支撑机构
CN214530699U (zh)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装置
CN108114760A (zh) 一种防止血凝固的化验用试管放置架
CN216455523U (zh) 一种儿童生长发育体型矫正装置
CN206693916U (zh) 可移动式室内小型钻机移动装置
CN217425709U (zh)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地下空洞检测装置
CN216753941U (zh) 一种不锈钢结构家具支撑脚
CN216640608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基坑支护装置
CN214330171U (zh) 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
CN215562366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护坡的护坡装置
CN211180718U (zh) 一种用于区块链计算方面的服务器固定结构
CN212113145U (zh) 一种人力资源用信息调配展示板
CN211849278U (zh) 一种水利保护用护坡装置
CN216896432U (zh) 一种卫星通信用移动基站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