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5670U -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05670U CN217205670U CN202220164652.9U CN202220164652U CN217205670U CN 217205670 U CN217205670 U CN 217205670U CN 202220164652 U CN202220164652 U CN 202220164652U CN 217205670 U CN217205670 U CN 217205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isolation bearing
- dovetail
- sliding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可拆卸连接于建筑物底部与地基基础上。隔震支座包括顶板、底板,顶板与底板上设置有滑轨,底板与顶板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移动座,移动座为可伸缩结构。通过移动座与滑轨之间的相对滑动,耗散地震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能量,通过移动座的伸缩,耗散地震产生的竖直方向的能量。本申请有效改善了橡胶隔震支座能够产生的形变量非常有限,不能很好地耗散地震产生的能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物抗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地震对建筑物造成伤害主要通过地震纵波与地震横波。纵波使房屋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当地震力较大时,会使承重结构瞬间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上部的自重,当超出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时,会引起建筑物的垮塌。横波使房屋建筑物水平摇摆,破坏力很大,它相当于给房屋建筑物施加水平方向来回反复的作用力,当水平方向的变形超出底部墙体的形变极限时,就会使整幢房屋建筑物倾斜或倾倒从而导致破坏。
目前采用的隔震支座多为橡胶隔震支座,橡胶隔震支座是由多层钢板与橡胶交替叠合而成,钢板作为橡胶支座的加劲材料,改变了橡胶体竖向刚度较小的特点,使其既能降低水平地震作用,又能承受较大竖向荷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橡胶隔震支座能够产生的形变量非常有限,不能很好地耗散地震产生的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耗散地震产生的能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包括顶板与底板,顶板连接于建筑物底部,底板连接于地基基础,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滑轨,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相垂直,顶板与底板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座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相对滑动,使地震时地基基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建筑物底部,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橡胶隔震支座形变量有限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为长方体结构,移动座相对的两侧面上固接有与第一滑轨相适配的第一滑块,移动座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固接有与第二滑轨相适配的第二滑块,移动座通过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的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的滑动连接,实现移动座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两端与缓冲弹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发生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挤压缓冲弹簧,通过缓冲弹簧的弹性形变,消耗地震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为可伸缩结构,移动座包括移动柱与移动壳,移动柱的侧面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燕尾块,移动壳的内侧壁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燕尾槽,燕尾块设置于燕尾槽中,实现移动柱与移动壳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移动柱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移动壳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柱与移动壳的相对滑动,使地震发生时地基基础产生的纵向位移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建筑物底部,起到保护建筑物结构安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燕尾槽底部设置有橡胶块,燕尾块底面抵接于橡胶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发生时,通过橡胶块的弹性形变,消耗地震产生的竖直方向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燕尾槽顶端贯穿移动壳顶面,移动壳顶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封闭环,燕尾槽顶部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与封闭环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燕尾块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发生时,通过缓冲的弹性形变,进一步消耗地震产生的竖直方向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底板上开设有连接孔,建筑物底部与地基基础上设置有预埋螺栓,预埋螺栓穿过连接孔连接有螺母,实现隔震支座与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孔、预埋螺栓、螺母,实现隔震支座与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可拆卸连接,以便隔震支座材料老化时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选用高刚度弹簧,所述橡胶块选用高阻尼橡胶材料,所述预埋螺栓选用高强度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高刚度弹簧与高阻尼橡胶,尽可能多地耗散地震产生的能量,通过采用高强度螺栓,提高隔震支座与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移动座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相对滑动,使地震时地基基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建筑物底部,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橡胶隔震支座形变量有限的问题。
2.通过移动柱与移动壳的相对滑动,使地震发生时地基基础产生的纵向位移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建筑物底部,起到保护建筑物结构安全的作用。
3.通过缓冲弹簧、橡胶块的弹性形变,尽可能多地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板;11、第一滑轨;2、底板;21、第二滑轨;3、移动座;31、移动柱;311、燕尾块;32、移动壳;321、燕尾槽;33、第一滑块;34、第二滑块;35、封闭环;41、缓冲弹簧;42、限位板;43、橡胶块;5、建筑物底部;6、地基基础;71、连接孔;72、预埋螺栓;7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参照图1,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可拆卸连接于建筑物底部5与地基基础6上。隔震支座包括顶板1、底板2,顶板1与底板2上设置有滑轨,底板2与顶板1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移动座3,移动座3为可伸缩结构。隔震支座通过移动座3与滑轨之间的相对滑动,耗散地震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能量,通过移动座3的伸缩,耗散地震产生的竖直方向的能量。
顶板1与底板2上开设有连接孔71,建筑物底部5与地基基础6上设置有预埋螺栓72,预埋螺栓72采用高强度螺栓,预埋螺栓72穿过连接孔71连接有螺母73,实现顶板1与建筑物底部5的可拆卸连接、底板2与地基基础6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2,顶板1下表面设置有两组第一滑轨11,两组第一滑轨11相平行,底板2上表面设置有两组第二滑轨21,两组第二滑轨21相平行,第一滑轨11与第二滑轨21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滑轨11与第二滑轨21面向移动座3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滑槽为通槽,滑槽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板42。移动座3包括移动柱31与移动壳32,移动壳32套设于移动柱31外。移动柱31相对的两侧面固接有第一滑块33,第一滑块33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11内的滑槽中,第一滑块33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41,缓冲弹簧41一端与限位板4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块33连接。移动壳32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块34,第二滑块34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21内的滑槽中,第二滑块34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41,缓冲弹簧41一端与限位板4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34连接。缓冲弹簧41选用高刚度弹簧。
参照图3,移动壳32内部中空,移动壳32的顶面底面为开口结构,移动壳32的内侧壁上竖直开设有燕尾槽321,移动柱31的侧面竖直设置有燕尾块311,燕尾块311设置于燕尾槽321中,实现移动壳32与移动柱31的滑动连接。燕尾槽32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块43,燕尾块311的底面抵接于橡胶块43上,橡胶块43选用高阻尼橡胶。燕尾槽321的顶端贯穿移动壳32的顶面,移动壳32的顶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封闭环35,封闭环35封堵了燕尾槽321的顶端开口。燕尾槽321内设置有缓冲弹簧41,缓冲弹簧41一端连接封闭环35,另一端连接燕尾块311顶面。
地震发生时,地震横波产生的能量会使地基基础6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同时,移动座3会与第一滑轨11、第二滑轨21产生相对滑动,压缩缓冲弹簧41,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使地基基础6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建筑物上,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地震纵波产生的能量会使地基基础6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从而带动燕尾块311在燕尾槽321中做水平往复运动,通过缓冲弹簧41与橡胶块43的弹性形变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使地基基础6产生的竖直方向的位移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建筑物上,进一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与底板(2),顶板(1)连接于建筑物底部(5),底板(2)连接于地基基础(6),顶板(1)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1),底板(2)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1),第一滑轨(11)与第二滑轨(21)相垂直,顶板(1)与底板(2)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3)为长方体结构,移动座(3)相对的两侧面上固接有与第一滑轨(11)相适配的第一滑块(33),移动座(3)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固接有与第二滑轨(21)相适配的第二滑块(34),移动座(3)通过第一滑块(33)、第二滑块(34)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11)与第二滑轨(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1)与第二滑轨(21)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弹簧(41),第一滑块(33)与第二滑块(34)的两端与缓冲弹簧(4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3)为可伸缩结构,移动座(3)包括移动柱(31)与移动壳(32),移动柱(31)的侧面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燕尾块(311),移动壳(32)的内侧壁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燕尾槽(321),燕尾块(311)设置于燕尾槽(321)中,实现移动柱(31)与移动壳(32)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3)设置在移动柱(3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34)设置在移动壳(3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321)底部设置有橡胶块(43),燕尾块(311)底面抵接于橡胶块(4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321)顶端贯穿移动壳(32)顶面,移动壳(32)顶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封闭环(35),燕尾槽(321)顶部设置有缓冲弹簧(41),缓冲弹簧(41)一端与封闭环(35)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燕尾块(311)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与底板(2)上开设有连接孔(71),建筑物底部(5)与地基基础(6)上设置有预埋螺栓(72),预埋螺栓(72)穿过连接孔(71)连接有螺母(73),实现隔震支座与建筑物底部(5)、地基基础(6)的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41)选用高刚度弹簧,所述橡胶块(43)选用高阻尼橡胶材料,所述预埋螺栓(72)选用高强度螺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64652.9U CN217205670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64652.9U CN217205670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05670U true CN217205670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9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6465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7205670U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05670U (zh) |
-
2022
- 2022-01-20 CN CN202220164652.9U patent/CN21720567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68431A (zh) | 自复位摩擦阻尼减震支座及减震桥梁 | |
CN212772937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 |
CN204919583U (zh) | 一种承台式隔震桩基础 | |
CN21235839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 |
CN104389350A (zh) | 一种万向铰抗拉隔震支座 | |
CN102182258A (zh) | 双层多维隔减震装置 | |
CN108301676B (zh) | 一种多维度复合式承拉型抗震缝装置 | |
CN217205670U (zh) |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用隔震支座 | |
CN112281643A (zh) | 一种复合型隔震耗能支座 | |
CN115126113A (zh) | 多向复合隔震支座 | |
CN210263128U (zh) | 一种用于重力式挡土墙中的抗震消能结构及重力式挡土墙 | |
CN202090453U (zh) | 双层多维隔减震装置 | |
CN210421438U (zh) | 一种抗倾覆三维隔振支座 | |
CN210662049U (zh) | 一种数控设备减震保护底座 | |
CN109914489B (zh) | 一种改进型的减震地基系统 | |
CN209779436U (zh) | 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 | |
CN204185730U (zh) | 铁路钢轨扣件系统减振弹性垫板 | |
CN216075571U (zh) | 一种抗震支座及其安装结构 | |
CN215166769U (zh) | 一种建筑防震稳固结构 | |
CN113445804B (zh) | 一种古建筑木结构柱脚球形耗能隔震装置 | |
CN21088825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结构 | |
CN213597599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用橡胶基垫抗震结构 | |
CN213896725U (zh) | 一种自复位耗能自锁型多向限位桥梁抗震装置 | |
CN213143127U (zh) | 震动所导致管廊舱体破坏的装配式保护结构 | |
CN217481120U (zh) | 一种具有缓冲抗震功能的人防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22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