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3878U -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3878U
CN217203878U CN202221042448.6U CN202221042448U CN217203878U CN 217203878 U CN217203878 U CN 217203878U CN 202221042448 U CN202221042448 U CN 202221042448U CN 217203878 U CN217203878 U CN 217203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channel
river
bank
ca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24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瑶
高志永
宋洪涛
赵奕
汤双宇
边磊
田宇
刘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24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3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3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3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包括:由河岸向河道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带、配水渠及净化渠,所述配水渠及所述净化渠均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配水渠与所述净化渠之间设置有过水墙,所述净化渠内部充装有净化填料,所述净化填料的顶部设置有绿化带。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能够在减少河道临岸土地占用的条件下,保证径流雨水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配水渠以及净化渠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径流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净化处理。结合在净化渠中净化填料顶部的绿化带,增强了河岸净化设施的生态涵养能力,使河道河岸形成一定程度的湿地环境,充分利用了城市河道所能赋予的生态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排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考虑到河道水利安全性,城市河道堤岸多为硬质化的灰色设施,将河道与滨岸带强行隔断,阻断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横向联系,导致滨岸带植被没有得到良好的生长,降低观感效果。
在自然降雨过程中,雨水夹杂着部分含有氮、磷等物质的径流雨水直接顺流入河,不可避免地对河道中的水质造成影响。
由于城市空间有限,河道周边缺乏实施旁路净化措施的土地资源,现有的河道净化设施多为旁路净化,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不能与河道本身的生态涵养能力进行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能够利用河道两边有限的土地空间,实现具有径流污染净化功能的岸边绿化带净化系统,对改善城市“两面光”河道现状、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包括:由河岸向河道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带、配水渠及净化渠,所述配水渠及所述净化渠均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配水渠与所述净化渠之间设置有过水墙,所述净化渠内部充装有净化填料,所述净化填料的顶部设置有绿化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水渠及所述净化渠紧贴设置,且共用同一底壁,所述底壁朝河道向下倾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水墙包括穿孔花墙,所述穿孔花墙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配水渠与所述净化渠直通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布设在所述穿孔花墙的下半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水孔包括横向布置的多排,相邻横排的过水孔在纵向上交错布设。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渠的宽度大于所述配水渠的宽度,所述配水渠的顶部扣盖有钢格栅盖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水渠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植被缓冲带相接的临岸边沿,所述临岸边沿的顶部设置有景观灯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渠的底壁以及除了所述过水墙的侧壁上铺设有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工膜紧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净化填料的承托物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物料包括块石,所述净化填料包括设置在所述块石里侧的沸石砾石混合物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填料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绿化带包括位于所述种植层上的挺水植物,所述种植层的顶部铺设有碎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层设置在所述承托物料的里侧,所述承托物料的顶部与河道之间设置有排水管道。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能够在减少河道临岸土地占用的条件下,保证径流雨水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配水渠以及净化渠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径流雨水进行收集以及净化处理。
结合在净化渠中净化填料顶部的绿化带,增强了河岸净化设施的生态涵养能力,使河道河岸形成一定程度的湿地环境,充分利用了城市河道所能赋予的生态资源。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净化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过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植被缓冲带;
2-配水渠;21-临岸边沿;22-景观灯带;23-钢格栅盖板;
3-净化渠;31-防渗土工膜;32-承托物料;33-净化填料;34-种植层;35-挺水植物;36-碎石;37-排水管道;
4-穿孔花墙;41-过水孔;
5-护栏;
6-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主要用于城市河道河岸的绿化带,具体对流入河道中的径流雨水进行净化,并在净化后将净化水排放至河道。
在现有的河道污水处理中,由于受到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限,污水一般通过建造旁路净化设施来进行,一方面旁路净化设施占地面积大,另一方面净化设施不能与河道进行结合,无法增强河道的生态涵养能力。另外,仅仅通过将河道与滨岸带机械隔离的措施无法利用河道本身所能赋予的生态综合效果,丧失了原本能够提供的适宜的湿地环境。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能够综合利用河道沿岸的土地资源,增强河道河岸的生态涵养能力,使夹杂地面污染物的径流雨水在得到有效净化处理后排放至河道,保证对城市径流雨水的净化效果。通过位于净化区顶部的绿化带,能够充分形成河道临岸的湿地环境,从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河道临岸的生态涵养能力,便于为城市生活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主要包括:植被缓冲带1、配水渠2及净化渠3,植被缓冲带1、配水渠2及净化渠3由河岸向河道6的方向依次设置。植被缓冲带1构成河道6绿化带,配水渠2及净化渠3构成了径流雨水的收集处理部分。径流雨水经过配水渠2的收集后,经过与配水渠2相通的净化渠3的处理,然后再由净化渠3排放至河道6。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临岸土地资源,配水渠2及净化渠3沿河道6的流经方向延伸,能够利于河道6周边有限土地空间,充分打造临岸式净化系统,具有占地小,因地制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地表径流首先经过配水渠2的汇集,然后再经过净化渠3进行净化处理,配水渠2具体与净化渠3相通,在配水渠2与净化渠3之间设置有过水墙,优选地,配水渠2与净化渠3在过水墙的下半部分相通,能够使配水渠2中的污水从过水墙的下部通入净化渠3,然后使污水由下向上穿过净化渠3,并在净化渠3的顶部排放至河道6中。
净化渠3内部充装有净化填料33,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物料过滤以及生化处理,保证对污水中不同形式污染物的有效处理。
从增强临岸环境生态涵养能力的角度,在净化填料33的顶部设置有绿化带,具体地,该部分绿化带主要为在净化渠3顶部种植的挺水植物35,能够恢复河道6的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能够通过利用植被缓冲、水生植物以及多层净化填料33相结合的形式,对地表径流进行良好的净化处理,并且有效恢复河道6生态功能。
通过利用有限空间创造开放式系统,给植物充分的生长空间,与绿色环境更加贴合,打造亲水空间,加强与河道6周边的生态系统联系。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加便于配水渠2向净化渠3布水,配水渠2及净化渠3紧贴布设,且共用同一底壁。本实施例中的配水渠2及净化渠3共用相同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即共用一个混凝土结构下沉池,过水墙设置在配水渠2及净化渠3之间。为了方便保持污水从配水渠2及净化渠3向河道6排入,配水渠2及净化渠3共用的整体底壁朝河道6向下倾斜,保持0.5%的底部坡度。
具体地,配水渠2的墙体与底部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净化渠3相邻的过水墙为穿孔花墙4,底部坡度为0.5%,配水渠2的顶部扣盖有钢格栅盖板23,配水渠2负责收集地表径流并均匀分配至净化渠3。基于净化渠3的净化功能,需要净化渠3的内部空间大于配水渠2的内部空间,结合两个渠道共同同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净化渠3的宽度大于配水渠2的宽度,能够保证污水在净化渠3中具有一定的停留时间,提高净化效果。
钢格栅盖板23能够使地表径流到达配水渠2顶部后直接灌入配水渠2内部,并且可对体积较大的树枝等杂质拦截在钢格栅盖板23上,减小清理难度。
参见图3,在穿孔花墙4上设置有用于使配水渠2与净化渠3直通的过水孔41,基于上文已述的配水渠2中的污水从过水墙的下部通入净化渠3,过水孔41布设在穿孔花墙4的下半部。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污水通入净化渠3的底部,并且经过有效的停留时间后,由净化渠3的顶部溢出,并通过排水管排放至河道6。
优选地,过水孔41包括横向布置的多排,相邻横排的过水孔41在纵向上交错布设。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提高配水渠2向净化渠3布水的均匀性。
配水渠2的顶部设置有与植被缓冲带1相接的临岸边沿21,临岸边沿21的顶部设置有景观灯带22。
优选地,临岸边沿21的顶部高于穿孔花墙4的顶部,能够防止配水渠2中的水位过高时向堤岸的回漫,从增强景观感以及方便夜间对配水渠2内部进行观测的角度,在临岸边沿21的顶部设置有景观灯带22,增强了观感体验度。
本实施例中的净化渠3紧邻配水渠2,底部坡度0.5%,墙体及底部为厚度0.2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净化渠3与配水渠2的相邻墙体为穿孔花墙4,净化渠3的底壁以及除了过水墙的侧壁上均铺设防渗土工膜31,防渗土工膜31的上部由下至上分别为承托层、填料层、种植层34。
具体地,承托层紧贴防渗土工膜31,包括用于固定净化填料33的承托物料32,承托物料32包括粒径30-50mm,厚度为0.2m的块石,填料层具体为净化填料33,净化填料33为设置在块石里侧的沸石与砾石混合物料,沸石的粒径为10-40mm,砾石的粒径为25-40mm,沸石与砾石混合物料的总厚度为1.0m。
配水渠2收集到的污水经穿孔花墙4沿水平方向朝净化渠3侧缓慢流动,沸石具有吸附性,砾石可作为微生物载体,通过沸石与砾石混合物料能够降解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在净化填料33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34,种植层34的主体为种植土,其中绿化带包括种植在种植土上的挺水植物35,为了对挺水植物35以及种植土进行固定,在种植土的顶部即在挺水植物35的根部铺设有粒径8-10mm,厚度0.1m的碎石36,挺水植物35满足生态种植的需求,同时对水体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种植层34设置在承托物料32的里侧,能够使承托物料32和碎石36设置在净化渠3内部空间的最外层,构成对净化填料33以及种植土的屏障,防止种植土以及净化填料33随着净化后的排水流入河道6,有效防止种植土以及净化填料33的流失。
优选地,净化后的排水通过排水管道37流入河道6,具体地,排水管道37设置在承托物料32的顶部与河道6之间,相较于直接溢流的形式,避免造成净化物料以及种植土的扰动及流失。
进一步地,排水管道37起始端的管口插入承托物料32中,并且穿过混凝土结构,使净化水从河道的侧壁排入河道。承托物料32之间的缝隙能够供净化水流动,并使承托物料32对种植土以及净化物料有效拦截,进一步防止随净化水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护栏5,河岸常见混凝土、木、石、塑木、金属护栏等均可,起到安全防护,将人行道与植被缓冲带1隔开。
植被缓冲带1位于人行道与径流收集区之间,具有一定倾斜角度,坡度2%,可根据岸带实际情况调整,一般为2%-6%,宽度2-3m,植被可选择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地被植物,下方铺设种植土层。
通过植被缓冲带1的植被拦截、土壤渗透等,减小径流流速,初步拦截和去除部分悬浮固体颗粒及有机污染物,同时保护土壤不被直接冲刷,减少侵蚀和流失。
雨污径流在地面汇集,经植被缓冲带1初步截留后跌入配水渠2,配水渠2收集雨水径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穿孔花墙4均匀布水至净化渠3,经净化填料33以及挺水植物35的净化处理,最终通过排水管道37排入河道6。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通过利用城市河道周边有限土地空间,打造岸边绿化带净化系统,通过生境打造、跌水富氧的形式,兼顾河道与滨岸带的融合,解决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问题,恢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河岸向河道依次设置的植被缓冲带、配水渠及净化渠,所述配水渠及所述净化渠均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配水渠与所述净化渠之间设置有过水墙,所述净化渠内部充装有净化填料,所述净化填料的顶部设置有绿化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及所述净化渠紧贴设置,且共用同一底壁,所述底壁朝河道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墙包括穿孔花墙,所述穿孔花墙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配水渠与所述净化渠直通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布设在所述穿孔花墙的下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包括横向布置的多排,相邻横排的过水孔在纵向上交错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渠的宽度大于所述配水渠的宽度,所述配水渠的顶部扣盖有钢格栅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植被缓冲带相接的临岸边沿,所述临岸边沿的顶部设置有景观灯带。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渠的底壁以及除了所述过水墙的侧壁上铺设有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工膜紧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净化填料的承托物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物料包括块石,所述净化填料包括设置在所述块石里侧的沸石砾石混合物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填料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绿化带包括位于所述种植层上的挺水植物,所述种植层的顶部铺设有碎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设置在所述承托物料的里侧,所述承托物料的顶部与河道之间设置有排水管道。
CN202221042448.6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Active CN217203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2448.6U CN217203878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2448.6U CN217203878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3878U true CN217203878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7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2448.6U Active CN217203878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3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6225A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KR101105272B1 (ko) 녹지 생태축 연결 및 비점오염원 제거를 위한 도로용 소규모 인공습지
CN104631380A (zh) 一种岸边式梯级二维表面流滤水河床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KR101578551B1 (ko) 우수 오염 방지와 건강한 도시환경 조성을 위한 식생체류지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212670759U (zh) 一种坡面植草沟
CN112158958B (zh) 一种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CN20777605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无雨水井排水系统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108612047B (zh)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CN114197386A (zh) 一种海绵步梯式净水生态护岸系统
CN109518789A (zh) 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CN112112172A (zh) 一种分段式拦截净水生态护坡系统
CN106894491A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217203878U (zh) 一种河岸绿化带净化系统
KR101390357B1 (ko) 살수여상기능 및 정수처리기능을 갖는 자연형 하천 호안 공법
CN206616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202881901U (zh) 一种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结构
CN109607798A (zh) 一种高速公路污水阶梯式组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
CN109338991B (zh) 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
CN106930396B (zh) 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9815892U (zh) 路面径流生态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