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0373U -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00373U CN217200373U CN202220482914.6U CN202220482914U CN217200373U CN 217200373 U CN217200373 U CN 217200373U CN 202220482914 U CN202220482914 U CN 202220482914U CN 217200373 U CN217200373 U CN 2172003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uck
- platform
- wheel
- moving platform
- vehicl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60—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means for produc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台车设于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的一侧设有固定平台,台车设有第一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有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连接有与移动平台接触的随行轮,固定平台上设有导轨,所述第一车体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向轮。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降低了员工的劳动负荷,方便拿取零件与工具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总装工艺制造中,在生产线上的移动平台上对单台产品车的装配作业中,需要装配多种零件及拿取多种工具,所以操作人员在安装产品车零件需要往返多次无效步行,从而产生较大的劳动负荷也产生了工时浪费。为了减轻劳动负荷,目前多采用人力推动一个小车在移动平台上往返取零件及工具,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解放双手,但是仍然需要一人手推车,另一人进行操作作业,由于在推车过程中易导向不稳,人员需要多次扶正小车的方向,所以在多次往返装置去拿零件及工具时,并不能有效节省体力,仍然需要作业人员进行多次往返距离,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制造行业少人化、无人化的趋势开始逐步延伸到汽车生产中。在总装领域中,如何提升生产自动化比率的关键在于装配岗位人员的削减,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亟需一种便捷的随行台车机构,合理有效地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在实现少人化的大目标的同时,也能避免人工进行高强度的装配作业,减少员工劳动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有效地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降低了员工的劳动负荷,方便拿取零件与工具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台车设于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的一侧设有固定平台,台车设有第一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安装有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连接有与移动平台接触的随行轮,固定平台上设有导轨,所述第一车体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向轮。
在作业时,移动平台上放置有待装配的车辆成品,移动平台带到车辆成品缓慢往前移动,此时,台车的第一车体由于弹簧机构对随行轮施加的压力,使随行轮时刻保持与移动平台紧贴,随行轮与移动平台间产生相对摩擦力,因此在移动平台移动时,在相对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车体随移动平台一同移动,使台车随行,无需人力推动,依靠移动平台的带动摩擦即可使台车实现无动力随行,同时第一车体上的导向轮通过导轨进行导向,使第一车体保持稳定的方向前行,令台车整体在移动平台上沿同一方向稳定随行,无需人力维持,操作人员只需在台车上放置好零件和工具,即可对移动平台上的车辆进行随行作业。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弹簧机构包括弹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转接头,所述转接头通过轴承套接在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横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所述随行轮。
弹簧对第一连接杆产生一个作用力,使第一连接杆通过转接头传递给第二连接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第二连接杆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将随行轮压紧,使随行轮与移动平台保持紧密接触,进而为随行轮提供与移动平台间的接触摩擦力,使随行轮能够在移动平台移动时,跟随移动平台一同移动,实现无动力随行。
进一步,所述随行轮的表面为粗糙面。
为了使随行轮受到摩擦力时更好地进行随行,将随行轮的表面做成粗糙面,增大随行轮与移动平台间的接触摩擦力,这样,即使移动平台上存在油渍、润滑剂时,也能使台车稳定地实现对移动平台的随行,增强台车的随行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一侧,与所述随行轮共同支撑所述第一车体的平衡。
将导向轮设于一侧,导轨置于固定平台上,这样第一车体的一侧边通过导向轮跨越放置在固定平台的导轨上,由于生产线上一个车辆成品对应一个移动平台,多个移动平台不断地往前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当装配完当前移动平台上的车辆成品后,过人力沿导轨将台车退回下一个移动平台上即可继续随行,对下一个移动平台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即可,如此往复,不断对生产线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所述导向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两侧,所述随行轮置于所述支撑轮与所述导向轮之间,所述支撑轮、随行轮、导向轮共同支撑所述第一车体的平衡。
为了使第一车体运行更稳定,使支撑轮和导向轮分设于第一车体的底部两侧,同时将随行轮设于第一车体的底部中间,在随行时,使支撑轮、随行轮、导向轮共同支撑第一车体的平衡,使台车随行更稳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车体的顶部设有第一顶板。
第一顶板上用于放置零件和工具,可专门设定一些工具和零件位用于放置,便于操作人员在台车随行时,便捷地取拿零件和工具对移动平台上的车辆成品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台车设有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一车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车体同步行走。
增设多一个第二车体与第一车体同步进行随行,可使台车上用于放置零件或工具的承纳能力提升,以便于放置更多种类的零件和工具,减少零件的搬运次数,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作业,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旋转接头,所述第二车体的一侧通过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第一车体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车体相对所述第一车体进行转动拼合或分拆。
进一步,所述旋转接头的转动角度为0-90度。
第二车体可通过旋转接头相对第一车体进行90度的自由展开,在进行作业时,可将第二车体相对第一车体旋转90度,使两个车体之间形成一个避让空位,便于操作人员站立在该避让空位处,更接近作业部位,更方便拿取零件与工具对移动平台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二车体的顶部设有第二顶板。
第二顶板上用于放置零件和工具,可专门设定一些工具和零件位用于放置,增加台车上用于放置零件和工作的位置,提高台车的承纳能力,便于操作人员在台车随行时,便捷地取拿多种零件和工具对移动平台上的车辆成品进行快速装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使用弹簧机构对随行轮施加压力,增加随行轮与移动平台的摩擦力,无需动力,移动平台移动时,台车随移动平台移动,无需人力推动;还设有导向轮通过导轨进行导向,令台车整体在移动平台上沿同一方向稳定随行,无需人力维持;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车体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移动平台1、固定平台2、第一车体3、随行轮4、导轨5、导向轮6、弹簧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转接头10、支撑轮11、第一顶板12、第二车体13、连接件14、第二顶板15、推手16。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台车设于移动平台1上,移动平台1是置于生产流水线上的可移动的平面,用于运输待装配的车辆成品,移动平台1的一侧设有固定平台2,台车设有第一车体3,第一车体3安装有弹簧机构,弹簧机构连接有与移动平台1接触的随行轮4,固定平台2上设有导轨5,第一车体3设有与导轨5配合的导向轮6。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5沿移动平台1的前进方向设置,使第一车体3通过导向轮6实现与移动平台1的直线随行,保持稳定的随行方向,避免台车偏移车辆成品,影响操作人员的作业。
在作业时,移动平台1上放置有待装配的车辆成品,移动平台1带到动车辆成品缓慢往前移动,此时,第一车体3由于弹簧机构对随行轮4施加的压力,使随行轮4时刻保持与移动平台1紧贴,随行轮4与移动平台1间产生相对摩擦力,因此在移动平台1移动时,在相对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车体3随移动平台1一同移动,使台车随行,无需人力推动,依靠移动平台1的带动摩擦即可使台车实现无动力随行,同时第一车体3上的导向轮6通过导轨5进行导向,使第一车体3保持稳定的方向前行,令台车整体在移动平台1上沿同一方向稳定随行,无需人力维持,操作人员只需在台车上放置好零件和工具,即可对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进行随行作业。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机构包括弹簧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和转接头10,转接头10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车体3的底部横杆上,转接头10可相对该横杆进行转动,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车体3中间的安装杆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10与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连接杆9形成L型结构,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底部安装随行轮4。
弹簧7对第一连接杆8产生一个拉紧的作用力,使第一连接杆8向内倾斜,并通过转接头10传递给第二连接杆9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第二连接杆9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将随行轮4压紧,使随行轮4与移动平台1保持紧密接触,进而为随行轮4提供与移动平台1间的接触摩擦力,使随行轮4能够在移动平台1移动时,跟随移动平台1一同移动,实现无动力随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随行轮4受到摩擦力时更好地进行随行,将随行轮4的表面做成粗糙面,增大随行轮4与移动平台1间的接触摩擦力,这样,即使移动平台1上存在油渍、润滑剂时,也能使台车稳定地实现对移动平台1的随行,增强台车的随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向轮6设于第一车体3的底部一侧与固定平台2上的导轨5滑动配合,并与随行轮4共同支撑第一车体3的平衡,这样第一车体3的一侧边通过导向轮6跨越放置在固定平台2的导轨5上,由于生产线上一个车辆成品对应一个移动平台1,多个移动平台1不断地往前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当装配完当前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成品后,过人力沿导轨5将台车退回下一个移动平台1上即可继续随行,对下一个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即可,如此往复,不断对生产线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车体3运行更稳定,在第一车体3的底部增设两个支撑轮11,使两个支撑轮11与两个导向轮6分别设于第一车体3的底部两侧,同时将随行轮4设于第一车体3的底部中间,使随行轮4置于支撑轮11与导向轮6之间,在随行时,使支撑轮11、随行轮4、导向轮6共同支撑第一车体3的平衡,令台车随行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体3的顶部设有第一顶板12,第一顶板12上用于放置零件和工具,可专门设定一些工具位和零件位用于放置常用的零件和工具,便于操作人员在台车随行时,便捷地取拿零件和工具对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成品进行快速装配,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体3的车架由多个铝合金管、接头拼接形成,第一顶板12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弹簧机构对随行轮4施加压力,增加随行轮4与移动平台1的摩擦力,无需动力,移动平台1移动时,台车随移动平台1移动,无需人力推动;还设有导向轮6通过导轨5进行导向,令台车整体在移动平台1上沿同一方向稳定随行,无需人力维持;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装配岗位的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台车设有第二车体13,第一车体3设有连接件14,第一车体3通过连接件14与第二车体13连接,以带动第二车体13同步行走。增设多一个第二车体13与第一车体3同步进行随行,可使台车上用于放置零件或工具的承纳能力提升,以便于放置更多种类的零件和工具,减少零件的搬运次数,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作业,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体13的底部通过两个万向轮进行支撑移动,以使第二车体13能够便捷地跟随第一车体3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4为旋转接头,第二车体13的一侧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车体3的一侧连接,以使第二车体13相对第一车体3进行转动拼合或分拆。
连接件14采用旋转接头,在能够使第二车体13跟随第一车体3同步移动的同时,还可使第二车体13随时相对第一车体3进行转动调整相对位置,便于操作人员的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接头的转动角度为0-90度。第二车体13可通过旋转接头相对第一车体3进行90度的自由展开,在进行作业时,可将第二车体13相对第一车体3旋转90度,使两个车体之间形成一个避让空位,便于操作人员站立在该避让空位处,更接近作业部位,更方便拿取零件与工具对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体13的顶部设有第二顶板15,第二顶板15上用于放置零件和工具,可专门设定一些工具和零件位用于放置,增加台车上用于放置零件和工作的位置,提高台车的承纳能力,便于操作人员在台车随行时,便捷地取拿多种零件和工具对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成品进行快速装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体13在第二顶板15的一侧设有推手16,用于推动第二车体13相对第一车体3发生转动,使第二车体13相对第一车体3打开或闭合。
在操作人员对当前的移动平台1上的车辆成品进行装配时,可使第二车体13相对第一车体3旋转90度进行打开,使第二车体13置于第一车体3的前方一侧,此时两个车体之间形成一个避让空位,便于操作人员站立在该避让空位处进行装配作业,如图3所示;当装配完成后,操作人员走出避让空位,使第二车体13相对第一车体3反向旋转90度闭合,使第二车体13置于第一车体3的正前方,与第一车体3在同一直线上,如图4所示,操作人员推动第二车体13的推手16,使整个台车沿原路返回到下一个移动平台1上进行随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弹簧机构采用固定杆(图中未示出)和弹簧7,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车体3的中间横杆上,固定杆竖直向下,另一端连接弹簧7的一端,弹簧7的另一端与随行轮4的安装座连接。
当将第一车体3放置在移动平台1上时,固定杆对弹簧7产生一个下压的作用力,弹簧7被压缩一定程度,弹簧7对随行轮4施加一定压力,令随行轮4与移动平台1接触,产生接触摩擦力,使随行轮4能够在移动平台1移动时,跟随移动平台1一同移动,实现无动力随行。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于上述的弹簧机构,还可通过采用其他不同结构的弹簧机构使随行轮4保持与移动平台1的接触,实现台车的无动力随行。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台车设于移动平台(1)上,移动平台(1)的一侧设有固定平台(2),其特征在于,台车设有第一车体(3),所述第一车体(3)安装有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连接有与移动平台(1)接触的随行轮(4),固定平台(2)上设有导轨(5),所述第一车体(3)设有与所述导轨(5)配合的导向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机构包括弹簧(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和转接头(10),所述转接头(10)通过轴承套接在所述第一车体(3)的底部横杆上,所述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体(3)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头(10)与所述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安装所述随行轮(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轮(4)的表面为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6)设于所述第一车体(3)的底部一侧,与所述随行轮(4)共同支撑所述第一车体(3)的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3)的底部设有支撑轮(11),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导向轮(6)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车体(3)的底部两侧,所述随行轮(4)置于所述支撑轮(11)与所述导向轮(6)之间,所述支撑轮(11)、随行轮(4)、导向轮(6)共同支撑所述第一车体(3)的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3)的顶部设有第一顶板(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台车设有第二车体(13),所述第一车体(3)设有连接件(14),所述第一车体(3)通过所述连接件(14)与所述第二车体(13)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车体(13)同步行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4)为旋转接头,所述第二车体(13)的一侧通过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第一车体(3)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车体(13)相对所述第一车体(3)进行转动拼合或分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的转动角度为0-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随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体(13)的顶部设有第二顶板(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82914.6U CN217200373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82914.6U CN217200373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00373U true CN217200373U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275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82914.6U Active CN217200373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00373U (zh) |
-
2022
- 2022-03-04 CN CN202220482914.6U patent/CN2172003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17712U (zh) |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摘钩机器人系统 | |
CN112720333B (zh) | 一种齿轮箱多自由度翻转机及方法 | |
CN101712447A (zh) | 三维行车 | |
CN216940692U (zh) | 一种铁路货车下心盘螺栓智能分解系统 | |
CN112249191A (zh) | 一种气瓶搬抬运输用多功能自动遥控气瓶车 | |
CN107380936B (zh) | 一种应用于织布车间的智能化中转系统 | |
CN109823856A (zh) | 一种地下物料传输系统及地下物料传输方法 | |
CN217200373U (zh) | 一种无动力随行台车 | |
CN114454173A (zh) | 一种铁路货车下心盘螺栓智能分解系统 | |
CN214220780U (zh) | 一种超薄立体车库搬运小车 | |
EP1118423A2 (en) | Locating and locking unit for welding sheet metal parts of a motor-vehicle body | |
CN106946006B (zh) | 车间产品模块系统用转运装置 | |
CN205653123U (zh) | 一种简易手摇式可移动自动升降台 | |
CN112091500A (zh) | 一种电动环卫垃圾车的门板焊接台 | |
CN101239620A (zh) | 装配线输送车 | |
CN204194613U (zh) | 自动打侧围预装扣机构 | |
CN203716577U (zh) | 机械手夹持式车辆存取系统的搬运器 | |
CN214874830U (zh) | 电动车钩托板拆卸机 | |
CN211617713U (zh) |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摘钩机器人行走系统 | |
CN210824110U (zh) | 一种前车体旋转滑移台车输送系统 | |
CN110077427B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橡胶轮胎充气运送小车及方法 | |
CN220787116U (zh) | 一种双轨载重运输轨道车 | |
CN201338650Y (zh) | 助推器 | |
CN2059433U (zh) | 双向推拉式转运车 | |
CN112174012A (zh) | 一种随行移动的举升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Passenger Ca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