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8711U -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8711U
CN217188711U CN202123263850.5U CN202123263850U CN217188711U CN 217188711 U CN217188711 U CN 217188711U CN 202123263850 U CN202123263850 U CN 202123263850U CN 217188711 U CN217188711 U CN 217188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system
gas
ps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638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仁保
金志�
王海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chang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chang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chang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chang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638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8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8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8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TSA吸附系统,所述TSA吸附系统的输出端连通有PSA吸附系统,所述PSA吸附系统的右侧连通有冷却系统一,所述冷却系统一的输出端连通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有冷却系统二,涉及二氧化碳回收技术领域利用甲醇制氢和天然气制氢设备制取回收二氧化碳,实现了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适合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二氧化碳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甲醇制氢和天然气制氢设备,制氢是通过甲醇、甲烷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与水蒸气转化而来,此过程中生成CO2和H2,其中CO2含量大约为45%以上或更高,转化气进入PSA提纯后氢气作为产品输出,而CO2以尾气的形式排放至大气,这些CO2的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碳资源。
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如石油化工、农业、食品、医药等行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技术不断开发,CO2的应用市场将不断扩大,因此,CO2的回收及综合利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TSA吸附系统,所述TSA吸附系统的输出端连通有PSA吸附系统,所述PSA吸附系统的右侧连通有冷却系统一,所述冷却系统一的输出端连通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有冷却系统二,所述冷却系统二的输出端连通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顶端连通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通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连通有脱烃槽,所述脱烃槽的输出端连通有催化氧化系统。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催化氧化系统的底端连通有预冷器,所述预冷器的底端连通有板式液化器,所述板式液化器的输出端连通有精馏塔,所述板式液化器的内部设有PSA吸附系统二。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精馏塔的底端连通有再沸器,所述再沸器的底端连通有二氧化碳储罐。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PSA吸附系统的顶端与TSA吸附系统的顶端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PSA吸附系统的顶端与TSA吸附系统相互连通的支路上、TSA吸附系统的顶端与PSA吸附系统相互连通的支路上、压缩机与电热器连通的支路上均设置有换热器。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精馏塔的左侧双向连通制冷机,所述精馏塔的顶端与预冷器的顶端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预冷器的左侧设置有释放气体阀,所述预冷器的右侧设置有去除阀。
作为本实用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一种回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压力为0.02MPa的原料气,经过鼓风机加压后,压力在80KPa左右进入分离器除去固体颗粒后,自塔底进入TSA吸附系统中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2O组分被吸附下来;
S2:未被吸附的气体从塔顶流出进入PSA吸附系统工序中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下,其中的CO2组分被吸附下来,未被吸附的气体从塔顶流出进入TSA吸附系统作为再生气体,在吸附过程结束
后,吸附塔进行降压过程;
S3:降压过程结束后,对塔内采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被吸附的CO2气体逆着吸附方向排出后送入压缩机进行压缩增压至2.5MPa,压缩后的原料气送入脱烃槽,可燃气体在有氧条件下,与催化剂作用产生反应生产二氧
化碳和水,脱烃的目的是脱除气体的醇,氢、CO物质;
S4:压力为2.5Mpa的脱烃反应气,经过冷却、分离后除去游离水后,自塔底进入TSA吸附系统二工序中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2O组分被吸附下来;
S5:未被吸附的气体从塔顶流出然后被冷冻机降温液化后进入精馏塔,轻组分氮气等未被液化的废气全部从塔顶出去,塔底得到纯度为99.999%以上的高纯液体二氧化碳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甲醇制氢和天然气制氢设备制取回收二氧化碳,实现了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适合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鼓风机;2、TSA吸附系统;3、PSA吸附系统;4、真空泵;5、缓冲罐;6、压缩机;7、电加热器;8、脱烃槽;9、催化氧化系统;10、预冷器;11、板式液化器;12、精馏塔;13、再沸器;14、二氧化碳储罐;15、换热器;16、制冷机;17、释放气体阀;18、去除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包括鼓风机1,所述鼓风机1的输出端连通有TSA吸附系统2,所述TSA吸附系统的输出端连通有 PSA吸附系统3,所述PSA吸附系统3的右侧连通有冷却系统一,所述冷却系统一的输出端连通有真空泵4,所述真空泵4的出气口连通有冷却系统二,所述冷却系统二的输出端连通有缓冲罐5,所述缓冲罐5的顶端连通有压缩机6,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连通有电加热器7,所述电加热器7的输出端连通有脱烃槽8,所述脱烃槽8的输出端连通有催化氧化系统9,所述催化氧化系统9 的底端连通有预冷器10,所述预冷器10的底端连通有板式液化器11,所述板式液化器11的输出端连通有精馏塔12,所述板式液化器11的内部设有PSA 吸附系统二,所述精馏塔12的底端连通有再沸器13,所述再沸器13的底端连通有二氧化碳储罐14,所述PSA吸附系统3的顶端与TSA吸附系统2的顶端相互连通,所述PSA吸附系统3的顶端与TSA吸附系统2相互连通的支路上、TSA吸附系统2的顶端与PSA吸附系统3相互连通的支路上、压缩机6与电热器连通的支路上均设置有换热器15,所述精馏塔12的左侧双向连通制冷机16,所述精馏塔12的顶端与预冷器10的顶端相互连通,所述预冷器10的左侧设置有释放气体阀17,所述预冷器10的右侧设置有去除阀18,还包括一种回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压力为0.02MPa的原料气,经过鼓风机1加压后,压力在80KPa 左右进入分离器除去固体颗粒后,自塔底进入TSA吸附系统2中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2O组分被吸附下来;
S2:未被吸附的气体从塔顶流出进入PSA吸附系统3工序中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下,其中的CO2组分被吸附下来,未被吸附的气体从塔顶流出进入TSA吸附系统2作为再生气体,在吸附过程结束后,吸附塔进行降压过程;
S3:降压过程结束后,对塔内采用真空泵4进行抽真空,被吸附的CO2 气体逆着吸附方向排出后送入压缩机6进行压缩增压至2.5MPa,压缩后的原料气送入脱烃槽8,可燃气体在有氧条件下,与催化剂作用产生反应生产二氧化碳和水,脱烃的目的是脱除气体的醇,氢、CO物质;
S4:压力为2.5Mpa的脱烃反应气,经过冷却、分离后除去游离水后,自塔底进入TSA吸附系统二工序中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塔内,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下,其中的H2O组分被吸附下来;
S5:未被吸附的气体从塔顶流出然后被冷冻机降温液化后进入精馏塔12,轻组分氮气等未被液化的废气全部从塔顶出去,塔底得到纯度为99.999%以上的高纯液体二氧化碳产品。
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包括鼓风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1)的输出端连通有TSA吸附系统(2),所述TSA吸附系统的输出端连通有PSA吸附系统(3),所述PSA吸附系统(3)的右侧连通有冷却系统一,所述冷却系统一的输出端连通有真空泵(4),所述真空泵(4)的出气口连通有冷却系统二,所述冷却系统二的输出端连通有缓冲罐(5),所述缓冲罐(5)的顶端连通有压缩机(6),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连通有电加热器(7),所述电加热器(7)的输出端连通有脱烃槽(8),所述脱烃槽(8)的输出端连通有催化氧化系统(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氧化系统(9)的底端连通有预冷器(10),所述预冷器(10)的底端连通有板式液化器(11),所述板式液化器(11)的输出端连通有精馏塔(12),所述板式液化器(11)的内部设有PSA吸附系统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塔(12)的底端连通有再沸器(13),所述再沸器(13)的底端连通有二氧化碳储罐(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SA吸附系统(3)的顶端与TSA吸附系统(2)的顶端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SA吸附系统(3)的顶端与TSA吸附系统(2)相互连通的支路上、TSA吸附系统(2)的顶端与PSA吸附系统(3)相互连通的支路上、压缩机(6)与电热器连通的支路上均设置有换热器(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塔(12)的左侧双向连通制冷机(16),所述精馏塔(12)的顶端与预冷器(10)的顶端相互连通。
CN202123263850.5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Active CN217188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3850.5U CN217188711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3850.5U CN217188711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8711U true CN217188711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4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63850.5U Active CN217188711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8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7708A (zh) 工业级和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的联产方法及装置
CN108795508B (zh) 一种利用氮气和氦气膨胀制冷分离焦炉煤气的方法
CN102391898A (zh) 变压吸附分离和提纯沼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CN201485279U (zh) 工业级和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的联产装置
CN217188711U (zh)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
CN201658935U (zh) 甲醇弛放气回收的膜分离装置
CN201735305U (zh) 一种分离羰基合成原料气的集成系统
CN114345078A (zh) 一种采用氢尾气回收二氧化碳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JP5736916B2 (ja) 混合ガスからの二酸化炭素の回収・液化方法
CN217868141U (zh) 一种油田锅炉烟气同步制取氮气及二氧化碳的系统
CN217148577U (zh) 一种从低含氦bog中提取高纯氦气的系统
CN214243809U (zh) 一种荒煤气制氢联产lng系统
CN209786090U (zh) 燃料电池阳极气高效制取氢燃料电池用氢气的系统
CN109921073B (zh) 燃料电池阳极气高效制取氢燃料电池用氢气的方法和系统
CN208561684U (zh) 天然气重整制氢驰放气回收装置
CN217202086U (zh) 一种提纯制取高纯二氧化碳装置
CN220827237U (zh) 一种甲醇水制氢利用两段法变压吸附提纯系统
CN217732686U (zh) 一种高效变压吸附氢气提纯装置
CN213401269U (zh) 工业含氢废气净化分离耦合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218307137U (zh) 一种富含二氧化碳的化工尾气提纯系统
CN219128791U (zh) 一种一氧化碳psa提纯的吸附剂还原热量回收装置
CN113061475B (zh) 一种可调二氧化碳浓度的从临界沼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的液化工艺方法及装置
CN219889982U (zh) 以液氧为原料提取高纯氧的设备
CN115790076B (zh) 一种回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气的装置及方法
CN115975689A (zh) 一种低品位沼气低能耗提纯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7000 No. 755, Dongdu South Road, Linhai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for office use only)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aichang Ga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000 southeast of line A3, Linhai Park, Zhejiang chemical API bas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HAICHANG GA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