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4483U -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4483U
CN217184483U CN202220987377.0U CN202220987377U CN217184483U CN 217184483 U CN217184483 U CN 217184483U CN 202220987377 U CN202220987377 U CN 202220987377U CN 217184483 U CN217184483 U CN 217184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up
reel
rocking hand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873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xi Yongjie Jinggong Fishing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xi Yongjie Jinggong Fishing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xi Yongjie Jinggong Fishing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xi Yongjie Jinggong Fishing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873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4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4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4483U/zh
Priority to US18/298,40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764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包括线轮主体;线杯,其转动连接在线轮主体上,以用于收放渔线;摇柄,其位于线杯所在的一侧;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摇柄与线杯之间;离合组件,其作用于传动组件;离合组件包括有离合拨杆,该离合拨杆至少部分伸出至线轮主体外,且离合拨杆位于线轮主体远离摇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将离合拨杆与摇柄分别设置在线轮主体的两侧,进而在操作离合拨杆和摇柄其中一者的过程中两者互不干涉,且线杯始终位于靠近人体一侧,线轮主体则位于远离人体的一侧,线轮主体不会遮挡视线,能够实时观察到线杯的转速,出现炸线、缠线时能够尽早发现,且操作使用时无需换手,十分方便,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品的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背景技术
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钓鱼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受到了广大爱好者地热力追捧。
基本上,渔轮分成两大类别:排线方向跟进出线方向平行的鼓式轮,和排线方向跟进出线方向垂直的纺车式轮。将渔线轮在钓竿上装配好,然后观察线轴的型态。假如收放母线的时候,必须要线轴直接转动才能缠绕或释放母线,同时母线排入线轴时不需要经过大角度转折,而是以几乎平行的方向排入线轴者,那就是鼓式渔轮。反之,当母线进出时,线轴可以不必跟着转动(但在某些情况下出线时它会跟着转动),缠绕母线的动作另由一个绕线臂担当,且母线进入线轴时必须先转一个将近九十度的大弯,这种器材就叫做纺车式渔轮。
冰钓是垂钓的方式之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指的是在单独在冬季结冰的冰层上进行的一种垂钓活动。这种活动所使用的专门的冰钓竿也是比较特殊的,除了鱼竿本身比较短之外,它们还配有轮子,而且轮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轮子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这些不同轮子的形状都有差异,各有优点和缺点,因而在选择的时候可以用最得心应手的。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冰钓轮都是拿筏轮代替,但是筏轮的离合放线开关都是设计在筏轮的正中间的上方靠近脚座的位置,其拨钮很短,与带有枪柄的冰钓杆搭配使用时很不协调,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适用于冰钓的渔线轮,如专利文献CN215224132U,涉及一种离合拨杆长短可调的冰钓轮,包括:基座;脚座;线轮;离合组件;所述离合轴的右端穿过基座后连接有拨杆,在所述的拨杆上靠近后端处设有与离合轴相配合的扁孔,在所述的拨杆的前侧连接有调节杆,在调节杆的侧壁上靠近后端处设有条形调节孔,在所述的扁孔的前侧的拨杆上设有若干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与条形调节孔对齐后通过插入第二螺钉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离合拨杆长短可调的冰钓轮结构设计合理,在传动轴的右端连接有与调节杆连接的拨杆,通过条形调节孔与不同螺钉孔的配合能够调节调节杆前伸的长度,使用者在操作离合组件时只用手指勾拉或按压调节杆就能轻松实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但是,上述这类专利产品也存在一定弊端,即摇柄与拨杆同时设置在线轮主体远离线杯的一侧,受限于两者的存在,拨杆的结构需要做得较小,以防两者在使用时产生干涉,但是又由于拨杆的尺寸较小,一般需要停下摇柄后才能切换拨杆的功能,操作较为麻烦;且由于位于同一侧,难以双手同时对摇柄和拨杆同时进行操作。而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部分厂家将摇柄设置在远离线杯的一侧,同时将采用按钮代替拨杆结构并将按钮设置在靠近线杯一侧,进而使得摇柄与按钮两者拉开空间,在摇柄未停止时也能够操作按钮;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1、手持使用时,用于需要一个手去拖住线轮主体(鱼竿),此时另一只手很难同步去操作摇柄和按钮,若是强行使用容易出现手持不稳而导致线轮主体掉落的情况。2、如图9所示,现有飞钓轮在使用时,线杯位于人体外侧,线轮主体则靠近人体一侧,用户视线被线轮主体挡住,无法观察到线杯,出现炸线、缠线时无法及时发现,因此在收放线时对线杯的转速难以做到良好地控制。为此,许多用户放线时先用左手持竿,放完线后再换至右手操作,相当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包括:
线轮主体;
线杯,其转动连接在线轮主体上,以用于收放渔线;
摇柄,其位于线杯所在的一侧;
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摇柄与线杯之间;
离合组件,其作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以使得传动组件至少具有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传动组件处于接合状态时,摇柄与线杯形成传动配合;当传动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摇柄与线杯形成传动失效,线杯能够自由转动;
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离合拨杆,该离合拨杆至少部分伸出至线轮主体外,且所述的离合拨杆位于所述线轮主体远离摇柄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有与摇柄连接的输入轴、与线杯连接的输出轴组件、套设在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套设在输出轴组件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以及与线杯固定连接的动力衔接件,其中所述的输入齿轮能够与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且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能够与所述的动力衔接件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驱动件、从动件、以及所述的离合拨杆,所述的驱动件与离合拨杆连接,所述的从动件与输出轴组件连接,所述的驱动件相对从动件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
当所述的驱动件相对从动件从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从动件向上顶起并带动输出轴组件一同向上运动,以使得输出轴组件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与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脱开,进而线杯能够自由转动;
当所述的驱动件相对从动件从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时,从动件向下落下并带动输出轴组件一同向下运动,以使得输出轴组件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与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啮合,进而摇柄与线杯形成传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力衔接件上开设有传动槽,所述离合式输出齿轮的下端凸设有传动齿,所述的传动齿能够插入至所述的传动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出轴组件包括内主轴和外轴套,所述的内主轴至少部分插入至所述的外轴套内,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套设在所述的内主轴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轴套通过第一转动轴承与所述的线轮主体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的外轴套通过第二转动轴承与线杯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转动轴承上套设有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与线杯螺纹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轴套上还开设有移动间隙,所述的内主轴上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外端穿过移动间隙后与所述的从动件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件和从动件上均具有凸齿部和凹槽部,且所述的驱动件与从动件相向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线杯抵接,另一端与从动件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轮主体的侧向开设有进出线槽,所述线轮主体靠近摇柄的一侧还设有防护罩,所述的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的防护罩内,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离合式输出齿轮相对应处设有避让槽。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切换工作原理为:用户拨动拨杆,拨杆带动驱动件一同转动,使得驱动件上的凸齿部与从动件的凸齿部相互对位并将从动件向上顶起,由于从动件通过联动杆与内主轴连接,因此内主轴也随之向上运动,此时位于内主轴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也随之上移,使离合式输出齿轮分别与动力衔接件和输入齿轮脱开,此时线杯与摇柄之间失去传动,线杯可自由转动,实现快速收放线的功能。反向拨动拨杆,离合式输出齿轮与所述的动力衔接件啮合,线杯与摇柄之间实现传动配合,摇动摇柄即可带动线杯一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将离合拨杆与摇柄这两者分别设置在线轮主体的两侧,进而在操作离合拨杆和摇柄其中一者的过程中两者不互干涉。
二、由于采用了双侧设置的方式,使得用户在切换时双手能够分别行动,即一只手操作摇柄,另一只手的手掌拖住线轮主体同时手指拨动拨杆,因此操作起来更加迅速,且对于整个飞钓轮的控制更加稳定,不易掉落。
三、线杯始终位于靠近人体一侧,线轮主体则位于远离人体的一侧,线轮主体不会遮挡视线,能够实时观察到线杯的转速,出现炸线、缠线时能够尽早发现,且操作使用时无需换手,十分方便,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四、传动组件和离合组件同轴配合,在实现基础传动、离合功能的情况下,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处于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处于离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式输出齿轮与动力衔接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件与从动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渔线轮与手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视线观测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使用时的视线观测示意图。
图中:1、线轮主体;2、线杯;3、摇柄;4、离合拨杆;5、驱动件;6、从动件;7、输入轴;8、输出轴组件;9、输入齿轮;10、离合式输出齿轮;11、动力衔接件;12、传动槽;13、传动齿;14、内主轴;15、外轴套;16、第一转动轴承;17、第二转动轴承;18、固定螺母;19、移动间隙;20、联动杆;21、凸齿部;22、凹槽部;23、弹性复位件;24、进出线槽;25、防护罩;26、避让槽;27、鱼竿;28、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8,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包括:
线轮主体1;
线杯2,其转动连接在线轮主体1上,以用于收放渔线;
摇柄3,其位于线杯2所在的一侧;
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摇柄3与线杯2之间;
离合组件,其作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以使得传动组件至少具有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传动组件处于接合状态时,摇柄3与线杯2形成传动配合;当传动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摇柄3与线杯2形成传动失效,线杯2能够自由转动;
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离合拨杆4,该离合拨杆4至少部分伸出至线轮主体1外,且所述的离合拨杆4位于所述线轮主体1远离摇柄3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的摇柄3设置在靠近线杯2一侧,所述的拨杆设置在远离线杯2(靠近线轮主体1)的一侧,符合左右手操作的人体工学。
本实用新型对离合拨杆4与摇柄3的相对设置位置进行了特殊限定,即两者分别设置在线轮主体1的两侧,进而在操作离合拨杆4和摇柄3其中一者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另一者干扰。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双侧设置的方式,使得用户在切换时双手能够分别行动,即一只手操作摇柄3,另一只手的手掌拖住线轮主体1同时手指拨动拨杆,因此操作起来更加迅速,且对于整个冰钓轮的控制更加稳定,不易掉落。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扩充,特别是离合组件部分,具体为: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驱动件5、从动件6、以及所述的离合拨杆4,所述的驱动件5与离合拨杆4连接,所述的从动件6与输出轴组件8连接,所述的驱动件5相对从动件6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使用时,分成两个切换部分。其一、当所述的驱动件5相对从动件6从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从动件6向上顶起并带动输出轴组件8一同向上运动,以使得输出轴组件8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输入轴7上的输入齿轮9脱开,进而线杯2能够自由转动;其二、当所述的驱动件5相对从动件6从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时,从动件6向下落下并带动输出轴组件8一同向下运动,以使得输出轴组件8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输入轴7上的输入齿轮9啮合,进而摇柄3与线杯2形成传动配合。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的优选方案为:其包括有与摇柄3连接的输入轴7、与线杯2连接的输出轴组件8、套设在输入轴7上的输入齿轮9、套设在输出轴组件8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以及与线杯2固定连接的动力衔接件11,其中所述的输入齿轮9能够与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且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能够与所述的动力衔接件11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
使用时,在离合组件作用下将离合式输出齿轮10向上顶起,使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动力衔接件11脱开,进而线杯2与摇柄3之间失去传动,线杯2可自由转动,实现快速收放线的功能;相反的,若是在在离合组件作用下将离合式输出齿轮10向下复位,则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所述的动力衔接件11啮合,进而线杯2与摇柄3之间重新实现传动配合,摇动摇柄3即可带动线杯2一同转动。
关于动力衔接件11与离合式输出齿轮10之间的传动结构为:所述的动力衔接件11上开设有传动槽12,所述离合式输出齿轮10的下端凸设有传动齿13,所述的传动齿13能够插入至所述的传动槽12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出轴组件8包括内主轴14和外轴套15,所述的内主轴14至少部分插入至所述的外轴套15内,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套设在所述的内主轴14上。
关于外轴套15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轴套15通过第一转动轴承16与所述的线轮主体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的外轴套15通过第二转动轴承17与线杯2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转动轴承17上套设有固定螺母18,所述的固定螺母18与线杯2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转动轴承16和第二转动轴承17的设置,既实现了转动功能,也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再配合固定螺母18,以使线杯2更加平稳的运转。
为了配合离合运动,内主轴14需要相对外轴套15进行上下移动,因此所述的外轴套15上还开设有移动间隙19,所述的内主轴14上设有联动杆20,所述联动杆20的外端穿过移动间隙19后与所述的从动件6连接,通过联动杆20的设置,以在实现内主轴14相对外轴套15运动的同时,防止内主轴14运动过度而脱离正常的运动轨迹,进而确保其始终处于可靠的工位之中。
关于所述的驱动件5和从动件6的优选结构为:两者上均具有凸齿部21和凹槽部22,且所述的驱动件5与从动件6相向设置。当驱动件5的凸齿部21与从动件6的凸齿部21相互对位时,驱动件5即通过各个中间部件将离合式输出齿轮10向上顶起,使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动力衔接件11脱开;当驱动件5的凹槽部22与从动件6的凸齿部21相互对位时,驱动件5不再将离合式输出齿轮10顶起,离合式输出齿轮10自由落下复位,使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动力衔接件11重新啮合并实现传动。
为了实现离合式输出齿轮10的自动落下复位,还包括弹性复位件23,所述弹性复位件23的一端与线杯2抵接,另一端与从动件6抵接。同时,由于弹性复位件23的设置,也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对相关零部件起到缓冲保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线杯2两侧均设有阻挡物,因此为了顺利收放线,即在所述线轮主体1的侧向开设有进出线槽24。另一方面,所述线轮主体1靠近摇柄3的一侧还设有防护罩25,所述的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的防护罩25内,以提供防护。并且,为了给离合式输出齿轮10提供运动空间,所述防护罩25与所述离合式输出齿轮10相对应处设有避让槽26。
如图7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案,用户使用该渔线轮时倒置安装在鱼竿27上,一只手部28握着摇柄2进行操作,另一个手部28能够在铅笔握法的姿态下,拖住线轮主体1(鱼竿27)同时手指拨动离合拨杆4,实现各种功能的操作使用。如图8所示,线杯2始终位于靠近人体一侧,线轮主体1则位于远离人体的一侧,线轮主体1不会遮挡视线,能够实时观察到线杯2的转速,出现炸线、缠线时能够尽早发现,且操作使用时无需换手,十分方便,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包括:
线轮主体(1);
线杯(2),其转动连接在线轮主体(1)上,以用于收放渔线;
摇柄(3),其位于线杯(2)所在的一侧;
传动组件,其设置在摇柄(3)与线杯(2)之间;
离合组件,其作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以使得传动组件至少具有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传动组件处于接合状态时,摇柄(3)与线杯(2)形成传动配合;当传动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摇柄(3)与线杯(2)形成传动失效,线杯(2)能够自由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离合拨杆(4),该离合拨杆(4)至少部分伸出至线轮主体(1)外,且所述的离合拨杆(4)位于所述线轮主体(1)远离摇柄(3)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有与摇柄(3)连接的输入轴(7)、与线杯(2)连接的输出轴组件(8)、套设在输入轴(7)上的输入齿轮(9)、套设在输出轴组件(8)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以及与线杯(2)固定连接的动力衔接件(11),其中所述的输入齿轮(9)能够与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且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能够与所述的动力衔接件(11)啮合并形成传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组件包括有驱动件(5)、从动件(6)、以及所述的离合拨杆(4),所述的驱动件(5)与离合拨杆(4)连接,所述的从动件(6)与输出轴组件(8)连接,所述的驱动件(5)相对从动件(6)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
当所述的驱动件(5)相对从动件(6)从第一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从动件(6)向上顶起并带动输出轴组件(8)一同向上运动,以使得输出轴组件(8)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输入轴(7)上的输入齿轮(9)脱开,进而线杯(2)能够自由转动;
当所述的驱动件(5)相对从动件(6)从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时,从动件(6)向下落下并带动输出轴组件(8)一同向下运动,以使得输出轴组件(8)上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与输入轴(7)上的输入齿轮(9)啮合,进而摇柄(3)与线杯(2)形成传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衔接件(11)上开设有传动槽(12),所述离合式输出齿轮(10)的下端凸设有传动齿(13),所述的传动齿(13)能够插入至所述的传动槽(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组件(8)包括内主轴(14)和外轴套(15),所述的内主轴(14)至少部分插入至所述的外轴套(15)内,所述的离合式输出齿轮(10)套设在所述的内主轴(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轴套(15)通过第一转动轴承(16)与所述的线轮主体(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的外轴套(15)通过第二转动轴承(17)与线杯(2)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转动轴承(17)上套设有固定螺母(18),所述的固定螺母(18)与线杯(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轴套(15)上还开设有移动间隙(19),所述的内主轴(14)上设有联动杆(20),所述联动杆(20)的外端穿过移动间隙(19)后与所述的从动件(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5)和从动件(6)上均具有凸齿部(21)和凹槽部(22),且所述的驱动件(5)与从动件(6)相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复位件(23),所述弹性复位件(23)的一端与线杯(2)抵接,另一端与从动件(6)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轮主体(1)的侧向开设有进出线槽(24),所述线轮主体(1)靠近摇柄(3)的一侧还设有防护罩(25),所述的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的防护罩(25)内,且所述防护罩(25)与所述离合式输出齿轮(10)相对应处设有避让槽(26)。
CN202220987377.0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Active CN217184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7377.0U CN21718448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US18/298,405 US20230337649A1 (en) 2022-04-25 2023-04-11 Fishing reel with a one-hand switch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87377.0U CN21718448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4483U true CN21718448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87377.0U Active CN21718448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4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72095Y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103026974B (zh) 用于用手握住的手柄和带有所述手柄的绳装置
US11484018B2 (en) Electronic fishing system
CN217184483U (zh) 一种便于单手切换的渔线轮
US5201477A (en) Spinning reel with drag brake mechanism and clutch
KR20040034384A (ko) 낚시용 릴
US5850979A (en) Fishing reel of double bearing type having improved balance and ergonomic properties
CN217694975U (zh) 一种具有单手切换机构的渔线轮
US20230337649A1 (en) Fishing reel with a one-hand switching mechanism
JP2012070700A (ja) 魚釣用電動リール
JP2001245564A (ja) 魚釣り用電動リール
US5598983A (en)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a clutch mechanism for transmitting a drive from a handle to a spool
US8579707B2 (en) Angling joystick and gam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206078702U (zh) 一种渔线轮的变速机构
RU220739U1 (ru) Рыболовная катушка с механизмом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одной рукой
WO2020136465A1 (zh) 拉动式的换挡传动系统及食物料理机
CN206981072U (zh) 一种洁身器喷嘴摆动结构
CN218483590U (zh) 一种具有一键双控开关的渔线轮
JP2599027Y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218681367U (zh) 一种具有多重操作功能的渔线轮
CN217591850U (zh) 一种线轮导线装置、水滴轮以及钓具
CN216314958U (zh) 一种渔线轮的离合机构
CN210672362U (zh) 一种可防后背淋湿的雨伞
CN220511995U (zh) 一种卷线线杯及其多操作模式渔线轮
CN220630743U (zh) 一种电动渔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