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1275U -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1275U
CN217181275U CN202122792671.4U CN202122792671U CN217181275U CN 217181275 U CN217181275 U CN 217181275U CN 202122792671 U CN202122792671 U CN 202122792671U CN 217181275 U CN217181275 U CN 217181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layer
jumper
wire
jumper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26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codu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scodu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codu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scodun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26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1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1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1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跳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包括光缆跳线、终端盒,所述光缆跳线上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为两段设置,两段连接头之间连接,连接头与凸块连接,终端盒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一、滑动槽二,凸块与滑动槽二连接,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防割层,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耐用层,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层,通过设置光缆跳线、连接头,使得光缆跳线在进行连接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固,通过将连接头插入终端盒中,然后转动连接头,使得凸块能够卡入滑动槽二中,防止光缆跳线脱落,通过设置防割层,使得光缆跳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其他尖锐物体划伤。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跳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背景技术
光缆跳线用来做从设备到光缆布线链路的跳接线,有较厚的保护层,一般用在光端机和终端盒之间的连接,应用在光缆通信系统、光缆接入网、光缆数据传输以及局域网等一些领域,光缆跳线(又称光缆连接器)是指光缆两端都装上连接器插头,用来实现光路活动连接,一端装有插头则称为尾纤,光缆跳线(Optical Fiber Patch Cord/Cable)和同轴电缆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在多模光缆中,芯的直径是50μm~65μm,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缆芯的直径为8μm~10μm,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以使光缆保持在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用来保护封套;现有的光缆跳线在使用的时候,不方便进行连接;因此需要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达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包括光缆跳线、终端盒,所述光缆跳线上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为两段设置,两段连接头之间连接,连接头与凸块连接,终端盒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一、滑动槽二,凸块与滑动槽二连接,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防割层,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耐用层,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光缆跳线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层,使得光缆跳线在进行连接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防割层的底部与耐用层的顶部连接,防割层由聚氨酯材料制成,使得光缆跳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其他尖锐物体划伤,避免连接信号中断这种情况出现。
优选的,所述耐用层的底部与防水层的顶部连接,耐用层由聚酰胺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底部与缓冲层的顶部连接,防水层由阻水带缠绕而成。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底部与隔热层的顶部连接,缓冲层由聚丁二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的底部与绝缘层的顶部连接,隔热层由含锆纤维材料制成,使得光缆跳线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温度不会对外层材料产生影响,导致外层材料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干燥开裂。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底部与屏蔽层的顶部连接,绝缘层由低烟无卤聚烃材料制成,使得光缆跳线在使用的时候,内部流通的电流能够被限制在光缆跳线内部,不会对外部的人员造成伤害,屏蔽层与光纤连接,屏蔽层由铝箔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光缆跳线、连接头,使得光缆跳线在进行连接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固,通过将连接头插入终端盒中,然后转动连接头,使得凸块能够卡入滑动槽二中,防止光缆跳线脱落,通过设置防割层,使得光缆跳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其他尖锐物体划伤,避免连接信号中断这种情况出现。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热层,使得光缆跳线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温度不会对外层材料产生影响,导致外层材料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干燥开裂,通过设置绝缘层,使得光缆跳线在使用的时候,内部流通的电流能够被限制在光缆跳线内部,不会对外部的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耐用层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槽二的结构图。
图中:1光缆跳线、2连接头、3防割层、4耐用层、5防水层、6缓冲层、7屏蔽层、8隔热层、9绝缘层、10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包括光缆跳线1、终端盒,光缆跳线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连接头2为两段设置,两段连接头2之间通过扭簧铰接连接,连接头2的内壁与凸块的外壁固定连接,终端盒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一、滑动槽二,凸块的外壁与滑动槽二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光缆跳线1、连接头2,使得光缆跳线1在进行连接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固,通过将连接头2插入终端盒中,使得凸块能沿着滑动槽一滑入,然后转动连接头2,使得凸块能够卡入滑动槽二中,防止光缆跳线1脱落,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防割层3,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耐用层4,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5,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层6,防割层3的底部与耐用层4的顶部固定连接,防割层3由聚氨酯材料制成,通过设置防割层3,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其他尖锐物体划伤,避免连接信号中断这种情况出现,耐用层4的底部与防水层5的顶部固定连接,耐用层4由聚酰胺材料制成,通过设置耐用层4,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耐磨,在铺设的过程中,不会被磨破,防水层5的底部与缓冲层6的顶部固定连接,防水层5由阻水带缠绕而成,通过设置防水层5,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被不小心洒落在上面的水渗入进去,避免影响信号传输,缓冲层6的底部与隔热层8的顶部固定连接,缓冲层6由聚丁二烯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缓冲层6,使得光缆跳线1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有效防止因为人不小心踩上或者重物掉落在上面,导致内部光纤10损坏影响信号正常传输,隔热层8的底部与绝缘层9的顶部固定连接,隔热层8由含锆纤维材料制成,通过设置隔热层8,使得光缆跳线1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温度不会对外层材料产生影响,导致外层材料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干燥开裂,绝缘层9的底部与屏蔽层7的顶部固定连接,绝缘层9由低烟无卤聚烃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绝缘层9,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内部流通的电流能够被限制在光缆跳线1内部,不会对外部的人员造成伤害,屏蔽层7缠绕在光纤10的外部,屏蔽层7由铝箔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屏蔽层7,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外部的其他信号干扰,保证了信号输送的准确性。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光缆跳线1、连接头2,使得光缆跳线1在进行连接的时候,可以更加稳固,通过将连接头2插入终端盒中,然后转动连接头2,使得凸块能够卡入滑动槽二中,防止光缆跳线1脱落,通过设置防割层3,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其他尖锐物体划伤,避免连接信号中断这种情况出现,通过设置耐用层4,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加耐磨,在铺设的过程中,不会被磨破,通过设置防水层5,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被不小心洒落在上面的水渗入进去,避免影响信号传输,通过设置缓冲层6,使得光缆跳线1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有效防止因为人不小心踩上或者重物掉落在上面,导致内部光纤10损坏影响信号正常传输,通过设置屏蔽层7,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效防止被外部的其他信号干扰,保证了信号输送的准确性,通过设置隔热层8,使得光缆跳线1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温度不会对外层材料产生影响,导致外层材料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干燥开裂,通过设置绝缘层9,使得光缆跳线1在使用的时候,内部流通的电流能够被限制在光缆跳线1内部,不会对外部的人员造成伤害。
综上可得,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包括光缆跳线(1)、终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跳线(1)上设置有连接头(2),连接头(2)为两段设置,两段连接头(2)之间连接,连接头(2)与凸块连接,终端盒的外表面开设有滑动槽一、滑动槽二,凸块与滑动槽二连接,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防割层(3),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耐用层(4),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5),光缆跳线(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层(3)的底部与耐用层(4)的顶部连接,防割层(3)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用层(4)的底部与防水层(5)的顶部连接,耐用层(4)由聚酰胺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的底部与缓冲层(6)的顶部连接,防水层(5)由阻水带缠绕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6)的底部与隔热层(8)的顶部连接,缓冲层(6)由聚丁二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8)的底部与绝缘层(9)的顶部连接,隔热层(8)由含锆纤维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9)的底部与屏蔽层(7)的顶部连接,绝缘层(9)由低烟无卤聚烃材料制成,屏蔽层(7)与光纤(10)连接,屏蔽层(7)由铝箔材料制成。
CN202122792671.4U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Active CN217181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2671.4U CN2171812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2671.4U CN2171812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1275U true CN217181275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0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2671.4U Active CN217181275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12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2553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山东疆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2553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山东疆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
CN116742553B (zh) * 2023-08-15 2023-10-27 山东疆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5352B1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fan-out cables
US20120288245A1 (en) Optical fiber array cables and associated fiber optic cables and systems
US9482836B2 (en) Composite electro/optical microcable
CN115881363A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及光通信系统
CN217181275U (zh) 一种室内集束软光缆跳线
JP3589348B2 (ja) 電気光複合ケーブル
CN108847305A (zh) 一种高速视频传输用超柔智控光电混合缆
RU126502U1 (ru) Опт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кабель
CN208507227U (zh) 一种高速视频传输用超柔智控光电混合缆
CN201845098U (zh) 一种绝缘柔性金属套管光纤跳线
CN210667844U (zh) 一种万兆网络用光电混合缆
CN207993517U (zh) 一种扁平的usb数据线
CN212781367U (zh) 一种稳定耐高温光纤跳线
CN110794533A (zh) 可克服剥离凹槽对光纤保护强度影响的自承式蝶形光缆
CN215813476U (zh) 一种用于室内布线的多芯通信光缆
CN215678869U (zh) 一种新型光纤跳纤
CN218675401U (zh) 一种新型耐磨光纤跳线
CN211045795U (zh) 一种高速度传输数据的网线组件
CN205508512U (zh) 新型环保光电复合通信电缆
CN220872722U (zh) 一种高阻燃松套层绞式光缆
CN216697917U (zh) 一种智能矿物绝缘电缆
CN221040617U (zh) 一种光电复合数字通信电缆
CN216053912U (zh) 一种铜芯金属护套柔性防火电缆
CN220820298U (zh) 一种可实现双纤传输的光纤跳线
CN212060666U (zh) 一种抗压效果好的光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