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1256U - 自悬垂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自悬垂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1256U
CN217181256U CN202221234448.6U CN202221234448U CN217181256U CN 217181256 U CN217181256 U CN 217181256U CN 202221234448 U CN202221234448 U CN 202221234448U CN 217181256 U CN217181256 U CN 217181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wall
sensor body
universal shaft
ceramic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44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申高
田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usai Huan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usai Hu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usai Huan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usai Hu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44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1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1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1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自悬垂传感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端活动连接有传感器本体,且传感器本体外壁罩设有壳体,所述壳体顶端安装于顶板底端,且壳体底端安装有底座,万向轴,所述万向轴活动设置于顶板底端,且万向轴与传感器本体相连接,以通过万向轴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靠重力自动垂直于地面,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所述万向轴的每个轴分别安装有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本实用新型使得该传感器本体在测量时只需放在无磁干扰的地面就可迅速测出垂直于地面磁场数据,从而省去了测量垂直于地面磁场时需要调节经纬仪的繁琐步骤,同时省去了移动位置时需要重新调平的步骤。

Description

自悬垂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自悬垂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传感器早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如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测量垂直于地面磁场的数据,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现有传感器测量垂直于地面磁场数据时,需要借助经纬仪测量,每次测量时需要调节经纬仪的垂直参数水平方向参数,而且测量不同位置时挪动经纬仪需要反复的进行调试,该步骤较为繁琐,一定程度的消耗了时间,因此亟需自悬垂传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悬垂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传感器测量垂直于地面磁场时需借助经纬仪测量,测量时需调节经纬仪的垂直参数水平方向参数,导致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悬垂传感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端活动连接有传感器本体,且传感器本体外壁罩设有壳体,所述壳体顶端安装于顶板底端,且壳体底端安装有底座;
万向轴,所述万向轴活动设置于顶板底端,且万向轴与传感器本体相连接,以通过万向轴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靠重力自动垂直于地面;
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所述万向轴的每个轴分别安装有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且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分别安装在顶板底端,以通过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为所述万向轴减小阻力;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底座底端,且调节组件包括底板、L形连杆和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底端安装有配重块,且配重块内部加注有硅油。
优选的,所述底板内壁中部开设有通腔,且底座底端通过限位组件活动连接在通腔内,所述L形连杆分别固定在底座两侧外壁,所述底板两侧内壁皆开设有开槽,且螺纹杆前后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开槽内壁,两组所述L形连杆底端皆通过螺纹活动套设在螺纹杆外表面,且两组螺纹杆后端之间设置有传送组件,一组所述螺纹杆前端活动贯穿底板前侧内壁,且一组螺纹杆前端固定有转把。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分别固定在底座底端两侧外壁,且通腔内壁两侧皆开设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皮带轮和传送带,所述皮带轮分别固定在两组螺纹杆后端外壁,且传动带缠绕在两组皮带轮之间。
优选的,所述转把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后端贴合在底板前侧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自悬垂传感器设置有万向轴、陶瓷轴承一、陶瓷轴承二和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中的传感器本体通过与万向轴连接靠重力自动垂直于地面,通过安装有陶瓷轴承一和陶瓷轴承二,可以有效的减小万向轴的阻力,通过增加有配重块,并且为了快速垂直于地心在配重块内加注硅油来,可以有效的实现阻尼作用,因此该传感器本体在测量时只需放在无磁干扰的地面就可迅速测出垂直于地面磁场数据,从而省去了测量垂直于地面磁场时需要调节经纬仪的繁琐步骤,同时省去了移动位置时需要重新调平的步骤;
、该自悬垂传感器设置有底板、L形连杆、螺纹杆、转把和滑块,现有的传感器本体在测量的过程中,其安装位置如果出现偏差,则会导致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出现偏差,本实用新型可以先将底板安装在需要测量的位置上,随后通过L形连杆、螺纹杆和滑块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对传感器本体的位置进行灵活的微调,进而提高了传感器本体的测量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处局部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顶板;2、传感器本体;3、壳体;4、底座;11、万向轴;12、陶瓷轴承一;13、陶瓷轴承二;14、配重块;21、底板;22、L形连杆;23、螺纹杆;24、转把;2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自悬垂传感器,包括顶板1,顶板1底端活动连接有传感器本体2,且传感器本体2外壁罩设有壳体3,壳体3顶端安装于顶板1底端,且壳体3底端安装有底座4;
万向轴11,万向轴11活动设置于顶板1底端,且万向轴11与传感器本体2相连接,以通过万向轴11使得传感器本体2靠重力自动垂直于地面,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万向轴11的每个轴分别安装有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且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分别安装在顶板1底端,以通过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为万向轴11减小阻力,本实用新型使得该传感器本体2在测量时只需放在无磁干扰的地面就可迅速测出垂直于地面磁场数据,从而省去了测量垂直于地面磁场时需要调节经纬仪的繁琐步骤,同时省去了移动位置时需要重新调平的步骤,传感器本体2底端安装有配重块14,且配重块14内部加注有硅油,通过增加有配重块14,并且为了快速垂直于地心在配重块14内加注硅油来,可以有效的实现阻尼作用。
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位于底座4底端,且调节组件包括底板21、L形连杆22和螺纹杆23,底板21内壁中部开设有通腔,且底座4底端通过限位组件活动连接在通腔内,限位组件包括滑块25,滑块25分别固定在底座4底端两侧外壁,且通腔内壁两侧皆开设有与滑块25相互配合的滑槽,当螺纹杆23旋转时,通过滑块25的限位作用下,可以对底座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
L形连杆22分别固定在底座4两侧外壁,底板21两侧内壁皆开设有开槽,且螺纹杆23前后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开槽内壁,两组L形连杆22底端皆通过螺纹活动套设在螺纹杆23外表面,且两组螺纹杆23后端之间设置有传送组件,传送组件包括皮带轮和传送带,皮带轮分别固定在两组螺纹杆23后端外壁,且传动带缠绕在两组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轮和传送带之间的配合作用下,当旋转转把24时,可以同时驱动两组螺纹杆23进行旋转。
一组螺纹杆23前端活动贯穿底板21前侧内壁,且一组螺纹杆23前端固定有转把24,转把24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后端贴合在底板21前侧外壁,螺栓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通过螺栓可以对转把24和底板21之间进行限位,从而防止螺纹杆23出现自转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对传感器本体2的位置进行灵活的微调,进而提高了传感器本体2的测量准确性。
工作原理:当传感器本体2需要对地面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底板21放置在需要检测的位置,随后传感器本体2则会通过与万向轴11的连接靠重力自动垂直与地面,随后通过配重块14的作用下,可以加快传感器本体2的垂直,此时如果需要对传感器本体2的位置进行微调,可以通过旋转转把24,控制螺纹杆23进行旋转,此时通过传送组件的作用下,使得两组螺纹杆23同时进行旋转,此时通过滑块25的限位作用下,使L形连杆22带动底座4进行移动,从而完成对传感器本体2位置的微调,操作到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自悬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1),所述顶板(1)底端活动连接有传感器本体(2),且传感器本体(2)外壁罩设有壳体(3),所述壳体(3)顶端安装于顶板(1)底端,且壳体(3)底端安装有底座(4);
万向轴(11),所述万向轴(11)活动设置于顶板(1)底端,且万向轴(11)与传感器本体(2)相连接,以通过万向轴(11)使得所述传感器本体(2)靠重力自动垂直于地面;
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所述万向轴(11)的每个轴分别安装有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且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分别安装在顶板(1)底端,以通过陶瓷轴承一(12)和陶瓷轴承二(13)为所述万向轴(11)减小阻力;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底座(4)底端,且调节组件包括底板(21)、L形连杆(22)和螺纹杆(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悬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底端安装有配重块(14),且配重块(14)内部加注有硅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悬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内壁中部开设有通腔,且底座(4)底端通过限位组件活动连接在通腔内,所述L形连杆(22)分别固定在底座(4)两侧外壁,所述底板(21)两侧内壁皆开设有开槽,且螺纹杆(23)前后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开槽内壁,两组所述L形连杆(22)底端皆通过螺纹活动套设在螺纹杆(23)外表面,且两组螺纹杆(23)后端之间设置有传送组件,一组所述螺纹杆(23)前端活动贯穿底板(21)前侧内壁,且一组螺纹杆(23)前端固定有转把(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悬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块(25),所述滑块(25)分别固定在底座(4)底端两侧外壁,且通腔内壁两侧皆开设有与滑块(25)相互配合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悬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皮带轮和传送带,所述皮带轮分别固定在两组螺纹杆(23)后端外壁,且传动带缠绕在两组皮带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悬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把(24)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且螺栓后端贴合在底板(21)前侧外壁。
CN202221234448.6U 2022-05-20 2022-05-20 自悬垂传感器 Active CN217181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4448.6U CN217181256U (zh) 2022-05-20 2022-05-20 自悬垂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4448.6U CN217181256U (zh) 2022-05-20 2022-05-20 自悬垂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1256U true CN217181256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4448.6U Active CN217181256U (zh) 2022-05-20 2022-05-20 自悬垂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1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4830B (zh) 一种光纤光栅全方位增敏倾角传感器
CN110549307A (zh) 一种对轴承测速传感器固定的加工操作台及固定方法
CN217181256U (zh) 自悬垂传感器
CN111795640A (zh) 一种基于磁栅传感器的倾角计及其测量方法
CN204988191U (zh) 一种采用平行激光投影法测量卷烟长度和直径的便携装置
CN208223477U (zh) 一种便携式野外测坡度仪器
CN209085956U (zh) 一种轮毂检测定位机构
CN2872323Y (zh) 一种重力测量仪
CN209689592U (zh) 一种基于绝对角度编码器的长位移绝对测量的装置
CN207008075U (zh) 一种石油地质开采检测用测量装置
CN203083522U (zh) 一种高精度摆锤式角度测量装置
CN210572800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海洋重力仪
CN211477105U (zh) 一种便捷式测斜仪
CN211904047U (zh) 一种光学位移测量装置
CN215598588U (zh) 地铁牵引电机性能测试系统
CN205209452U (zh) 测量装置
CN1532523A (zh) 数显式水平及倾角测量仪
CN219914402U (zh) 压桩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19935115U (zh) 一种台式测色仪
CN215414202U (zh) 一种平衡轴静平衡校验装置
CN214373216U (zh) 一种悬吊式桥梁位移检测装置
CN218455502U (zh) 一种吊钩秤传感器
CN221325504U (zh) 一种盖式传感器的固定结构
CN214372712U (zh) 一种无磁传感水表控制器安装结构
CN219434730U (zh) 一种颗粒介质含水量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