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9898U -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9898U
CN217179898U CN202123115058.5U CN202123115058U CN217179898U CN 217179898 U CN217179898 U CN 217179898U CN 202123115058 U CN202123115058 U CN 202123115058U CN 217179898 U CN217179898 U CN 217179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frame
lifting platform
dragging
electr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150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义潘
唐统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osid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osid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osid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osidi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150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9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9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9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包括机台,机台上安装有差速器固定工装和支撑升降平台组件,支撑升降平台组件位于差速器固定工装的上方,机台的下端安装有正对差速器固定工装底部的下拖拽检测组件,支撑升降平台组件上安装有上拖拽检测组件,上拖拽检测组件包括扭矩传感器、角度编码器、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和第一接触传感器,下拖拽检测组件包括三爪动力卡盘、第三伺服电缸、第二接触传感器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上述电动部件电连接有中央控制装置,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将差速器水平放置的方式,能一次上件,可以一次性检测差速器的端隙、侧隙角度和拖拽扭矩,结构新颖,自动化集成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运输工具如汽车中动力传输部分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如图1所示,其包括类球形的外壳1,外壳1内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动力输入轴连接的上半轴齿轮2和下半轴齿轮3,上半轴齿轮2和下半轴齿轮3之间通过啮合分别位于两侧的行星齿轮4连接,行星齿轮4的中部连接有输出轴5,其主要作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其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在生产出来后必须对其进行检测。
目前对于差速器的检测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差速器横着放置检测的,拖拽机构分别放置在平台左右两侧,这样检测差速器壳体的夹紧不够牢靠,同心度差,容易受差速器本身重心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第二种是水平放置检测的,拖拽机构分别位于平台上下两侧,但检测项目单一,仅能检测齿轮侧隙角度,从而通过公式间接换算成差速器端隙,容易受系统本身误差的影响;第三种是通过简单的检测块,将其放入差速器孔内,用千分表检测块的放入高度,来检测差速器端隙,这种方式得到的结果可靠性差,会因齿轮齿之间啮合部位不同,而出现很大偏差。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精度高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精度高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差速器固定工装和支撑升降平台组件,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位于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的上方,所述机台的下端安装有正对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底部的下拖拽检测组件,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上安装有上拖拽检测组件。
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包括差速器定位座,所述差速器定位座的中部设置有垂直方向延伸的差速器定位孔,所述差速器定位孔内插接有差速器定位套,所述差速器定位套的顶部一体化设置有搁置在所述差速器定位座顶部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差速器定位板,所述差速器定位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差速器定位柱。
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滑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平台连接有带动其升降的第一动力装置。
所述上拖拽检测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的纵向移动架和上固定架,所述纵向移动架的底端安装有可周向转动的上夹头,所述上固定架上安装有带动所述纵向移动架升降的第二伺服电缸,所述第二伺服电缸的活塞杆通过一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与所述上夹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头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还连接有扭矩传感器,所述上夹头的顶端连接有角度编码器,所述上固定架还连接有抵触所述扭矩传感器顶部的第一接触传感器。
所述机台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所述下拖拽检测组件的承载板,所述下拖拽检测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承载板上方且可升降的下拖拽机架,所述下拖拽机架的上端安装有正对所述差速器定位孔的下夹头,所述下拖拽机架的下端安装有可夹住所述下夹头下端的三爪动力卡盘,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带动所述下拖拽机架升降的第三伺服电缸,所述第三伺服电缸的活塞杆通过一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与所述下拖拽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还安装有抵触所述下拖拽机架底部的第二接触传感器。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第二伺服电缸、第二伺服电机、扭矩传感器、角度编码器、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第一接触传感器、三爪动力卡盘、第三伺服电缸、第二接触传感器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中央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前端面的第一滑轨,所述升降平台的后端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后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伺服电缸,所述第一伺服电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背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背板的顶部和升降平台的两侧之间还分别安装有第一侧挡板,所述升降平台的前端安装有高出所述升降平台顶部表面的前挡块;所述背板的底部和升降平台的两侧之间还分别安装有第二侧挡板。
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背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配重块。
所述下拖拽机架的底部中央安装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端部接触的接触架。
所述下拖拽机架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承载板的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拖拽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的下端通过一直角连接架与所述下拖拽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缸的活塞杆通过一下拖拽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伺服电缸安装在所述承载板的前端,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三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齿轮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后与所述下拖拽第一连接板的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位于所述承载板后端后方的第三配重块。
所述上夹头的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一第一联轴器与所述扭矩传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的输出轴通过一第二联轴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套接有配合的齿带;所述齿带的中部搭接在一过渡轮上。
所述上夹头的下端上还套接安装有压头。
所述上固定架包括位于所述纵向移动架后方的上支撑立板,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上支撑立板的中部上端,所述上支撑立板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前后走向的齿轮盒,所述齿轮盒上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纵向移动架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位于所述上支撑立板后方的第二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包括机台,机台上安装有差速器固定工装和支撑升降平台组件,支撑升降平台组件位于差速器固定工装的上方,机台的下端安装有正对差速器固定工装底部的下拖拽检测组件,支撑升降平台组件上安装有上拖拽检测组件,上拖拽检测组件包括扭矩传感器、角度编码器、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和第一接触传感器,下拖拽检测组件包括三爪动力卡盘、第三伺服电缸、第二接触传感器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角度编码器、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第一接触传感器、三爪动力卡盘、第三伺服电缸、第二接触传感器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中央控制装置,采用将差速器水平放置的方式,可以一次性检测差速器的端隙、侧隙角度和拖拽扭矩,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拖拽检测组件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拖拽检测组件的结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拖拽检测组件的局部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拖拽检测组件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拖拽检测组件的结构背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升降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固定工装的结构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A-A处剖视图;
图12是差速器放置在差速器固定工装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2至图12所示,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包括机台6,所述机台6上安装有差速器固定工装400和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位于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的上方,所述机台6的下端安装有正对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底部的下拖拽检测组件300,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上安装有上拖拽检测组件200;上拖拽检测组件包括扭矩传感器、角度编码器、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和第一接触传感器,下拖拽检测组件包括三爪动力卡盘、第三伺服电缸、第二接触传感器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角度编码器、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第一接触传感器、三爪动力卡盘、第三伺服电缸、第二接触传感器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中央控制装置,中央控制装置为工控电脑,采用将差速器水平放置的方式,可以一次性检测差速器的端隙、侧隙角度和拖拽扭矩,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拖拽检测组件200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102上的纵向移动架201和上固定架216,所述纵向移动架201的底端安装有可周向转动的上夹头202,所述上固定架216上安装有带动所述纵向移动架201升降的第二伺服电缸203,所述第二伺服电缸203的活塞杆通过一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207与所述上夹头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头202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20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4的转轴还连接有扭矩传感器205,所述上夹头202的顶端连接有角度编码器206,所述上固定架216还连接有抵触所述扭矩传感器205顶部的第一接触传感器208;所述上夹头202的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20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4的转轴通过一第一联轴器210与所述扭矩传感器205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205的输出轴通过一第二联轴器211连接有主动齿轮212,所述从动齿轮209和主动齿轮212套接有配合的齿带213;所述齿带213的中部搭接在一过渡轮214上。
所述上夹头202的下端上还套接安装有压头215,其用于固定差速器的外壳1。
所述上固定架216包括位于所述纵向移动架201后方的上支撑立板217,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208安装在所述上支撑立板217的中部上端,所述上支撑立板217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前后走向的齿轮盒218,所述齿轮盒218上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二齿轮219,两个所述第二齿轮219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二链条220,所述第二链条220的一端与所述纵向移动架201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位于所述上支撑立板217后方的第二配重块221。
所述机台6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所述下拖拽检测组件300的承载板61,所述下拖拽检测组件300包括位于所述承载板61上方且可升降的下拖拽机架301,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上端安装有正对所述差速器定位孔402的下夹头302,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下端安装有可夹住所述下夹头302下端的三爪动力卡盘303,在本实施例中,三爪动力卡盘303为气动控制卡盘;所述承载板61上安装有带动所述下拖拽机架301升降的第三伺服电缸306,所述第三伺服电缸306的活塞杆通过一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与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61还安装有抵触所述下拖拽机架301底部的第二接触传感器304;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底部中央安装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304端部接触的接触架307。
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承载板61的第三导向柱308,所述第三导向柱3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拖拽第一连接板309,所述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的下端通过一直角连接架310与所述下拖拽第一连接板309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缸306的活塞杆通过一下拖拽第二连接板311与所述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伺服电缸306安装在所述承载板61的前端,所述承载板61通过分别位于两侧的承载连接挡板62与所述机台6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61的顶部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三齿轮312,两个所述第三齿轮312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三链条313,所述第三链条313的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61后与所述下拖拽第一连接板309的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位于所述承载板61后端后方的第三配重块314。
所述机台6上位于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的后方还安装有激光传感器63,所述机台6上位于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的前方还安装有红外感应开关64,所述激光传感器63和红外感应开关64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红外感应开关64用于监测是否有带测量的差速器放置在差速器固定工装400上,红外感应开关64用于测试过程中的终端保护,再测试过程中检测到异物进入时停止设备工作,防止测试过程中误伤人体或本设备。
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架101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上的升降平台102,所述升降平台102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01之间通过第一滑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平台102连接有带动其升降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前端面的第一滑轨104,所述升降平台102的后端连接有背板105,所述背板105的后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轨104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伺服电缸103,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03的活塞杆与所述背板10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背板105的顶部和升降平台102的两侧之间还分别安装有第一侧挡板106,所述升降平台102的前端安装有高出所述升降平台102顶部表面的前挡块107;所述背板105的底部和升降平台102的两侧之间还分别安装有第二侧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架101的顶部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一齿轮108,两个所述第一齿轮108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一链条109,所述第一链条109的一端与所述背板105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配重块110。若干个第一配重块110匹配其自身自重,压力控制更准确。
本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的工作原理是:第一伺服电缸103带动升降平台102升降,若干个第一配重块110平衡升降过程中的重心,确保升降的稳定性,升降平稳,满足精密测试要求。
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包括差速器定位座401,所述差速器定位座401的中部设置有垂直方向延伸的差速器定位孔402,所述差速器定位孔402内插接有差速器定位套403,所述差速器定位套403的顶部一体化设置有搁置在所述差速器定位座401顶部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差速器定位板404,所述差速器定位板404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差速器定位柱4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401由第一固定板411、第二固定板412和四个支撑柱413构成,四个所述支撑柱413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411和第二固定板412之间的四个角处,所述支撑柱413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411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41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12的顶部连接,所述定位孔402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411的中间,所述第二固定板412的轴心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402同轴的检测工具连接孔414,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的工具从检测工具连接孔414向上伸入固定在定位孔402中的差速器。
所述第一固定板411上位于所述定位板404的下方还设置有贯穿的拆卸孔415,改拆卸孔用于拆卸定位板404,采用棒状工具从下顶入拆卸孔415中,就可将定位板404和差速器定位套403向上顶出而脱离定位孔402。
所述差速器定位套403的上端紧挨所述定位板404的底部部位还设置有径向向内凹陷的周向固定槽406,所述周向固定槽406内嵌入有弹性膨胀圈,所述弹性膨胀圈被径向夹持在所述定位孔402的顶部内侧壁和所述周向固定槽406之间,弹性膨胀圈吸收检测过程中产生的轻微整栋,确保差速器固定后以及在检测中不会晃动,保证检测的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404设置有容置所述定位柱405下端的拆装孔407,所述定位柱40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404两侧,这样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定位柱405以适用于不同的差速器检测固定。
所述定位板404的边缘设置有贯穿的连接通孔408,所述第一固定板411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408同轴的螺纹孔409,所述螺纹孔409螺纹连接有穿过所述连接通孔408的螺栓,结构简单,方便拆装,用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差速器定位套403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差速器检测作业。
本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是:
采用将差速器水平放置的方式,首先将差速器放置在差速器固定工装400上并固定在差速器定位孔402中,此时下夹头302插入差速器的下半轴齿轮3的轴心中并固定,第一伺服电缸103驱动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下降,压头215压住差速器,上夹头202从上至下插入上半轴齿轮2的轴心中并固定,接着进行一下三项检测:
1. 检测端隙:第二伺服电缸203将上半轴齿轮2向上拉,第三伺服电缸306将下半轴齿轮3向下拉,使其分别贴紧差速器的外壳1的上下内端面,贴紧力的大小可分别通过监控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207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来调整,此时,第一接触传感器208和第二接触传感器304分别记录高度a1和a2;然后第二伺服电缸203和第三伺服电缸306分别向下和向上动作,将上半轴齿轮2和下半轴齿轮3向差速器内部压,使其与两侧的行星齿轮4紧密啮合,第二伺服电机204转动,带动上夹头202和上半轴齿轮2转动,第一接触传感器208和第二接触传感器304分别记录上半轴齿轮2和下半轴齿轮3旋转过程中变化的跳动高度值,算出平均值b1和b2;则最后可得差速器上下端隙分别为a1-b1,a2-b2。得到合适的齿轮啮合跳动曲线,更精确的计算出端隙值。
2.检测侧隙角度:第二伺服电缸203将上半轴齿轮2向上拉,第三伺服电缸306将下半轴齿轮3向下拉,使其分别贴紧差速器的外壳1的上下内端面,贴紧力的大小可分别通过监控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207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来调整;三爪动力卡盘303夹紧下夹头302的中部,使下夹头302固定不旋转,保证下半轴齿轮3停止不动。第二伺服电机204转动,带动上夹头202和上半轴齿轮2转动,上半轴齿轮2顺时针旋转至分别贴合与两侧的行星齿轮4啮合齿的一边,此过程通过扭矩传感器205检测并记录,当旋转至设定的扭力值时,通过角度编码器206记录角度值θ1;第二伺服电机204反转,带动上夹头202和上半轴齿轮2转动,上半轴齿轮2顺时针旋转至分别贴合与两侧的行星齿轮4啮合齿的另一边,此过程通过扭矩传感器205检测并记录,当旋转至设定的扭力值时,通过角度编码器206记录角度值θ2;最后测得侧隙角度值为│θ1-θ2│。
3.检测拖拽扭矩:下拖拽检测组件300中,下夹头302下降脱离下半轴齿轮3,第二伺服电机204转动,带动上夹头202和上半轴齿轮2转动,扭矩传感器205记录旋转过程中的扭力值,并计算出平均拖拽扭矩Tp。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高精度的角度编码器固定在上夹头202顶部,直接读取角度值,更可靠准确;
2.能一次上件,实现多种参数测量,结构新颖,自动化集成度高;
3. 对升降平台102、下拖拽检测组件300和上拖拽检测组件200增加配重块,匹配其自身自重,压力控制更准确;
4. 采用将差速器水平放置的方式,伺服电缸由顶部向下施力将差速器壳体压紧,电缸压力精确可调,以调整适合检测的压力,即不使壳体变形,又能牢牢压住壳体;
5.可直接检测差速器的端隙,并能分别检测出差速器壳体的上下端隙;可检测出侧隙角度,并能检测出拖拽扭矩。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包括机台(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6)上安装有差速器固定工装(400)和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位于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的上方,所述机台(6)的下端安装有正对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底部的下拖拽检测组件(300),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上安装有上拖拽检测组件(200);
所述差速器固定工装(400)包括差速器定位座(401),所述差速器定位座(401)的中部设置有垂直方向延伸的差速器定位孔(402),所述差速器定位孔(402)内插接有差速器定位套(403),所述差速器定位套(403)的顶部一体化设置有搁置在所述差速器定位座(401)顶部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差速器定位板(404),所述差速器定位板(404)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差速器定位柱(405);
所述支撑升降平台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架(101)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上的升降平台(102),所述升降平台(102)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01)之间通过第一滑轨组件连接,所述升降平台(102)连接有带动其升降的第一动力装置;
所述上拖拽检测组件(200)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102)上的纵向移动架(201)和上固定架(216),所述纵向移动架(201)的底端安装有可周向转动的上夹头(202),所述上固定架(216)上安装有带动所述纵向移动架(201)升降的第二伺服电缸(203),所述第二伺服电缸(203)的活塞杆通过一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207)与所述上夹头(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夹头(202)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伺服电机(20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4)的转轴还连接有扭矩传感器(205),所述上夹头(202)的顶端连接有角度编码器(206),所述上固定架(216)还连接有抵触所述扭矩传感器(205)顶部的第一接触传感器(208);
所述机台(6)的下端设置有承载所述下拖拽检测组件(300)的承载板(61),所述下拖拽检测组件(300)包括位于所述承载板(61)上方且可升降的下拖拽机架(301),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上端安装有正对所述差速器定位孔(402)的下夹头(302),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下端安装有可夹住所述下夹头(302)下端的三爪动力卡盘(303),所述承载板(61)上安装有带动所述下拖拽机架(301)升降的第三伺服电缸(306),所述第三伺服电缸(306)的活塞杆通过一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与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61)还安装有抵触所述下拖拽机架(301)底部的第二接触传感器(304);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第二伺服电缸(203)、第二伺服电机(204)、扭矩传感器(205)、角度编码器(206)、第一轴向测力传感器(207)、第一接触传感器(208)、三爪动力卡盘(303)、第三伺服电缸(306)、第二接触传感器(304)和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电连接有中央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01)前端面的第一滑轨(104),所述升降平台(102)的后端连接有背板(105),所述背板(105)的后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轨(104)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第一伺服电缸(103),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03)的活塞杆与所述背板(105)的顶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05)的顶部和升降平台(102)的两侧之间还分别安装有第一侧挡板(106),所述升降平台(102)的前端安装有高出所述升降平台(102)顶部表面的前挡块(107);所述背板(105)的底部和升降平台(102)的两侧之间还分别安装有第二侧挡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01)的顶部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一齿轮(108),两个所述第一齿轮(108)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一链条(109),所述第一链条(109)的一端与所述背板(105)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配重块(1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底部中央安装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304)端部接触的接触架(30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拖拽机架(301)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贯穿所述承载板(61)的第三导向柱(308),所述第三导向柱(3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拖拽第一连接板(309),所述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的下端通过一直角连接架(310)与所述下拖拽第一连接板(309)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缸(306)的活塞杆通过一下拖拽第二连接板(311)与所述第二轴向测力传感器(305)的上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伺服电缸(306)安装在所述承载板(61)的前端,所述承载板(61)的顶部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三齿轮(312),两个所述第三齿轮(312)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三链条(313),所述第三链条(313)的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61)后与所述下拖拽第一连接板(309)的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位于所述承载板(61)后端后方的第三配重块(31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202)的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209),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4)的转轴通过一第一联轴器(210)与所述扭矩传感器(205)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扭矩传感器(205)的输出轴通过一第二联轴器(211)连接有主动齿轮(212),所述从动齿轮(209)和主动齿轮(212)套接有配合的齿带(213);所述齿带(213)的中部搭接在一过渡轮(214)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头(202)的下端上还套接安装有压头(215)。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216)包括位于所述纵向移动架(201)后方的上支撑立板(217),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208)安装在所述上支撑立板(217)的中部上端,所述上支撑立板(217)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前后走向的齿轮盒(218),所述齿轮盒(218)上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的第二齿轮(219),两个所述第二齿轮(219)的上端啮合安装有第二链条(220),所述第二链条(220)的一端与所述纵向移动架(201)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位于所述上支撑立板(217)后方的第二配重块(221)。
CN202123115058.5U 2021-12-12 2021-12-12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Active CN217179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5058.5U CN217179898U (zh) 2021-12-12 2021-12-12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5058.5U CN217179898U (zh) 2021-12-12 2021-12-12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9898U true CN217179898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2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15058.5U Active CN217179898U (zh) 2021-12-12 2021-12-12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9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7342A (zh) 微扭转测试平台
CN114543721B (zh) 一种刹车盘尺寸检测装置
CN210165921U (zh) 一种齿轮轴端面跳动度检具
CN105203064A (zh) 轮毂单元负游隙检测设备
CN103175500A (zh) 一种轴窜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7179898U (zh) 一种新型差速器检测设备
CN217213045U (zh) 一种上拖拽检测组件
CN217179897U (zh) 一种升降平台组件
CN210625623U (zh) 一种新型平行度检测仪
CN113945155B (zh) 一种高精度rv减速器曲轴检测装置
CN213422503U (zh) 一种突缘螺母轴向力测量装置
CN112595202A (zh) 一种转向连接轴位置尺寸验具
CN212844334U (zh) 一种蜗轮蜗杆啮合检测装置
CN205156900U (zh) 轮毂单元负游隙检测设备
CN209166824U (zh) 一种转向传动轴性能测试装置
CN109253879A (zh) 一种转向传动轴性能测试装置
CN214224032U (zh) 一种用于液力变矩器的检测设备
CN214224068U (zh) 一种平面度测量机构
CN219608003U (zh) 汽车配件冲压后检具
CN214950963U (zh) 一种转向连接轴位置尺寸验具
CN217818443U (zh) 一种汽车轮毂外圈螺纹检测机构
CN219141799U (zh) 联接轴深孔检测机构
CN214250938U (zh) 一种螺纹测量机构
CN111347239B (zh) 一种半轴齿对齿检测并拧紧中心螺丝设备
CN112082708B (zh) 一种液压千斤顶内泄露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