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73391U -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73391U
CN217173391U CN202123319160.7U CN202123319160U CN217173391U CN 217173391 U CN217173391 U CN 217173391U CN 202123319160 U CN202123319160 U CN 202123319160U CN 217173391 U CN217173391 U CN 217173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noxic
tank
water
wa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91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航
陈涛
年正
王昊
李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191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73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73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73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防水套管(6)、回流管(7)、回流泵(8)、墙体(9)、过水孔(10);所述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由墙体(9)分隔组成。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该装置和方法可实现生化池的混合液从好氧池到多格缺氧池再到厌氧池之间的回流,从而达到对污水进行更好地脱氮除磷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涉及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污水处理技术二级生化段活性污泥法已较为成熟,尤其AAO工艺运用比较广泛,但是这种工艺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受回流污泥夹带的溶解氧和硝态氮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果不可能很高。这种工艺在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了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包括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防水套管6、回流管7、回流泵8、墙体9、过水孔10;
所述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由墙体9分隔组成;
回流泵8布置在墙体9的侧壁上,回流管7穿越墙体9连接在回流泵8上,防水套管6布置在墙体9中且与回流管7紧密固定连接,墙体9上开设过水孔10。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9包括第一墙体9.1、第二墙体9.2、第三墙体9.3、第四墙体9.4、第五墙体9.5、第六墙体9.6、第七墙体9.7、第八墙体9.8、第九墙体9.9、外墙体9.10;除外墙体9.10外,其余均设置在外墙体9.10内部;
第一墙体9.1在靠近外墙体9.10侧壁一定距离设置,第一墙体9.1将外墙体9.10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及第一部分S1和第二部分S2;
在第二部分S2内中部设置由第三墙体9.3、第五墙体9.5、第七墙体9.7、第九墙体9.9围成的中央区域M;中央区域M为菱形或矩形;
第二墙体9.2一端与第一墙体9.1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墙体9.3和第九墙体9.9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四墙体9.4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墙体9.3和第五墙体9.5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六墙体9.6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墙体9.5和第七墙体9.7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八墙体9.8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七墙体9.7和第九墙体9.9相交的端头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墙体9.1与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第一部分S1设置为好氧池1;
所述的第一墙体9.1、第二墙体9.2、第三墙体9.3、第四墙体9.4、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Ⅰ2;
所述的第六墙体9.6、第七墙体9.7、第八墙体9.8、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Ⅱ3;
所述的第八墙体9.8、第九墙体9.9、第二墙体9.2、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Ⅲ4;
所述的第四墙体9.4、第五墙体9.5、第六墙体9.6、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厌氧池5;
所述的第二部分S2包括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9上开设过水孔10具体为,
缺氧池Ⅰ2与厌氧池5相邻的第四墙体9.4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10.1;
第三墙体9.3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10.2;
第七墙体9.7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孔10.3;
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相邻的第八墙体9.8上设置有第四过水孔10.4;
缺氧池Ⅲ4与好氧池1相邻的第一墙体9.1上设置有第五过水孔10.5。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第二过水孔10.2、第三过水孔10.3、第四过水孔10.4、第五过水孔10.5的标高相同;第四过水孔10.4的宽度大于其余过水孔的宽度。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流管7设置为三根,即第一回流管7.1、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
第一回流管7.1设置在缺氧池Ⅰ2与好氧池1相邻的第一墙体9.1上,连通缺氧池Ⅰ2与好氧池1;
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设置在中央区域M,贯穿第五墙体9.5和第九墙体9.9后连通缺氧池Ⅲ4和厌氧池5;
缺氧池Ⅲ4与厌氧池5之间的两根回流管7位于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过水孔10之下。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三根回流管7的形状、管径、标高相同,管长不同,三台回流泵8的形状、流量、规格、扬程、标高等相同;三根回流管7的每根回流管上均设值有两个弯头,缺氧池Ⅰ2、厌氧池5中的回流管7由两个弯头、垂直向上的一段管道以及与水面平行的一段管道组成。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厌氧池5、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里面均安置有潜水推流器,设置在各过水孔附近。
使用上述的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水流的流向:厌氧池5→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好氧池1;
水流先从厌氧池5经过厌氧池5与缺氧池Ⅰ2之间的第一过水孔10.1流入到缺氧池Ⅰ2;
缺氧池Ⅰ2中的水流再经过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第二过水孔10.2和第三过水孔10.3流入到缺氧池Ⅱ3;
缺氧池Ⅱ3中的水流再经过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之间的第四过水孔10.4流入到缺氧池Ⅲ4;
最后缺氧池Ⅲ4中的水流经过缺氧池Ⅲ4与好氧池1之间的第五过水孔10.5流入到好氧池1。
本实用新型该方法还包括:混合液的回流步骤: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Ⅲ4→厌氧池5;
好氧池1中的混合液经过一台回流泵8、第一回流管7.1从好氧池1回流到缺氧池Ⅰ2;
缺氧池Ⅰ2中的混合液再经过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第二过水孔10.2和第三过水孔10.3流入到缺氧池Ⅱ3;
缺氧池Ⅱ3中的混合液再经过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之间的第四过水孔10.4流入到缺氧池Ⅲ4;
缺氧池Ⅲ4中的混合液经过两台回流泵8、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从缺氧池Ⅲ4回流到厌氧池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该装置和方法可实现生化池的混合液从好氧池到多格缺氧池再到厌氧池之间的回流,从而达到对污水进行更好地脱氮除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之一(生化池混合液回流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之二;
图3为A—A剖面图;
图4为B—B剖面图。
图中标计:1—好氧池,2—缺氧池Ⅰ,3—缺氧池Ⅱ,4—缺氧池Ⅲ,5—厌氧池,6—防水套管,7—回流管,7.1-第一回流管,7.2-第二回流管,7.3-第三回流管,8—回流泵,9—墙体,9.1—第一墙体,9.2—第二墙体,9.3—第三墙体,9.4—第四墙体,9.5—第五墙体,9.6—第六墙体,9.7—第七墙体,9.8—第八墙体,9.9—第九墙体,9.10—外墙体,10—过水孔,10.1—第一过水孔,10.2—第二过水孔,10.3—第三过水孔,10.4—第四过水孔,10.5—第五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包括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防水套管6、回流管7、回流泵8、墙体9、过水孔10;
所述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由墙体9分隔组成;
回流泵8布置在墙体9的侧壁上,回流管7穿越墙体9连接在回流泵8上,防水套管6布置在墙体9中且与回流管7紧密固定连接,墙体9上开设过水孔10。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9包括第一墙体9.1、第二墙体9.2、第三墙体9.3、第四墙体9.4、第五墙体9.5、第六墙体9.6、第七墙体9.7、第八墙体9.8、第九墙体9.9、外墙体9.10;除外墙体9.10外,其余均设置在外墙体9.10内部;
第一墙体9.1在靠近外墙体9.10侧壁一定距离设置,第一墙体9.1将外墙体9.10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及第一部分S1和第二部分S2;
在第二部分S2内中部设置由第三墙体9.3、第五墙体9.5、第七墙体9.7、第九墙体9.9围成的中央区域M;中央区域M为菱形或矩形;
第二墙体9.2一端与第一墙体9.1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墙体9.3和第九墙体9.9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四墙体9.4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墙体9.3和第五墙体9.5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六墙体9.6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墙体9.5和第七墙体9.7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八墙体9.8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七墙体9.7和第九墙体9.9相交的端头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墙体9.1与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第一部分S1设置为好氧池1;
所述的第一墙体9.1、第二墙体9.2、第三墙体9.3、第四墙体9.4、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Ⅰ2;
所述的第六墙体9.6、第七墙体9.7、第八墙体9.8、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Ⅱ3;
所述的第八墙体9.8、第九墙体9.9、第二墙体9.2、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Ⅲ4;
所述的第四墙体9.4、第五墙体9.5、第六墙体9.6、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厌氧池5;
所述的第二部分S2包括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体9上开设过水孔10具体为,在缺氧池Ⅰ2与厌氧池5相邻的第四墙体9.4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10.1;
在第三墙体9.3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10.2;
在第七墙体9.7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孔10.3;
在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相邻的第八墙体9.8上设置有第四过水孔10.4;
在缺氧池Ⅲ4与好氧池1相邻的第一墙体9.1上设置有第五过水孔10.5。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第二过水孔10.2、第三过水孔10.3、第四过水孔10.4、第五过水孔10.5的标高相同;第四过水孔10.4的宽度大于其余过水孔的宽度。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流管7设置为三根,即第一回流管7.1、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
第一回流管7.1设置在缺氧池Ⅰ2与好氧池1相邻的第一墙体9.1上,连通缺氧池Ⅰ2与好氧池1;
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设置在中央区域M,贯穿第五墙体9.5和第九墙体9.9后连通缺氧池Ⅲ4和厌氧池5;
缺氧池Ⅲ4与厌氧池5之间的两根回流管7位于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过水孔10之下。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三根回流管7的形状、管径、标高相同,管长不同,三台回流泵8的形状、流量、规格、扬程、标高等相同;三根回流管7的每根回流管上均设值有两个弯头,缺氧池Ⅰ2、厌氧池5中的回流管7由两个弯头、垂直向上的一段管道以及与水面平行的一段管道组成。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厌氧池5、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里面均安置有潜水推流器,设置在各过水孔附近。
使用上述的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水流的流向:厌氧池5→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好氧池1;
水流先从厌氧池5经过厌氧池5与缺氧池Ⅰ2之间的第一过水孔10.1流入到缺氧池Ⅰ2;
缺氧池Ⅰ2中的水流再经过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第二过水孔10.2和第三过水孔10.3流入到缺氧池Ⅱ3;
缺氧池Ⅱ3中的水流再经过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之间的第四过水孔10.4流入到缺氧池Ⅲ4;
最后缺氧池Ⅲ4中的水流经过缺氧池Ⅲ4与好氧池1之间的第五过水孔10.5流入到好氧池1。
本实用新型该方法还包括:混合液的回流步骤: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Ⅲ4→厌氧池5;
好氧池1中的混合液经过一台回流泵8、第一回流管7.1从好氧池1回流到缺氧池Ⅰ2;
缺氧池Ⅰ2中的混合液再经过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第二过水孔10.2和第三过水孔10.3流入到缺氧池Ⅱ3;
缺氧池Ⅱ3中的混合液再经过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之间的第四过水孔10.4流入到缺氧池Ⅲ4;
缺氧池Ⅲ4中的混合液经过两台回流泵8、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从缺氧池Ⅲ4回流到厌氧池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内容或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防水套管(6)、回流管(7)、回流泵(8)、墙体(9)、过水孔(10);
所述好氧池(1)、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由墙体(9)分隔组成;
回流泵(8)布置在墙体(9)的侧壁上,回流管(7)穿越墙体(9)连接在回流泵(8)上,防水套管(6)布置在墙体(9)中且与回流管(7)紧密固定连接,墙体(9)上开设过水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9)包括第一墙体(9.1)、第二墙体(9.2)、第三墙体(9.3)、第四墙体(9.4)、第五墙体(9.5)、第六墙体(9.6)、第七墙体(9.7)、第八墙体(9.8)、第九墙体(9.9)、外墙体(9.10);除外墙体(9.10)外,其余均设置在外墙体(9.10)内部;
第一墙体(9.1)在靠近外墙体(9.10)侧壁一定距离设置,第一墙体(9.1)将外墙体(9.10)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及第一部分(S1)和第二部分(S2);
在第二部分(S2)内中部设置由第三墙体(9.3)、第五墙体(9.5)、第七墙体(9.7)、第九墙体(9.9)围成的中央区域(M);中央区域(M)为菱形或矩形;
第二墙体(9.2)一端与第一墙体(9.1)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墙体(9.3)和第九墙体(9.9)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四墙体(9.4)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墙体(9.3)和第五墙体(9.5)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六墙体(9.6)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墙体(9.5)和第七墙体(9.7)相交的端头连接;
第八墙体(9.8)一端与外墙体(9.10)的侧壁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七墙体(9.7)和第九墙体(9.9)相交的端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墙体(9.1)与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第一部分(S1)设置为好氧池(1);所述的第一墙体(9.1)、第二墙体(9.2)、第三墙体(9.3)、第四墙体(9.4)、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Ⅰ(2);
所述的第六墙体(9.6)、第七墙体(9.7)、第八墙体(9.8)、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Ⅱ(3);
所述的第八墙体(9.8)、第九墙体(9.9)、第二墙体(9.2)、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缺氧池Ⅲ(4);
所述的第四墙体(9.4)、第五墙体(9.5)、第六墙体(9.6)、外墙体(9.10)侧壁围成的区域设置为厌氧池(5);
所述的第二部分(S2)包括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厌氧池(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体(9)上开设过水孔(10)具体为,
在缺氧池Ⅰ(2)与厌氧池(5)相邻的第四墙体(9.4)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10.1);
在第三墙体(9.3)上设置有第二过水孔(10.2);
在第七墙体(9.7)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孔(10.3);
在缺氧池Ⅱ(3)与缺氧池Ⅲ(4)相邻的第八墙体(9.8)上设置有第四过水孔(10.4);
在缺氧池Ⅲ(4)与好氧池(1)相邻的第一墙体(9.1)上设置有第五过水孔(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水孔(10.1)、第二过水孔(10.2)、第三过水孔(10.3)、第四过水孔(10.4)、第五过水孔(10.5)的标高相同;第四过水孔(10.4)的宽度大于其余过水孔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管(7)设置为三根,即第一回流管(7.1)、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
第一回流管(7.1)设置在缺氧池Ⅰ(2)与好氧池(1)相邻的第一墙体(9.1)上,连通缺氧池Ⅰ(2)与好氧池(1);
第二回流管(7.2)、第三回流管(7.3)设置在中央区域(M),贯穿第五墙体(9.5)和第九墙体(9.9)后连通缺氧池Ⅲ(4)和厌氧池(5);
缺氧池Ⅲ(4)与厌氧池(5)之间的两根回流管(7)位于缺氧池Ⅰ(2)与缺氧池Ⅱ(3)之间的过水孔(10)之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根回流管(7)的形状、管径、标高相同,管长不同,三台回流泵(8)的形状、流量、规格、扬程、标高等相同;三根回流管(7)的每根回流管上均设值有两个弯头,缺氧池Ⅰ(2)、厌氧池(5)中的回流管(7)由两个弯头、垂直向上的一段管道以及与水面平行的一段管道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池(5)、缺氧池Ⅰ(2)、缺氧池Ⅱ(3)、缺氧池Ⅲ(4)里面均安置有潜水推流器,设置在各过水孔附近。
CN202123319160.7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Active CN217173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9160.7U CN21717339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9160.7U CN21717339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73391U true CN217173391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9160.7U Active CN217173391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73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2711A (zh) 分点进水多级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CN214653942U (zh) 一种运用于深度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立式a2o污水处理设备
CN107055784A (zh) 一种aa‑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3545784U (zh) 一种具有外置沉淀池的组合式氧化沟
CN210945013U (zh)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217173391U (zh)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
CN201313853Y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反应设备
CN219156733U (zh) 一种低能耗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509946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7608396U (zh) 一种新型生物脱氮装置
CN114262056A (zh) 一种生化池混合液回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060465A (zh) 同步除碳脱氮反应器
CN201686541U (zh) 一种内循环好氧生物反应器
CN205187980U (zh) 一种环流式污水处理组合装置
CN201024122Y (zh) 污水生化处理的曝气池
CN204125308U (zh) 一种A2o-BAF组合工艺中试装置
CN204848440U (zh) 厌氧发酵处理和接触生物氧化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4556365B (zh) Cass池高效脱氨氮改造方法
CN204400701U (zh) 虹吸注气式流离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
CN203382562U (zh) 一种组合式氧化沟
CN21045764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8234714U (zh) 一种高效脱氮生物处理装置
CN206654773U (zh)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207142921U (zh) 一种小型滚筒式a2o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201915006U (zh) 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