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4593U - 一种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4593U
CN217154593U CN202220873940.1U CN202220873940U CN217154593U CN 217154593 U CN217154593 U CN 217154593U CN 202220873940 U CN202220873940 U CN 202220873940U CN 217154593 U CN217154593 U CN 217154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heating element
refrigeration system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39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正才
戴和俊
谢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COOL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COOL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COOL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COOL (SHANGH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39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4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4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4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箱体、至少两个制冷系统、至少两个加热元件和至少两个蒸发风机,每个制冷系统均包括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且各个制冷系统能够单独或同时运行,各个加热元件能够单独或同时运行,制冷系统、加热元件和蒸发风机成组设置,且同组的蒸发器和加热元件均置于同组的蒸发风机的进风侧,使得蒸发风机能够向箱体内吹送冷风或热风,进而使集装箱内温度能维持恒定且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航空冷链的运输主要利用具有货舱的飞机或者全货机,装载与其相兼容的集装箱,借助冷却媒介、控温运输工具、相关的辅助材料完成空中运输,作为冷藏卡车等地面运输的延伸,扩大冷链的覆盖范围。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集装箱,该制冷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制冷回路,每个制冷回路上串联有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以及换热管段,多个换热管段共同设置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翅片上,由此减小了蒸发器翅片的占用空间,并且当一个或几个制冷回路出现故障时,其余制冷回路能够继续循环供冷,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然而,随着运输货物种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集装箱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运输生物制品、生物药剂等物品时,为了维持生物制品的活性,不仅需要集装箱具有制冷的功能,还要求集装箱具有制热的功能,使得集装箱内的温度能够维持恒定,并且还要求该恒温功能的可靠性较高。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集装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同时具有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使其箱体内的温度能够维持恒定,并且,该集装箱恒温功能的可靠性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包括:
箱体;
至少两个制冷系统,每个制冷系统均包括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以及蒸发器,各个制冷系统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
至少两个加热元件,各个加热元件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
至少两个蒸发风机,制冷系统、加热元件以及蒸发风机成组设置,且同组的蒸发器和加热元件均置于同组的蒸发风机的进风侧,蒸发风机能向箱体内吹送冷风或热风。
可选地,制冷系统还包括除霜阀,除霜阀的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除霜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可选地,蒸发器、蒸发风机以及加热元件均设置于箱体的外侧。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保温胆,保温胆的内腔与箱体的内侧连通,蒸发风机固定于保温胆的内腔内。
可选地,保温胆的内腔的端面与箱体的内壁平齐。
可选地,保温胆的外壁与箱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架,制冷系统、加热元件以及蒸发风机集成安装于支撑架上。
可选地,制冷系统还包括低压开关和高压开关,低压开关设置于压缩机的入口处,高压开关设置于压缩机的出口处。
可选地,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压缩机、加热元件、蒸发风机、高压开关以及低压开关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可选地,加热元件为PTC加热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包括箱体、至少两个制冷系统、至少两个加热元件以及至少两个蒸发风机,每个制冷系统均包括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以及蒸发器,且各个制冷系统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各个加热元件都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制冷系统、加热元件以及蒸发风机成组设置,同组的蒸发器和加热元件均置于同组的蒸发风机的进风侧,使得蒸发风机能够向箱体内吹送冷风或热风,以达到集装箱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的效果,进而实现了集装箱内温度恒定的使用需求;并且,该集装箱设置了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和至少两个加热元件,当一个制冷系统和/或一个加热元件发生故障时,还有其余的制冷系统和/或其余的加热元件能够继续工作,有效提高了集装箱恒温功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省略箱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省略箱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00、箱体;210、压缩机;210-1、第一压缩机;210-2、第二压缩机;220、冷凝器;220-1、第一冷凝器;220-2、第二冷凝器;230、节流元件;230-1、第一节流元件;230-2、第二节流元件;240、蒸发器;240-1、第一蒸发器;240-2、第二蒸发器;250、除霜阀;250-1、第一除霜阀;250-2、第二除霜阀;300、加热元件;300-1、第一加热元件;300-2、第二加热元件;400、蒸发风机;400-1、第一蒸发风机;400-2、第二蒸发风机;510、支撑架;520、保温胆;600、冷凝风机;600-1、第一冷凝风机;600-2、第二冷凝风机;7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同时具有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使其箱体内的温度能够维持恒定,并且,该集装箱恒温功能的可靠性较高。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该集装箱包括箱体100、至少两个制冷系统、至少两个加热元件300以及至少两个蒸发风机400,每个制冷系统均包括串联的压缩机210、冷凝器220、节流元件230以及蒸发器240,且各个制冷系统都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各个加热元件300也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以及蒸发风机400成组设置,且同组的蒸发器240和加热元件300均置于蒸发风机400的进风侧,使得蒸发风机400能够向箱体100内吹送冷风或热风,以达到集装箱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的效果,当集装箱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开启制冷系统和蒸发风机400,蒸发风机400向集装箱内吹送冷风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当集装箱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开启加热元件300和蒸发风机400,蒸发风机400向集装箱内吹送热风以达到升温的效果,进而实现了集装箱内温度恒定的使用需求;并且,该集装箱设置了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和至少两个加热元件300,至少两个制冷系统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一同运行,至少两个加热元件300可以单独加热工作也可以一同加热工作,当一个制冷系统和/或一个加热元件300发生故障时,还有其余的制冷系统和/或其余的加热元件300能够继续工作,有效提高了集装箱恒温功能的可靠性。
可选地,上述加热元件300为PTC加热器,PTC加热器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等优点,采用PTC加热器能够有效提高集装箱的制热效率、降低制热能耗。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300也可以选用电热管等其他加热器。
可选地,上述节流元件230为膨胀阀,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上述节流元件230也可以是浮球阀、节流孔板等。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除霜阀250,除霜阀250的入口与压缩机210的出口连通,除霜阀250的出口与蒸发器240的入口连通,当蒸发器240的翅片出现结霜现象时,若不及时去掉结霜,则翅片上的结霜会降低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也会提高压缩机的耗能,此时开启除霜阀250,使压缩机2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除霜阀250直接进入蒸发器240,蒸发器240的翅片吸收蒸发器240内冷媒的热量后融化实现化霜,进而提高了蒸发器240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了压缩机210的能耗。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干燥过滤器的入口与冷凝器220的出口连通,干燥过滤器的出口与节流元件230的入口连通,由冷凝器220排出的液态冷媒中存在含有杂质(如金属各类氧化物和灰尘等)和水分的可能,在冷凝器和节流元件之间设置干燥过滤器可以对从冷凝器排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过滤,将液态冷媒中的水分和杂质过滤掉,以降低制冷系统故障率。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低压开关和高压开关,低压开关设置在压缩机210的入口处,高压开关设置在压缩机210的出口处,高压开关用于防止制冷系统压力过载,低压开关用于防止制冷系统泄漏或堵塞,当系统压力过高或过低时,实现系统的停机保护,防止制冷系统进一步损坏。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蒸发器240、蒸发风机400以及加热元件300均设置在箱体100的外侧,省去了蒸发器240、蒸发风机400以及加热元件300占用集装箱箱体100的内部空间,提高了集装箱的有效容积。当蒸发器240、蒸发风机400以及加热元件300中的一个或几个需要维修更换时,在集装箱箱体100侧即可进行。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还包括保温胆520,保温胆520的内腔于箱体100的内侧连通,蒸发风机400固定在保温胆520的内腔内。为进入蒸发风机400的气体和从蒸发风机400排出的气体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冷量和热量的损耗。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保温胆520的内腔的端面于箱体100的内壁平齐,以减小保温胆520占用集装箱箱体100的内部空间,进一步提高集装箱的有效容积。
优选地,保温胆520的外壁于箱体100的内壁密封连接,避免在保温胆520和箱体100的连接处出现热量损耗,进一步提高了保温胆520的保温性能。
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架510,上述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以及蒸发风机400均集成安装在支撑架510上,由此实现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以及蒸发风机400一体式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能够有效减小蒸发器240和冷凝器220之间冷媒管路的长度,进而减小冷媒管路处的冷量损失,具有提高制冷系统制冷效率的效果,并且,一体式的结构设置也为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以及蒸发风机400的安装和维修降低了难度。
可选地,上述冷凝器220设置于冷凝风机600的进风侧,以提高冷凝器22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可选地,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700,压缩机210、除霜阀250、高压开关、低压开关、加热元件300、蒸发风机400以及冷凝风机600均与控制器700信号连接,通过控制器700控制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蒸发风机400以及冷凝风机600的启停,实现制冷工况、除霜工况以及制热工况的自动控制,以及当一个制冷系统和/或一个加热元件300发生故障时,控制器700控制其余的制冷系统和/或加热元件300启动工作。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至图5所示,蒸发器240、蒸发风机400以及加热元件300均安装在保温胆520的内腔内,保温胆520、冷凝器220以及冷凝风机600均安装在支撑架510上,支撑架510安装在箱体100的外壁上,蒸发器240、蒸发风机400、加热元件300、保温胆520、冷凝器220以及冷凝风机600均设置在箱体100的外侧,保温胆520的内腔的端面与所述箱体100的内壁平齐并密封连接,既实现了制冷系统和加热元件的一体化设计,又有效提高了集装箱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集装箱的载货能力。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以及蒸发风机400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制冷系统、加热元件300以及蒸发风机400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或五个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即可。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每一个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和除霜原理均相同,每一个加热元件300的加热原理均相同,下面就一个制冷系统和一个加热元件300为例,对集装箱制冷、除霜以及制热三种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做简要说明:
制冷工况时,制冷系统启动,低压气体冷媒经压缩机210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媒进入冷凝器220冷却成高压过冷的液态冷媒→冷媒进入干燥过滤器过滤掉杂质和水分→冷媒进入节流元件230降压成气液混合态冷媒→冷媒进入蒸发器240吸收热量成为高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冷媒进入压缩机210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此冷媒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周而复始进行制冷工作。
除霜工况时,压缩机210启动、除霜阀250打开,低压气体冷媒经压缩机210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媒经过除霜阀250进入蒸发器240→蒸发器240内的冷媒释放热量成为低温气态冷媒,蒸发器240翅片表面化霜→低温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210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此冷媒完成一个除霜循环,周而复始进行除霜工作。
制热工况时,启动加热元件300、启动蒸发风机400,加热元件300将周围的空气加热为高温空气,蒸发风机400将高温空气吹送到集装箱箱体100内,加热元件300和蒸发风机400持续工作,进行制热工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制冷系统和加热元件300采用的电池系统采用CAN协议采集电池组的状态信息并采用控制器700进行控制管理,例如电池容量、电池电量等,当电池电量低于30%时,控制器700控制报警且报警灯闪亮。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集装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在集装箱制冷模式下,能够提高集装箱温度维持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制冷能耗,进而具有降低制冷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效果。
具体地,当集装箱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方法包括:
开启全部蒸发风机400和全部制冷系统;
监测箱体100内的温度,将箱体100内的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即制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当箱体100内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保持至少一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制冷系统为开启状态,其余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制冷系统关闭;
当制冷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关闭所有的制冷系统。
该温度控制方法实现了在达到制冷预设温度后至少一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制冷系统延时关闭的效果,提高了集装箱制冷模式时温度维持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关闭其余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制冷系统,在提高集装箱温度维持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制冷能耗,具有降低制冷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预设时长为2h,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定。
可选地,若集装箱处于精确控温模式,则上述开启状态的蒸发风机400始终保持开启状态。运输冷藏物品时,通常对集装箱内温度的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此时可选择精确控温模式,蒸发风机400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加快集装箱内气体流动速度,使得集装箱内的气体始终保持循环流动的状态,以达到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效果。
进一步地,若集装箱处于普通控温模式,则当制冷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关闭所有的制冷系统和所有的蒸发风机400。当运输冷冻物品时,通常对集装箱内温度的分布均匀性要求较低,此时可选择普通控温模式,蒸发风机400与制冷系统一同关闭,在满足运输物品温度需求的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了能量损耗。
可选地,当集装箱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开启全部蒸发风机400和全部制冷系统前,开启全部除霜阀250和全部压缩机210;
当除霜阀250的开启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关闭全部除霜阀250,然后开启全部蒸发风机400。
在每一次制冷循环之前都开启一定时间的除霜模式,降低蒸发器240翅片结霜的几率,进而能够有效提高蒸发器240的换热效率,并降低压缩机210耗能,最终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并降低制冷耗能。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预设时长为3s,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定。
可选地,当集装箱处于制冷模式时,其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控制器700监测到运行中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210电流或电压出现异常时,控制器700关闭该制冷系统并显示故障代码,同时检查其余组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电流或电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控制器700控制该组制冷系统启动,由此实现各个制冷系统的互备运行,当一个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出现故障,通过控制器700检测其余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并开启压缩机正常的制冷系统,提高集装箱冷量供给的可靠性,同时还避免了故障压缩机持续运行的问题,对制冷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当集装箱处于制冷模式时,其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运行中的制冷系统的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即系统最高压力值),则制冷系统的控制器700关闭该制冷系统并显示故障代码,同时检查其余组的制冷系统的压力是否高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否,则开启该制冷系统,以防止制冷系统过载运行,当制冷系统出现过载情况时,在控制器700的控制下,系统能够自动关闭过载的制冷系统,选择并开启没有过载的制冷系统,实现了保护制冷系统的同时,确保集装箱的冷量供给。
可选地,当集装箱处于制冷模式时,其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运行中的制冷系统的压力高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即系统最低压力值),则制冷系统的控制器700关闭该制冷系统并显示故障代码,同时检查其余组的制冷系统的压力是否低于第二压力预设值,若否,则开启该制冷系统,以防止制冷系统持续泄漏或堵塞,当制冷系统出现泄漏或堵塞情况时,在控制器700的控制下,系统能够自动关闭泄漏或堵塞的制冷系统,选择并开启没有泄漏或堵塞的制冷系统,实现了保护制冷系统的同时,确保集装箱的冷量供给。
可选地,当集装箱处于制热模式时,上述集装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开启全部蒸发风机400和全部加热元件300;
监测箱体内温度,将箱体内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即制热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当箱体内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至少一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加热元件300为开启状态,其余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加热元件300关闭;
当制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关闭所有的加热元件300。
该温度控制方法,在达到制热预设温度后至少一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加热元件300持续工作,提高了集装箱制热模式时温度维持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关闭其余组的蒸发风机400和加热元件300,在提高集装箱温度维持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制热能耗,具有降低制热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三预设时长为2h,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定。
可选地,若集装箱处于精确控温模式,则开启状态的蒸发风机400始终保持开启状态。若运输货物对温度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精确控温模式,使蒸发风机400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加快集装箱内气体流动速度,使得集装箱内的气体始终保持循环流动的状态,以达到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的效果。
进一步地,若集装箱处于普通控温模式,则当制热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关闭所有的加热元件300和所有的蒸发风机400。在制热工况下,若运输货物对温度分布均匀性要求较低,可以选择普通控温模式,使得蒸发风机400和加热元件300一同关闭,在满足运输货物温度需求的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了能量损耗。
可选地,当集装箱处于制热模式时,上述集装箱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当控制器700监测到运行中的加热元件300电流或电压出现异常时,控制器关闭该加热元件300并显示故障代码,同时检查其余组的加热元件300的电流或电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控制器控制该加热元件300启动,由此实现各个加热元件300的互备运行,当一个加热元件300出现故障,通过控制器700检查其余的加热元件300并开启没有故障的加热元件300,提高了集装箱热量供给的可靠性,同时还避免了故障加热元件300持续运行的问题,对加热元件300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还提高了集装箱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自动模式,当集装箱处于自动模式时,控制方法包括:
监测蒸发风机400的回风温度,将回风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即恒温预设温度)进行比较,若回风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则进入上述制冷模式控制程序;若回风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则进入上述制热模式控制程序,由此实现集装箱的自动温度控制功能。
下面以两个制冷系统、两个加热元件300、两个蒸发风机400以及两个冷凝风机600为例,对上述温度控制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为了便于区分,上述两个制冷系统可视为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中的各部件可视为第一压缩机210-1、第一冷凝器220-1、第一节流元件230-1、第一蒸发器240-1以及第一除霜阀250-1;第二制冷系统中的各部件可视为第二压缩机210-2、第二冷凝器220-2、第二节流元件230-2、第二蒸发器240-2以及第二除霜阀250-2。上述两个加热元件可视为第一加热元件300-1和第二加热元件300-2。上述两个蒸发风机可视为第一蒸发风机400-1和第二蒸发风机400-2。上述两个冷凝风机可视为第一冷凝风机600-1和第二冷凝风机600-2。
当集装箱处于制冷模式时,开启第一除霜阀250-1、第二除霜阀250-2、第一压缩机210-1以及第二压缩机210-2,制冷系统进入除霜状态,当开启时间达到3s时,关闭第一除霜阀250-1和第二除霜阀250-2,除霜模式关闭;
然后开启第一蒸发风机400-1、第二蒸发风机400-2、第一冷凝风机600-1以及第二冷凝风机600-2,制冷系统进入制冷状态;
检测箱体100内温度,将箱体100内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即制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当箱体100内温度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保持第一蒸发风机400-1、第一冷凝风机600-1以及第一压缩机210-1为开启状态,同时关闭第二蒸发风机400-2、第二冷凝风机600-2以及第二压缩机210-2;
当第一蒸发风机400-1、第一冷凝风机600-1以及第一压缩机210-1开启时长达到2h时,关闭第一冷凝风机600-1和第一压缩机210-1;
若集装箱处于精确控温模式,则第一蒸发风机400-1始终保持开启状态;
若集装箱处于普通控温模式,则第一蒸发风机400-1、第一冷凝风机600-1以及第一压缩机210-1一同关闭。
当控制器700监测到第一压缩机210-1的电压或电流异常时,控制器700关闭第一制冷系统,并检测第二压缩机210-2的电压或电流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开启第二制冷系统。
当第一高压开关向控制器700发送高压信号时,控制器700关闭第一制冷系统,并检测第二高压开关是否发送高压信号,若否,则开启第二制冷系统。
当第一低压开关向控制器700发送低压信号时,控制器700关闭第一制冷系统,并检测第二低压开关是否发送低压信号,若否,则开启第二制冷系统。
当集装箱处于制热模式时,开启第一蒸发风机400-1、第二蒸发风机400-2、第一加热元件300-1以及第二加热元件300-2;
监测箱体100内温度,将箱体100内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即制热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当箱体100内温度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第一蒸发风机400-1和第一加热元件300-1为开启状态,同时关闭第二蒸发风机400-2和第二加热元件300-2;
当第一蒸发风机400-1和第一加热元件300-1的开启时长达到2h时,关闭第一加热元件300-1;
若集装箱处于精确控温模式,则第一蒸发风机400-1始终保持开启状态;
若集装箱处于普通控温模式,则第一蒸发风机400-1和第一加热元件300-1一同关闭。
当控制器700监测到第一加热元件300-1的电流或电压异常时,控制器700关闭第一加热元件300-1,并显示故障代码,同时检测第二加热元件300-2的电流或电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开启第二加热元件300-2。
当集装箱处于自动模式时,将第一蒸发风机400-1和/或第二蒸发风机400-2的回风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即恒温预设温度)进行比较,若回风温度高于第三预设温度,则进入上述制冷模式控制程序;若回风温度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则进入上述制热模式控制程序,由此实现集装箱的自动温度控制功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全部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0);
至少两个制冷系统,每个所述制冷系统均包括串联的压缩机(210)、冷凝器(220)、节流元件(230)以及蒸发器(240),各个所述制冷系统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
至少两个加热元件(300),各个所述加热元件(300)能够单独运行或同时运行;
至少两个蒸发风机(400),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加热元件(300)以及所述蒸发风机(400)成组设置,且同组的所述蒸发器(240)和所述加热元件(300)均置于同组的所述蒸发风机(400)的进风侧,所述蒸发风机(400)能向所述箱体(100)内吹送冷风或热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除霜阀(250),所述除霜阀(250)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210)的出口连通,所述除霜阀(250)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240)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40)、所述蒸发风机(400)以及所述加热元件(300)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保温胆(520),所述保温胆(520)的内腔与所述箱体(100)的内侧连通,所述蒸发风机(400)固定于所述保温胆(520)的内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胆(520)的内腔的端面与所述箱体(100)的内壁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胆(520)的外壁与所述箱体(100)的内壁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架(510),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加热元件(300)以及所述蒸发风机(400)集成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低压开关和高压开关,所述低压开关设置于所述压缩机(210)的入口处,所述高压开关设置于所述压缩机(210)的出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700),所述压缩机(210)、所述加热元件(300)、所述蒸发风机(400)、所述高压开关以及所述低压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700)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00)为PTC加热器。
CN202220873940.1U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集装箱 Active CN217154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3940.1U CN217154593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3940.1U CN217154593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4593U true CN217154593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3940.1U Active CN217154593U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45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522A (zh) * 2022-04-15 2022-08-02 超酷(上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8522A (zh) * 2022-04-15 2022-08-02 超酷(上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8522A (zh) 一种集装箱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03547872A (zh) 冷藏库
CN104160224A (zh) 冷藏库
CN217154593U (zh) 一种集装箱
US5636528A (en) Cool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CN115986260A (zh) 一种集成制冷、自然冷却和除湿的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79406A (zh) 自动售货机
CN109813009A (zh) 空调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13686038A (zh) 智能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应用
CN112460903A (zh) 制冷化霜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02338513A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205174904U (zh) 多联机系统
CN217275069U (zh) 制冷设备
KR100212674B1 (ko) 히트펌프용 냉동사이클장치
CN202254536U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112351652B (zh) 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16710C (zh) 冷冻冷藏单元及冷藏库
CN211424853U (zh) 运行状态可切换的多温区制冷系统
CN114234519A (zh) 一种冰箱
CN113803941A (zh) 一种风道结构、制冷机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1387422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02278U (zh) 带独立除霜的可变制冷剂热泵系统
CN219014749U (zh) 一种用于制冷机组的水循环装置及空调器
CN219243956U (zh) 空调装置
CN217423661U (zh) 一种新型恒湿机制冷双压缩机单开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