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4496U -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4496U
CN217154496U CN202220362666.1U CN202220362666U CN217154496U CN 217154496 U CN217154496 U CN 217154496U CN 202220362666 U CN202220362666 U CN 202220362666U CN 217154496 U CN217154496 U CN 217154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ction
wall
channel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26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大纲
吕东彦
邓有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3626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4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4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4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包括气闸室、引风机、引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气闸室用于连通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气闸室外且与外界连通,引风通道的排风口与气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气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气闸室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上,以便通过引风机运行来维持所述气闸室的正气压状态。因此,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具有降低气闸室及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提升工作人员的舒适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厂房中(如:垃圾焚烧发电厂、农药生产车间等),部分生产车间会产生臭气,除了对臭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外,防止气体扩散也是厂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有时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毗邻设置,生产车间内的气体外溢至管理区,也会引起生产、管理、参观人员带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该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具有降低气闸室及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提升工作人员的舒适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包括气闸室、控制系统、引风机引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气闸室用于连通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气闸室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所述引风通道的排风口与所述气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气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气闸室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上,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风机相连以便通过控制所述风机运行来维持所述气闸室的正气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通过引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气闸室形成循环的气流通道,提高了气闸室的内部与外界之间的空气循环;与此同时将引风设置在引风通道上将外界的风引入气闸室内使气闸室内的气压高于外界从而使气闸室具有正气压状态,使气闸室与生产车间和生产管理区之间形成压力梯度,从而抑制生产车间内产生的异味外溢至气闸室内,进而降低了与生产车间通过气闸室连通的生产管理区的异味气体的进入,降低了气闸室及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进而,提升了提高了气闸室及生产管理区内的工作人员的舒适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具有降低气闸室及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提升工作人员的舒适感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闸室包括气闸箱体和设置于所述气闸箱体的内部的连通通道,所述气闸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每一者均能够与所述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相连,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气闸箱体的底壁和顶壁之间形成所述连通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内壁、外壁及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设有连接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将所述气流通道进行分割,以便于构成的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闸箱体包括风淋室段和引风室段,所述引风室段设置在所述风淋室段的上端,所述连通通道设置在风淋室段,所述风淋室段和所述引风室段之间通过第一水平隔板将所述引风通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引风段和第二引风段,所述第一水平隔板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一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淋室段具有风淋段内壁和风淋段外壁,所述引风室段包括引风段内壁和引风段外壁,所述风淋段内壁和引风段内壁构成所述内壁,所述风淋段外壁和所述引风段外壁构成了所述外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淋段内壁上,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引风段,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引风段外壁上,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所述第一引风段、所述第二引风段及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进风口构成所述引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隔板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区域还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上,所述气闸箱体还包括排风室段,所述排风室段设置在所述引风室段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室段包括排风段外壁,所述排风段外壁与所述风淋段外壁和所述引风段外壁构成了所述外壁,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风淋室段且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排风段外壁,所述排风室段与引风室段的之间设有第二水平隔板,所述第二水平隔板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淋段内壁和所述风淋段外壁之间设有第三水平隔板以将所述风淋段内壁和所述风淋段外壁之间的腔体分成下风淋段和上风淋段,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淋段内壁位于上风淋段的一段,所述上风淋段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淋段内壁位于所述下风淋段的一段,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和排风室段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水平隔板上设有第四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设有多个,每一个所述排风口上均设有喷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通生产车间相连,所述第二端用于与生产管理区相连,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每一者均设有感应门,每一个所述感应门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风通道上设有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所述第一引风机和所述第二引风机均电连接有控制系统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气闸室内的压力控制所述风机运行的个数,以便通过控制所述风机运行来维持所述气闸室的正气压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淋室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引风室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排风室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闸装置100;
气闸室1;风淋室段11;下风淋段111;上风淋段112;风淋段内壁113;风淋段外壁114;引风室段12;引风段内壁121;引风段外壁122;排风室段13;排风段外壁131;第一水平隔板14;第一通风口141;第二通风口142;第二水平隔板15;第三通风口151;第三水平隔板16;第四通风口161;竖向隔板17;感应门18;
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
气闸箱体201;连通通道202;第一端2021;第二端2022;
引风通道2;引风通道的进风口21;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
排风通道3;排风通道的排风口31;排风通道的进风口32;
引风机4;第一引风机41;第二引风机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包括气闸室1、引风机4、引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
如图1和图2所示,气闸室1用于连通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引风通道的进风口21设置在气闸室1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与气闸室1的内部连通。排风通道3的进风口32气闸室1的内部连通,排风通道3的排风口31设置在气闸室1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引风机4设置在引风通道2上,以便通过引风机4运行来维持气闸室的正气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引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与气闸室1形成循环的、与外界连通的气流通道,提高了气闸室1的内部与外界空气循环速度。与此同时,将引风机4设置在引风通道2上,通过引风机4将外界的空气引入气闸室1内部,使气闸室1内部的空气压力高于外界的大气压力,从而使气闸室1具有正气压状态(正气压状态为气闸室1内部的空气压力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力),使气闸室1与生产车间之间形成空气压力正的空气压力差,从而抑制生产车间内产生的异味外溢至气闸室1内部,从而抑制了与生产车间通过气闸室1连通的生产管理区的异味气体的进入,进而降低了气闸室1及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提升了提高了气闸室1及生产管理区内的工作人员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将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与气闸室1的内部连通引风通道2,对经过气闸室1内1的工作人员衣物上的异味气体有一定的喷淋作用,可以降低经过气闸室1的工作人员衣物上吸附的异味气体带入生产管理区内,进而降低了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具有降低气闸室1及生产管理区内异味气体的浓度,提升工作人员的舒适度的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气闸室1包括气闸箱体201和设置于气闸箱体201内的连通通道202,气闸箱体2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1(例如,图1中的左侧)和第二侧壁102(例如,图1中的右侧),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中的每一者均能够与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相连,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气闸箱体201的底壁和顶壁之间形成连通通道2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气闸箱体201将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进行连通,方便工作人员的从连通通道202内通行。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内壁、外壁及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的气流通道,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连接内壁和外壁的竖向隔板17,竖向隔板17将气流通道沿进行分割,以便于构成的引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之间相互独立。换言之,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内壁和外壁且内壁和外壁间隔设置形成了气流通道;亦或者,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内壁和外壁,且竖向隔板17将内壁和外壁分割成了引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设置内壁和外壁,提升了气闸室1结构强度;另外,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引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不需要再额外安装用于通风的管道,简化了安装气闸装置100步骤。此外,与安装通风管道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内壁和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流通道具有流通面积大,空气循环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竖向隔板17将气流通道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引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以便于气闸室1内空气的流通(进风和排风)之间不相互,进一步提升了气闸室1的内部空气循环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具有强度高、安装步骤简单及空气循环效果好的优点。
可选地,气闸室1的内壁和外壁均由玻璃面板及金属框架制作。进一步提升了气闸室1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气闸箱体201包括风淋室段11和引风室段12,引风室段12设置在风淋室段11的上端(例如,图1中上下方向),连通通道202设置在风淋室段11,风淋室段11和引风室段12之间通过第一水平隔板14将引风通道2分割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引风段(未标示)和第二引风段(未标示),第一水平隔板14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4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风段位于风淋室段11,第二引风段位于引风室段12。
可选地,风淋室段11具有风淋段内壁113和风淋段外壁114,引风室段12包括引风段内壁121和引风段外壁122,风淋段内壁113和引风段内壁121构成内壁,风淋段外壁114和引风段外壁122构成了外壁的至少一部分,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设置在风淋段内壁113上,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连通该连通通道202与第一引风段,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引风段外壁122上,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第一引风段、第二引风段及引风通道的进风口21构成引风通道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将气闸箱体201分成风淋室段11和引风室段12,并且在风淋室段11和引风室段12之间设置第一水平隔板14,连通通道202设置在风淋室段11,少了连通通道202内的面积,进而可以降低引风机4为维持正压状态所需要的功率,具有节约电能的作用。
可选地,风淋室段11和引风室段12可拆卸的连接。降低了生产和运输的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水平隔板14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区域还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42,第二通风口142连通排风通道3上,气闸箱体201还包括排风室段13,排风室段13设置在引风室段12的上端。
可选地,排风室段13包括排风段外壁131,排风段外壁131与风淋段外壁114和引风段外壁122构成了第一侧壁101和/或第二侧壁102的外壁,排风通道的进风口22设置在风淋室段11且与连通通道202相连通,排风通道的排风口31设置排风段外壁131,排风室段13与引风室段12的之间设有第二水平隔板15,第二水平隔板15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三通风口151,第三通风口151与第二通风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设置排风室段13,在第一水平隔板14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区域还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42,在第二水平隔板15位于内壁和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三通风口151,将排风通道3的排风口31设置在排风室段13(高处),降低了异味气体相厂区其他地方扩散,降低了厂区内工人活动其他的空间的异味气体的浓度。
可选地,排风室段13和引风室段12可拆卸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淋室段11、引风室段12及排风室段13均可以可拆卸的连接,降低了生产和运输的难度(气闸室1体积过大)。
可选地,排风通道3的排风口31上设有闸门,通过闸门对排气速度进行限流,以便在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循环速度和气闸室1的正气压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风淋段内壁113和风淋段外壁114之间设有第三水平隔板以将风淋段内壁113和风淋段外壁114之间的腔体分成下风淋段111和上风淋段112,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设置在风淋段内壁113位于上风淋段112的一段,上风淋段112与第一通风口141相连通,排风通道的进风口32设置在风淋段内壁113位于下风淋段111的一段,排风通道的进风口32与第二通风口142、第三通风口151和排风室段13依次连通,第三水平隔板15上设有第四通风口161。
具体地,按照风的流动方向,排风通道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排风段、第二排风段、第三排风段及第四排风段,第三水平隔板16、风淋段内壁113、风淋段外壁114及气闸室1的底部构成了第一排风段,第二排风段位于风淋室段11,第三排风段设置于引风室段12,第四排风段设置于排风室段13,第二排风段和第三排风段通过第二通风口142连通,第三排风段和第四排风段通过第三通风口151连通。
可选地,内壁位于下风淋段111的一段设有百叶窗,百叶窗设置在排风通道3的进风口32处。排风通道3的进风口32设置百叶窗具有良好的装饰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设有多个,每一个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上均设有喷嘴。具体地,引风通道的排风口22间隔设置在风淋段内壁121位于上风淋段112的一段,以便于吹掉附着在工作人员衣物表面的异味气体。
如图1和图2所示,连通通道20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21和第二端2022,第一端2021用于连通生产车间相连,第二端2022用于与生产管理区相连,第一端2021和第二端2022中的每一者均设有感应门18,每一个感应门18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感应门18与控制系统相连通,以使最多有一个感应门18处于打开状态。换言之,两个感应门18中的其中一个感应门18处于打开状态,另一个感应门18处于关闭状态,或者是两个感应门18均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100通过在连通通道20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21和第二端2022设置感应门18,并控制最多一个感应门18处于打开状态。以实现在维持气闸室1内正气压状态的同时,降低引风机4的功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引风通道2上设有第一引风机41和第二引风机42,第一引风机41和第二引风机42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以根据气闸室1内的压力选择启动风机的个数,以便通过控制风机运行来维持气闸室1的正气压状态。可选地,第一引风机41和第二引风机42设置引风室段12段内。通过第一引风机41和第二引风机42可以根据具体的气闸室1的气压选择启用引风机4的个数,可以更为及时的调整气闸室1的气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闸室,所述气闸室用于连通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
引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气闸室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所述引风通道的排风口与所述气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所述气闸室的内部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气闸室的外部且与外界连通;
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上;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风机相连以便通过控制所述风机运行来维持所述气闸室的正气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闸室包括气闸箱体和设置于所述气闸箱体的内部的连通通道,所述气闸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每一者均能够与所述生产车间与生产管理区相连,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气闸箱体的底壁和顶壁之间形成所述连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内壁、外壁及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设有连接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将所述气流通道进行分割,以便于使构成的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之间相互独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闸箱体包括风淋室段和引风室段,所述引风室段设置在所述风淋室段的上端,所述连通通道设置在风淋室段,所述风淋室段和所述引风室段之间通过第一水平隔板将所述引风通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引风段和第二引风段,所述第一水平隔板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一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室段具有风淋段内壁和风淋段外壁,所述引风室段包括引风段内壁和引风段外壁,所述风淋段内壁和引风段内壁构成所述内壁,所述风淋段外壁和所述引风段外壁构成了所述外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淋段内壁上,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引风段,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引风段外壁上,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所述第一引风段、所述第二引风段及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进风口构成所述引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隔板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区域还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上,所述气闸箱体还包括排风室段,所述排风室段设置在所述引风室段的上端,所述排风室段包括排风段外壁,所述排风段外壁与所述风淋段外壁和所述引风段外壁构成了所述外壁,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风淋室段且与所述连通通道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排风段外壁,所述排风室段与引风室段的之间设有第二水平隔板,所述第二水平隔板位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区域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淋段内壁和所述风淋段外壁之间设有第三水平隔板以将所述风淋段内壁和所述风淋段外壁之间的腔体分成下风淋段和上风淋段,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淋段内壁位于上风淋段的一段,所述上风淋段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淋段内壁位于所述下风淋段的一段,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和排风室段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水平隔板上设有第四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通道的所述排风口设有多个,每一个所述排风口上均设有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连通生产车间相连,所述第二端用于与生产管理区相连,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每一者均设有感应门,每一个所述感应门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通道上设有第一引风机和第二引风机,所述第一引风机和所述第二引风机均电连接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气闸室内的压力控制所述风机运行的个数,以便通过控制所述风机运行来维持所述气闸室的正气压状态。
CN202220362666.1U 2022-02-22 2022-02-22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Active CN217154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2666.1U CN217154496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2666.1U CN217154496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4496U true CN21715449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2666.1U Active CN217154496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4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0774B (zh)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CN103373366B (zh) 地铁车辆空调机组通风系统
CN206191842U (zh) 一种运用踢脚线送风的送风装置及其新风输送系统
KR100785399B1 (ko) 수직통로를 이용한 고층건물 환기시스템
KR101931723B1 (ko) 필터장치를 이용한 컨버전스 전열교환기
CN217154496U (zh)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
CN201400185Y (zh)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CN208238170U (zh) 防虫防鼠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6871316B (zh) 一种高大洁净空间的送风系统
CA2683737A1 (en) Modular ventilation system
CN114541825B (zh) 用于隔离异味气体的气闸装置及该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5971329U (zh) 一种轨道车辆风道顶板骨架模块化结构
CN206094383U (zh) 一种地铁站通风空调环控系统
CN210638237U (zh) 换气装置
CN209524736U (zh) 一种农副产品烘烤房用排湿余热回收装置
CN210569045U (zh) 室内负压调节装置
US6431979B1 (en) Wall curb for HVAC system
CN214406420U (zh) 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房门侧吹式风幕机系统
CN218763793U (zh) 一种核酸检测移动方舱用的通风系统
CN206281143U (zh) 一种影院放映厅的通风空调系统
JPS623629Y2 (zh)
JP6851456B1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
CN213020223U (zh) 一种地面送风装置、风管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13811090U (zh) 室内高大净空场所纵向温度场调节系统
JPH10110480A (ja) 住宅の通気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