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8101U -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8101U
CN217138101U CN202120740419.6U CN202120740419U CN217138101U CN 217138101 U CN217138101 U CN 217138101U CN 202120740419 U CN202120740419 U CN 202120740419U CN 217138101 U CN217138101 U CN 217138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imaging catheter
intravascular imaging
spring wire
sp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04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精才
刘斌
胡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osemi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osem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osemi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osem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04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8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8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8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包括轴体和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螺旋绕设在所述轴体的外圆周面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包括:外鞘管,所述外鞘管具有导引内腔,并且所述外鞘管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导引内腔连通的开口;及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沿所述外鞘管的导引内腔移动。本申请提供的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输送部可以运输血液并使血液在外鞘管管壁上的开口之间流通,解决了重度狭窄部位长时间使用导管可能造成的远端缺血及胸痛问题,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且不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内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内成像导管(如IVUS、OCT等)在血管介入治疗手术中作为诊断工具被广泛用于评估人体内患病血管(如心脏冠状动脉、外周动脉等)病变的程度及性质,同时也为临床医生制定血管介入手术方案和评估其有效性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现有的血管内成像导管在送入重度狭窄部位后进行观察时,若观察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等情况,若患者存在严重多支病变,成像导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还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具有生命危险,虽然可以通过传动轴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但这样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效率,还容易导致血管损伤,因此,现有的成像导管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和血管损伤,且降低了手术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导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和血管损伤的问题,进而提高手术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包括轴体和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螺旋绕设在所述轴体的外圆周面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体包括:第一弹簧结构,由第一弹簧丝绕制而成;以及第二弹簧结构,包覆于所述第一弹簧结构上,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由第二弹簧丝绕制而成,所述输送部螺旋绕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外圆周面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部为螺旋绕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弹簧丝。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结构还包括第四弹簧丝,所述第四弹簧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丝的直径,所述第四弹簧丝与所述第二弹簧丝一体绕制形成所述第二弹簧结构,所述输送部为所述第四弹簧丝凸出于所述第二弹簧丝的外圆周面的部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丝与所述第二弹簧丝的绕向相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结构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杨氏模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丝和所述第二弹簧丝均包括从由钢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钨合金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体的外圆周面和所述输送部上均覆盖有高分子膜,所述第一弹簧结构与所述第二弹簧结构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结构的内圆周面上覆盖有高分子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膜的厚度为1um~3um。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包括:
外鞘管,所述外鞘管具有导引内腔,并且所述外鞘管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导引内腔连通的开口;及
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沿所述外鞘管的导引内腔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输送部螺旋绕设在轴体的外圆周面上,在轴体转动的过程中,输送部可以起到运输血液的作用,有效缓解心肌等部位缺血的症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像导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的问题,进而解决了因心肌缺血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风险,无需通过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进而提升了手术的效率,且不易导致血管损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之血管内成像导管通过在外鞘管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导引内腔连通的开口,使得在传动轴的转动过程中,输送部可以运输血液,使血液在导引内腔与外鞘管管壁上的开口之间流通,有效缓解了心肌等部位缺血的症状,解决了重度狭窄部位长时间使用导管可能造成的远端缺血及胸痛的问题,使用时也无须通过传动轴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且不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传动轴的右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传动轴沿其轴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血管内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血管内成像导管;10、传动轴;11、轴体;111、第一弹簧结构;112、第二弹簧结构;12、输送部;13、高分子膜;20、外鞘管;21、开口;22、导引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10,应用在血管内成像导管中,包括轴体11和输送部12,输送部12螺旋绕设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上。由于传动轴10的输送部12螺旋绕设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上,使用时在轴体11转动的过程中,输送部12可以起到运输血液的作用,即沿轴体11的轴向将血液运输至缺血的部位,实现了不同部位间的血液运输,有效缓解心肌等部位缺血的症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像导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的问题,进而解决了因心肌缺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风险,无需通过传动轴10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进而提升了手术的效率,且不易导致血管损伤。
请参考图1至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轴体11包括第一弹簧结构111和第二弹簧结构112,第一弹簧结构111由第一弹簧丝绕制而成,第一弹簧丝可以设置多股,也可以设置单股,其只要能绕制成第一弹簧结构111即可,第一弹簧结构111由第一弹簧丝绕制而成,使得第一弹簧结构111柔韧性较佳,力学性能较好。第二弹簧结构112包覆于第一弹簧结构111上,第二弹簧结构112由第二弹簧丝绕制而成,同样的,第二弹簧丝可以设置多股,也可以设置单股,其只要能绕制成第二弹簧结构112即可,第二弹簧结构112由第二弹簧丝绕制而成,使得第二弹簧结构112柔韧性较佳,力学性能较好,输送部12螺旋绕设在第二弹簧结构112的外圆周面上,用于输送血液。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输送部12为螺旋绕设在第二弹簧结构112的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弹簧丝。第三弹簧丝螺旋绕设在第二弹簧结构112的外圆周面上,第三弹簧丝的密度小于第二弹簧丝的密度。第三弹簧丝可以设置为单股或多股,其形成的输送部12不仅可以起到运输血液的作用,有效缓解心肌等部位缺血的症状,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导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通过传动轴10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效率,还容易导致血管损伤的问题,而且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以在现有的传动轴10上进行改造。
请再次参考图1至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结构112还包括第四弹簧丝,第四弹簧丝的直径大于第二弹簧丝的直径,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一体绕制形成第二弹簧结构112,输送部12为第四弹簧丝凸出于第二弹簧丝的外圆周面的部分,第四弹簧丝可以设置为单股或多股。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的绕向相同,且第四弹簧丝的密度小于第二弹簧丝的密度。
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一体绕制形成第二弹簧结构112,不仅使得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连接紧密,保证整个传动轴10的体积改变较小,保证尽量大的容积率,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而且其增加的力学性能,在有利于改善传动轴10的柔性的同时增强了传动轴10的响应能力和力矩传递能力,有助于避免出现不均匀旋转伪像,同时提高血管内成像导管100长程控制上的扭控性能,提高整体操控性,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更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的绕向相反,增强了传动轴10的应力响应能力和力矩传递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结构111的杨氏模量小于第二弹簧结构112的杨氏模量。此时,第一弹簧结构111的力矩传递能力和应力响应能力较佳,第二弹簧结构112的柔性较佳,二者的力学性能互补,不仅改善了传动轴10的柔性,而且也增强了传动轴10的应力响应能力和力矩传递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丝和第二弹簧丝均包括从由钢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钨合金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使得第一弹簧丝和第二弹簧丝的力学性能较好,满足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轴体11的外圆周面和输送部12上均覆盖有高分子膜13,第一弹簧结构111与第二弹簧结构112之间和/或第一弹簧结构111的内圆周面上覆盖有高分子膜13,即高分子膜13可以设置在第一弹簧结构111和第二弹簧结构11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弹簧结构111的内圆周面,高分子膜13的塑性与第一弹簧丝、第二弹簧丝弹性形成良好的互补,进一步改善传动轴10的应力响应能力和力矩传递能力,同时保持原有的柔性。
可选的,高分子膜13为塑料膜,如聚乙烯膜、聚醋酸乙烯膜、聚胺酯膜、硅胶模、橡胶膜或聚四氟乙烯膜等,高分子膜13可以通过浸涂、喷涂或热缩等方式镀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输送部12、第一弹簧结构111或第二弹簧结构112上,操作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高分子膜13螺旋绕设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上形成输送部12,其可以通过浸涂、喷涂、热缩等方式镀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上,同样可以起到运输血液的目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高分子膜13的厚度为1um~3um,其太薄或太厚都无法使得高分子膜13的塑性可以与第一弹簧丝、第二弹簧丝弹性形成良好的互补。
请参考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100,包括外鞘管20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100的传动轴10。
外鞘管20具有导引内腔22,用以容纳传动轴10和输送的血液,可以保护血管不被传动轴10损伤,并且外鞘管20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导引内腔22连通的开口21,开口21可以设置多个,但至少设置两个,多个开口21均位于输送部12的两端之间,开口21用以输送血液,使得血液能在外鞘管20的管壁上的开口21与导引内腔22内流通。
传动轴10可沿外鞘管20的导引内腔22移动,传动轴10的一端连接超声探头,使用时传动轴10带动超声探头在导引内腔22内旋转和运动,传动轴10上的输送部12在传动轴10的转动过程中运输血液使其在外鞘管20管壁上的开口21之间流通。例如,两个开口21沿导引内腔22的轴向设置,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
本申请之血管内成像导管100通过在外鞘管20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导引内腔22连通的开口21,使得在传动轴10的转动过程中,输送部12可以运输血液使其在在导引内腔22与外鞘管20管壁上的开口21之间流通,即在传动轴10的转动过程中,血液从一个开口21进入导引内腔22,再从另一个开口21流出导引内腔22,达到向缺血部位输送血液的目的,有效缓解心肌等部位缺血的症状,解决重度狭窄部位长时间使用导管可能造成的远端缺血及胸痛的问题,使用时也无须通过传动轴10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且不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请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100,包括外鞘管20和如上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100的传动轴10。
外鞘管20具有导引内腔22,用以容纳传动轴10和输送的血液,可以保护血管不被传动轴10损伤,并且外鞘管20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导引内腔22连通的开口21,开口21可以设置多个,但至少设置两个,开口21用以输送血液,使得血液能在外鞘管20的管壁上的开口21与导引内腔22内流通。
传动轴10可沿外鞘管的导引内腔22移动,使用时传动轴10带动超声探头在导引内腔22内旋转和运动,传动轴10包括轴体11和输送部12,输送部12螺旋绕设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上,多个开口21均位于输送部12的两端之间,传动轴10上的输送部12在传动轴10的转动过程中运输血液使其在外鞘管20的管壁上的开口21之间流通。
轴体11包括第一弹簧结构111和第二弹簧结构112,第一弹簧结构111由第一弹簧丝绕制而成,第一弹簧丝可以设置多股,也可以设置单股,其只要能绕制成第一弹簧结构111即可,第一弹簧结构111由第一弹簧丝绕制而成,使得第一弹簧结构111柔韧性较佳,力学性能较好;第二弹簧结构112包覆于第一弹簧结构111上,第二弹簧结构112由第二弹簧丝绕制而成,同样的,第二弹簧丝可以设置多股,也可以设置单股,其只要能绕制成第二弹簧结构112即可,第二弹簧结构112由第二弹簧丝绕制而成,使得第二弹簧结构112柔韧性较佳,力学性能较好。
第二弹簧结构112还包括第四弹簧丝,第四弹簧丝的直径大于第二弹簧丝的直径,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一体绕制形成第二弹簧结构112,输送部12为第四弹簧丝凸出于第二弹簧丝的外圆周面的部分。
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一体绕制形成第二弹簧结构112,不仅使得第四弹簧丝与第二弹簧丝连接紧密,保证整个传动轴10的体积改变较小,保证尽量大的容积率,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而且其增加的力学性能,在有利于改善传动轴10的柔性的同时增强了传动轴10的响应能力和力矩传递能力,有助于避免出现不均匀旋转伪像,同时提高血管内成像导管100长程控制上的扭控性能,提高整体操控性,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更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
轴体11的外圆周面和输送部12上均覆盖有高分子膜13,第一弹簧结构111与第二弹簧结构112之间和/或第一弹簧结构111的内圆周面上覆盖有高分子膜13,即高分子膜13可以设置在第一弹簧结构111和第二弹簧结构11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弹簧结构111的内圆周面,高分子膜13的塑性与第一弹簧丝、第二弹簧丝弹性形成良好的互补,进一步改善传动轴10的应力响应能力和力矩传递能力,同时保持原有的柔性,高分子膜13可以通过浸涂、喷涂、热缩等方式镀在轴体11的外圆周面、输送部12、第一弹簧结构111和第二弹簧结构112上。
本申请之血管内成像导管100通过在外鞘管20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导引内腔22连通的开口21,使得在传动轴10的转动过程中,输送部12可以运输血液使其在导引内腔22与外鞘管20管壁上的开口21之间流通,有效缓解了心肌等部位缺血的症状,解决了重度狭窄部位长时间使用导管可能造成的远端缺血及胸痛的问题,使用时也无须通过传动轴10多次拔出血管内成像导管来快速改善缺血症状,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进行,且不容易导致血管损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体和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螺旋绕设在所述轴体的外圆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包括:
第一弹簧结构,由第一弹簧丝绕制而成;以及
第二弹簧结构,包覆于所述第一弹簧结构上,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由第二弹簧丝绕制而成,所述输送部螺旋绕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外圆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为螺旋绕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弹簧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结构还包括第四弹簧丝,所述第四弹簧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丝的直径,所述第四弹簧丝与所述第二弹簧丝一体绕制形成所述第二弹簧结构,所述输送部为所述第四弹簧丝凸出于所述第二弹簧丝的外圆周面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丝与所述第二弹簧丝的绕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结构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杨氏模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丝和所述第二弹簧丝均包括从由钢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钨合金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外圆周面和所述输送部上均覆盖有高分子膜,所述第一弹簧结构与所述第二弹簧结构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结构的内圆周面上覆盖有高分子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膜的厚度为1um~3um。
10.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包括:
外鞘管,所述外鞘管具有导引内腔,并且所述外鞘管的管壁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导引内腔连通的开口;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沿所述外鞘管的导引内腔移动。
CN202120740419.6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Active CN217138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0419.6U CN217138101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0419.6U CN217138101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8101U true CN217138101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5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0419.6U Active CN217138101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8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9936B2 (en) Catheter with spiral slit terminating in slit termination portion oriented to suppress crack occurrence
CN101933821B (zh) 一种微导管
US11779307B2 (en) Intravascular device with captively-held filling
JP4463424B2 (ja) 管腔内画像化処理のための改良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5871444A (en) Electrode catheter
US10709312B2 (en) Transitional region having cuts and a skive for an imaging catheter
JP2005525883A (ja) 放射線不透過性及びmri適合性カテーテルブレイド
JP2015536223A (ja) 柔軟な端部を有する強化カテーテル移行
CN217138101U (zh) 一种血管内成像导管的传动轴及血管内成像导管
JP2022516078A (ja) 管腔内超音波画像のための歪み軽減、並びに関連する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230001139A1 (en) Catheter and catheter assembly
CN210228192U (zh) 血管内超声导管换能器的传动轴
Khoynezhad et al. Guidewires, catheters, and sheaths used for thoracic endografting procedures
CN115297784A (zh) 用于管腔内超声成像装置的具有凹部的柔性基板
US20200289085A1 (en) Flexible tip for intraluminal imag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6949579B2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JP6047773B1 (ja)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に用いる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と層画像診断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及び光干渉断層画像診断装置との組立体
CN110074819B (zh) 血管内超声导管换能器的传动轴
WO2017163693A1 (ja) 画像診断カテーテル、補助デバイス及び補助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9528234A (zh) 带滚珠的血管内超声装置
CN116509502A (zh) 一种桡动脉导管
JP2003320033A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8157913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17099596A (ja) 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Bin

Inventor after: He Jingcai

Inventor after: Hu Jun

Inventor before: He Jingcai

Inventor before: Liu Bin

Inventor before: Hu J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