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8623U -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 Google Patents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18623U CN217118623U CN202220414152.6U CN202220414152U CN217118623U CN 217118623 U CN217118623 U CN 217118623U CN 202220414152 U CN202220414152 U CN 202220414152U CN 217118623 U CN217118623 U CN 2171186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otype
- appliance
- dental
- model
- attach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包括牙颌原型和牙颌原型上的附件模型,所述附件模型包括连接部和附件部,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间形成间隙,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用于连接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时,所述连接部断裂,从而实现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的分离。通过压膜模型中可断裂的连接部的设置,可以降低矫治器的脱模难度,避免脱模过程中矫治器变形或裂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正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背景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作为牙科正畸矫治器的一种,其与传统的托槽固定矫治器相比,具有矫正过程全隐形、美观舒适且便于口腔清洁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托槽固定矫治器而成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首选。
目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制作方法是基于数字化牙颌模型制造模拟牙齿状态的实体牙颌模型,并在牙颌模型上进行压膜、切割、脱模等工序完成隐形矫治器的制作。但现有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严重畸形的病例会通过附件的设置以提高矫治力。为了生成包括附件的矫治器,需要在牙颌模型上添加相应的附件原型制成压膜模型,而上述附件模型的设置会导致压膜模型局部曲率变化较大,从而导致生产过程中矫治器脱模困难,在脱模过程中尤其是将矫治器与压膜模型上的附件原型分离时容易出现膜片被撬裂、膜片变形等问题。另外,为了确认矫治器在脱模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变形,通常需将经过脱模后所得矫治器试戴于牙颌模型上进行矫治器的检验,而由于上述脱模后的压膜模型上还包括附件原型,检验试戴困难,需额外打印用于矫治器检验的牙颌模型,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可以解决包括附件的矫治器制作过程中脱模难,且需额外打印用于矫治器贴合度检验的牙颌模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包括牙颌原型和牙颌原型上的附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模型包括连接部和附件部,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间形成间隙,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用于连接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时,所述连接部断裂,从而实现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的分离。通过可断裂的连接部的设置,在矫治器脱模的过程中,可以使连接部断裂,从而先实现将矫治器连同附件部与牙颌原型分离,待矫治器与牙颌原型分离后,再将所述附件部从矫治器中取出,从而完成脱模过程,无需将矫治器直接从压膜模型的附件模型上分离,降低了脱模的难度,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膜片被撬裂、膜片变形等问题;另外,在脱模过程中,附件部同时也与牙颌原型分离开来,脱模后所得牙颌原型可用于矫治器的检验,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连接于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之间,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多个支柱时,所述多个支柱断裂,从而实现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的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支柱中至少部分为空心支柱。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支柱的外壁上开设有孔。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支柱的横截面面积从所述支柱与所述附件部连接的一端到与所述牙颌原型连接的另一端呈先变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支柱为圆柱形,所述多个支柱的直径为0.4-1mm。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滑过渡部,所述附件部包括第一分离面,所述牙颌原型包括第二分离面,所述第一分离面和所述第二分离面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光滑过渡部从所述间隙中的所述第一分离面的边缘向所述第二分离面的边缘延伸以使所述附件部和所述牙颌原型光滑过渡连接,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光滑过渡部时,所述光滑过渡部被移除。
进一步的,所述光滑过渡部通过填蜡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层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间隙中用于连接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连接层时,所述连接层断裂,从而实现附件部与牙颌原型的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有多层连接层,所述多层连接层中的至少部分连接层之间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包括一首尾相连的连接层,所述附件部包括第一分离面,所述牙颌原型包括第二分离面,所述第一分离面和所述第二分离面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首尾相连的连接层从所述第一分离面的边缘向所述第二分离面的边缘延伸以使所述附件部和所述牙颌原型光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连接于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之间,所述连接层包括至少一层内部连接层,所述内部连接层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柱之间,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内部连接层和所述多个支柱时,所述内部连接层和所述支柱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上开设有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0.2-0.3m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为0.5-1mm。
进一步的,所述附件模型用于生成所述矫治器上的后牙区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延伸的凸起部、上颚弓、后牙区颊侧面或舌侧面向对颌方向上延伸的凸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附件模型用于生成所述矫治器上的上颚弓,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牙颌原型的牙龈线下方1-2mm。
进一步的,所述牙颌原型和所述附件模型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可断裂的连接部的设置,可以降低矫治器脱模的难度,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膜片被撬裂、膜片变形等问题;且同时脱模后得到的牙颌模型可用于矫治器的检验,节约了生产成本。
2、通过将支柱的横截面面积设置为从支柱与附件部连接的一端到与牙颌原型连接的另一端呈先变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可以便于施加使支柱断裂的力,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光滑过渡部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压膜过程中形成凹痕,一方面可以降低附件部与矫治器分离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制得的矫治器上的附件形状与所预设的附件形状保持一致。
4、通过空心支柱外壁或连接层上孔的设置,可以降低空心支柱或连接层的强度,便于使其断裂。
附图说明
图1A-图1D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C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的不同实施方式中的图 1A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A-图3H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中支柱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图4D、图4F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中连接部的不同实施方式沿图2C中B-B'所示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的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和压膜原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矫治器的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脱模后的牙颌原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就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A和图2A,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咬合工具用压膜模型1,包括牙颌原型2和牙颌原型2上的附件模型3,附件模型3包括连接部31和附件部 32,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间形成间隙4,连接部31位于间隙4中用于连接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连接部31时,连接部31断裂,从而实现附件部31与牙颌原型2的分离。通过可断裂的连接部31的设置,在矫治器脱模的过程中,可以使连接部31断裂,从而先实现将矫治器连同附件部 32与牙颌原型2分离,待矫治器与牙颌原型2分离后,再将所述附件部32从矫治器中取出,从而完成脱模过程,无需将矫治器直接从压膜模型1的附件模型3 上分离,降低了脱模的难度,避免脱模过程中出现膜片被撬裂、膜片变形;另外,在脱模过程中,附件部32同时也与牙颌原型2分离开来,脱模后所得牙颌原型2可用于矫治器的检验,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连接部31包括多个支柱311,多个支柱311用于连接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多个支柱311 时,多个支柱311断裂,从而实现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的分离。如图3A-3E 所示,多个支柱311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或多边柱体如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等,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的多面体,在此不一一列举,其能满足稳定连接附件部32和牙颌原型2,在压膜过程中支柱311不会断裂,而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支柱311时,支柱311可以断裂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C-3D所示,多个支柱311中至少部分为空心支柱。空心结构的设置有利于节约材料。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可以选择将多个支柱311均设置为空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心支柱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孔312 可以降低空心支柱的强度,便于使其断裂,如图3E-3F所示。对于第一孔312 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柱311的横截面面积从支柱311与所述附件部32连接的一端到与所述牙颌原型3连接的另一端呈先变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参见图3G-3H。一般用于使支柱311断裂的工具如撬膜工具的作用端呈梯形设置,在使支柱311断裂的过程中,工具的作用端的厚度从靠近支柱的一侧向背离支柱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上述设置,使支柱的侧面呈曲面设置,可以使支柱的侧面形状与工具的作用端的外表面形状大致匹配,从而可以为工具施加力提供一个导向作用,便于力的施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柱311为圆柱形,多个支柱311的直径d为0.4-1 mm。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通过3D打印工艺来制作压膜模型1,而在压膜模型1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压膜模型1进行清洗,洗掉残留的多余3D打印液体材料,由于清洗是在压膜模型1完全固化前,为了避免清洗的同时将支柱311冲走,支柱311与附件部32和牙颌模型2的接触面积不能太小即直径d 不能太小,同时直径d太小也会导致支柱311在压膜的过程中容易断裂,因此将支柱311的直径d的最小值设为0.4mm;另外,如果支柱311的直径d过大会导致难以使支柱311发生断裂,因此将支柱311的直径d的最大值设为1mm。当支柱311为其他形状时,同样可以出于上述考量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还包括光滑过渡部5,附件部32包括第一分离面321,所述牙颌原型2包括第二分离面21,第一分离面321和第二分离面间形成如图2A中的间隙4,光滑过渡部5从间隙4中的第一分离面321的边缘向第二分离面21的边缘延伸以使附件部32和牙颌原型2光滑过渡连接,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光滑过渡部5时,光滑过渡部5被移除。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光滑过渡部5通过填蜡形成。通过光滑过渡部5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压膜过程中在矫治器上形成凹痕,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凹痕的存在导致附件部32 与矫治器分离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可以使制得的矫治器上的附件形状与所预设的附件形状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C所示,连接部31包括至少一层连接层313,连接层313位于如图2A中的间隙4中用于连接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连接层313时,连接层313断裂,从而实现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的分离。如图4A-4B所示,连接层313的数量可以为一层,也可以为了在压膜过程增强抗压强度根据而设置多层;连接层313可以是首尾相连的连接层3131,也可以是首尾不相连的连接层3132;不同连接层313之间可以是不相连的,也可以为了增强在压膜过程中的抗压强度而将至少部分连接层313之间设置为相互连接的,如图4C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D所示,连接部31可以同时包括连接层313和支柱3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层313包括一首尾相连的连接层3131,附件部32 包括第一分离面321,牙颌原型2包括第二分离面21,第一分离面321和第二分离面21间形成如图2A中的间隙4,首尾相连的连接层3131从间隙4中的第一分离面321的边缘向第二分离面21的边缘延伸以使所述附件部和所述牙颌原型光滑过渡连接。通过上述首尾相连的连接层3131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压膜过程中形成凹痕,一方面可以降低脱模过程中附件部与矫治器分离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制得的矫治器上的附件形状与所预设的附件形状保持一致。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首尾相连的连接层3131也可以设置在间隙4中的其他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1包括多个支柱311和连接层313,多个支柱 313连接于附件部32与牙颌原型2之间,连接层313包括至少一层内部连接层 3133,所述内部连接层3133连接于两个支柱311之间,如图4D所示,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内部连接层311和多个支柱311时,所述内部连接层3133和所述多个支柱311断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层313上开设有第二孔314,第二孔314可以降低连接层313的强度,便于使其断裂。如图4F所示,当包括从第一分离面321的边缘向第二分离面21的边缘延伸以使附件部32和牙颌原型2光滑过渡连接的首尾相连的连接层3131时,在其上开设第二孔314还有助于在脱模时形成缺口,从而有利于将附件部32从矫治器中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层313的厚度t为0.2-0.3mm,此厚度的设置是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在压膜过程中出现连接层313的断裂而将连接层的厚度最低值设置为0.2mm,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在脱模过程中难以使连接层313发生断裂而将连接层313的厚度的最高值设置为0.3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1的高度h为0.5-1mm。为了实现连接部31 的可断裂,连接部31的横截面积会较小,而在将膜片通过热压膜工艺成型于压膜模型上时,会对膜片施加一定的压力,若连接部31的高度太高,在压膜过程中,在上述压力的作用下,连接部31可能会发生断裂,从而导致压膜过程出现问题,需重新进行压膜模型的制作并重新进行压膜,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将连接部31的最大高度设置为1mm。另外,在脱模过程中,通常在利用撬膜工具进行脱模的同时使用撬膜工具使支柱断裂,为了使撬膜工具能伸入附件部32和牙颌模型2间的间隙4中作用于连接部31,连接部31的高度应大于撬膜工具的撬膜端厚度,通常撬膜工具的撬膜端的最小厚度为0.3mm左右,考虑撬膜工具的制作误差,因此将连接部31的最低高度设置为0.5mm。而各连接部31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连接部31的高度在不同位置均保持相同,一方面便于压膜模型的制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在压膜过程中施加到连接部31的力较为均匀,有利于防止在压膜过程中连接部31发生断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附件模型3用于生成矫治器上的后牙区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延伸的凸起部、上颚弓、后牙区颊侧面或舌侧面向对颌方向上延伸的凸起部,如图1A-1D所示。对于需要在矫治器上生成其他附件的情况,当同样会导致脱模困难的问题,也可以采用设置可断裂的连接部的设置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附件模型3用于生成矫治器上的上颚弓,连接部31位于牙颌原型2的牙龈线22下方1-2mm。由于连接部31的设置可能会导致在待切割矫治器上形成凹痕等,为了减小凹痕等情况对切割后矫治器形状造成的影响,对待切割矫治器进行切割时,通过沿牙龈线进行切割获得切割后的矫治,将连接部31设于牙龈线下方至少1mm可以在切割过程中将形成有凹痕的部分切割去除,另外,为了实现解决脱模难得问题,考虑到上颚弓对应的附件模型的位置,将连接部位于牙龈线下方的最远距离设置为2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牙颌原型2和附件模型3为一体成型,为了实现一体成型,压膜模型1的制作通常是基于数字化压膜模型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而成,则压膜模型1上的牙颌原型2、附件部32、连接部31的位置关系与数字化压膜模型中的设计是保持一致,与牙颌原型2和附件模型3分别制作后再连接为一个整体而言,能有效提高制作的精度,使所制得的矫治器更符合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1 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建立包括数字化牙颌原型和数字化牙颌原型上的数字化附件原型的三维数字化压膜原型;
S102:对数字化附件原型与数字化牙颌原型连接的一侧进行切割形成数字化附件部;
S103:在数字化附件部和数字化牙颌原型之间通过切割所形成的空间中添加数字化连接部以连接数字化附件部和数字化牙颌原型,从而形成三维数字化压膜模型;
S104:基于三维数字化压膜模型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得到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1。
基于上述制作方法,所得三维数字化压膜模型与三维数字化压膜原型相比,并未改变数字化附件部与数字化牙颌原型的位置关系,仅将数字化牙颌原型中数字化附件部与数字化牙颌原型中相应的部分替换为连接部,即所得三维数字化压膜模型与三维数字化压膜原型的整体外轮廓是基本一致的,则由三维数字化压膜模型制备的压膜模型1与由三维数字化压膜原型的压膜原型10的外轮廓也是基本一致,如图6A-6B所示,相应地,根据压膜模型1和压膜原型10分别制作所得的矫治器的整体形状也是基本一致,即通过上述制作方法所得压膜模型,在基本不改变矫治器的形状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矫治器脱模时的难度,提供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快速成型技术为3D打印技术、立体光刻工艺、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得到所述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1后,附件部32包括第一分离面321,牙颌原型2包括第二分离面21,第一分离面321和第二分离面21间形成间隙4,采用填充物从间隙4中的第一分离面321的边缘向第二分离面21的边缘进行填充形成光滑过渡部5以使附件部32 和牙颌原型2光滑过渡连接,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光滑过渡部5时,光滑过渡部5被移除。通过光滑过渡部5的设置可以避免在压膜过程中在矫治器上形成凹痕,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凹痕的存在导致附件部32与矫治器分离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可以使制得的矫治器上的附件形状与所预设的附件形状保持一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物为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 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11:将膜片热压于压膜模型1上形成包括待切割矫治器和压膜模型的压膜组件;压膜模型1为上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1或采用上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的制作方法制备压膜模型1;
S112:对压膜组件进行切割获得包括切割后的矫治器和压膜模型1的压膜组件;
S113:对切割后的矫治器进行脱模,脱模时,使连接部31断裂以实现先将切割后的矫治器与牙颌原型2的分离;
S114:再将附件部32从切割后的矫治器中分离从而制得矫治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判断矫治器是否合格:将矫治器佩戴于牙颌原型2上,通过判断矫治器与牙颌原型2是否贴合来判断矫治器是否合格,若矫治器与牙颌原型2贴合,则判断为合格;若矫治器与牙颌原型不贴合,则判断为不合格,重新进行矫治器的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中,参见图8,脱模后的牙颌原型2还可以用于矫治器是否合格的判断,无需单独制作牙颌原型以用于矫治器是否合格的检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上述实施方式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包括牙颌原型和牙颌原型上的附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模型包括连接部和附件部,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间形成间隙,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间隙中用于连接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连接部时,所述连接部断裂,从而实现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连接于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之间,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多个支柱时,所述多个支柱断裂,从而实现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的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柱中至少部分为空心支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柱的外壁上开设有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柱的横截面面积从所述支柱与所述附件部连接的一端到与所述牙颌原型连接的另一端呈先变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柱为圆柱形,所述多个支柱的直径为0.4-1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滑过渡部,所述附件部包括第一分离面,所述牙颌原型包括第二分离面,所述第一分离面和所述第二分离面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光滑过渡部从所述间隙中的所述第一分离面的边缘向所述第二分离面的边缘延伸以使所述附件部和所述牙颌原型光滑过渡连接,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光滑过渡部时,所述光滑过渡部被移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过渡部通过填蜡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层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间隙中用于连接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连接层时,所述连接层断裂,从而实现附件部与牙颌原型的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层所述连接层,所述多层连接层中的至少部分连接层之间相互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包括一首尾相连的连接层,所述附件部包括第一分离面,所述牙颌原型包括第二分离面,所述第一分离面和所述第二分离面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首尾相连的连接层从所述第一分离面的边缘向所述第二分离面的边缘延伸以使所述附件部和所述牙颌原型光滑过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支柱,所述多个支柱连接于所述附件部与所述牙颌原型之间,所述连接层包括至少一层内部连接层,所述内部连接层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柱之间,当大于预定值的力施加到所述内部连接层和所述多个支柱时,所述内部连接层和所述多个支柱断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上开设有孔。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0.2-0.3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为0.5-1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模型用于生成所述矫治器上的后牙区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延伸的凸起部、上颚弓、后牙区颊侧面或舌侧面向对颌方向上延伸的凸起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模型用于生成所述矫治器上的上颚弓,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牙颌原型的牙龈线下方1-2mm。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颌原型和所述附件模型为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14152.6U CN217118623U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14152.6U CN217118623U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18623U true CN217118623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4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14152.6U Active CN217118623U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18623U (zh) |
-
2022
- 2022-02-28 CN CN202220414152.6U patent/CN2171186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44276B (zh) | 制造牙齿矫治器的方法以及牙齿矫治器 | |
KR101682285B1 (ko) | 의치 제조 방법 | |
CN105982742B (zh) | 牙齿矫治器及其制造方法、数字化牙齿模型的填倒凹处理 | |
JP5276786B2 (ja) | 歯形形成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人工歯冠の形成方法 | |
CN107837119A (zh) | 一种隐形正畸矫治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7212937A (zh) | 口腔隐形矫治器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 |
CN217118623U (zh) |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 | |
CN105307594A (zh) | 舌侧齿列矫正用个人定制型托槽及该托槽制造方法 | |
JPH04263851A (ja) | 作業用模型の製作方法 | |
JP6542176B2 (ja) | 有床補綴装置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 |
CN211750175U (zh) | 一种带有复杂结构附件的隐形矫治器模具 | |
JP2001061864A (ja) | 金属歯冠の製造法と該製造に用いる歯冠咬合部成形用型材 | |
CA3143265A1 (en) |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denture base with bracing body | |
CN116687591A (zh) | 矫治器制作用压膜模型及其制作方法、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 |
WO2014050309A1 (ja) | 暫間連結人工歯用型、暫間連結人工歯の作製方法、暫間有床義歯の作製方法、及び暫間連結人工歯 | |
CN206080732U (zh) | 一种牙齿模型 | |
CN210749570U (zh) | 一种能够改善隐形矫治器模板厚度的牙颌模型产品 | |
CN221243076U (zh) | 光敏树脂牙颌模型 | |
CN210697863U (zh) | 一种适用于牙槽骨增生的医用牙模托盘 | |
CN106109028A (zh) | 一种牙齿模型及利用该模型制备隐形矫治器的方法 | |
JP4257160B2 (ja) | 歯科技工のための補綴物製作用可撤模型の基台 | |
JP2003079645A (ja) | 暫定義歯 | |
WO2021043129A1 (zh) | 一种透明矫正牙套 | |
CN114052955A (zh) | 一种基于压模成型的个性化舌侧托槽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9501221U (zh) | 一种假牙支撑座的制备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4006 Building 2, 3556 Linggongtang Road, Daqiao Town,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engya Dent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006 4th floor, North District, building 1, 239, Asia Pacific Road, Daqiao Town,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NCHIL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