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706U - 电芯 - Google Patents

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706U
CN217114706U CN202220620248.8U CN202220620248U CN217114706U CN 217114706 U CN217114706 U CN 217114706U CN 202220620248 U CN202220620248 U CN 202220620248U CN 217114706 U CN217114706 U CN 217114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gas
utmost point
electric cor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02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乾坤
刘玮勇
刘小安
黄黎明
王秀华
袁斐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02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下壳体,以及设于下壳体内的电芯本体,电芯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分别设有极耳,并于下壳体的沿电芯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且极耳与极柱体通过设于极耳上的转接块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电芯,通过于下壳体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且通过于极耳上设有转接块与极柱体相连,从而能够优化电芯结构,降低电芯装配的复杂性,减少电芯的装配工序,提升电芯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电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二次电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储能、电动交通工具用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飞速发展,对电池的质量以及电池的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制作过程主要分为电极部分、装配部分以及化成部分。其中,装配部分最为复杂,包含数十道小工序,因此成为制约电池生产工序简化的重要瓶颈。
此外,现有的电芯中多为两头出极耳电芯,其在装配过程中一般采用先对一侧的极耳进行焊接,而在电芯本体进入壳体后在焊接另一侧的电芯,如此一来,增加了电芯的装配工序的同时,也增加了电芯装配时的复杂性与困难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芯,以便于优化电芯结构,降低电芯装配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提升电芯的装配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芯,包括下壳体,以及设于所述下壳体内的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分别设有极耳,并于所述下壳体的沿所述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且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体通过设于所述极耳上的转接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体包括穿设于所述端部上的连接组件,以及分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内极柱和外极柱,且所述内极柱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外极柱位于所述下壳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内极柱具有开口朝上的U型槽,所述转接块插设于所述U型槽内。
进一步的,沿所述下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内极柱和所述转接块的顶部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内极柱和所述转接块的焊接处和/或所述极耳的面向所述内极柱的一侧覆设有保护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芯本体上包覆有绝缘膜层;和/或,所述转接块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电芯的长度为295mm~2800mm;和/或,所述电芯的厚度为10mm~35mm;和/或,所述电芯的宽度为90mm~300mm;和/或,所述电芯的长厚比为10~280。
进一步的,所述外极柱呈长方体状;所述外极柱的长度与所述电芯的宽度的比值为1~2:3;和/或,所述外极柱的长宽比为2~7:1;和/或,所述外极柱的厚度与所述电芯的厚度的1~2:6。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体上的以封盖所述下壳体的上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呈板状;和/或,所述上壳体采用铝材质制成;和/或,所述上壳体的厚度为0.2~1.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通过于下壳体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且通过于极耳上设有转接块与极柱体相连,从而能够优化电芯结构,降低电芯装配的复杂性,减少电芯的装配工序,提升电芯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本体;101、极耳;2、下壳体;3、上壳体;4、转接块;
5、极柱体;501、内极柱;502、外极柱;503、连接杆;6、保护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整体结构上,其包括下壳体2,以及设于下壳体2内的电芯本体1,电芯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分别设有极耳101,并于下壳体2的沿电芯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5,且极耳101与极柱体5通过设于极耳101上的转接块4相连。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正负极耳101分别设于电芯本体1的左右两端,且两转接块4分别设于两极耳101远离电芯本体1的一侧上,且转接块4与极耳101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而通过于下壳体2的两相对端分别贯穿有极柱体5,且于极耳101上设置有转接块4与极柱体5相连,从而在将电芯本体1装配到下壳体2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将电芯本体1装配到位,然后再将转接块4与极柱体5进行焊接,而无需先对电芯本体1的一侧的极耳101进行焊接,待将电芯本体1装配到位后,才对位于电芯本体1另一侧的极耳101进行焊接,从而降低该电芯装配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减少电芯装配的工序,进而提升电芯的装配效率。
如图1和图3中所示,极柱体5包括穿设于端部上的连接组件,以及分设于连接组件两端的内极柱501和外极柱502,且内极柱501位于下壳体2内,外极柱502位于下壳体2外。具体实施时,可于下壳体2的端部上沿下壳体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则连接组件具体为穿设在各安装孔内的连接杆503。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极柱体5与下壳体2为在将电芯本体1装配到下壳体2之间,已经事先集成到一起,具体实施时,可将下壳体2与极柱体5铆接到一起。
为方便电芯于下壳体2内的安装,使内极柱501具有开口朝上的U型槽,而转接块4插设于U型槽内。
在具体实施时,沿下壳体2的高度方向,内极柱501和转接块4的顶部焊接相连。而通过将两内极柱501与两转接块4的焊接位置均设置在顶部,则能够方便对位于两侧的转接块4及极柱同时进行焊接操作,无需将一侧内极柱501与转接块4焊接好之后再焊接另一侧的内极柱501与转接块4,从而减少电芯装配的工序,提升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焊渣掉落,在具体实施时,可在内极柱501和转接块4的焊接处和极耳101的面向内极柱501的一侧覆设有保护膜层6。从图1和图2中可知,内极柱501和转接块4的焊接处覆设的保护膜层6一直从转接块4与内极柱501的焊接位置处延伸到电芯本体1的上方,从而能够防止焊渣掉落而导致电芯内部发生短路的同时,也对极耳101形成保护,防止极耳101破损。而通过于极耳101面向内极柱501的一侧覆设有保护膜层6,从而能够防止极耳101与内极柱501接触造成短路,并对极耳101形成保护,防止极耳101破损。其中,保护膜层6可为保护胶带或保护胶水。
此外,为防止电芯本体1与上壳体3及下壳体2之间发生短路,电芯本体1上包覆有绝缘膜层,从而能够提升电芯的安全性能。其中,保护膜层6可选用绝缘胶带或PP薄膜等。当然,若电芯本体1的外壳本身为绝缘材料制作的,则也可不在电芯本体1上包覆有绝缘膜层。另外,本实施例中转接块4的厚度为优选为2~4mm。
为确保本实施例电芯具备较低装配难度的同时,提高电芯的空间利用率,也即提高电容量,本实施例电芯的相关尺寸在具体设计时,根据实际的性能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与调整便可,例如:电芯的长度优选为295mm~2800mm,而其具体取值可为295mm、1000mm、2000mm或2800mm等;电芯的厚度优选为10mm~35mm,其具体取值可为10mm、20mm、30mm或35mm等;电芯的宽度优选为90mm~300mm,其具体取值可为90mm、100mm、200mm或300mm等。并作为进一步的设置,电芯的长厚比优选为10~280,其具体取值可为10、100、200或280等。
如图1和图3中所示,具体结构中,外极柱502呈长方体状设置。此时,为进一步提升该电芯的使用效果,外极柱502的长度与电芯的宽度的比值优选为1~2:3,其具体取值可为1:3、1.5:3、2:3等。而外极柱502的长宽比为2~7:1,其具体取值可为2:1、3:1、5:1、7:1等。另外,外极柱502的厚度与电芯的厚度比优选为1~2:6,其具体取值可为1:6、1.5:6、2:6等。
该电芯还包括设于下壳体2上的以封盖下壳体2的上壳体3,如图1中所示,上壳体3呈板状,其结构简单、加工过程简单方便,且便于将上壳体3及下壳体2之间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此外,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3采用铝材质制成,且上壳体3的厚度优选为0.2~1.0mm,其具体取值可为0.2mm、0.4mm、0.6mm、0.8mm、1.0mm等,以便于确保上壳体自身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此外,下壳体2上除设置有位于两端的极柱体5之外,还设置有防爆阀以及注液孔,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所示的仅为该电芯的示意图,防爆阀以及注液孔均未在附图中示出。
而在本实施例电芯的具体尺寸设计中,将电芯的宽度与防爆阀的长度比优选为3~5:1,防爆阀的宽度与电芯厚度比优选为1~1.5:2,且注液孔的尺寸优选为1~10mm,以使该电芯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及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的电芯,通过于下壳体2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5,且通过于极耳101上设有转接块4与极柱体5相连,从而能够优化电芯结构,降低电芯装配的复杂性,减少电芯的装配工序,提升电芯的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壳体(2),以及设于所述下壳体(2)内的电芯本体(1);所述电芯本体(1)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分别设有极耳(101),并于所述下壳体(2)的沿所述电芯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的端部分别贯穿设有极柱体(5),且所述极耳(101)与所述极柱体(5)通过设于所述极耳(101)上的转接块(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柱体(5)包括穿设于所述端部上的连接组件,以及分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两端的内极柱(501)和外极柱(502),且所述内极柱(501)位于所述下壳体(2)内,所述外极柱(502)位于所述下壳体(2)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极柱(501)具有开口朝上的U型槽,所述转接块(4)插设于所述U型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下壳体(2)的高度方向,所述内极柱(501)和所述转接块(4)的顶部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极柱(501)和所述转接块(4)的焊接处和/或所述极耳(101)的面向所述内极柱(501)的一侧覆设有保护膜层(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本体(1)上包覆有绝缘膜层;和/或,
所述转接块(4)的厚度为2~4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的长度为295mm~2800mm;和/或,
所述电芯的厚度为10mm~35mm;和/或,
所述电芯的宽度为90mm~300mm;和/或,
所述电芯的长厚比为10~2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极柱(502)呈长方体状;
所述外极柱(502)的长度与所述电芯的宽度的比值为1~2:3;和/或,
所述外极柱(502)的长宽比为2~7:1;和/或,
所述外极柱(502)的厚度与所述电芯的厚度比为1~2: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体(2)上的以封盖所述下壳体(2)的上壳体(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3)呈板状;和/或,
所述上壳体(3)采用铝材质制成;和/或,
所述上壳体(3)的厚度为0.2~1.0mm。
CN202220620248.8U 2022-03-21 2022-03-21 电芯 Active CN217114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0248.8U CN217114706U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0248.8U CN217114706U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706U true CN217114706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0248.8U Active CN217114706U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5053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3150971U (zh) 一种动力电池
CN213150886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876999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2625810U (zh)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WO2022206894A1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109301103A (zh) 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顶盖的生产工艺
CN214313442U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包
CN217114706U (zh) 电芯
CN21858615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070150U (zh) 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4792836B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3401353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21625090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306446U (zh) 电芯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
CN219286538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6413143U (zh) 一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CN219350443U (zh) 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电池包
CN213845368U (zh) 一种卷绕电池及电池外壳
CN210136932U (zh) 一种用于动力储能的模组、模块化锂电池
CN215070249U (zh) 一种具有冲压成型箱体结构的组合电池单元
CN116018718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677375U (zh) 一种新型电池组设计装配结构
CN220172246U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3242694U (zh) 一种可充电的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