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9734U - 取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取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9734U
CN217109734U CN202220679640.XU CN202220679640U CN217109734U CN 217109734 U CN217109734 U CN 217109734U CN 202220679640 U CN202220679640 U CN 202220679640U CN 217109734 U CN217109734 U CN 217109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ortable
heating device
electromagnetic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96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彬
李阳
陈佳兵
周小兵
林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06796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9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9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9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具有出风部;便携式取暖装置,具有加热面,加热面的至少部分由铁材质制成;电磁加热结构,电磁加热结构设置在壳体上,以用于对加热面进行电磁加热;其中,便携式取暖装置具有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分离的拆卸位置。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台式暖风机用于为用户提供热风,以对室内进行加热,暖手宝用于对用户的局部(如手部、腹部)进行加热。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台式暖风机的体积较大、便携性能较差,而暖手宝由于体积较小较易丢失,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包括壳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具有出风部;便携式取暖装置,具有加热面,加热面的至少部分由铁材质制成;电磁加热结构,电磁加热结构设置在壳体上,以用于对加热面进行电磁加热;其中,便携式取暖装置具有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分离的拆卸位置。
进一步地,暖风机还包括:容纳结构,设置在壳体上且位于出风部处,容纳结构具有用于容纳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容纳凹部。
进一步地,便携式取暖装置呈圆盘状,容纳结构包括:弧形板,弧形板的一侧与壳体连接;止挡板,与弧形板的另一侧连接,弧形板、止挡板及至少部分壳体之间围绕形成容纳凹部。
进一步地,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孔,各第一出风孔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延伸;多组第二出风孔,多组第二出风孔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组第二出风孔包括多个子出风孔,多组第二出风孔围绕电磁加热结构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方向与壳体的高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电磁加热结构或者加热面上,以用于检测便携式取暖装置的表面温度;其中,在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电磁加热结构停止加热或者降低电磁加热结构的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电磁加热结构或者加热面上,以用于检测便携式取暖装置是否与电磁加热结构相接触。
进一步地,容纳结构由隔热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电磁加热结构在便携式取暖装置上的正投影位于便携式取暖装置内,至少部分子出风孔与便携式取暖装置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一开关结构,第一开关结构与电磁加热结构电连接,以用于控制电磁加热结构启动或者停止运行。
进一步地,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二开关结构,第二开关结构与加热装置电连接,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与电源的通断;和/或,第二开关结构与第一开关结构电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结构与电源的通断。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和便携式取暖装置,便携式取暖装置具有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分离的拆卸位置。这样,当用户仅需要对手部、腹部等进行取暖时,可将便携式取暖装置从暖风机上拆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也使得取暖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便携式取暖装置进行加热,一方面实现了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快速加热,提升了取暖设备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取暖设备的实施例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处于加热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取暖设备的便携式取暖装置处于拆卸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取暖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暖风机;11、壳体;12、容纳结构;121、弧形板;122、止挡板;13、出风部;131、第一出风孔;132、第二出风孔;20、便携式取暖装置;30、电磁加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10、便携式取暖装置20及电磁加热结构30。暖风机10包括壳体11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11内,壳体11具有出风部13。便携式取暖装置20具有加热面,加热面的至少部分由铁材质制成。电磁加热结构30设置在壳体11上,以用于对加热面进行电磁加热。其中,便携式取暖装置20具有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30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30相分离的拆卸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10和便携式取暖装置20,便携式取暖装置20具有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30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30相分离的拆卸位置。这样,当用户仅需要对手部、腹部等进行取暖时,可将便携式取暖装置20从暖风机10上拆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也使得取暖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加热,一方面实现了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快速加热,提升了取暖设备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暖风机10的基础上增加了便携式取暖装置20,利用了电磁加热的方式,控制便携式取暖装置20升温到一定程度,同时利用暖风机10吹出的热风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辅热,达到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既便于用户使用,也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取暖设备的功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时,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收纳状态,进而避免用户在未使用便携式取暖装置20时发生遗失或者丢失。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结构30为电磁加热圈,高速变化的高频高压电流流过电磁加热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这样,当由铁材质制成的加热面与电磁加热圈磁性吸合时,便携式取暖装置20上产生切割交变磁力线并在加热面上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加热面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时,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当用户需要对手部、腹部等进行取暖时,将便携式取暖装置20从暖风机10上拆下,以使便携式取暖装置20由加热位置切换至拆卸位置,便于用户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携带。其中,无论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什么位置,暖风机10均可正常出风,以对室内,甚至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加热。
可选地,便携式取暖装置20为暖手宝。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结构30朝向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为平面,加热面为平面,以使二者更好的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面的类型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加热面为第一弧形面,电磁加热结构30朝向加热面的表面为与第一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3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电磁加热结构30的加热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暖风机10还包括容纳结构12。其中,容纳结构12设置在壳体11上且位于出风部13处,容纳结构12具有用于容纳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容纳凹部。这样,在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时,容纳结构12能够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限位、容纳,以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保护,也能够避免便携式取暖装置20从暖风机10上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便携式取暖装置20呈圆盘状,容纳结构12包括弧形板121和止挡板122。其中,弧形板121的一侧与壳体11连接。止挡板122与弧形板121的另一侧连接,弧形板121、止挡板122及至少部分壳体11之间围绕形成容纳凹部。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外表面上产生锐边或者锐角而划伤用户,也使得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外观更加美观。同时,容纳结构12用于与圆盘状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适配,以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更好的保护和限位。
可选地,出风部13包括第一出风孔131和多组第二出风孔132。各第一出风孔131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延伸。多组第二出风孔132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组第二出风孔132包括多个子出风孔,多组第二出风孔132围绕电磁加热结构30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方向与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一致。这样,第一出风孔131用于向室内吹热风,各组第二出风孔132用于向便携式取暖装置20吹热风,进而实现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辅助加热的功能,一方面实现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快速升温;另一方面降低了电磁加热结构30的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出风孔13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出风孔131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孔1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各组第二出风孔132中的多个子出风孔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出风部13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出风部13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出风孔131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各第一出风孔131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出风孔13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各组第二出风孔132中的多个子出风孔的排布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各组第二出风孔132中的多个子出风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可选地,各组第二出风孔132中的多个子出风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电磁加热结构30或者加热面上,以用于检测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其中,在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加热或者降低电磁加热结构30的加热功率。可选地,第一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这样,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面的表面温度,当其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加热或者降低电磁加热结构30的加热功率,以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进行控制,一方面防止便携式取暖装置20烫伤用户;另一方面降低了取暖设备的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电磁加热结构30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装置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加热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其中,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电磁加热结构30或者加热面上,以用于检测便携式取暖装置20是否与电磁加热结构30相接触。可选地,第二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这样,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30之间的压力值,若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则判断便携式取暖装置20与电磁加热结构30相接触并磁性吸合。
具体地,在启动取暖设备后,用户可根据第二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判断便携式取暖装置20是否处于加热位置,若判断得出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则启动电磁加热结构30;若判断得出便携式取暖装置20未处于加热位置,则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运行,以降低取暖设备的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结构12由隔热材质制成。这样,在电磁加热结构30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上述设置能够避免便携式取暖装置20上的热量传导至容纳结构12上而烫伤用户,提升了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结构30在便携式取暖装置20上的正投影位于便携式取暖装置20内,至少部分子出风孔与便携式取暖装置20相对设置。这样,上述设置确保从子出风孔吹出的热风能够吹向便携式取暖装置20并对其进行辅助加热,进而降低了取暖设备的整体能耗。
具体地,在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时,第一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加热面的表面温度,当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加热或者降低电磁加热结构30的加热功率,以通过从子出风孔吹出的热风对便携式取暖装置20进行辅助加热,以实现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恒温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一开关结构和第二开关结构。其中,第一开关结构与电磁加热结构30电连接,以用于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启动或者停止运行。第二开关结构与加热装置电连接,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与电源的通断;和/或,第二开关结构与第一开关结构电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结构与电源的通断。这样,在用户使用取暖设备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开关结构和第二开关结构控制相应的结构启动或停止运行,进而降低了用户对取暖设备的控制难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第一开关结构用于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的运行状态,用户可通过第一开关结构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启动或者停止运行。第二开关结构为总开关,以通过第二开关结构控制加热装置和第一开关结构与电源的通断状态。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取暖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取暖设备;取暖方法包括:
检测取暖设备的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工作位置;
根据工作位置启动取暖设备的电磁加热结构30;
其中,工作位置包括加热位置和拆卸位置。
具体地,取暖设备具有三种使用方式:
第一种:将便携式取暖装置20安装在暖风机10上,暖风机10对室内进行加热,此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运行;
第二种:将便携式取暖装置20从暖风机10上取下,通过便携式取暖装置20对用户的手部、腹部进行加热,此时暖风机10仍然为室内进行加热;
第三种:将便携式取暖装置20从暖风机10上取下,通过便携式取暖装置20对用户的手部、腹部进行加热,此时暖风机10处于关机状态。
具体地,在取暖设备运行过程中,按下第二开关结构后,取暖设备整体处于通电状态,此时检测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工作位置,以根据工作位置启动取暖设备的电磁加热结构30,进而防止电磁加热结构30干烧而增大了取暖设备的功耗。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工作位置启动取暖设备的电磁加热结构30的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则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启动。
具体地,启动取暖设备后,只有便携式取暖装置20处于加热位置时,才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启动,进而避免浪费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磁加热结构30启动后,取暖方法还包括:
根据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和取暖设备的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运行。其中,运行状态包括启动状态和停止运行状态。
具体地,在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且加热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可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运行,避免能源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和取暖设备的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运行的方法包括:
在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且加热装置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运行。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取暖设备包括暖风机和便携式取暖装置,便携式取暖装置具有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加热面与电磁加热结构相分离的拆卸位置。这样,当用户仅需要对手部、腹部等进行取暖时,可将便携式取暖装置从暖风机上拆下,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暖设备的便携性较差的问题,也使得取暖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便携式取暖装置进行加热,一方面实现了便携式取暖装置的快速加热,提升了取暖设备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暖风机(10),包括壳体(11)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壳体(11)具有出风部(13);
便携式取暖装置(20),具有加热面,所述加热面的至少部分由铁材质制成;
电磁加热结构(30),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以用于对所述加热面进行电磁加热;其中,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具有所述加热面与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相接触的加热位置和所述加热面与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相分离的拆卸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机(10)还包括:
容纳结构(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且位于所述出风部(13)处,所述容纳结构(12)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容纳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呈圆盘状,所述容纳结构(12)包括:
弧形板(121),所述弧形板(121)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1)连接;
止挡板(122),与所述弧形板(12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弧形板(121)、所述止挡板(122)及至少部分所述壳体(11)之间围绕形成所述容纳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13)包括:
第一出风孔(131),各所述第一出风孔(131)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延伸;
多组第二出风孔(132),所述多组第二出风孔(132)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组第二出风孔(132)包括多个子出风孔,所述多组第二出风孔(132)围绕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方向与所述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还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或者所述加热面上,以用于检测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的表面温度;其中,在所述表面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停止加热或者降低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的加热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或者所述加热面上,以用于检测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是否与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结构(12)由隔热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在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内,至少部分所述子出风孔与所述便携式取暖装置(20)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还包括:
第一开关结构,所述第一开关结构与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结构(30)启动或者停止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设备还包括:
第二开关结构,所述第二开关结构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与电源的通断;和/或,所述第二开关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关结构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结构与电源的通断。
CN202220679640.XU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设备 Active CN217109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9640.XU CN217109734U (zh)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9640.XU CN217109734U (zh)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9734U true CN21710973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604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9640.XU Active CN217109734U (zh)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97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8056A (zh) * 2022-03-24 2022-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暖设备及取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8056A (zh) * 2022-03-24 2022-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取暖设备及取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09734U (zh) 取暖设备
KR101223709B1 (ko) 열풍과 동시에 토출되는 자연풍의 풍량을 조절할 수 있는 헤어 드라이기
KR101288551B1 (ko) 고주파 유도가열 기술을 이용한 인덕션렌지
US7681342B2 (en) Induction ir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6788714U (zh) 一种计算机高效散热机箱
CN104930561B (zh) 均匀加热电磁炉
CN101067277B (zh) 感应熨烫装置和方法
CN114608056A (zh) 取暖设备及取暖方法
WO2018103700A1 (zh) 用于呼吸机的湿化装置以及呼吸机
KR20120107059A (ko) 고주파 유도가열 기술을 이용한 인덕션렌지
CN210697157U (zh) 烹饪设备
CN209165485U (zh) 一种电炊具
KR101808183B1 (ko) 전기레인지
CN212815927U (zh) 厨具
CN210663040U (zh) 石墨烯移动取暖器
CN105686787A (zh) 电热风取暖干鞋器
CN107860038B (zh) 一种高效节能电磁炉
CN111720878A (zh) 一种便携式暖脚器及其控制电路
CN210441307U (zh) 一种便携式写字台取暖器
CN209463849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的全玻璃壶
CN205018807U (zh) 烹饪器具
CN214805897U (zh) 暖脚器
CN218544832U (zh) 一种小型陶瓷电暖风机
CN204962886U (zh) 改良型餐盘
CN109899976A (zh) 一种家用节能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