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1575U -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1575U
CN217091575U CN202122952103.6U CN202122952103U CN217091575U CN 217091575 U CN217091575 U CN 217091575U CN 202122952103 U CN202122952103 U CN 202122952103U CN 217091575 U CN217091575 U CN 217091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filter
joint
shel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521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炳荣
邓声菊
赵莹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iyan Space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iyan Space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iyan Space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iyan Space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521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1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1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1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包括:吸脂针;第一转接结构,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收取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内的供压结构;其中,所述吸脂针通过第一转接结构的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压力对抽吸入壳体内的脂肪组织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不仅能抽脂、提纯,还可根据填充部位的不同对脂肪颗粒的粒径进行筛选,即保证了脂肪颗粒的纯度,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特别是当本采集装置连接注射针时即可作为填充装置使用,丰富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采用自体脂肪填充的方式来改善自己面部及身体上的不完美。
自体脂肪填充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抽脂、提纯、注射三个步骤。其中,抽脂采用负压吸脂的方法,用抽脂机将人体自身脂肪较丰富的部位,如腹部、臀部、大腿或上臂等处的脂肪组织提取到体外。此时得到的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血水、油滴、筋膜、非脂肪细胞碎片、细胞外基质组分等杂质,直接填充该脂肪组织,会使有效脂肪颗粒数量减少,导致填充效果打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纯脂肪组织,得到高纯度的脂肪颗粒。提纯一般包括清洗和离心,清洗液体选自含有缓冲剂、酶、防腐剂、生长因子或其组合的液体,可以去除部分杂质,再用离心机将脂肪颗粒与剩余的血水、油滴、筋膜等分离,得到纯化后的脂肪颗粒。注射是指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装到注射器里,重新注射到面部、身体等需要填充的部位中。自体脂肪填充的优势在于获取脂肪容易,与人体亲和性强、无排斥反应,在改善人体缺陷部位的同时,也能达到减肥、塑形的目的。但是现有自体脂肪填充技术也存在如下弊端:
首先,在离心过程中,抽出的脂肪组织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易被细菌侵袭,增大填充者术后感染的风险,使填充部位轻则出现红肿,重则出现化脓或破溃的情况。
其次,高速离心过程使部分相对脆弱的细胞膜破裂,导致提纯后的脂肪中活细胞数量减少,使用该脂肪填充后成活率更是低于40%,无法使填充部位达到满意的形态。因此填充者为了使填充的脂肪达到满意的成活率,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抽脂,抽出大量脂肪组织,提纯处理后再一次性的注射到填充部位中。虽然抽脂前会打麻药,但麻药中含有膨胀液,使伤口处有肿胀感,且多次插入吸脂针抽脂会造成多个伤口,引发皮下积液、血肿、皮肤瘀斑等,延长填充者的恢复时间,增加了填充者的痛苦。并且一次性填充过多脂肪,可能会发生液化,造成水肿或者栓塞,也可能由于脂肪无法获得组织液中的营养而发生结节、包块或钙化,如填充乳腺和臀部。
第三,现有清洗和离心的提纯工艺无法将脂肪组织中的血水、油滴、筋膜、膨胀液等完全去除。如果填充含有筋膜的脂肪颗粒,会导致注射推注力过大,从而对注射器内的脂肪颗粒造成挤压损伤。而填充含有血水、油滴的脂肪颗粒,会使有效脂肪颗粒数量减少,导致填充效果打折。
第四,使用离心机提纯脂肪组织,通常得到粒径较大的脂肪颗粒,更适宜填充臀部、胸部。而用其填充面部精细部位,如眉弓、外眼角、泪沟等,易造成皮肤表面不平整、局部硬结,或者当填充者皮下脂肪含量比较少、皮肤比较薄时,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第五,由于现有提纯工艺所得脂肪颗粒的活性较低,导致移植后成活率不高,一般3-6个月左右填充的脂肪颗粒即被身体吸收,需要再次补填。而抽脂的切口需要1个月才能恢复,频繁的抽脂增加了填充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体组织采集和填充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包括:
吸脂针;
第一转接结构,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
收取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内的供压结构;
其中,所述吸脂针通过第一转接结构的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压力对抽吸入壳体内的脂肪组织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一针管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壳体接头,三者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对称布置,第一针管接头与吸脂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包括筒身和连接在筒身上的连接部,筒身内设有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筒身内的供压结构,连接部与第一转接结构的第一壳体接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压结构包括推杆和活塞,推杆的内部设有沿推杆的轴向贯通的气道,活塞与推杆的一端相接,并插接在壳体的筒身内,推杆的另一端开口,与负压源或正压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00-300μm的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20-220μm的筒状滤膜,优选为180μm,其两端密封连接于壳体的筒身内壁上,且与壳体的筒身同轴布置,第一过滤部的外壁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共同限定出导流间隙,推杆连接有活塞的一端插接在第一过滤部内,活塞的外周与第一过滤部的内壁抵接,推杆靠近活塞的外壁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过滤部为孔径120-220μm的片状滤膜,优选为180μm,所述活塞的外周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密封连接,将壳体的筒身内腔分为靠近吸脂针的第一腔体和远离吸脂针的第二腔体,活塞上设有滤孔,滤孔连通气道与第一腔体,第一过滤部覆盖于滤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转接结构,第二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和设置于导通腔内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转接结构通过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压力对第一过滤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抽进行筛选。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转接结构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三者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对称布置,第二针管接头用于与外部装置注射针或盛脂容器可拆卸相连,第二壳体接头用于与收取部的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为滤膜,可拆卸地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过滤部为孔隙率小于100μm 的滤膜,优选为孔隙率在0.01-80μm之间的滤膜,更优选为0.1-50μm的滤膜,最优选为0.5-10μm的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二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注射针或盛脂容器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的外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二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注射针或盛脂容器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的材质包括塑料、聚合物、橡胶材料、金属、合金、玻璃、石英或陶瓷等;优选采用透明的、重量轻的、抗断裂的、可模塑的和经济的合成树脂类材料,或者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异戊二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1、聚丁二烯树脂、聚烯烃族树脂、环状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类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吸脂针包括圆头吸脂针和尖头吸脂针,吸脂针的开口包括品字孔、单侧双孔、单长孔、对孔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针管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壳体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一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吸脂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的外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一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吸脂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接结构的材质包括塑料、聚合物、橡胶材料、金属、合金、玻璃、石英或陶瓷等;优选采用透明的、重量轻的、抗断裂的、可模塑的和经济的合成树脂类材料,或者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异戊二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1、聚丁二烯树脂、聚烯烃族树脂、环状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类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源为医用真空泵,所述正压源为压力泵。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材质包括塑料、聚合物、橡胶材料、金属、合金、玻璃、石英或陶瓷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筒身上设有刻度,便于医生精准观察到脂肪组织的吸取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推杆上通孔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多个数量的通孔可等间距布置,或不等间距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体组织填充装置,包括上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注射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1)利用第一转接结构将吸脂针与壳体连通,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连接负压源。
2)吸脂针插入人体取脂部位,打开负压源,拉动活塞向远离吸脂针的方向移动,壳体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在负压引导下进入壳体内,并经第一过滤部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杂质通过第一过滤部进入导流间隙,再从导流间隙穿过第一过滤部进入推杆上的通孔内,最终从推杆内的气道抽出收集,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中。
3)抽取清洗液体,对收集的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再次打开负压源,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
4)将盛脂容器与第一转接结构相连,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与正压源相连,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注入盛脂容器中,等待后续填充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体组织填充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1)利用第一转接结构将吸脂针与壳体连通,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连接负压源。
2)吸脂针插入人体取脂部位,打开负压源,拉动活塞向远离吸脂针的方向移动,壳体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在负压引导下进入壳体内,并经第一过滤部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杂质通过第一过滤部进入推杆内的气道,并被抽出收集,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中。
3)抽取清洗液体,对收集的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再次打开负压源,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
4)将盛脂容器与第一转接结构相连,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与正压源相连,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注入盛脂容器中,等待后续填充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将提纯脂肪组织的第一过滤部设置于壳体内,可在抽脂的同时对脂肪组织进行过滤处理,提升操作效率,且抽脂与过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了脂肪组织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过滤的情况,因此降低了填充者感染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中第一过滤部为滤膜,通过设置合理的滤膜孔径,使脂肪组织中的血水、筋膜、油滴、膨胀液等基本完全滤除,可得到纯度99%的脂肪颗粒。且此种纯化脂肪的方式对脂肪细胞损伤小,纯化后的脂肪颗粒完整度高、活性好,植入填充部位后细胞稳定性强,成活率大于70%,填充部位形态饱满自然,填充效果可维持12个月以上。
3、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还可根据填充部位的不同,连接带有不同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对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宜粒径的脂肪颗粒,使填充效果更加自然,无异物感,不会发生凹凸不平、硬结的情况。并且,采用本装置可以一次抽脂,填充多个部位,免除了填充者需要多次抽脂的烦恼,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不光作为抽脂装置,当连接注射针后还可作为填充装置,直接向填充部位注射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不光适用于追求童颜脸的爱美人士,也适用于天生或意外造成身体或面部缺陷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转接结构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沿b-b剖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第二转接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连接第二转接结构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沿b-b剖的结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沿b-b剖的结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连接第二转接结构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沿b-b剖的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如下所示:
1、吸脂针;2、第一转接结构;21、第一针管接头;22、第一连接件; 23、第一壳体接头;3、壳体;4、供压结构;5、推杆;6、活塞;7、通孔; 8、第一过滤部;9、第二转接结构;91、第二针管接头;92、第二连接件; 93、第二壳体接头;10、滤孔;11、第二过滤部;12、导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的目的,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自体组织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吸脂针、第一转接结构和收取部。其中,第一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收取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内的供压结构。吸脂针通过第一转接结构的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使用本装置抽取脂肪组织时,第一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负压对抽吸入壳体内的脂肪组织进行过滤,过滤掉血水、筋膜、油滴、膨胀液等杂质,过滤后的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内;再抽取清洗液体,对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最后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纯度可达99%。
任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转接结构,第二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和设置于导通腔内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转接结构通过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使用本装置抽取脂肪组织时,一方面第一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负压对抽吸入壳体内的脂肪组织进行过滤、清洗,使脂肪颗粒与血水、油滴、筋膜、膨胀液等基本完全分离,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使纯度可达99%;另一方面第二过滤部可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正压对提纯后的脂肪颗粒进行筛选,即根据填充部位的不同分级筛选出不同粒径的脂肪颗粒,使填充效果更加自然,无异物感,不会发生凹凸不平的情况,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做如下详细介绍。
吸脂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市面上市售的吸脂针,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现有市售吸脂针一般包括圆头吸脂针和尖头吸脂针。圆头吸脂针操作时创伤小,安全,恢复快,可抽吸较深层次的脂肪组织。尖头吸脂针吸脂效率高,便于操作。现有吸脂针的开口包括品字孔、单侧双孔、单长孔、对孔等。医生可根据具体吸脂部位及抽脂者的自身身体状况选择不同规格的吸脂针,如从大腿采集脂肪可采用直径3-5mm的吸脂针,侧孔为对孔设计,侧孔大小为(2mmx4mm)-(3mmx5mm)或2mmx7mm等,便于脂肪的抽吸,吸出的脂肪颗粒较大。如从面部采集脂肪可采用直径2-3mm的吸脂针,前端带有多个侧孔,侧孔直径为1-2mm,吸出的脂肪颗粒较小。
第一转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结构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将吸脂针与收取部的壳体导通,且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即可。优选地,第一转接结构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一针管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壳体接头,三者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对称布置。更优选地,第一针管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壳体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吸脂过程中装置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针管接头用于与吸脂针连接,第一壳体接头用于与收取部的壳体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一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吸脂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的外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一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吸脂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结构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采用医疗器械领域常用材料即可,如塑料、聚合物、橡胶材料、金属、合金、玻璃、石英或陶瓷等;优选采用透明的、重量轻的、抗断裂的、可模塑的和经济的合成树脂类材料,也可以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异戊二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1、聚丁二烯树脂、聚烯烃族树脂、环状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类材料。
收取部
本实用新型的收取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内的供压结构。其中,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包括筒身和连接在筒身上的连接部,筒身内设有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筒身内的供压结构,连接部与第一转接结构或第二转接结构连接。壳体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在抽脂过程中能够承受足够的压力即可,如可以选择塑料、聚合物、橡胶材料、金属、合金、玻璃、石英或陶瓷等材质。筒身上可设有刻度,便于医生精准观察到脂肪组织的吸取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过滤部为滤膜,其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在供压结构提供的负压下完成对抽吸入壳体内的脂肪组织过滤即可,如可以为筒状滤膜、片状滤膜等。滤膜的孔径为100-300μm,优选为120-220μm,更优选为180μm。通过设置合理的滤膜孔径,使脂肪组织中的血水、筋膜、油滴、膨胀液等基本完全滤除,得到纯度99%的脂肪颗粒。且此种纯化脂肪的方式对脂肪细胞损伤小,纯化后的脂肪颗粒完整度高、活性好,植入填充部位后细胞稳定性强,成活率大于70%,填充部位形态饱满自然,填充效果可维持 12个月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供压结构包括推杆和活塞,推杆的内部设有沿推杆的轴向贯通的气道,活塞与推杆的一端连接,并插接在壳体的筒身内,推杆的另一端开口,与负压源或正压源相连。其中,负压源用于为活塞远离吸脂针的移动提供动力,使壳体内形成负压,抽取脂肪组织并进行过滤。优选地,负压源可以为医用真空泵。正压源用于为活塞向吸脂针的移动提供动力,使壳体内形成正压,对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进行筛选。优选地,正压源可以为压力泵。本实用新型采用医用真空泵或压力泵提供活塞移动的动力,能够稳定、连续的抽吸、过滤、清洗、筛选脂肪,操作简单。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推杆在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更优选地,在推杆靠近活塞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以上,多个数量的通孔可等间距布置,或不等间距布置。在推杆上设置通孔能使由第一过滤部过滤出的杂质,快速导通至推杆的气道内排出,而设置多个数量的通孔可以加快过滤杂质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80μm的筒状滤膜,其两端密封连接于壳体的筒身内壁上,且与壳体的筒身同轴布置,第一过滤部的外壁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共同限定出导流间隙。推杆带有活塞的一端插接在第一过滤部内,活塞的外周与第一过滤部的内壁抵接,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医用真空泵或压力泵,推杆靠近活塞的外壁上形成有一个通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部的尺寸可选配,在满足大量的杂质需要通过导流间隙导流时,可选择直径尺寸小的第一过滤部,以使第一过滤部与壳体的内壁间形成更大的导流间隙。同样地,第一过滤部的长度可选配,在平行于壳体轴向的方向上,可按需选配第一过滤部的长度尺寸,以配置其容纳脂肪组织的空间。使用上述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脂时,打开医用真空泵,拉动活塞向远离吸脂针的方向移动,使壳体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抽吸入壳体内,并经第一过滤部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通过第一过滤部进入导流间隙,再从导流间隙穿过第一过滤部进入推杆上的通孔内,最终从推杆内的气道抽出收集。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80μm的片状滤膜,推杆带有活塞的一端插接在壳体的筒身内,活塞的外周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密封连接,将壳体的筒身内腔分为靠近吸脂针的第一腔体和远离吸脂针的第二腔体,活塞上设有滤孔,滤孔连通气道与第一腔体,第一过滤部覆盖于滤孔上,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医用真空泵或压力泵。使用上述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脂时,打开医用真空泵,拉动活塞向远离吸脂针的方向移动,使壳体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抽吸入壳体内,并经第一过滤部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通过第一过滤部进入推杆内的气道,并被抽出收集。可以理解的是,活塞的外周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密封连接可以为一种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
通过上述两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不用将抽吸的脂肪组织暴露于空气中过滤,减少了脂肪组织感染的风险,简化了提纯工序,且本装置提纯效果优异,提纯后所得脂肪颗粒的纯度达到 99%,可以直接连接注射针填充。
第二转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转接结构,第二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和设置于导通腔内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转接结构通过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经第一过滤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可通过第二过滤部的筛选,得到适宜不同填充部位的脂肪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接结构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将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且在筛选过程中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即可。优选地,第二转接结构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三者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对称布置。更优选地,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筛选过程中装置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针管接头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外部装置可以为注射针、盛脂容器等,优选为注射针;第二壳体接头用于与收取部的壳体连接。当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仅作为抽脂装置时,完成抽脂、过滤、清洗步骤后用第二转接结构替换第一转接结构,将第二针管接头与盛脂容器相连,第二壳体接头与收取部的壳体相连,第二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正压对第一过滤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进行筛选,筛选后的脂肪颗粒直接注入盛脂容器中,等待后续填充处理。当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作为填充装置时,完成抽脂、过滤、清洗步骤后用第二转接结构替换第一转接结构,将第二针管接头与注射针相连,第二壳体接头与收取部的壳体相连,第二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正压对第一过滤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进行筛选,筛选后的脂肪颗粒直接注入填充部位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的内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二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注射针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均呈筒状,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的外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其中,第二针管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注射针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接头配置为通过螺纹连接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部为滤膜,可以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或端口处,设置数量不限,如在导通腔的中部设有一片滤膜或在导通腔相对的两个端口处各设有一片滤膜。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过滤部设置于导通腔的端口处时,需配合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的外壁上形成有螺纹连接部,以实现转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部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第二过滤部、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为一体成型结构,可有效保证第二转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及使用的可靠性。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部可拆卸地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有利于滤膜的维护与定期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部为孔隙率小于100μm的滤膜,优选为孔隙率在 0.01-80μm之间的滤膜,优选为0.1-50μm的滤膜,更优选为0.5-10μm的滤膜。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按填充部位的不同,配置带有不同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如填充眉弓、外眼角、泪沟等精细部位,需要纳米级的脂肪颗粒,否则容易出现填充部位皮肤凹凸不平、局部硬结等情况。此时将带有纳米级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与壳体连通,从第一过滤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中筛选出纳米级的脂肪颗粒,再通过注射针填充到上述部位中或注入盛脂容器中备用。如填充额头、面颊、下颚等部位,可连接带有50-100μm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筛选出的脂肪颗粒通过注射针填充到上述部位中或注入盛脂容器中备用。如填充臀部、胸部,则无需连接第二转接结构,直接采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即可,此时所得脂肪颗粒粒径较大,适宜丰臀、丰胸。因此,无论是胸部扁平、太阳穴凹陷还是苹果肌萎缩,均可以通过更换带有不同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得到不同粒径的脂肪颗粒,实现一次抽脂填充多个部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采用医疗器械领域常用材料即可,如塑料、聚合物、橡胶材料、金属、合金、玻璃、石英或陶瓷等;优选采用透明的、重量轻的、抗断裂的、可模塑的和经济的合成树脂类材料,也可以采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异戊二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1、聚丁二烯树脂、聚烯烃族树脂、环状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类材料。
<自体组织填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自体组织填充装置包括上述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注射针。本实用新型的注射针可市售购得,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连接注射针,使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无缝衔接成为自体组织填充装置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医疗风险,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经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取、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如果用于填充臀部、胸部,则直接在第一转接结构上连接注射针,利用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正压推动脂肪颗粒注射到上述填充部位中;如果用于填充额头、面颊、下颚等部位,则用带有50-100μm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替换第一转接结构,再连接注射针,利用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正压推动脂肪颗粒注射到上述填充部位中;如果用于填充眉弓、外眼角、泪沟等精细部位,则用带有纳米级孔径滤膜的第二转接结构替换第一转接结构,再连接注射针,利用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正压推动脂肪颗粒注射到上述填充部位中。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包括吸脂针1、第一转接结构2和收取部。其中,第一转接结构2具有导通腔,收取部包括壳体3、设置于壳体3内的第一过滤部8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3内的供压结构4。吸脂针1通过第一转接结构2的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3连通。
如图2所示,第一转接结构2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一针管接头21、第一连接件22和第一壳体接头23,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一针管接头21和第一壳体接头23对称布置,且均呈筒状。第一针管接头21与吸脂针1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23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
如图3所示,壳体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包括筒身和连接在筒身上的连接部,筒身内设有第一过滤部8和至少部分插接在筒身内的供压结构4,连接部与第一转接结构2的第一壳体接头23可拆卸连接。
供压结构4包括推杆5和活塞6,推杆5的内部设有沿推杆的轴向贯通的气道,活塞6与推杆5的一端连接,并插接在壳体3的筒身内,推杆5的另一端开口,与医用真空泵或压力泵相连。采用外部设备提供活塞移动的动力,能够稳定、连续的抽吸、过滤、清洗脂肪,操作简单。推杆5靠近活塞 6的外壁上形成有一个通孔7,能使由第一过滤部8过滤出的杂质,快速导通至推杆5的气道内排出。
第一过滤部8为孔径180μm的筒状滤膜,其两端密封连接于壳体3的筒身内壁上,且与壳体3的筒身同轴布置,第一过滤部8的外壁与壳体3的筒身内壁共同限定出导流间隙12。推杆5连接有活塞6的一端插接在第一过滤部8内,活塞6的外周与第一过滤部8的内壁抵接。
使用本实施例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脂时,首先,利用第一转接结构2 将吸脂针1与壳体3连通,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连接医用真空泵。其次,吸脂针1插入人体取脂部位,打开医用真空泵,拉动活塞6向远离吸脂针1 的方向移动,壳体3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在负压引导下进入壳体3内,并经第一过滤部8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杂质通过第一过滤部8进入导流间隙12,再从导流间隙12穿过第一过滤部8进入推杆5上的通孔7内,最终从推杆5内的气道抽出收集,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中。最后,抽取清洗液体,对收集的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再次打开医用真空泵,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此时,可将盛脂容器与第一转接结构2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注入盛脂容器中,等待后续填充处理。或者将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作为填充装置使用,用注射针与第一转接结构2相连,推杆 5远离活塞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注入填充部位中。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还包括第二转接结构9,第二转接结构9具有导通腔和设置于导通腔中部的第二过滤部11,第二转接结构9通过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3连通。经第一过滤部8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可通过第二过滤部11的筛选,得到适宜不同填充部位的脂肪颗粒。
如图4、5所示,第二转接结构9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二针管接头 91、第二连接件92和第二壳体接头93,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二针管接头91和第二壳体接头93对称布置,且均呈筒状。第二针管接头91用于与外部装置注射针或盛脂容器可拆卸相连,第二壳体接头93用于与收取部的壳体3可拆卸连接。第二过滤部11为孔径5μm 的滤膜,可拆卸地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有利于滤膜的维护与定期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
使用本实施例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脂时,首先,利用第一转接结构2 将吸脂针1与壳体3连通,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连接医用真空泵。其次,吸脂针1插入人体取脂部位,打开医用真空泵,拉动活塞6向远离吸脂针1 的方向移动,壳体3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在负压引导下进入壳体3内,并经第一过滤部8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杂质通过第一过滤部8进入导流间隙12,再从导流间隙12穿过第一过滤部8进入推杆5上的通孔7内,最终从推杆5内的气道抽出收集,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中。最后,抽取清洗液体,对收集的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再次打开医用真空泵,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此时,取下吸脂针1,用第二转接结构9替换第一转接结构2(如图6所示),将第二针管接头91与盛脂容器相连,第二壳体接头93与收取部的壳体3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提纯后的脂肪颗粒经第二过滤部11筛选后直接注入盛脂容器,等待后续填充处理。或者将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作为填充装置使用,用第二转接结构9替换第一转接结构2,将第二针管接头91与注射针相连,第二壳体接头93与收取部的壳体3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提纯后的脂肪颗粒经第二过滤部11筛选后直接注入填充部位中。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包括吸脂针1、第一转接结构2和收取部。其中,第一转接结构2具有导通腔,收取部包括壳体3、设置于壳体3内的第一过滤部8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3内的供压结构4。吸脂针1通过第一转接结构2的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3连通。
如图2所示,第一转接结构2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一针管接头21、第一连接件22和第一壳体接头23,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一针管接头21和第一壳体接头23对称布置,且均呈筒状。第一针管接头21与吸脂针1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23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
如图7所示,壳体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包括筒身和连接在筒身上的连接部,筒身内设有第一过滤部8和至少部分插接在筒身内的供压结构4,连接部与第一转接结构2的第一壳体接头23可拆卸连接。
供压结构4包括推杆5和活塞6,推杆5的内部设有沿推杆5的轴向贯通的气道,活塞6与推杆5的一端连接,并插接在壳体3的筒身内,活塞6 的外周与壳体3的筒身内壁密封连接,将壳体3的筒身内腔分为靠近吸脂针 1的第一腔体和远离吸脂针的第二腔体,活塞6上设有滤孔10,滤孔10连通气道与第一腔体;第一过滤部8为孔径180μm的片状滤膜,第一过滤部8 覆盖于滤孔10上;推杆5的另一端开口,与医用真空泵或压力泵相连。采用外部设备提供活塞移动的动力,能够稳定、连续的抽吸、过滤、清洗脂肪,操作简单。
使用本实施例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脂时,首先,利用第一转接结构2 将吸脂针1与壳体3连通,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连接医用真空泵。其次,吸脂针1插入人体取脂部位,打开医用真空泵,拉动活塞6向远离吸脂针1 的方向移动,壳体3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在负压引导下进入壳体3内,并经第一过滤部8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杂质通过第一过滤部8进入推杆5内的气道,并被抽出收集,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中。最后,抽取清洗液体,对收集的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再次打开医用真空泵,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此时,可将盛脂容器与第一转接结构2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注入盛脂容器中,等待后续填充处理。或者将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作为填充装置使用,用注射针与第一转接结构2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将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注入填充部位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还包括第二转接结构9,第二转接结构9具有导通腔和设置于导通腔中部的第二过滤部11,第二转接结构9通过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3连通。经第一过滤部8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可通过第二过滤部11的筛选,得到适宜不同填充部位的脂肪颗粒。
如图4、5所示,第二转接结构9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二针管接头 91、第二连接件92和第二壳体接头93,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二针管接头91和第二壳体接头93对称布置,且均呈筒状。第二针管接头91用于与外部装置注射针或盛脂容器可拆卸相连,第二壳体接头93用于与收取部的壳体3可拆卸连接。第二过滤部11为孔径5μm 的滤膜,可拆卸地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有利于滤膜的维护与定期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
使用本实施例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抽脂时,首先,利用第一转接结构2 将吸脂针1与壳体3连通,推杆5远离活塞6的一端连接医用真空泵。其次,吸脂针1插入人体取脂部位,打开医用真空泵,拉动活塞6向远离吸脂针1 的方向移动,壳体3内形成负压,脂肪组织在负压引导下进入壳体3内,并经第一过滤部8过滤,滤除的油滴、血水、筋膜、膨胀液等杂质通过第一过滤部8进入推杆5内的气道,并被抽出收集,脂肪颗粒截留于壳体中。最后,抽取清洗液体,对收集的脂肪颗粒进行清洗直至看不到血色,再次打开医用真空泵,抽出清洗后的液体,得到提纯后的脂肪颗粒。此时,取下吸脂针1,用第二转接结构9替换第一转接结构2(如图8所示),将第二针管接头91 与盛脂容器相连,第二壳体接头93与收取部的壳体3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 6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提纯后的脂肪颗粒经第二过滤部11筛选后直接注入盛脂容器,等待后续填充处理。或者将本实用新型自体组织采集装置作为填充装置使用,用第二转接结构9替换第一转接结构2,将第二针管接头91与注射针相连,第二壳体接头93与收取部的壳体3相连,推杆5远离活塞6 的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提纯后的脂肪颗粒经第二过滤部11筛选后直接注入填充部位中。
以上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换和修改,这些替换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脂针;
第一转接结构,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
收取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壳体内的供压结构;
其中,所述吸脂针通过第一转接结构的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压力对抽吸入壳体内的脂肪组织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一针管接头、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壳体接头,三者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一针管接头和第一壳体接头对称布置,第一针管接头与吸脂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接头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包括筒身和连接在筒身上的连接部,筒身内设有第一过滤部和至少部分插接在筒身内的供压结构,连接部与第一转接结构的第一壳体接头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压结构包括推杆和活塞,推杆的内部设有沿推杆的轴向贯通的气道,活塞与推杆的一端相接,并插接在壳体的筒身内,推杆的另一端开口,与负压源或正压源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00-300μm的滤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80μm的筒状滤膜,其两端密封连接于壳体的筒身内壁上,且与壳体的筒身同轴布置,第一过滤部的外壁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共同限定出导流间隙,推杆连接有活塞的一端插接在第一过滤部内,活塞的外周与第一过滤部的内壁抵接,推杆靠近活塞的外壁上设置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周与壳体的筒身内壁密封连接,将壳体的筒身内腔分为靠近吸脂针的第一腔体和远离吸脂针的第二腔体,活塞上设有滤孔,滤孔连通气道与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滤部为孔径180μm的片状滤膜,第一过滤部覆盖于滤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接结构,第二转接结构具有导通腔和设置于导通腔内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转接结构通过导通腔与收取部的壳体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部根据供压结构在壳体内形成的压力对第一过滤部过滤、清洗后的脂肪颗粒进行筛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结构包括同轴线依次连接的第二针管接头、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壳体接头,三者内部贯通形成导通腔;其中,第二针管接头和第二壳体接头对称布置,第二针管接头与外部装置注射针或盛脂容器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接头与收取部的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部为滤膜,可拆卸地设置于导通腔的中部。
10.一种自体组织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注射针。
CN202122952103.6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Active CN217091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2103.6U CN217091575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52103.6U CN217091575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1575U true CN217091575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52103.6U Active CN217091575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1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80091810A (ko) 지방흡입 장치 및 시스템 그리고 그 사용
ITUD960161A1 (it) Sistema per l&#39;estrazione di fluidi
CN107174678A (zh) 一种自体脂肪采集、净化及移植装置
CN201492455U (zh) 用于脂肪抽取、分离和移植的装置
CN207707921U (zh)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富集装置
CN202478263U (zh) 用于血液抽取、分离和注射血清的装置
CN217091575U (zh)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US11980709B2 (e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fat harvesting
CN116173319A (zh) 一种自体组织采集装置和填充装置
CN209422595U (zh) 可拆卸活塞式采集分离注射医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装置
CN210340886U (zh) 微量骨髓循环富集装置
CN201052291Y (zh) 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
CN208809189U (zh) 一种用于过滤血栓的装置
CN108359592B (zh) 一种医用造血干细胞采集仪
KR102030028B1 (ko) 지방 조직 농축 시스템
CN208838027U (zh) 一种可提供持续负压的脂肪抽吸装置
CN112680356A (zh) 一种细胞培养用干细胞定向分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9921059U (zh) 自体血清制备装置
CN218356319U (zh) 一种吸脂切割器
CN218923348U (zh) 一种脂肪过滤收集器及脂肪制备装置
CN218793252U (zh) 一种用于抽取脂肪的装置
CN219230911U (zh) 一种排堵采血袋
CN203842099U (zh) 大量输血专用输血器
CN211752682U (zh) 一种无菌血细胞分离装置
CN210545211U (zh) 一种富血小板血浆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