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9581U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89581U CN217089581U CN202121459945.1U CN202121459945U CN217089581U CN 217089581 U CN217089581 U CN 217089581U CN 202121459945 U CN202121459945 U CN 202121459945U CN 217089581 U CN217089581 U CN 2170895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omizing
- liquid
- equal
- groove
- atom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多孔基体,具有沿多孔基体的高度方向相背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多孔基体内设置有与吸液面连通的吸液槽;发热件,设置于雾化面上;其中,吸液槽在吸液面形成一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具有沿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长边以及沿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短边,其中长边的长度尺寸与短边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5。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能够确保吸液槽的下液顺畅,提高下液速率,保证供液充足,从而有利于提升雾化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器构成。雾化器一般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储液腔用于储存可雾化介质,雾化组件用于对可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并雾化,以形成可供吸食者食用的气雾;电源器用于向雾化器提供能量。
而现有雾化组件中,常由于雾化组件的结构不够合理,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雾化组件的雾化效率、供油状况及能量利用率均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以解决雾化组件的结构不够合理造成的雾化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雾化器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多孔基体,具有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高度方向相背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多孔基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吸液面连通的吸液槽;发热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上;其中,所述吸液槽在所述吸液面形成一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具有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长边以及沿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短边,其中所述长边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短边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槽具有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以及沿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所述吸液槽的横截面积在从所述吸液面到所述雾化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吸液面之间的夹角(N)大于等于50 度且小于等于90度,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吸液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厚度尺寸(S2) 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厚度尺寸(S1)均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吸液槽的底面的宽度尺寸(T)与所述吸液面的宽度尺寸(A)的比值大于等于0.35 且小于等于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槽的底面的长度尺寸(X)与所述吸液面的长度尺寸(B)的比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8。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多孔基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吸液槽的底面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的间距(M)与所述吸液槽的槽深(K)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液槽的底面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的间距(M) 大于等于1.5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基体的孔隙率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 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仓、雾化座、底座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雾化座和底座之间,所述雾化座嵌设于所述雾化仓内,所述底座封盖于所述雾化仓的敞口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器和如上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器与所述雾化器连接并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通过限定吸液槽在吸液面形成的矩形开口的长边的长度尺寸与短边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5,以使得吸液槽具有较大的进液面积,能够同时进入较多的液量,确保吸液槽的下液顺畅,进而提高下液速率,保证供液充足,从而有利于提升雾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或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的尺寸标注图;
图8是图3或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的尺寸标注图;
图9是图3或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的尺寸标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可用于对药液或营养液等可雾化基质的雾化,即将液态的可雾化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以便于用户吸收。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电源器200和雾化器100,电源器200与雾化器100连接并给雾化器100供电。其中,雾化器100用于储存可雾化基质并雾化可雾化基质,以形成供用户吸收的气溶胶。
可以理解,一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器100和电源器200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插接或螺接等,即雾化器100和电源器200可以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件,雾化器100为一次性可替换,电源器200为非一次性的,即可对电源器200充电后多次使用;雾化器100也可以为非一次性,进而可补充注液后多次使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雾化器100和电源器200可共同封装到同一个外壳形成一体的电子雾化装置300,即雾化器100和电源器200非可拆卸连接;该电子雾化装置300通常是一次性的,可雾化基质耗尽后即可抛弃。
如图2所示,雾化器100包括雾化组件10、雾化仓20、雾化座30 和底座40,其中雾化组件10设置于雾化座30和底座40之间,雾化座 30自雾化仓20的敞口端嵌设于雾化仓20内,底座40封盖于雾化仓20 的敞口端。
雾化仓20呈一端封闭的筒状,雾化仓20内设有储液腔22和位于储液腔22内的导气管24,导气管24的一端连接于雾化仓20的封闭端并经过该封闭端连通外部。其中,储液腔22用于存储可雾化的液态基质,导气管24用于导出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其可导入至用户的口腔等。
雾化座30自雾化仓20的敞口端与雾化仓20连接,以封盖储液腔 22,防止储液腔22内存储的液态基质泄漏。雾化座30可通过在一端套设密封套或密封圈等嵌入雾化仓20的敞口端,进而密封雾化仓20的侧壁与雾化座30之间的缝隙,以防止漏液;或者,雾化座30通过胶接或螺接等连接于雾化仓20的敞口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雾化座30朝向储液腔22的一端开设有进液孔32和出气孔34,雾化座30背离储液腔22的一端设有装配室36,进液孔32流体连通装配室36,装配室36用于与雾化组件10相装配,储液腔22内的液态基质经进液孔32流向雾化组件10的吸液侧,出气孔34还流体连通向雾化组件10的雾化侧,且导气管24与出气孔34相装配,以将生成的气溶胶经出气孔34和导气管24导向用户口腔。
其中,装配室36与雾化组件10密封装配,导气管24与出气孔34 密封装配,以防止漏液。
底座40封盖于雾化仓20的敞口端,底座40可与雾化座30和/或雾化仓20连接,且底座40和雾化座30之间形成有雾化腔35,雾化组件 10朝向底座40的雾化侧位于该雾化腔35,出气孔34流体连通该雾化腔35,雾化组件10在雾化腔35内雾化液态基质形成气溶胶。
底座40上还设有进气孔42,进气孔42连通雾化腔35,进气孔42 用以导入外部空气至雾化腔35。具体地,在用户的抽吸状态下,外部空气自进气孔42进入雾化腔35,以提供雾化所需的氧气并携带形成的气溶胶依次经出气孔34和导气管24至用户口腔。
结合参阅图3和图4,或者参阅图5和图6,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组件10,该雾化组件10包括多孔基体12和发热件14,多孔基体12具有沿多孔基体12的高度方向相背设置的吸液面120和雾化面122,多孔基体12内设置有与吸液面120连通的吸液槽 124;发热件14设置于雾化面122上,且包括沿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以及在第一接电部141 和第二接电部142之间的间隔区域内连接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 142的发热线143。
多孔基体12用于将营养液或药液等液态基质从吸液面120和吸液槽124向雾化面122导液,发热件14用于发热以雾化液态基质,形成供使用的气溶胶。
多孔基体12可以呈矩形体,进而吸液面120和雾化面122的外形轮廓大小完全相同;其也可以在多孔基体12沿长度方向形成两止挡台阶,进而在高度方向上,雾化面122的外形轮廓位于吸液面120的外形轮廓内。
其中,如图4所示,发热线143包括沿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条直线段144以及连接于至少两条直线段144的相邻端部之间的弧线段145。
直线段144沿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直线段144的数量可以是两条、三条或四条等多条,弧线段145 可相应地设置成一条、两条或三条等多条。
通过沿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条直线段144,以将雾化面 122分隔成至少三个供液区域,以对该至少三个供液区域内的液态基质进行雾化,避免雾化面122中部温度集中,以均匀化雾化面212各区域的加热温度,进而提升雾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弧线段145呈圆弧形设置,弧线段145的边缘与所连接的直线段144的边缘相切设置。
可选地,弧线段145还可以呈曲线等非规则的弧形,弧线段145的边缘与所连接的直线段144的边缘也可不相切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发热线143包括三条直线段144和两条弧线段145,三条直线段144分别是第一直线段1441、第二直线段1442和第三直线段1443,两条弧线段145分别是第一弧线段1451和第二弧线段1452,且第一直线段1441、第一弧线段1451、第二直线段1442、第二弧线段 1452和第三直线段1443顺次连接,第一直线段144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电部141,第一弧线段1451的弧顶指向第二接电部142,第三直线段 1443的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电部142,第二弧线段1452的弧顶指向第一接电部141。
雾化面122具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长度边1221和第二长度边1222,还具有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宽度边1223和第二宽度边1224。
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呈矩形,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的一长度侧边分别与雾化面122的宽度侧边相平齐,即第一接电部141的长度侧边与第一宽度边1223相平齐,第二接电部142的长度侧边与第二宽度边1224相平齐,进而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紧靠雾化面122的边缘设置,以留出尽量多的空间去设置发热线 143,使得发热线143所能够发生雾化的面积更多,有利于提高发热件 14在雾化面122的雾化效率。
第一直线段1441的侧边与第一接电部141的侧边平齐设置,第三直线段1443的侧边与第二接电部142的侧边平齐设置,换言之,第一直线段1441的侧边与第一接电部141的宽度侧边平齐设置,第三直线段1443的侧边与第二接电部142的宽度侧边平齐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雾化组件10还包括两个电极引线16,两个电极引线16的一端均埋设于多孔基体12内并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电连接。
具体地,一电极引线16的一端埋设于多孔基体12内并穿过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中的一者,另一电极引线16的一端埋设于多孔基体12内并穿过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中的另一者。
电极引线16用于与电源器200电连接。具体地,底座40设有装配电极50的电极孔44,电极引线16与电极50电连接;雾化器100与电源器200装配好后,电极50通过以接触方式与电源器20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电部141、第二接电部142和发热线143采用同一发热材质一体制成。可选地,发热件14可以是发热膜、发热电阻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还可以是电极片,用以设置成接触方式与电源器200提供的外部电路导电连接,即雾化组件10无需通过电极引线实现电连接。
换言之,第一接电部141可以是第一电极片,第二接电部142可以是第二电极片,底座40设有电极孔44,电极50装配于电极孔44,两个电极5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接触而实现电连接。上述对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的有关描述也同样适用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不在赘述。
结合参阅图7至图9,图7是图3或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的尺寸标注图,图8是图3或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的尺寸标注图,图9是图3或图5所示雾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的尺寸标注图。
其中多孔基体12的宽度尺寸A大于等于3.8毫米且小于等于4.8毫米,宽度尺寸A可以是3.8毫米、4.0毫米、4.2毫米、4.5毫米或4.8毫米等。
多孔基体12的长度尺寸B大于等于8.5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长度尺寸B可以是8.5毫米、8.85毫米、9.05毫米、9.35毫米、9.65毫米或10毫米等。
多孔基体12的高度尺寸大于等于3.0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高度尺寸可以是3.0毫米、3.3毫米、3.5毫米、4.5毫米或5毫米。
多孔基体12的上述各尺寸适于其应用于雾化器100中,利于其小型化设计,同时还能满足导液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还进一步对雾化组件10的各尺寸进行优化,以使得雾化组件10的雾化效率更高效,以及避免雾化面122上各区域的因供液不足导致的发干状况和发生焦味。
具体地,结合参阅图4和图7,雾化面122具有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长度边1221和第二长度边1222,发热线143设置于第一长度边1221和第二长度边1222之间的间隔区域内,且发热线143与第一长度边1221和第二长度边1222之间分别形成外侧供液区域,且发热线143 到第一长度边1221和第二长度边1222的间隔距离相等。
本实施例中,在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直线段144的彼此远离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间隔距离C与雾化面122的宽度尺寸A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45且小于等于0.65,以使得发热线143 能够同时兼顾雾化面122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供液区域和外侧供液区域,改善雾化面122上的温度不均,提升雾化效果,且有利于提升发热线143的能量利用率和雾化效率。
其中第一长度边1221和第二长度边12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雾化面 122的宽度尺寸A。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段1441临近第一长度边1221 设置,第三直线段1443临近第二长度边1222设置,第一直线段1441 和第三直线段1443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间隔距离C为发热线143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经过大量研究论证,对于现行多孔基体12的雾化面122可能采用的尺寸而言,发热线143在雾化面122的位置符合上述比值范围内,能够同时兼顾发热线143所涵盖的中部供液区域及所形成的外侧供液区域,且外侧供液区域将能够确保充分供液,并可避免因供液不足导致的发干和产生的焦味状况发生,使得发热线143在雾化面122上的整体雾化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均得到有效地提升。
若间隔距离C与宽度尺寸A的比值小于0.45,则所形成的外侧供液区域过大,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能力越强,可能导致供液过剩,使得发热线143对外侧供液区域的液态基质雾化效率不高。若间隔距离C与宽度尺寸A的比值大于0.65,则所形成的外侧供液区域过小,则将导致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不足,进而发热线143雾化工作时易产生焦味,使得其能量利用率不高,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且有损雾化组件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直线段144 沿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距离E与发热线143的线宽H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2.5,以进一步改善对相邻的直线段144之间的供液区域的雾化效率,和使得发热线143能够较合理地覆盖和辐射雾化面122中较多的中部供液区域,即优化发热线143对中部供液区域整体的雾化效率,进一步改善雾化面122上的温度不均,提升雾化效果,且有利于提升发热线143的能量利用率和雾化效率。
发热线143的线宽尺寸H在0.3毫米至0.45毫米范围内,线宽尺寸 H可以是0.3毫米、0.35毫米、0.38毫米、0.40毫米、0.42毫米或0.45 毫米,则相邻的直线段144之间沿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距离E 可以是0.6毫米、0.7毫米或者1.0毫米等。
据此再结合多孔基体12的宽度尺寸A可合理地调整雾化面122上直线段144的数量,使得雾化面1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供液区域范围内温度均匀,雾化效率高。
进一步地,直线段144的最外侧边缘与相邻的雾化面122边缘的间距D与发热线143的线宽H的比例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0,该间距D为第一直线段1441与第一长度边1221之间的间隔,或该间距D为第三直线段1443与第二长度边1222之间的间距,以进一步改善发热线 143对外侧供液区域的雾化效率,并均衡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量和发热线143对外侧供液区域的加热效率,可进一步改善雾化面122上外侧供液区域的温度不均,提升雾化效果。
该间距D可以是0.9毫米、1.0毫米、1.15毫米或1.2毫米。
需要说明的,雾化面122的中部供液区域的供液效率通常而言高于其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效率,即相同面积下,中部供液区域在单位时间内的供液量高于外侧供液区域在相同时间内的供液量,因而间隔距离E 与线宽H之间的比值要小于间距D与线宽H之间的比值。
进一步地,在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弧线段1451的弧顶与第二弧线段1452的弧顶之间的间距F与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之间的间距G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7,以使得发热线143能够同时兼顾雾化面122上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供液区域和外侧供液区域,改善雾化面122上的温度不均,提升雾化效果,且有利于提升发热线143的能量利用率和雾化效率。
第一弧线段1451的弧顶与第一接电部141之间的区域和第二弧线段1452的弧顶与第二接电部142之间的区域为雾化面122在长度方向上的外侧供液区域,第一弧线段1451的弧顶与第二弧线段1452的弧顶之间的区域为雾化面12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供液区域。
而处于该数值范围之外的第一弧线段1451和第二弧线段1452,或将导致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面积不足易干烧,或将导致外侧供油区域的面积足够而雾化效率较低,均使得能量利用率不高。
进一步地,发热线143在雾化面122内所占据的面积与雾化面122 的总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3。通过调整发热线143的形状和雾化面122的区域面积而将该比值控制在0.1至0.3将有效减少热量传递到多孔基体12和空气中,并改善雾化面122的中部高温集中,有效提高发热线143上的能量利用率和提高雾化效果。
进一步地,发热线143沿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大于等于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15毫米,其高度尺寸可以是0.05毫米、0.08毫米、0.1毫米或0.15毫米等,以使得在雾化面122上所形成的液膜能够覆盖发热线 143,进一步地减少热量向外部溢散,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提高雾化效果。
进一步地,雾化面122的长度尺寸L与多孔基体12的长度尺寸B 的比值大于等于0.75且小于等于1.0,以优化雾化面122所占据的范围,提高多孔基体12的导液效率,避免多孔基体12因雾化面小而导致的下液不畅,导致对发热线143的供液不足。
其中雾化面122的长度尺寸L与多孔基体12的长度尺寸B相等时,即多孔基体12不设置有止挡台阶,多孔基体12背离吸液面120的整个侧面为雾化面。雾化面122的长度尺寸L小于多孔基体12的长度尺寸B,即多孔基体12设置有止挡台阶。
进一步地,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之间的间距G与雾化面122的长度尺寸L的比值大于等于0.55且小于等于0.8,以合理规划发热线143所辐射的区域,提升雾化效果,避免在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之间的区域内发生干烧等现象,可提高能量利用率。
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7至图9,多孔基体12内设置有与吸液面 120连通的吸液槽124,可增大液态基质与多孔基体12的接触面积,提高液态基质的扩散速度,并减少液态基质从吸液侧至雾化侧的路程,从而可缩短液态基质经多孔基体12流向雾化面122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多孔基体12的导液效率。
进一步地,在宽度方向上,吸液槽124的底面的宽度尺寸T与距离最远的两个直线段144的彼此远离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间隔距离C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1.0,以提高对雾化面1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供液区域的供液速率,避免中部供液区域的供液不足和不及时,进而提高雾化效率。
其中吸液槽124和发热线143相对应并均居中设置,则对现行多孔基体12可能采用的尺寸而言,吸液槽124的底面的宽度尺寸T与发热线143的间隔距离C符合上述比值范围时,能够相对加速对雾化面122 的中部供液区域的供液,以充分利用发热线143的热量进行雾化,可使得雾化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
进一步地,在宽度方向上,吸液槽124的底面的宽度尺寸T与雾化面122的宽度尺寸A的比值大于等于0.35且小于等于0.5,以优化雾化面上沿宽度方向上中部供液区域和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速率,从而适应因发热线143对中部供液区域和外侧供液区域的供热效率不同而造成的雾化效率差异,以整体提升雾化效率。
具体地,发热线143对外侧供液区域的供热效率低于对中部供液区域的供热效率,因而通过调整吸液槽124的底面的宽度尺寸T与雾化面 122的宽度尺寸A的比值而达到改变对外侧供液区域的供液效率和中部供液区域的供液效率,以使得对应区域的供液效率和供液效率相匹配,进而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在宽度方向上,吸液槽124的长度尺寸X与雾化面122 的长度尺寸L之间的比例大于等于0.8且小于等于1.0,以提高对雾化面 122在长度方向上的供液速率,进而提高雾化效率。
其中多孔基体12的两侧形成有止挡台阶时,吸液槽124的长度尺寸X与雾化面122的长度尺寸L之间的比例可以等于1.0。
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可以与发热线143同材质且一体形成,或者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均为电极片以通过接触方式电连接外部电路,第一接电部141和第二接电部142均能够产生热量进行雾化,从而可通过采用提高对雾化面122在长度方向上的供液速率,以对雾化面122进行充分供液,而达到提高雾化效率的作用。
进一步地,吸液槽124的底面与雾化面122之间的间距M大于等于 1.5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多孔基体12的孔隙率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0.8,以通过结合限定吸液槽124的底面与雾化面122之间的间距M和多孔基体12的孔隙率,从而全面提升多孔基体12在吸液槽124 处的供液速率,保证对雾化面122的充分供液,可优化供液的及时性,并提高发热线143的能量利用率,从而也可提高雾化效率。
吸液槽124的底面与雾化面122之间的间距M可以是1.5毫米、1.6 毫米、1.8毫米或2.0毫米,多孔基体12的孔隙率可以是0.3、0.4、0.5、 0.6、0.7或0.8,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多孔基体12的孔隙率在0.3至0.8范围内时,在多孔基体12的高度方向上,吸液槽124的底面与雾化面122之间的间距M与吸液槽的槽深K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1.5,以通过均衡吸液槽 124所提供的吸液面积和供液速率,从而确保吸液槽124的供液量充足且及时,避免在雾化时导致雾化面122上的供液不足。
吸液槽124在吸液面120形成一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具有沿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长边 1241以及沿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短边1242,其中长边1241的长度尺寸与短边1242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5,以使得吸液槽124具有较大的进液面积,能够同时进入较多的液量,确保吸液槽124的下液顺畅。
进一步地,在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上,吸液槽124的长度尺寸X 与吸液面120的长度尺寸B的比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8,以确保吸液槽124在长度方向上的侧壁具有较可靠的厚度,且提高吸液槽124 在吸液面120所占据的面积比例,提高吸液槽124的进液量。
进一步地,吸液槽124具有沿多孔基体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1201,以及沿多孔基体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1202,吸液槽124的横截面积在从吸液面120到雾化面12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一槽壁1201与吸液面120之间的夹角N大于等于50 度且小于等于90度,第二槽壁1202与吸液面120之间的夹角(未图示) 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以优化液态基质沿第一槽壁1201和第二槽壁1202的流速,减少液态基质沿第一槽壁1201和第二槽壁1202 的流阻。
例如,第一槽壁1201与吸液面120之间的夹角N可以为52度、60 度或90度,第二槽壁1202与吸液面12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52度、60 度或90度。
第一槽壁1201沿长度方向的厚度尺寸S2和第二槽壁1202沿宽度方向的厚度尺寸S1均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进一步确保第一槽壁1201和第二槽壁1202的强度,且可使得吸液槽124在吸液面120上所占据的面积尽可能地大。
在第一接电部141为第一电极片和第二接电部142为第二电极片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设置成以接触方式与外部电路导电连接,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硬度大于发热线143的硬度,以防止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在接触时被损伤,可增加使用雾化组件10的使用次数,进而提高了雾化组件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电阻率小于发热线143的电阻率,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使得所传递的电力能够被大部分地用于发热线143进行雾化。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通过限定吸液槽在吸液面形成的矩形开口的长边的长度尺寸与短边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5,以使得吸液槽具有较大的进液面积,能够同时进入较多的液量,确保吸液槽的下液顺畅,进而提高下液速率,保证供液充足,从而有利于提升雾化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
多孔基体,具有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高度方向相背设置的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多孔基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吸液面连通的吸液槽;
发热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上;
其中,所述吸液槽在所述吸液面形成一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具有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长边以及沿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短边,其中所述长边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短边的宽度尺寸的比值大于等于3且小于等于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槽具有沿所述多孔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以及沿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槽壁,所述吸液槽的横截面积在从所述吸液面到所述雾化面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吸液面之间的夹角(N)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吸液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厚度尺寸S2和所述第二槽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厚度尺寸S1均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基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吸液槽的底面的宽度尺寸T与所述吸液面的宽度尺寸A的比值大于等于0.35且小于等于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槽的底面的长度尺寸X与所述吸液面的长度尺寸B的比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基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吸液槽的底面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的间距(M)与所述吸液槽的槽深(K)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槽的底面与所述雾化面之间的间距(M)大于等于1.5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的孔隙率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0.8。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仓、雾化座、底座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雾化座和底座之间,所述雾化座嵌设于所述雾化仓内,所述底座封盖于所述雾化仓的敞口端。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器和如上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器与所述雾化器连接并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59945.1U CN217089581U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59945.1U CN217089581U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89581U true CN217089581U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257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59945.1U Active CN217089581U (zh) | 2021-06-29 | 2021-06-29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89581U (zh) |
-
2021
- 2021-06-29 CN CN202121459945.1U patent/CN2170895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75886U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EP4039113A1 (en) |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 |
CN113712270B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577551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6019118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 |
CN21412701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 |
CN21708958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8164288U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77551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114158774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17089583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5775517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5775513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5775515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708958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 | |
CN215189453U (zh) |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 |
EP4147582A1 (en) |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 |
GB2612465A (en) | Atomizing member,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
CN218185191U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752394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16416025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115944115A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4015964U (zh) | 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 | |
CN21777143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21449914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